一种自动充电门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55923发布日期:2019-05-24 21:18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充电门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门锁,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充电门锁。



背景技术:

过去传统门锁均是机械结构,其只能通过简单的钥匙开锁或其它机械操作方式实现门锁的开锁和解锁,而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进步,现有的门锁已经发展出多种整合电子控制功能的智能门锁,这些智能门锁可整合有磁卡装置、密码开锁装置或者指纹识别装置等新技术;因为电子装置均需要消耗电能,而且门锁安装在门体上,如果直接接入电线为门锁中的电子装置提供电能不仅会影响门锁整体的美观性,而且容易因频繁的开关门导致线缆断裂;因此,现有技术中的智能门锁大多通过内置电池的方式从而驱动电子装置。然而,由于电池存在工作寿命的问题,在更换电池时显得十分的不方便,而且现有的智能门锁功能越来越丰富,对电池续航以及输出电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导致电池体积越来越大,十分影响美观,给日常使用带来了诸多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自动充电门锁,本实用新型可自动判断门的闭合情况,并可根据门闭合的情况自动开启门锁充电功能,防止电量浪费,使门锁续航时间更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方案:

一种自动充电门锁,包括门锁控制单元以及供电单元;

其中,所述门锁控制单元包括充放电模块、第一充电端口、电池以及门锁模块,所述供电单元包括供电模块、第二充电端口,检测模块以及供电控制模块;

所述充放电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池相连,所述充放电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门锁模块相连;所述充放电模块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一充电端口相连;

所述第二充电端口与所述供电模块的第一端相连;所述供电模块的另一端与所述供电控制模块的一端相连,所述供电控制模块的另一端与所述检测模块相连;

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门锁的位置,当门锁到达预设工位时,所述检测模块还用于向所述供电控制模块发送控制信号;

当所述门锁控制单元到达预设工位后,所述第一充电端口与所述第二充电端口相连,使所述充放电模块与所述供电模块连通;

所述供电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检测模块发送的控制信号控制所述供电模块的工作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包括但不限于镍镉充电电池、镍氢充电电池或锂离子充电电池中的任一种。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充电端口为导电材质制成的接触端,所述第二充电端口为导电材质制成的接触端。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充电端口为初级线圈模块,所述第二充电端口为次级线圈模块。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供电控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中央处理器或单片机中的任一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本产品通过触点导电的方式实现门锁在关门时进行充电,并通过加装门磁的方式实现系统自动判断门是否开启,并可根据门闭合的情况自动开启门锁充电功能,防止电量浪费,使门锁续航时间更久,方便解决了门锁电池电量耗尽所带来的不便,为门锁集成电子装置提供更好的支持,而且其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也不会对产品外观或使用构成影响,使用价值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一种自动充电门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应用场景中所述一种自动充电门锁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应用场景中所述门锁的安装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应用场景中所述扣板的安装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应用场景中所述门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其中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仅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一种自动充电门锁,如图1所示,包括门锁控制单元100以及供电单元200;

其中,门锁控制单元100包括充放电模块110、第一充电端口120、电池130以及门锁模块140,供电单元200包括供电模块210、第二充电端口220,供电控制模块230以及检测模块240;

充放电模块110的第一端与电池130相连,充放电模块110的第二端与门锁模块140 相连;充放电模块110的第三端与第一充电端口120相连;

第二充电端口220与供电模块210的第一端相连;供电模块210的另一端与供电控制模块230的一端相连,供电控制模块230的另一端与检测模块240相连;

检测模块240用于检测门锁是否到达预设工位,当门锁到达预设工位时,检测模块240 还用于向供电控制模块230发送控制信号;

当门锁控制单元100到达预设工位后,所述第一充电端口120与第二充电端口220相连,使充放电模块110与供电模块210连通;

供电控制模块230用于根据检测模块240发送的控制信号控制所述供电模块的工作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池130包括但不限于镍镉充电电池、镍氢充电电池或锂离子充电电池中的任一种。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充电端口120为金属材质制成的接触端,第二充电端口220为金属材质制成的接触端;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充电端口120为初级线圈模块,第二充电端口220为次级线圈模块。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供电控制模块230包括但不限于中央处理器或单片机中的任一种。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应用场景中,如图2到图5所示,第一充电端口120以及第二充电端口220为导电材质制成的接触端,供电模块210为电磁开关,供电模块210的输入端与市电相连,供电模块210的输出端与第二充电端口220相连,供电模块210的控制端与供电控制模块230相连,检测模块240为门磁;门锁控制单元100设置在门板上,第一充电端口120设置在门舌上,供电单元200设置在门框处,第二充电端口220设置在扣板上,门磁240包括磁敏传感器以及磁体,磁敏传感器设置在门框处,磁体设置在门板上;

当门闭合时,所述磁敏传感器与所述磁体耦合,设置在门舌上的第一充电端口120与设置在扣板上第二充电端口220接触,此时供电单元200判断门处于闭合状态,则供电单元 200控制供电模块210闭合,使门锁控制单元100的充放电模块110与市电接通,充放电模块 110此时处于充电模式,同时为电池130及门锁模块140供电;

当用户需要开门时,门锁模块140接收到用户发出的开门指令,则控制门把手解锁,当用户推开门时,此时第一充电端口120与第二充电端口220断开,充放电模块110切换为电池供电模式,此时充放电模块110控制电池100向门锁模块140供电;同时,磁体与磁敏传感器的耦合连接断开,此时供电控制模块230判断门处于开启状态,供电控制模块240控制供电模块210断开,使第二充电端口220断开与市电的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应用场景,第一充电端口120为初级线圈模块,第二充电端口 220次级线圈模块,供电模块210为电磁开关,供电模块210的输入端与市电相连,供电模块 210的输出端与第二充电端口220相连,供电模块210的控制端与供电控制模块230相连;门锁控制单元100设置在门板上,第一充电端口120设置在门板上,供电单元200设置在门框处,第二充电端口220设置在门框上,门磁230包括磁敏传感器以及磁体,磁敏传感器设置在门框处,磁体设置在门板上;

当门闭合时,所述磁敏传感器与所述磁体耦合,设置在门板上的第一充电端口120与设置在门框上第二充电端口220耦合相连,此时供电单元200判断门处于闭合状态,则供电单元200控制供电模块210闭合,使门锁控制单元100的充放电模块110与市电接通,充放电模块110此时处于充电模式,同时为电池130及门锁模块140供电;

当用户需要开门时,门锁模块140接收到用户发出的开门指令,则控制门把手解锁,当用户推开门时,此时第一充电端口120与第二充电端口220的耦合连接断开,充放电模块 110切换为电池供电模式,此时充放电模块110控制电池100向门锁模块140供电;同时,磁体与磁敏传感器的耦合连接断开,此时供电控制模块230判断门处于开启状态,供电控制模块 240控制供电模块210断开,使第二充电端口220断开与市电的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检测模块240为通路检测器,所述通路检测器包括第一检测模块及第二检测模块,其中,所述第一检测模块的检测端与第一充电端口120相连;第一检测模块的控制端与供电控制模块230相连,所述第二检测模块的检测端与第二充电端口220 相连,所述第一检测模块与第二检测模块通信相连;

所述第一检测模块用于向第一充电端口120发送弱电信号,所述第二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第一充电端口120与第二充电端口220是否形成通路;当所述第二检测模块通过所述第二充电端口220接收到的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发送的弱电信号时,所述第二检测模块判断第一充电端口120与第二充电端口220形成通路,所述第二检测模块向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发送连通信号;所述第一检测模块接收到所述连通信号后向供电控制模块230发送控制指令。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更清楚的表达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作的举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