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材贴面划线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05258发布日期:2019-01-22 22:08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基材贴面划线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材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材贴面划线机。



背景技术:

在木地板生产工序中,为了保证在基材表面的贴面更整齐,需要对基材的表面划线定位,然后将基材于划线的表面进行涂胶、贴面,经过冷压、热压等工序,最终完成木地板的生产。目前基材表面的划线多采用人工弹线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而且划线误差大,影响后序贴面工艺,因此许多厂家采用划线机代替人工划线。

目前,授权公告日为2014.07.16、授权公告号为CN203712686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划线机,包括传送装置、划线轮、料槽和取料轮,划线轮和料槽通过支架设置在传送装置的上方,料槽设置在划线轮的一侧,取料轮设置在划线轮和料槽之间,取料轮边缘浸入料槽中,划线轮的边缘与取料轮边缘接触。该划线机虽然可以通过料槽内的涂料实现对基材表面的划线,但是其采用涂料的方式对基材进行划线,如果后续采用涂胶机对基材于划线的表面进行涂胶,由于涂胶机采用涂胶辊实现对基材的涂胶,在涂胶的过程中,基材表面的涂料很容易和胶水混合,并随着涂胶辊的转动而转动,进而和胶槽内的胶水混合,造成对胶水的污染,如果将涂料烘干之后再进行涂胶,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材贴面划线机,在后续采用涂胶机对基材于划线表面进行涂胶时,其具有不污染胶槽内胶水的优点,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还可以根据需要在基材表面划出所需要间距的线条,提高了基材贴面划线机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基材贴面划线机,包括划线装置、两个压紧装置、两个传送装置,所述划线装置的一端设置为输入端、另一端设置为输出端,且所述划线装置位于两个传送装置之间,两个所述传送装置和两个压紧装置一一对应,且所述传送装置位于压紧装置远离划线装置的一端,所述划线装置包括划线支架、设置于划线支架上的驱动电机、在基材表面的划线位置不可调节的第一划线机构以及在基材表面的划线位置可调节的第二划线机构,所述第一划线机构和第二划线机构通过驱动电机驱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划线机构对基材进行划线时,第二划线机构不能对基材进行划线;在第二划线机构对基材进行划线时,第一划线机构不能对基材进行划线。第一划线机构在基材表面的划线位置不可调节,可以将第一划线机构作为常用基材表面划线,在基材表面划线距离发生改变时,将第二划线机构在基材表面进行划线,进而调节第二划线机构的划线位置,通过第一划线机构和第二划线机构的相互转换和配合,提高了基材贴面划线机的实用性和工作效率。

在后续采用涂胶机对基材于划线表面进行涂胶时,由于该基材贴面划线机,在基材表面划出一条缝隙,即线条,避免了使用涂料对基材表面进行划线,从而达到了不污染胶槽内胶水的优点,同时通过第一划线机构和第二划线机构的相互转换和配合,还可以根据需要在基材表面划出所需要间距的线条,提高了基材贴面划线机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划线机构包括两端转动连接于划线支架内且轴线沿垂直输送方向设置的第一转动辊、设置于第一转动辊上方且轴线与第一转动辊轴线平行设置的第一划线辊、沿第一划线辊轴线方向均匀套设于第一划线辊外周面的多个第一划线轮,所述第一划线轮和第一划线辊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划线辊和第一转动辊之间形成用于使基材经过的间隙,且所述第一划线辊和划线支架之间设置有第一调节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划线机构对基材进行划线时,通过第一调节组件,使第一划线轮的边缘和基材表面相抵触,且第一划线轮的边缘到第一转动辊轴线的距离小于基材上表面到第一转动辊轴线的距离,即使基材通过第一划线辊和第一转动辊之间的间隙时,第一划线辊在基材表面开设一条缝隙,形成线条,从而实现对基材的划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第一划线辊两端的第一安装座、转动连接于第一安装座顶端的第一螺杆、开设于划线支架且与第一安装座相适配的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沿输送方向的侧面固设有沿高度方向设置的第一限位杆,所述第一安装座开设有与第一限位杆相适配的第一限位通槽,所述第一螺杆远离第一安装座的一端贯穿划线支架位于划线支架顶端且与划线支架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调节第一转动辊和第一划线辊之间距离时,旋转第一螺杆,第一螺杆通过第一安装座带动第一划线辊移动,由于第一转动辊不动,从而实现第一转动辊和第一划线辊之间距离的调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划线机构包括两端转动连接于划线支架内且轴线沿垂直输送方向设置的第二转动辊、设置于第二转动辊上方且轴线与第二转动辊轴线平行设置的第二划线辊、沿第二划线辊轴线方向套设于第二划线辊外周面且与其滑移连接的多个第二划线轮,多个所述第二划线轮和第二划线辊通过螺栓固定,且所述螺栓的螺栓帽到第二划线辊轴线的距离小于第二划线轮的边缘到第二划线辊轴线的距离,所述第二划线辊和第二转动辊之间形成用于使基材经过的间隙,且所述第二划线辊和划线支架之间设置有第二调节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二划线机构对基材进行划线时,通过第二调节组件,使第二划线轮的边缘和基材表面相抵触,且第二划线轮的边缘到第二转动辊轴线的距离小于基材上表面到第二转动辊轴线的距离,即使基材通过第二划线辊和第二转动辊之间的间隙时,第二划线辊在基材表面开设一条缝隙,形成线条,从而实现对基材的划线。进一步的由于第二划线轮和第二转动辊滑移连接且通过螺栓固定,因此可以根据基材表面划线位置的需要,调节相邻两个第二划线轮之间的距离,提高了基材贴面划线机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划线轮的两侧分别固设有滑移座,所述螺栓和滑移座螺纹连接,在螺栓对滑移座处于固定状态时,所述螺栓的螺栓杆贯穿滑移座和第二划线辊的外周面相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划线轮通过螺栓、滑移座固定连接在第二划线辊上,使第二划线轮的安装更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第二划线辊两端的第二安装座、转动连接于第二安装座顶端的第二螺杆、开设于划线支架且与第二安装座相适配的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沿输送方向的侧面固设有沿高度方向设置的第二限位杆,所述第二安装座开设有与第二限位杆相适配的第二限位通槽,所述第二螺杆远离第二安装座的一端贯穿划线支架位于划线支架顶端且与划线支架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调节第二转动辊和第二划线辊之间距离时,旋转第二螺杆,第二螺杆通过第二安装座带动第二划线辊移动,由于第二转动辊不动,从而实现第二转动辊和第二划线辊之间距离的调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紧装置包括两端转动连接于划线支架内且轴线沿垂直输送方向设置的第三转动辊以及设置于第三转动辊上方且轴线与第三转动辊轴线平行设置的压紧辊,所述压紧辊和划线支架之间设置有压紧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基材经过压紧装置时,基材位于第三转动辊和压紧辊之间,并通过压紧组件将基材压紧于第三转动辊和压紧辊之间,防止划线机构在对基材进行划线时,基材由于受力而发生移动,从而提高基材贴面划线机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紧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压紧辊两端的第三安装座、开设于划线支架且与第三安装座相适配的第三安装槽、固设于第三安装座顶端的调节套筒、设置于调节套筒内且与其滑移连接的压紧螺杆以及套设于压紧螺杆外周面的压缩弹簧,所述第三安装槽沿输送方向的侧面固设有沿高度方向设置的第三限位杆,所述第三安装座开设有与第三限位杆相适配的第三限位通槽,所述压紧螺杆远离第三安装座的一端贯穿划线支架位于划线支架顶端且与划线支架螺纹连接,所述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固设于划线支架上、第三安装座顶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基材经过压紧装置时,压缩弹簧对第三安装座施加向下的作用力,第三安装座对压紧辊施加向下的作用力,从而将基材压紧于第三转动辊和压紧辊之间。同时压紧螺杆可以大范围的调节第三转动辊和压紧辊之间的距离、调节套筒小范围的调节第三转动辊和压紧辊之间的距离,增加了第三转动辊和压紧辊之间的调节范围,提高了基材贴面划线机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划线装置、压紧装置、传送装置沿输送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用于限制基材位置的挡板,所述基材位于两个挡板之间且与挡板相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材位于挡板之间,且基材的两端和挡板相抵触,使基材表面划线的位置更准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位于所述划线装置的输入端的压紧装置和传送装置之间还设置有一个压紧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提高了基材贴面划线机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基材贴面划线机,在后续采用涂胶机对基材于划线表面进行涂胶时,其具有不污染胶槽内胶水的优点,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还可以根据需要在基材表面划出所需要间距的线条,提高了基材贴面划线机的实用性。

2、在第一划线机构对基材进行划线时,第二划线机构不能对基材进行划线;在第二划线机构对基材进行划线时,第一划线机构不能对基材进行划线,通过第一划线机构和第二划线机构的相互转换和配合,提高了基材贴面划线机的实用性和工作效率。

3、通过在划线装置的输入端、输出端设置压紧装置,提高了基材贴面划线机的稳定性。

4、通过在划线装置、压紧装置、传送装置两侧设置挡板,提高了基材贴面划线机在基材表面划线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为了表示第一划线机构、第二划线机构、压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A部放大图;

图4是实施例中为了表示第一转动辊、第二转动辊、第三转动辊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中为了表示第一调节组件、第二调节组件、压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7是图6中B-B方向的部分剖视图;

图8是图7中的C部放大图;

图9是实施例中为了表示传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划线支架;11、驱动电机;12、第一安装槽;13、第二安装槽;14、第三安装槽;2、第一划线机构;21、第一转动辊;22、第一划线辊;23、第一划线轮;24、第一调节组件;241、第一安装座;242、第一限位杆;243、第一螺杆;244、第一手柄;3、第二划线机构;31、第二转动辊;32、第二划线辊;33、第二划线轮;331、滑移座;34、第二调节组件;341、第二安装座;342、第二限位杆;343、第二螺杆;344、第二手柄;4、压紧装置;41、第三转动辊;42、压紧辊;43、压紧组件;431、第三安装座;432、第三限位杆;433、调节套筒;434、压紧螺杆;435、第三手柄;436、压缩弹簧;5、传送装置;51、传送支架;52、传送电机;53、传动辊;54、固定座;6、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基材贴面划线机,如图1所示,包括划线装置,划线装置的一端设置为输入端、另一端设置为输出端。划线装置包括划线支架1以及驱动电机11。驱动电机11固设于划线支架1上。划线支架1上设置有用于对基材表面进行划线且在基材表面划线位置不可调节的第一划线机构2和用于对基材表面进行划线且在基材表面划线位置可调节的第二划线机构3。

如图1所示,在划线装置对基材进行划线时,为了提高划线装置对基材划线的稳定性,划线装置的输入端、输出端分别设置有用于对基材进行压紧的压紧装置4,即压紧装置4的数量为两个,且划线装置位于两个压紧装置4之间。划线装置的输入端、输出端分别设置有用于传送基材的传送装置5,即传送装置5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且两个传送装置5和两个压紧装置4一一对应,传送装置5位于压紧装置4于远离划线装置一侧。

如图2和图4所示,第一划线机构2包括设置于划线支架1内且通过驱动电机11驱动的第一转动辊21,第一转动辊21的轴线沿垂直输送方向设置,第一转动辊21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划线支架1上。划线支架1内设置有第一划线辊22,第一划线辊22位于第一转动辊21的上方,第一划线辊22的轴线和第一转动辊21的轴线平行设置,且第一划线辊22和第一转动辊21之间形成用于使基材经过的间隙。第一划线辊22的外周面均匀固设有多个用于对基材表面进行划线的第一划线轮23,多个第一划线轮23沿第一划线辊22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第一划线轮23为锯片状,且边缘设置有划线刃。在第一划线机构2处于工作状态时,第一划线轮23和基材的表面相抵触,且第一划线轮23的边缘到第一转动辊21轴线的距离小于基材上表面到第一转轴辊21轴线的距离,第一划线辊22和划线支架1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第一划线辊22和第一转动辊21之间距离的第一调节组件24。

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调节组件24包括两个第一安装座241,两个第一安装座241分别转动连接于第一划线辊22的两端,划线支架1开设有与第一安装座241相适配的第一安装槽12。结合图6和图7所示,第一安装槽12沿输送方向的两侧面分别固设有用于限制第一安装座241移动方向的第一限位杆242,第一限位杆242沿高度方向设置,且第一安装座241沿输送方向的两端开设有与第一限位杆242相适配的第一限位通槽。第一安装座241的顶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螺杆243,第一螺杆243沿高度方向设置。第一螺杆243的一端贯穿划线支架1且位于划线支架1顶端,即第一螺杆243的一端位于第一安装槽12内、另一端位于第一安装槽12外。第一螺杆243和划线支架1螺纹连接,第一螺杆243于位于第一安装槽12外的一端固设有第一手柄244。

如图2和图4所示,第二划线机构3包括设置于划线支架1内且用于驱动基材移动的第二转动辊31,第二转动辊31的轴线沿垂直输送方向设置,第二转动辊31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划线支架1上,且第二转动辊31和第一转动辊21之间通过链条联动。划线支架1内设置有第二划线辊32,第二划线辊32位于第二转动辊31的上方,且第二划线辊32和第二转动辊31之间形成用于使基材经过的间隙。第二划线辊32的外周面滑移连接有多个用于对基材表面进行划线的第二划线轮33,多个第二划线轮33套设于第二划线辊32的外周面上,且多个第二划线辊32沿第二划线辊32轴线方向间隔设置。第二划线轮33为锯片状,且边缘设置有划线刃。在第二划线机构3处于工作状态时,第二划线轮33和基材的表面相抵触,且第二划线轮33的边缘到第二转动辊31轴线的距离小于基材上表面到第二转动辊31轴线的距离。结合图3所示,第二划线轮33沿第二划线辊32轴线方向的两侧分别固设有滑移座331,滑移座331套设于第二划线辊32的外周面上,且滑移座331呈圆环形设置,滑移座331的边缘到第二划线辊32轴线的距离小于第二划线轮33的边缘到第二划线辊32轴线的距离。滑移座331和第二划线辊32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且滑移座331和螺栓螺纹连接。在螺栓对滑移座331处于固定状态时,螺栓的螺栓杆贯穿滑移座331和第二划线辊32的外周面相抵触,且螺栓的螺栓帽的边缘到第二划线辊32轴线的距离小于第二划线轮33的边缘到第二划线辊32轴线的距离。第二划线辊32和划线支架1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第二划线辊32和第二转动辊31之间距离的第二调节组件34。

如图4和图5所示,第二调节组件34包括两个第二安装座341,两个第二安装座341分别转动连接于第二划线辊32的两端,划线支架1开设有与第二安装座341相适配的第二安装槽13。结合图6和图7所示,第二安装槽13沿输送方向的两侧面分别固设有用于限制第二安装座341移动方向的第二限位杆342,第二限位杆342沿高度方向设置,且第二安装座341沿输送方向的两端开设有与第二限位杆342相适配的第二限位通槽。第二安装座341的顶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螺杆343,第二螺杆343沿高度方向设置。第二螺杆343的一端贯穿划线支架1且位于划线支架1顶端,即第二螺杆343的一端位于第二安装槽13内、另一端位于第二安装槽13外。第二螺杆343和划线支架1螺纹连接,第二螺杆343于位于第一安装槽12外的一端固设有第二手柄344。

在第一划线机构2对基材进行划线时,旋转第二螺杆343,第二螺杆343通过第二安装座341带动第二划线辊32移动,并增加第二划线辊32和第二转动辊31之间的间隙,使第二划线轮33的边缘不与基材表面相抵触,即第二划线轮33的边缘和基材表面分离;旋转第一螺杆243,第一螺杆243通过第一安装座241带动第一划线辊22移动,并减小第一划线辊22和第一转动辊21之间的间隙,使第一划线轮23的边缘和基材表面相抵触,且第一划线轮23的边缘到第一转动辊21轴线的距离小于基材上表面到第一转动辊21轴线的距离,即使基材通过第一划线辊22和第一转动辊21之间的间隙时,第一划线辊22在基材表面开设一条缝隙,形成线条,从而实现对基材的划线。

在基材表面划线位置发生改变时,旋转第一螺杆243,第一螺杆243通过第一安装座241带动第一划线辊22移动,并增加第一划线辊22和第一转动辊21之间的间隙,使第一划线轮23的边缘不与基材表面相抵触,即第一划线轮23的边缘和基材表面分离;旋转第二螺杆343,第二螺杆343通过第二安装座341带动第二划线辊32移动,并减小第二划线辊32和第二转动辊31之间的间隙,使第二划线轮33的边缘和基材表面相抵触,且第二划线轮33的边缘到第二转动辊31轴线的距离小于基材上表面到第二转动跟31轴线的距离,即使基材通过第二划线辊32和第二转动辊31之间的间隙时,第二划线辊32在基材表面开设一条缝隙,形成线条,从而实现对基材的划线。进一步的由于第二划线轮33和第二转动辊31滑移连接且通过螺栓固定,因此可以根据基材表面划线位置的需要,调节相邻两个第二划线轮33之间的距离,因此可以根据需要在基材表面划出所需要间距的线条,提高了基材贴面划线机的实用性。

第一划线机构2的多个第一划线轮23不可调节,可以将相邻两个第一划线轮23之间的距离设置为常用的基材表面划线的距离,在基材表面划线距离发生改变时,在调节第二划线机构3,进而调节第二划线机构3相邻两个第二划线轮33之间的距离,降低了调解相邻两个第二划线轮33之间距离的次数,提高了基材贴面划线机的实用性和工作效率。

在后续采用涂胶机对基材于划线表面进行涂胶时,由于该基材贴面划线机,在基材表面划出一条缝隙,即线条,避免了使用涂料对基材表面进行划线,从而达到了不污染胶槽内胶水的优点,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通过第一划线机构2和第二划线机构3的相互转换和配合,还可以根据需要在基材表面划出所需要间距的线条,提高了基材贴面划线机的实用性。

如图2和图4所示,压紧装置4包括设置于划线支架1内且用于驱动基材移动的第三转动辊41,第三转动辊41的轴线沿垂直输送方向设置,第三转动辊41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划线支架1上,且第三转动辊41和第二转动辊31之间通过链条联动。划线支架1内设置有压紧辊42,压紧辊42位于第三转动辊41的上方,压紧辊42的轴线和第三转动辊41的轴线平行设置,且压紧辊42和第三转动辊41之间形成用于使基材经过的间隙。压紧辊42和划线支架1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压紧辊42和第三转动辊41之间距离且实现基材压紧的压紧组件43。

如图4和图5所示,压紧组件43包括两个第三安装座431,两个第三安装座431分别转动连接于压紧辊42的两端,划线支架1开设有与第三安装座431相适配的第三安装槽14。结合图6和图7所示,第三安装槽14沿输送方向的两侧面分别固设有用于限制第三安装座431移动方向的第三限位杆432,第三限位杆432沿高度方向设置,且第三安装座431沿输送方向的两端开设有与第三限位杆432相适配的第三限位通槽。再结合图8所示,第三安装座431的顶端固设有调节套筒433,调节套筒433内滑移连接有压紧螺杆434,压紧螺杆434的一端位于调节套筒433内、另一端位于调节套筒433外。压紧螺杆434于位于调节套筒433外的一端贯穿划线支架1且位于划线支架1外侧,即压紧螺杆434的一端位于第三安装槽14内、另一端位于第三安装槽14外。压紧螺杆434和划线支架1螺纹连接,压紧螺杆434于位于第三安装槽14外的一端固设有第三手柄435,压紧螺杆434于位于第三安装槽14内的一端设置有套设于压紧螺杆434外周面的压缩弹簧436,压缩弹簧436的一端固设于划线支架1上、另一端固设于第三安装座431的顶端。

在基材经过压紧装置4时,基材位于第三转动辊41和压紧辊42之间,此时压缩弹簧436对第三安装座431施加向下的作用力,第三安装座431对压紧辊42施加向下的作用力,从而将基材压紧于第三转动辊41和压紧辊42之间,防止划线机构在对基材进行划线时,基材由于受力而发生移动,从而提高基材贴面划线机的稳定性。同时压紧螺杆434可以大范围的调节第三转动辊41和压紧辊42之间的距离、调节套筒433小范围的调节第三转动辊41和压紧辊42之间的距离,增加了第三转动辊41和压紧辊42之间的调节范围,提高了基材贴面划线机的实用性。

如图1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基材在划线时的稳定性,划线装置的输入端设置有两个压紧装置4,即压紧装置4的总数量为三个,两个压紧装置4间隔设置且位于划线装置的输入端,另外一个压紧装置4位于划线装置的输出端。

如图9所示,传送装置5包括传送支架51以及固设于传送支架51上的传送电机52。传送支架51内均匀设置有多个通过传送电机52驱动的传动辊53,多个传动辊53沿输送方向间隔设置,且多个传动辊53通过链条联动,传动辊53的轴线沿垂直输送方向设置。本实施例中传动辊53的数量设置为五个,传动辊53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固定座54,固定座54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在传送支架51上。

如图1和图9所示,为了使基材表面划线的位置更准确,划线装置、压紧装置4和传送装置5沿输送方向的两侧设置有挡板6,即挡板6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且基材位于两个挡板6之间,基材的两端和挡板6相抵触。挡板6的一端固设于位于划线装置输入端的传送装置5的传送支架51上、另一端固设于位于划线装置输出端的传送装置5的传送支架51上。

开启传送电机52、驱动电机11,传送电机52带动传动辊53转动,驱动电机11带动第一转动辊21、第二转动辊31、第三转动辊41转动,将基材放置在位于划线装置输入端的传送装置5的传动辊53上,且基材位于两个挡板6之间,转动的传动辊53带动基材移动,并进入位于划线装置输入端的压紧装置4,此时第三转动辊41带动基材继续移动,进入划线机构,并在基材表面开设一条缝隙,形成线条,之后进入位于划线装置输出端的压紧装置4,此时第三转动辊41带动基材继续移动,进入位于划线装置输出端的传送装置5的传动辊53上,实现基材划线全过程。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