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组件装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96048发布日期:2019-08-23 22:13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型组件装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组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小型组件装配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小型密封组件的装配都是采用手工与夹具配合组装的,由于手工的因素,很多精度需求较高的场合就无法满足对应的需求,如装配的效率、产品的合格率等。

密封组件装配在各领域的设备应用越来越广泛,当前主流的密封组件装配还是通过手工摆料再由工装治夹具压装完成。首先,把组装件放在固定的位置,将带密封圈的薄膜手工剥下来对着孔位放在开关上面;然后,启动工装治夹具,将密封圈和组装件压合在一起,当夹具抬起时拿掉薄膜;最后,把组装件支架放在固定位上方,再启动夹具将组装件和支架压合在一起。

手工组装需要人为的夹料、放料、压合等一系列步骤,压合后产品的合格率跟组装过程放料位置的精准有着密切的关系,因组装过程放料为手工放料,每次放料的位置都微小的偏差,当超出范围后压合出来的产品即不合格品,所以手工组装的良品率不高;在人为组装过程当中步骤的衔接及效率都有明显的不足,跟手工的熟练程度等有着很大的关系。

随着机械智能化的加深,手工制作像是一个被时代摒弃的代名词,终将会被时代吞没,针对密封组件装配的良品率、效率不高的缺点,本发明将有效的解决这两项缺点。从良品率来看,设备是基于伺服电机的精准定位来完成各个组装步骤,可以保证取料、放料、压合等位置的准确性,从而保证了压装的合格率;从效率的角度看,在组装的过程都是在多工位机械爪高速运行自动完成的,所以在效率上对比手工组装有着大幅度的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实现密封组件装配快速、精准的自动装配的小型组件装配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

一种小型组件装配装置,包括感应平台、翻板平台、吸附平台及预取平台,还包括:

剥料机构,所述剥料机构位于所述感应平台上,将卷料上的密封圈薄膜剥离;

搬运机构,位于所述剥离机构的一侧,所述搬运机构上设有真空吸嘴,吸取所述感应平台上的薄膜,经过拍照检测、确定位置,最后将薄膜准确放至翻板平台上;

翻转机构,将所述翻板平台上的薄膜搬运至吸附平台,同时把吸附平台上薄膜通过真空吸附运至废料处抛掉;

上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与翻板平台电连接,将物料放置于所述翻板平台上;

预取机构,夹取组装件,并搬运至所述预取平台;

龙门架机构,夹完成组件装配并判断位置;

中枢流水线,将待组装的组件运送到装配位置,完成装配后运送至保压机构;

保压机构,按压组装件,当组件全部完成按压后通过视觉判断压合是否合格。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所述搬运机构上设有CCD定位器。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所述龙门架机构上设有夹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首先,能在精确定位的基础上,使得产品的良品率有保证的;其次,可连续高速自动化生产,在效率上是手工组装没法相比的,提高了整个生产效率,且成本低,实现密封组件装配快速、精准的自动装配。同时,本实用新型可以将带密封圈的薄膜和组装件放在特定的平台,然后抓取组装件去套合其他的组装件,最后进行保压压合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小型组件装配装置位置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小型组件装配装置的各部件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小型组件装配装置的整体外观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参考附图1-3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附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小型组件装配装置,包括感应平台1、翻板平台2、吸附平台(未示出)及预取平台3,还包括:

剥料机构100,所述剥料机构100位于所述感应平台1上,将卷料上的密封圈薄膜剥离。

搬运机构200,位于所述剥料机构100的一侧,所述搬运机构200上设有真空吸嘴,吸取所述感应平台1上的薄膜,经过拍照检测、确定位置,最后将薄膜准确放至翻板平台上,搬运机构200上设有CCD定位器210。

翻转机构300,将所述翻板平台2上的薄膜搬运至吸附平台,同时把吸附平台上薄膜通过真空吸附运至废料处抛掉。

上料机构400,所述上料机构400与翻板平台2电连接,将物料放置于所述翻板平台2上。

预取机构500,夹取组装件,并搬运至所述预取平台3。

龙门架机构600,夹完成组件装配并判断位置,龙门架机构600上设有夹嘴。

中枢流水线700,将待组装的组件运送到装配位置,完成装配后运送至保压机构800。

保压机构800,按压组装件,当组件全部完成按压后通过视觉判断压合是否合格。

具体地,在实际组装过程中,剥料机构100将卷料上带密封圈的薄膜剥离,陈列于感应平台1上;搬运机构200,使用真空吸嘴吸取感应平台1上带组装件一的薄膜,经过CCD定位器210拍照检测、确定位置,最后将薄膜准确放至在翻板平台2上;翻转机构300将翻板平台2上的薄膜(带密封圈)搬运至吸附平台,同时把吸附平台上薄膜(不带密封圈)通过真空吸附运至废料处抛掉;预取机构500夹取料带上的组装件二并搬运至预取平台3;龙门架机构600首先通过夹嘴依次夹取预取平台3的组装件二,并送至相机检测良品及判断位姿;然后到吸附平台依次跟组装件一进行组合,并送至相机检测装配良品及判断位姿;最后,将组合后的组装件一和组装件二搬运至装配位置,完成与组装件三的最后装配;中枢流水线700将带有组装件三的治具从流水线上游运送到装配位置,完成装配后运送至保压机构800,固定位置,把组装完成的产品传送至外部堆放位置;保压机构800固定位置,以预先设定的压力对已组装的组装件一、组装件二、组装件三进行按压,按压至规定时长。当组件全部完成按压完成后,通过视觉判断压合是否合格。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流程为:首先,剥料机构100将带密封圈的薄膜剥离放在感应平台上;接着,搬运机构200使用真空吸嘴吸取感应平台1上带组装件一的薄膜,经过相机拍照检测、确定位置,最后将薄膜准确放至翻转机构300的吸附平台上,通过翻转机构300将薄膜运送至龙门架机构600的吸附板上;同时,预取机构500将组装件二搬运至预取平台3上;中枢流水线700将带有组装件三的治具从流水线上游运送到装配位置;然后,龙门架机构600通过夹嘴依次夹取预取平台3的组装件二,并送至相机检测及判断位姿,再到吸附平台依次跟组装件一进行组合,并送至相机检测装配及判断位姿;通过测试后,将组合的组装件一和组装件二搬运至装配位置,完成其与组装件三的最后装配;装配完通过中枢流水线700将组装件运送至保压机构800的固定位置进行最后的保压处理,经过保压机构800处理后即完成,并在中枢流水700的作用下送往堆放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内”、“上部”、“中部”、“侧面”、“上”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单元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