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固定治具及采用该负压固定治具的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58668发布日期:2019-06-11 22:43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负压固定治具及采用该负压固定治具的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产品生产过程中,待加工的工件通常需要经过多次装夹定位。定位夹紧治具对产品碰伤不良影响很大,特别是对于塑料类产品,由于塑料产品具有基材软、形状复杂的特性,定位夹紧治具对产品碰伤严重影响制造良率。同时,定位治具选则软性材料则起不到定位作用,选择硬质材料则易碰伤产品。因此,提供一种既能免碰伤产品,又能保证精确定位的治具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负压固定治具及采用该负压固定治具的定位装置,减少工件装夹时产生的损伤。

一种负压固定治具,用于装夹工件并包括:

治具底板,所述治具底板上设有第一气孔;

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设有第二气孔,所述定位板安装于所述治具底板上且所述第二气孔与所述第一气孔对接;及

气管接头,所述气管接头用于连通外部的真空发生单元与所述第一气孔;

所述负压固定治具还包括导入板,所述导入板由软性材料制成并附着于所述定位板外侧,所述导入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二气孔对接的第三气孔;

装夹工件时,所述工件套接于所述负压固定治具外侧,外部的真空发生单元通过所述气管接头、第一气孔、第二气孔及第三气孔将所述工件的一侧吸附于所述导入板表面,所述工件的另一侧抵接于所述治具底板上。

作为优选,所述导入板的周侧向背离所述定位板的方向收缩并形成引导斜面;

当所述工件向所述负压固定治具的外侧套接时,所述引导斜面引导所述工件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负压固定治具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导入板背离所述定位板的一侧设有用于收容所述密封件的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围设于所述导入板的周侧;

当所述工件的一侧吸附于所述导入板表面时,所述密封件夹持于所述工件与所述导入板之间并形成密封。

作为优选,所述负压固定治具还包括固定螺丝;所述治具底板上设有第一螺丝孔,所述定位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螺丝孔对应的第二螺丝孔;所述定位板通过所述固定螺丝及所述第一螺丝孔、第二螺丝孔固定于所述治具底板上;所述导入板粘接于所述定位板外侧。

作为优选,所述气管接头端部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二气孔内壁设有与所述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

所述气管接头穿过所述第一气孔并通过所述外螺纹及内螺纹固定连通于所述第二气孔内。

一种定位装置,包括:

真空发生单元;及

负压固定治具,所述负压固定治具用于装夹工件并包括:

治具底板,所述治具底板上设有第一气孔;

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设有第二气孔,所述定位板安装于所述治具底板上且所述第二气孔与所述第一气孔对接;及

气管接头,所述气管接头用于连通所述真空发生单元与所述第一气孔;

所述负压固定治具还包括导入板,所述导入板由软性材料制成并附着于所述定位板外侧,所述导入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二气孔对接的第三气孔;

装夹工件时,所述工件套接于所述负压固定治具外侧,所述真空发生单元通过所述气管接头、第一气孔、第二气孔及第三气孔将所述工件的一侧吸附于所述导入板表面,所述工件的另一侧抵接于所述治具底板上。

作为优选,所述导入板的周侧向背离所述定位板的方向收缩并形成引导斜面;

当所述工件向所述负压固定治具的外侧套接时,所述引导斜面引导所述工件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负压固定治具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导入板背离所述定位板的一侧设有用于收容所述密封件的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围设于所述导入板的周侧;

当所述工件的一侧吸附于所述导入板表面时,所述密封件夹持于所述工件与所述导入板之间并形成密封。

作为优选,所述负压固定治具还包括固定螺丝;所述治具底板上设有第一螺丝孔,所述定位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螺丝孔对应的第二螺丝孔;所述定位板通过所述固定螺丝及所述第一螺丝孔、第二螺丝孔固定于所述治具底板上;所述导入板粘接于所述定位板外侧。

作为优选,所述气管接头端部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二气孔内壁设有与所述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

所述气管接头穿过所述第一气孔并通过所述外螺纹及内螺纹固定连通于所述第二气孔内。

上述负压固定治具及采用该负压固定治具的定位装置中,所述导入板由软性材料制成并附着于所述定位板外侧,装夹工件时,所述工件套接于所述负压固定治具外侧,外部的真空发生单元通过所述气管接头、第一气孔、第二气孔及第三气孔将所述工件的一侧吸附于所述导入板表面,所述工件的另一侧抵接于所述治具底板上,软性导入板可引导工件移动至装夹位置,同时具有缓冲作用,从而减少工件装夹时产生的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定位装置在一较优实施例中的逻辑结构示意图。

图2为负压固定治具及工件在一较优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工件处于定位后的状态。

图3为图2的负压固定治具及工件在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工件处于定位前的状态。

图4为图2中的负压固定治具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的负压固定治具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 治具底板

20 定位板

30 导入板

40 密封件

50 固定螺丝

60 气管接头

100 负压固定治具

110 第一螺丝孔

120 第一气孔

200 真空发生单元

210 第二螺丝孔

220 第二气孔

310 密封槽

320 引导斜面

330 第三气孔

500 定位装置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定位装置500包括真空发生单元200及负压固定治具100。

所述真空发生单元200用于与所述负压固定治具100连接并用于产生负压。所述负压固定治具100利用所述真空发生单元200产生的负压固定、装夹工件300。

同时参阅图2至图5所示,所述负压固定治具100包括治具底板10、定位板20、导入板30及气管接头60。

所述治具底板10上设有若干第一气孔120。

所述定位板20上设有第二气孔220。所述定位板20安装于所述治具底板10上,且所述第二气孔220与所述第一气孔120对接。

所述气管接头60用于连通所述真空发生单元200与所述第一气孔120。由于第二气孔220与所述第一气孔120对接并与所述第一气孔120连通,所述真空发生单元200也连通至所述第二气孔220。在具体实施中,所述气管接头60也可以穿过第一气孔120并直接连通至所述第二气孔220。

所述导入板30由软性材料制成,且所述导入板30附着于所述定位板20的外侧。所述导入板30上设有与所述第二气孔220对接的第三气孔330。

如图3所示,装夹所述工件300时,可先将所述工件300向所述负压定位治具100移动,使所述工件300套接于所述负压固定治具100外侧。所述工件300经过所述导入板30的引导向所述定位板20及所述治具底板10移动,直至所述工件300的一侧与所述治具底板10接触,同时,所述工件300的另一侧与所述导入板30的端面接触。

所述真空发生单元200通过所述气管接头60、第一气孔120、第二气孔220及第三气孔330将所述工件300的一侧吸附于所述导入板30的表面,所述工件300的另一侧抵接于所述治具底板10上。如此一来,所述工件300在所述真空发生单元200的负压作用下被所述负压固定治具100固定,同时,所述工件300的两端分别由所述治具底板10及所述导入板30定位,所述工件300的周侧则对应由所述定位板20定位。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入板30可由优力胶,即聚氨酯PU材料制成。聚氨酯PU材料是一种具有强度好、压缩变形小的特性的材料,属于介于塑料和橡胶之间的材料,既具有塑料的刚性,又有橡胶的弹性,可适用于机械缓冲材料。利用优力胶制成所述导入板30,使得所述导入板30不仅对所述工件300起到缓冲保护作用,导入板30也不会有过大的形变,有利于提高定位的准确性。

所述定位板20可由电木,即酚醛塑料制成。电木材料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良好的绝缘性,耐热、耐腐蚀,从而使所述定位板20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且持久耐用。

在另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入板30的周侧向背离所述定位板20的方向收缩并形成引导斜面320。

当所述工件300向所述负压固定治具100的外侧套接时,所述导入板30通过所述引导斜面320引导所述工件300移动,如此一来,可容许所述工件300与所述负压固定治具100存在较大的对位容差空间,不仅可提高对位的效率,还可以减少对位过程中产生的碰撞,进而减少工件300的损伤。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负压固定治具100还可以包括密封件40。

对应的,所述导入板30背离所述定位板20的一侧设有用于收容所述密封件40的密封槽310。例如,所述密封槽310围设于所述导入板30的周侧,所述密封件40为一密封圈,所述密封圈收容于所述密封槽310内。

当所述工件300的一侧吸附于所述导入板30的表面时,所述密封件40被夹持于所述工件300与所述导入板30之间,从而形成密封,以便通过负压吸附固定所述工件300。

在又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负压固定治具100还包括固定螺丝50。

所述治具底板10上设有第一螺丝孔110。

所述定位板20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螺丝孔110对应的第二螺丝孔210。所述定位板20通过所述固定螺丝50及所述第一螺丝孔110、第二螺丝孔210固定于所述治具底板10上。

所述导入板30可采用粘接等固定方式固定于所述定位板20的外侧。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气管接头60的端部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二气孔220的内壁设有与所述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

所述气管接头60穿过所述第一气孔120并通过所述外螺纹及内螺纹固定连通于所述第二气孔220内。

上述负压固定治具100及采用该负压固定治具100的定位装置500中,所述导入板30由软性材料制成并附着于所述定位板20外侧,装夹工件300时,所述工件300套接于所述负压固定治具100外侧,真空发生单元200通过所述气管接头60、第一气孔120、第二气孔220及第三气孔330将所述工件300的一侧吸附于所述导入板30表面,所述工件300的另一侧抵接于所述治具底板10上。软性的导入板30可引导工件300移动至装夹位置,同时具有缓冲作用,从而减少工件300装夹时产生的损伤。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