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冲击批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95616发布日期:2019-05-31 20:44阅读:1097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冲击批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耐冲击批头。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普通的批头连接闻都是直的柱体,即除了批头,其他部分沿轴向的直径都是一样的,当使用时,特别是刚启动时,批头所承受的冲击力全部集中在批头上,从而使得批头没有使用几次就发生变形,甚至出现豁口,而无法再使用,从而使得其寿命很短。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以大大提高其寿命的耐冲击批头,以解决上述问题。

耐冲击批头,其包括一段抗扭力段,两段分别设置在所述抗扭力段的轴向两侧的第一抗冲击段,两段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抗冲击段的轴向两侧的过渡段,以及两段分别设置在所述过渡段的轴向两侧的第二抗冲击段。当所述抗扭力段的轴向长度小于2厘米时,在沿所述抗扭力段的中心轴的截面上所述抗扭力段的轮廓线为第一弧形。当所述抗扭力段的轴向长度大于2厘米时,在沿所述抗扭力段的中心轴的截面上所述抗扭力段的轮廓线包括一段直线以及两段分别设置在所述直线两端的第二弧形。所述第一弧形与第二弧形的直径相等。所述第一抗冲击段的截面的外截圆的直径大于所述抗扭力段的截面的最大直径。在沿所述抗扭力段的中心轴的截面上所述过渡段的轮廓线为第三弧形。

进一步地,所述耐冲击批头还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抗冲击段的轴向两侧的批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抗冲击段的截面的外截圆的直径与所述第二抗冲击段的截面的外截圆的直径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弧形的曲率相对于所述耐冲击批头的中心轴为负。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第二弧形的曲率小于所述第三弧形的曲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抗冲击段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抗冲击段的轴向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抗扭力段的截面最小直径小于所述过渡段的截面最小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第二抗冲击段的截面形状为正六边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耐冲击批头在其中部设置有所述抗扭力段,其根据尺寸的大小呈现不同的形状,即当所述抗扭力段的轴向长度小于2厘米时,在沿所述抗扭力段的中心轴的截面上所述抗扭力段的轮廓线为第一弧形,而当所述抗扭力段的轴向长度大于2厘米时,在沿所述抗扭力段的中心轴的截面上所述抗扭力段的轮廓线包括一段直线以及两段分别设置在所述直线两端的第二弧形。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当在耐冲击批头使用时,该耐冲击批头所承受的扭力主要集中传导到该抗扭力段上,而不是集中在批头上,而该抗扭力段所承受的扭力小于其屈服极限,即该扭力不会扭断该抗扭力段,从而可以保护该批头不会因冲击而变形,甚至出现豁口的现象,进而可以提高其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耐冲击批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耐冲击批头沿其轴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耐冲击批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耐冲击批头的沿其轴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说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至图2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耐冲击批头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耐冲击批头100包括一段抗扭力段10,两段分别设置在所述抗扭力段10的轴向两侧的第一抗冲击段11,两段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抗冲击段11的轴向两侧的过渡段12,两段分别设置在所述过渡段12的轴向两侧的第二抗冲击段13,以及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抗冲击段的轴向两侧的批头14。根据实际的需要,所述耐冲击批头还可以包括更多个抗冲击段。在本实施例中,仅列举出两段抗冲击段,即第一、第二抗冲击段11、13。

所述抗扭力段10根据所述耐冲击批头的轴向长度的不同而不同,但其作用是一样的。经过大量的实际证明,当所述抗扭力段10的轴向长度小于2厘米时,在沿所述抗扭力段10的中心轴的截面上所述抗扭力段10的轮廓线为第一弧形,如图2所示。该第一弧形的直径根据实际需要而设计,通常所述抗扭力段10的最小直径应当稍小于或等于所述批头14的直径,从而使所述批头14所受到的冲击力可以传导到该抗扭力段10上时,该抗扭力段10首先发生变形,以保护所述批头14。

所述两个第一、第二抗冲击段11、13具有相同的结构,其对称地设置在所述抗扭力段10的轴向两侧,其截面可以为正六边形,只是所述第一抗冲击段11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抗冲击段13的轴向长度。所述第一抗冲击段11的截面的外截圆的直径与所述第二抗冲击段13的截面的外截圆的直径相等,且所述第一抗冲击段11的截面的外截圆的直径大于所述抗扭力段10的截面的最大直径。

所述过渡段12夹设在所述第一、第二抗冲击段11、13之间,其在沿所述抗扭力段10的中心轴的截面上的轮廓线为第三弧形。所述第一、第三弧形曲率相对于所述耐冲击批头的中心轴为负,且所述第一弧形的曲率小于所述第三弧形的曲率。所述抗扭力段10的截面最小直径小于所述过渡段12的截面最小直径,从而使得该过渡段12用于将批头14所承受的冲击力可以快速地传递给抗扭力段10。可以想到的是,当所述耐冲击批头的长度较小时,该过渡段12可以省略。

所述批头14用于直接与螺钉等紧固件接触,当转动时特别时启动时承受来自螺钉的冲击力。所述批头14的结构及尺寸为标准结构,其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如图3和图4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耐冲击批头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耐冲击批头200包括一段抗扭力段20,两段分别设置在所述抗扭力段20的轴向两侧的第一抗冲击段21,两段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抗冲击段21的轴向两侧的过渡段22,两段分别设置在所述过渡段22的轴向两侧的第二抗冲击段23,以及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抗冲击段的轴向两侧的批头24。

所述第一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抗扭力段的结构不同。由于第二实施例的所述抗扭力段10的轴向长度大于2厘米,因此在沿所述抗扭力段20的中心轴的截面上所述抗扭力段20的轮廓线包括一段直线21以及两段分别设置在所述直线21两端的第二弧形22。所述第一弧形与第二弧形12的直径相等。所述第二、第三弧形的曲率相对于所述耐冲击批头200的中心轴为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耐冲击批头100、200在其中部设置有所述抗扭力段10、20,其根据尺寸的大小呈现不同的形状,即当所述抗扭力段10的轴向长度小于2厘米时,在沿所述抗扭力段10的中心轴的截面上所述抗扭力段10的轮廓线为第一弧形,而当所述抗扭力段20的轴向长度大于2厘米时,在沿所述抗扭力段20的中心轴的截面上所述抗扭力段20的轮廓线包括一段直线21以及两段分别设置在所述直线21两端的第二弧形22。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当在耐冲击批头100、200使用时,该耐冲击批头100、200所承受的扭力主要集中传导到该抗扭力段10、20上,而不是集中在批头14、24上,而该抗扭力段10、20所承受的扭力小于其屈服极限,即该扭力不会扭断该抗扭力段10、20,从而可以保护该批头14、24不会因冲击而变形,甚至出现豁口的现象,进而可以提高其寿命。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内的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都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