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夹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74187发布日期:2019-04-03 00:08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夹具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夹具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自动化生产已成为主流发展趋势,机器人代替人工进行搬运、安装、加工已成为一种常态,机械手是工作过程中的关键部位,在各个工种上机械手都有不错的表现,机械手的灵活程度决定了工作效率。现有的机械手通常包括一个夹具,由于夹具通常直接连接在中心架上,因而更换夹具过程麻烦,且会影响工作效率,不能够很好地体现机械手灵活多变的特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包含三种功能不同的夹具,且能够快速更换不同夹具的夹具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夹具装置,包括中支架和三个环形均匀的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中支架上的侧支架,三个侧支架的安装板上分别设有第一夹具、第二夹具和第三夹具,所述安装板与所述中支架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130°~160°。

进一步地,所述侧支架还包括衔接板,所述安装板通过所述衔接板连接在所述中支架上,其中,所述衔接板上设有一贯穿所述衔接板两侧面的卡槽,所述卡槽与所述中支架的对应的卡凸配合连接,所述卡槽与所述卡凸通过销轴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具包括连接架、一对夹持气缸和一对第一夹持臂,一对夹持气缸通过所述连接架固定连接在对应的安装板上,一对第一夹持臂分别固定连接在对应的夹持气缸的活塞杆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持臂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块和第一臂体,所述第一臂体的外侧面上设有一弧形挡肩,所述弧形挡肩的端面与所述第一臂体的连接端的端面齐平,所述第一臂体的内侧面上设有大弧形沉槽、小弧形沉槽和第一U形沉槽,所述大弧形沉槽的一端延伸到所述第一臂体的外端面上,所述第一U形沉槽的开口端延伸到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外端面上,所述大弧形沉槽通过所述小弧形沉槽与所述第一U形沉槽连通,所述第一U形沉槽与对应的活塞杆上的固定块配合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臂体的外侧面为弧形面。

更进一步地,一对第一连接块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大于一对第一臂体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夹具包括连接架、一对夹持气缸和一对第二夹持臂,一对夹持气缸通过所述连接架固定连接在对应的安装板上,一对第二夹持臂分别固定连接在对应的夹持气缸的活塞杆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夹持臂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连接块和第二臂体,所述第二臂体的内侧面上设有大弧形凹槽、小弧形凹槽和第二U形槽,所述大弧形凹槽的一端延伸到所述第二臂体的外端面上,所述大弧形凹槽的两侧分别延伸到所述第二臂体的左右两侧面上,所述第二U形槽的开口端延伸到所述第二连接块的外端面上,所述大弧形凹槽通过所述小弧形凹槽与所述第二U形槽连通,其中,所述第二臂体的外侧面为弧形面。

更进一步地,一对第二连接块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大于一对第二臂体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夹具包括柱体和接头,所述柱体垂直固定连接在对应的安装板上,所述柱体的外端面上设有一圆形沉孔,所述圆形沉孔的底面上设有一锥台孔,所述锥台孔的底面上设有一盲孔,所述柱体的外周上设有一与所述盲孔相通的气孔,所述接头与所述气孔螺纹连接,其中,所述圆形沉孔的开口的边缘上设有一对相对设置的缺口,所述缺口贯穿所述圆形沉孔的侧壁。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三种夹具能够实现三种功能,且三种夹具之间工作相互独立、互不干扰,通过旋转中心架进行三种夹具之间的切换,因而节约了设备成本;三种夹具可通过切换侧支架来安装不同的夹具,适用范围广泛。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夹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夹具的第一夹持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夹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夹具的第二夹持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夹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中支架1、侧支架2、安装板21、衔接板22、卡槽23、第一夹具3、连接架31、夹持气缸32、第一夹持臂33、第一连接块331、第一臂体332、弧形挡肩333、大弧形沉槽334、第一小弧形沉槽335、第一U形沉槽336、第二夹具4、第二夹持臂 41、第二连接块411、第二臂体412、大弧形凹槽413、小弧形凹槽 414、第二U形槽415、第三夹具5、柱体51、圆形沉孔52、锥台孔53、盲孔54、气孔55、接头56、缺口5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考图1至图6,如图1所示的一种夹具装置,包括中支架1 和三个环形均匀的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中支架1上的侧支架2,三个侧支架2的安装板21上分别设有第一夹具3、第二夹具4和第三夹具5,所述安装板21与所述中支架1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 130°~160°。所述中支架1通过机器人的连接件与机器人连接,进而实现夹具装置的使用,机器人驱动中支架1旋转进行实现三种夹具之间的切换,三种夹具之间工作相互独立、互不干扰,使用方便,且节约了设备成本。

优选地,所述安装板21与所述中支架1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135°。

所述侧支架2还包括衔接板22,所述安装板21通过所述衔接板22连接在所述中支架1上,其中,所述衔接板22上设有一贯穿所述衔接板22两侧面的卡槽23,所述卡槽23与所述中支架1的对应的卡凸配合连接,所述卡槽23与所述卡凸通过销轴连接在一起,销轴连接可实现方便切换侧支架2进行实现不同夹具的更换,适用范围广泛。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夹具3包括连接架31、一对夹持气缸 32和一对第一夹持臂33,一对夹持气缸32通过所述连接架31固定连接在对应的安装板21上,一对第一夹持臂33分别固定连接在对应的夹持气缸32的活塞杆上,其中,所述连接架31与所述安装板21相互垂直。第一夹具3用于筒状零件和柱状零件的使用。

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夹持臂3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块 331和第一臂体332,所述第一臂体332的外侧面上设有一弧形挡肩333,所述弧形挡肩333的端面与所述第一臂体332的连接端的端面齐平,所述第一臂体332的内侧面上设有大弧形沉槽334、小弧形沉槽335和第一U形沉槽336,所述大弧形沉槽334的一端延伸到所述第一臂体332的外端面上,所述第一U形沉槽336的开口端延伸到所述第一连接块331的外端面上,所述大弧形沉槽334通过所述小弧形沉槽335与所述第一U形沉槽336连通,所述第一U 形沉槽336与对应的活塞杆上的固定块配合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臂体332的外侧面为弧形面,一对第一连接块331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大于一对第一臂体332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

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夹具4包括连接架31、一对夹持气缸 32和一对第二夹持臂41,一对夹持气缸32通过所述连接架31固定连接在对应的安装板21上,一对第二夹持臂41分别固定连接在对应的夹持气缸32的活塞杆上,其中,所述连接架31与所述安装板21相互垂直。第二夹具4用于柱状零件的使用。

如图5所示,所述第二夹持臂4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连接块 411和第二臂体412,所述第二臂体412的内侧面上设有大弧形凹槽413、小弧形凹槽414和第二U形槽415,所述大弧形凹槽413 的一端延伸到所述第二臂体412的外端面上,所述大弧形凹槽413 的两侧分别延伸到所述第二臂体412的左右两侧面上,所述第二U 形槽415的开口端延伸到所述第二连接块411的外端面上,所述大弧形凹槽413通过所述小弧形凹槽414与所述第二U形槽415连通,其中,所述第二臂体412的外侧面为弧形面,一对第二连接块411 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大于一对第二臂体412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

如图6所示,所述第三夹具5包括柱体51和接头56,所述柱体51垂直固定连接在对应的安装板21上,所述柱体51的外端面上设有一圆形沉孔52,所述圆形沉孔52的底面上设有一锥台孔53,所述锥台孔53的底面上设有一盲孔54,所述柱体51的外周上设有一与所述盲孔54相通的气孔55,所述接头56与所述气孔55螺纹连接,其中,所述圆形沉孔52的开口的边缘上设有一对相对设置的缺口57,所述缺口57贯穿所述圆形沉孔52的侧壁。第三夹具5 可利用负压原理进行夹持工件。

由于连接架31、柱体51均与对应的安装板21相互垂直,因此第一夹具3、第二夹具4和第三夹具5的夹持端均向外翻转45°,增大了相邻夹具的夹持端之间的距离,使相邻夹具在使用时互不干涉。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