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容器的开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15590发布日期:2019-02-19 18:56阅读:5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卧式容器的开门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力容器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卧式容器的开门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卧式压力容器的开门方式,一般采用门体与左右的一侧铰接横向开门,由于压力容器均由较厚的金属制成,往往门体的重量便达到几吨甚至十几吨,因此当门体打开时,整个门体的重量均由与罐体一侧铰接的类似合页部件承受,长期使用,便会致使门体下垂,影响后期的使用,另外现有的门体较重,人工开合极为不便,部分采用机械控制,起到了省时省力的目的,但是耗能高、且易出现故障,维修难等问题。

本申请人的在先申请《硫化罐快开门结构》(申请号:CN201620716457.7)披露了一种结构,其包括法兰圈、下夹箍、上夹箍、转轴及与筒体端口相匹配的盖体,法兰圈设于筒体的端口边缘上,下夹箍成形为半圆状并包覆于法兰圈的下边缘上,且下夹箍内侧开设有供盖体边缘卡入的卡槽;转轴能轴向转动的设于筒体的侧壁上并与筒体轴向平行布置,盖体连接于转轴一侧,上夹箍包覆于盖板的上边缘上,硫化罐关门状态下,盖板的下边缘卡置于下夹箍的卡槽中,上夹箍与下夹箍相互对合构成一个圆形夹圈。上述结构无需向一侧开门也不需要向前开门而是向上开门,在开门和关门过程不占用门前空间,且开门或关门动作简单,操作方便,只需绕转轴旋转一个角度即可,大大简化了硫化罐的快开门结构。但是,上述结构中盖体与罐体端口采用平移式密封,且平移过程密封圈不能高出罐体法兰密的封面,否则密封圈容易被擦到而造成损坏,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罐体的密封效果。

因此,对于目前的卧式容器的开门结构,有待于做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有效提高密封效果的卧式容器的开门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卧式容器的开门结构,包括与筒体端口相匹配的盖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卡圈、第二卡圈及转动机构,所述第一卡圈设于筒体端口处并内周壁上设置有多个间隔布置的第一齿,所述第二卡圈设于盖体的外周并外周壁上设置有多个能与第一齿相啮合连接的第二齿,所述转动机构设于筒体上并能使第一卡圈相对于筒体转动从而使第一齿与第二齿相啮合或解除啮合状态。

为了便于安装,所述筒体端口的前侧设置有安装架,该安装架的下部转动连接于筒体端口下方从而使安装架上部能相对于筒体端口前后偏移,所述盖体设于上述安装架上。所述筒体的端口下方设置有横向布置的转轴,所述安装架的下端铰接于该转轴上。

优选地,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纵向布置的导轨,所述盖体的前侧设置有能与导轨导向配合的导向套。该结构能使盖体以上下滑动的方式进行开门。

优选地,所述的开门装置还包括能驱动安装架上部相对于筒体端口前后偏移从而带动盖体相对于筒体端口打开或闭合的驱动机构。

优选地,所述的驱动机构为设于筒体上的第一动力缸,该第一动力缸的活塞杆朝向安装架延伸并与安装架相连接,所述筒体上设置有垂直轴向布置并能转动的连接轴,所述第一动力缸设于该连接轴上。

优选地,所述的转动机构包括第二动力缸、第一连接头、第二连接头,所述第二动力缸的第一端转动设于筒体外周壁上并垂直筒体轴向布置,所述第二动力缸第二端的活塞杆上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头,所述第二连接头设于第一卡圈上并与第一连接头转动连接。上述第一动力缸、第二动力缸可以根据生产需要选择气缸、液压缸或电动缸。

为了便于安装,所述筒体外周壁上设置有一安装座,所述第二动力缸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于该安装座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头成形为具有插置槽的U形结构,所述第二连接头具有能插置在插置槽中的插接部,一销轴穿过所述插置槽及插接部将第一连接头、第二连接头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筒体端口上设置有法兰圈,所述的第一卡圈设于该法兰圈上,所述法兰圈的前侧面上设置有密封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盖体通过第一卡圈、第二卡圈采用啮合式连接密封,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平移式结构来说,该结构不容易对筒体端口的各部件造成磨损,且啮合后的第一卡圈与第二卡圈不容易发生错位,从而有效提高了压力容器的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关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开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卧式容器的开门结构包括与筒体10端口相匹配的盖体1、第一卡圈2、第二卡圈3及转动机构4,筒体10端口上设置有法兰圈5,第一卡圈2设于该法兰圈5上,法兰圈5的前侧面上设置有密封垫6。第一卡圈2设于筒体10端口处并内周壁上设置有多个间隔布置的第一齿21,第二卡圈3设于盖体1的外周并外周壁上设置有多个能与第一齿21相啮合连接的第二齿31,转动机构4设于筒体10上并能使第一卡圈2相对于筒体10转动从而使第一齿21与第二齿31相啮合或解除啮合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筒体10端口的前侧设置有安装架7,该安装架7的下部转动连接于筒体10端口下方从而使安装架7上部能相对于筒体10端口前后偏移,盖体1设于上述安装架7上。筒体10的端口下方设置有横向布置的转轴100,安装架7的下端铰接于该转轴100上。安装架7的两侧设置有纵向布置的导轨71,盖体1的前侧设置有能与导轨71导向配合的导向套11,该结构能使盖体1以上下滑动的方式进行开门。

本实施例的开门装置还包括能驱动安装架7上部相对于筒体10端口前后偏移从而带动盖体1相对于筒体10端口打开或闭合的驱动机构8。驱动机构8为设于筒体10上的第一动力缸,该第一动力缸的活塞杆81朝向安装架7延伸并与安装架7相连接,筒体10上设置有垂直轴向布置并能转动的连接轴82,第一动力缸设于该连接轴82上,从而使安装架7相对于筒体1前后偏移时,第一动力缸与安装架7的偏移位置相适配。

本实施例的转动机构4包括第二动力缸41、第一连接头42、第二连接头43,第二动力缸41的第一端转动设于筒体10外周壁上并垂直筒体10轴向布置,第二动力缸41第二端的活塞杆411上连接第一连接头42,第二连接头43设于第一卡圈2上并与第一连接头42转动连接。筒体10外周壁上设置有一安装座44,第二动力缸41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于该安装座44上。第一连接头42成形为具有插置槽421的U形结构,第二连接头43具有能插置在插置槽421中的插接部431,一销轴45穿过插置槽421及插接部431将第一连接头42、第二连接头43转动连接。

本实施例的第一动力缸、第二动力缸41可以根据生产需要选择气缸、液压缸或电动缸。

开门时,转动机构4的第二动力缸41运行带动第一卡圈2相对于筒体10转动,使第一齿21与第二齿31解除啮合状态,第一动力缸驱动安装架7绕转轴100向前偏转,带动盖体1相对于筒体10的端口打开,利用液压缸、气缸等动力机构使盖体1沿导轨71向上滑动即可;关门时,先使盖体1沿导轨71向下滑动,直至盖体1与筒体10的端口相对应,然后第一动力缸驱动安装架7绕转轴100向后偏转,带动盖体1相对于筒体10的端口闭合,转动机构4的第二动力缸41运行带动第一卡圈2相对于筒体10转动,使第一齿21与第二齿31相啮合,即完成了关门动作。

本实施例的盖体1通过第一卡圈2、第二卡圈3采用啮合式连接密封,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平移式结构来说,该结构不容易对筒体10端口的密封垫6造成磨损,能有效延长密封圈的使用寿命,且啮合后的第一卡圈2与第二卡圈3不容易发生错位,从而有效提高了压力容器的密封效果;同时,本实施例的开门装置无需向一侧开门也不需要向前开门而是向上开门,在开门和关门过程不占用门前空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