扳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36746发布日期:2019-08-16 21:37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扳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拆卸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扳手。



背景技术:

轨道交通刚性架空接触网供电方式作业包括纵向及横向测量、钻孔及横向测量、悬挂支持装置安装、回流排安装、接触网架线等。其中,悬挂支持装置安装,由悬吊安装座、T型头螺栓、悬吊槽钢、绝缘子、汇流排定位线夹组成。而在安装悬吊槽钢时,受槽钢的形状及槽钢内的空间限制,常规扳手对槽钢内的紧固件进行拆卸时,扳手的操作空间较小,使得扳手对位于槽钢内的紧固件的操作较为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扳手在操作空间较小时操作较为困难的问题,提供一种操作方便的扳手。

一种扳手,包括:

呈长条形的主体,具有相对的固定部及握持部;

避位连接板,其一端固定于所述固定部,所述避位连接板相对于所述主体朝向所述主体表面的方向弯折;

第一扳唇及第二扳唇,相对且间隔设置于所述避位连接板远离所述主体的一端,且所述第一扳唇及所述第二扳唇均相对于所述避位连接板朝背向所述主体的一侧弯折;

其中,所述第一扳唇、所述第二扳唇及所述避位连接板围设形成夹持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握持部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滑结构为套设于所述握持部的防滑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握持部的表面开设有贯穿所述握持部的挂物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避位连接板的内表面为内凹的V形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扳唇的内表面及所述第二扳唇的内表面均为平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扳唇的内表面为内凹的曲面,所述第二扳唇的内表面为平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扳唇的内表面为平面,所述第二扳唇的内表面为内凹的曲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所述避位连接板、所述第一扳唇及所述第二扳唇为一体成型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扳手为调制钢扳手。

上述扳手,使用时,操作人员先将待拆卸的紧固件夹持于夹持部内,然后操作人员握紧握持部旋转,以带动夹持于夹持部内的紧固件转动,以实现拆装紧固件的目的。由于具有握持部的主体及夹持部分别位于避位连接板的两端,即使在拆装紧固件的时候,紧固件周围存在很多障碍物,使得扳手的操作空间很小,而避位连接板的设置,也可以使得扳手在保证夹持部完全夹紧紧固件的同时,对紧固件周围的障碍物形成避位,进而避免发生紧固件周围的障碍物对握持部的转动造成阻碍的情况。因此,上述扳手的使用,使得对操作空间较小的紧固件的操作更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的扳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扳手的剖视图;

图3为图1所示扳手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的扳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中的扳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的扳手100包括主体110、避位连接板120、第一扳唇131及第二扳唇132。

主体110呈长条形。主体110具有相对的固定部111及握持部112。握持部112主要用于扳手使用时人手抓握。一般情况下,主体110通常由铬钒钢、碳钢等强度较大的材料制成。主体110的径向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矩形、多边形等形状。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主体110的径向截面形状为矩形。

请一并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中,握持部112的表面开设有贯穿握持部112的挂物孔113。当扳手100处于未使用状态来时,为了便于扳手100的收集及管理,可将扳手100通过挂物孔113挂持在扳手100收集的位置上。因此,挂物孔113的设置,使得扳手100的收集及管理更为方便。

避位连接板120的一端固定于固定部111。避位连接板120相对于主体110朝向主体110表面的方向弯折。避位连接板120主要起避位及连接作用。一般情况下,避位连接板120与主体110的材质相同。避位连接板120可以通过焊接、螺接等方式与主体110固定连接,也可以通过铸造等工艺与主体110为一体成型结构。

第一扳唇131及第二扳唇132相对且间隔设置于避位连接板120远离主体110的一端。第一扳唇131及第二扳唇132均相对于避位连接板120朝背向主体110的一侧的弯折。由此,主体110位于避位连接板120的一端,第一扳唇131及第二扳唇132位于避位连接板120与主体110相对的一端。第一扳唇131及第二扳唇132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与避位连接板120固定连接,也可以通过铸造等工艺与避位连接板120为一体成型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扳唇131及第二扳唇132与避位连接板120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倒圆角。倒圆角的设置,可有效地减小第一扳唇131与避位连接板120及第二扳唇132与避位连接板120的连接处应力集中,以提高扳手100的使用寿命。

请一并参阅图3,第一扳唇131、第二扳唇132及避位连接板120围设形成夹持部140。夹持部140主要用于夹持紧固件,以方便紧固件的拆装。由于第一扳唇131及第二扳唇132位于避位连接板120与主体110相对的一端,故夹持部140也位于避位连接板120与主体110相对的一端。

利用扳手100在操作空间较小的情况下进行拆装紧固件的过程为:先是将第一扳唇131及第二扳唇132放置于待拆装紧固件的位置,并使夹持部140夹紧紧固件;然后是主体110在避位连接板120的作用下避开待拆装紧固件周围的障碍物;再是操作人员握紧握持部112旋转,以驱使夹持部140带动紧固件转动,进而实现紧固件的拆装。

由于夹持部140及具有握持部112的主体110分别位于避位连接板120的两端,所以在避位连接板120对待拆装紧固件周围的障碍物形成避位的情况下,扳手100可在夹持部140完全夹紧紧固件的同时有效地避免发生紧固件周围的障碍物对握持部112转动造成阻碍的情况。因此,上述扳手100的使用,使得对操作空间较小的紧固件的操作也更为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握持部112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结构(图未示)。防滑结构的设置,可有效地增加人手与握持部112的摩擦力,有效地防止了手握握持部112时打滑的情况发生,故防滑结构可有效地增加扳手100的可靠性。防滑结构可以设置于握持部112表面的防滑纹,也可以为防滑套等其他结构。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防滑结构为套设于握持部112的防滑套。防滑套通常由弹性较大且热导率较低的硅胶、橡胶等材料制成。一般情况下,主体110都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在天气较冷的情况下,人手抓握握持部112会非常的冰冷。而防滑套的设置,不但可避免手握握持部112时发生打滑的情况,而且由于防滑套的热导率较低,故手握握持部112时,人手感知到的温度较高,有效体提高了扳手100的使用舒适度。进一步的,防滑套的外壁凸设有硅胶颗粒,进一步提高人手与防滑套的摩擦力。

请再次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避位连接板120的内表面为内凹的V形面。由于扳手100通常都是使用于六角紧固件的情况较多,将避位连接板120的内表面设置为内凹的V形面,在保证夹持部140夹紧紧固件的同时,不但可以增加夹持部140的内表面与六角紧固件之间的接触面积,还可进一步减小紧固件在主体110长度方向上与主体110的距离。因此,将避位连接板120的内表面设置为内凹的V形面,不但可提高扳手100对紧固件的拆装效率,还可以增加扳手的使用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扳唇131的内表面及第二扳唇132的内表面均为平面。由此,当紧固件为六角紧固件时,夹持部140的内表面与紧固件的外表面相贴合,进一步增加了夹持部140与紧固件的夹持面积,使得夹持部140与紧固件的夹持效果更好。扳手100在使用时,由于第一扳唇131的内表面及第二扳唇132的内表面均为平面,所以扳手100可左右旋转,故扳手100可对左旋及右旋的紧固件均适用,所以扳手的100适用性更强。

请一并参阅图4,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扳唇131的内表面为内凹的曲面。第二扳唇132的内表面为平面。由此,扳手100可沿朝向第一扳唇131的方向旋转,即可向左旋转紧固件。当需要向左旋转扳手100以拆装紧固件时,也可以采用可左右旋转的扳手100进行拆装,但是这种可左右旋转的扳手100在使用时,在每次转动之后需要抬起并退出,之后再重复前面的转动动作,使得扳手100的工作效率不高。而朝向第一扳唇131的方向旋转的扳手100可一直转动,直至紧固件完成拆装。因此,将第一扳唇131的内表面设置为内凹的曲面,第二扳唇132的内表面设置为平面,当向左旋转以拆装紧固件时,使得扳手100的工作效率更高。

请一并参阅图5,在再一实施例中,第一扳唇131的内表面为内平面。第二扳唇132的内表面为内凹的曲面。由此,扳手100可沿朝向第二扳唇132的方向转动,即扳手100可向右转动。朝向第一扳唇131的方向旋转的扳手100可一直转动,直至紧固件完成拆装。因此,第一扳唇131的内表面设置为内平面,第二扳唇132的内表面设置为内凹的曲面,当向右旋转以拆装紧固件时,使得扳手100的工作效率更高。

在本实施例中,主体110、避位连接板120、第一扳唇131及第二扳唇132为一体成型结构。一体成型为一次性成型的工艺方法。所以将主体110、避位连接板120、第一扳唇131及第二扳唇132为一体成型结构,不但使得扳手100的加工工艺更为简单,而且还使得主体110、避位连接板120、第一扳唇131及第二扳唇132的连接更为牢固。

在本实施例中,扳手100为调质钢扳手。由此,主体110、避位连接板120、第一扳唇131及第二扳唇132的材质均为调质钢。由于调质钢具有强度大、成本低、使用广泛等优点,故扳手100的加工成本也较低。

上述扳手100,使用时,操作人员先将待拆卸的紧固件夹持于夹持部140内,然后操作人员握紧握持部112旋转,以带动夹持于夹持部140内的紧固件转动,以实现拆装紧固件的目的。由于具有握持部112的主体110及夹持部140分别位于避位连接板120的两端,即使在拆装紧固件的时候,紧固件周围存在很多障碍物,使得扳手100的操作空间很小,避位连接板120的设置,也可以使得扳手100在保证夹持部140完全夹紧紧固件的同时,对紧固件周围的障碍物形成避位,进而避免发生紧固件周围的障碍物对握持部112的转动造成阻碍的情况。因此,上述扳手100的使用,使得对操作空间较小的紧固件的操作更为方便。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