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跟随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77828发布日期:2019-05-17 19:23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跟随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跟随机器人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跟随机器人。



背景技术:

跟随机器人是一种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主要由机械身体、记忆或程序功能以及核心零件等组成;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它的任务是协助人类的工作。

目前,在医院,办公室,大型商场等地方,对药品、文件资料以及购物的物品进行传送及其不便,并且,传送较为费力,增大工作强度以及影响消费者的消费体验。

现有技术中,医生或护士进行工作时,需要携带药品、医疗器材等物品,这样,行走不便且对药品、医疗器材等物品的保护性不高;在办公室中,文件传送,往往通过人工转移,增大了工作强度,同时,文件的保密性不佳;外出购物时,大包小包的购物品,影响行走且累人,影响消费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跟随机器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不便于传送物品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智能跟随机器人,包括具有内腔的机体,所述机体形成有前端开口,所述前端开口设有活动封盖前端开口的滑盖板,所述机体的内部设有滑轨,所述滑盖板连接所述滑轨,所述滑盖板沿所述导轨移动嵌入所述内腔,实现所述前端开口的开启;所述机体的顶部朝上延伸形成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设有实现所述机体智能化的智能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内腔包括底腔壁、与所述底腔壁相对布置的顶腔壁、两个侧腔壁以及与所述前端开口呈正对布置的后腔壁;所述底腔壁、两个所述侧腔壁、所述顶腔壁、所述后腔壁以及所述滑盖板围合形成封闭的所述内腔;所述智能装置设在所述顶腔壁的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顶腔壁具有朝下凹陷的凹陷槽,沿所述前端开口至所述后腔壁的方向,所述凹陷槽与所述智能装置依序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底腔壁朝上呈倾斜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顶腔壁朝上呈倾斜布置。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侧腔壁分别设有驱动轮,所述驱动轮的底部延伸至所述底腔壁的下方,所述底腔壁呈悬空状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底腔壁具有放置腔,所述放置腔形成嵌入口,所述滑轨处于所述放置腔,当所述前端开口的开启,所述滑盖板沿所述导轨移动通过所述嵌入口嵌入所述放置腔。

进一步的,所述智能装置包括控制模块、影像模块、感应模块;所述控制模块通过电路控制所述驱动轮、所述影像模块以及所述感应模块进行工作,利用所述感应模块与用户信号源连接。

进一步的,当所述内腔呈封闭状态时,所述顶腔壁具有第一抵触面,所述第一抵触面设有通电产生吸力的磁吸块,所述磁吸块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滑盖板设有受所述磁吸块的吸力吸附的第二抵触面。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形成有朝向前方的检测面,所述感应模块具有用于感应用户的感应面,所述影像模块具有用于拍摄的拍摄面,所述感应面与所述拍摄面分别朝向所述固定部的检测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智能跟随机器人,通过智能装置,实现对机体的智能控制,智能装置与用户信号源连接,使机体能跟随用户移动;由于机体具有内腔,可实现物品的放置以及传送,通过滑盖板的滑动,实现对前端开口的开启以及关闭,当前端开口开启时,进行物品的放置,当前端开口关闭时,实现内腔封闭,使放置在内腔的物品更具安全性;这样,用户将物品放置在机体内,机体跟随用户移动,从而实现物品的传送,进而降低用户的工作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跟随机器人的顶部开口呈封闭状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跟随机器人的内腔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跟随机器人的顶部开口呈开启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参照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较佳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智能跟随机器人,用于解决不便于传送物品的问题。

一种智能跟随机器人包括机体10,机体10具有内腔的,机体10形成有前端开口15,前端开口15设有滑盖板20,滑盖板20活动封盖前端开口15,机体10的内部设有滑轨,滑盖板20连接滑轨,滑盖板20沿导轨移动嵌入内腔,实现前端开口15的开启;机体10的顶部朝上延伸形成固定部30,固定部30设有实现机体10智能化的智能装置40。

上述的一种智能跟随机器人,通过智能装置40,实现对机体10的智能控制,智能装置40与用户信号源连接,使机体10能跟随用户移动;由于机体10具有内腔,可实现物品的放置以及传送,通过滑盖板20的滑动,实现对前端开口15的开启以及关闭,当前端开口15开启时,进行物品的放置,当前端开口15关闭时,实现内腔封闭,使放置在内腔的物品更具安全性;这样,用户将物品放置在机体10内,机体10跟随用户移动,从而实现物品的传送,进而降低用户的工作强度。

内腔包括底腔壁12、与底腔壁12相对布置的顶腔壁13、两个侧腔壁11以及与前端开口15呈正对布置的后腔壁14;底腔壁12、两个侧腔壁11、顶腔壁13、后腔壁14以及滑盖板20围合形成封闭的内腔;智能装置40设在顶腔壁13的上方;封闭的内腔对放置在内腔的物品起到保护作用,同时增强保密性;另外,内腔不会影响智能装置40的正常工作。

再者,顶腔壁13具有朝下凹陷的凹陷槽,沿前端开口15至后腔壁14的方向,凹陷槽与智能装置40依序布置;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在凹陷槽的作用下,智能装置40具有更宽广的前方视野,便于智能装置40的正常工作,保证机体10跟随用户移动。

具体的,底腔壁12朝上呈倾斜布置,这样,放置在底腔壁12上的物品不易朝前偏移,从而增强放置的物品的稳定性;另外,使机体10整体的重心处于后下部,增强机体10移动的稳定性。

顶腔壁13朝上呈倾斜布置,这样,内腔形成的空间较大,满足更多物品的放置,并且,智能装置40具有更宽广的前方视野,便于智能装置40的正常工作,保证机体10跟随用户移动。

底腔壁12朝下呈拱起状布置,增大内腔的放置空间,满足更多物品的放置。

顶腔壁13朝上呈拱起状布置,增大内腔的放置空间,满足更多物品的放置;并且,顶腔壁13具有朝上拱起最高处的拱起部,固定部30固定拱起部,这样,智能装置40具有更宽广的前方视野,便于智能装置40的正常工作,保证机体10跟随用户移动。

内腔呈圆筒状布置,增大内腔的放置空间,满足更多物品的放置;同时,使机体10与驱动轮50的配合效果更佳。

两个侧腔壁11分别设有驱动轮50,驱动轮50的底部延伸至底腔壁12的下方,底腔壁12呈悬空状布置;从而保证驱动轮50的驱动机体10移动。

驱动轮50的顶部延伸至顶腔壁13的上方;这样,保证驱动轮50具有足够驱动力的同时,增强机体10移动的平稳性,对放置的物品起到保护作用。

底腔壁12具有放置腔,放置腔形成嵌入口,滑轨处于放置腔,当前端开口15的开启,滑盖板20沿导轨移动通过嵌入口嵌入放置腔;这样,滑盖板20滑动不会与放置的物品接触,导致物品的损坏,并且,放置的物品也不会影响滑盖板20的滑动,保证前端开口15的开启以及关闭。

智能装置40包括控制模块、影像模块、感应模块;控制模块通过电路控制驱动轮50、影像模块以及感应模块进行工作,利用感应模块与用户信号源连接;这样,感应模块通过与用户信号源连接实现对用于位置进行感应,而影像模块对前方视野进行检测以及辅助感应模块对用户的感应,控制模块控制驱动轮50、影像模块以及感应模块进行工作。

当内腔呈封闭状态时,顶腔壁13具有第一抵触面,第一抵触面设有通电产生吸力的磁吸块,磁吸块电性连接控制模块,滑盖板20设有受磁吸块的吸力吸附的第二抵触面;在磁吸块的作用下,使第一抵触面与第二抵触面相互吸附,当滑盖板20封盖前端开口15时,实现对滑盖板20的固定,保证内腔呈封闭状态,进而对物品进行传送,同时,避免物品在传送过程中,物品脱离内腔,从而对物品起到保护作用。

固定部30形成有朝向前方的检测面,感应模块具有用于感应用户的感应面,影像模块具有用于拍摄的拍摄面,感应面与拍摄面分别朝向固定部30的检测面;这样,便于感应模块以及影像模块对前方进行检测,保证机体10跟随用户移动。

滑盖板20设有避障传感器,当滑盖板20封盖前端开口15时,避障传感器检测对前方进行检测,避免机器人移动时,碰撞行人、建筑物等,提高机器人的移动安全性;第二抵触面设有连通件,当第一抵触面与第二抵触面相互吸附时,连通件导通,连通件电性连接避障传感器,这样,只有滑盖板20封盖前端开口15时,避障传感器才进行工作,避免避障传感器误判。

一种智能跟随机器人包括电源模块,实现对机器人的各个模块进行供电,使机器人具备独立行走;电源模块采用可充电式锂电池,实现循环利用,增强环保性。

电源模块置于底腔壁12,这样,可以使机器人的整体重心处于下部,增强机器人的移动平稳性。

侧腔壁11设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电性连接电源模块,通过驱动电机,使驱动轮50工作,实现机体10的移动;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便于驱动电机对驱动轮50驱动,降低动力传输的损耗。

机体10设有警报器,当机体10与用户信号源的距离超过3米时,警报器发去警报声,防止机体10丢失或遗失;另外,当机体10与用户信号源的距离低于0.5米时,警报器发去警报声,避免机体10与用户发生碰撞。

两个侧腔壁11上分别设有照明灯,照明灯朝前照射,从而起到照明作用,这样便于用户在黑夜中行走;另外,两个侧腔壁11上的照明灯能显示机体10的侧宽,便于行人避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