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埋入式铰链的阻尼闭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11081发布日期:2019-10-19 02:47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埋入式铰链的阻尼闭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埋入式铰链的阻尼闭合结构。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文献号为CN201695827U于2011年1月5日公开一种家具铰链,它包括通过摆臂组件连接的固定臂和活动杯座,铰链中设置有至少对活动杯座产生关闭作用力的弹簧,其特征是弹簧至少由主弹簧和副弹簧两级构成。据称,该实用新型通过在铰链中设置两级以上的弹簧,使铰链在打开或关闭至一定角度时,通过各级弹簧的作用力的合力来使铰链自动实现完全打开或关闭,由于此过程中,铰链动作的作用力分别由各级的弹簧承担,从而大大提高每一级弹簧的使用寿命,尤其在连续不断对铰链进行开合的连续工作寿命测试过程,更能体现此中具有两级弹簧以上的铰链的寿命优越性(连续开合工作寿命测试可超5万次),同时,弹簧的直径还可以适当减少;但是,这种铰链由于缓冲器一直通过转向元件与缓冲器的拉杆固定相接,故关门和开门时,门体都会受到缓冲器的作用,如果缓冲器在门体开启时出现偏移,就会影响开门或关门的实际效果;并且铰链中的各个部件都通过轴承点对点的铰接,随着铰链的开闭其受力全部作用于缓冲器上,时间一长影响缓冲器寿命,并且这种连接方式没有起到良好的缓冲效果,会造成家具之间的碰撞力大,家具容易损坏,并且碰撞时会出现噪音大的问题,不能满足用户日常的使用需求。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性能可靠,制造成本低,生产实施容易,开合平稳、顺畅、无碰撞,使用寿命长且安全可靠的埋入式铰链的阻尼闭合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埋入式铰链的阻尼闭合结构,包括通过连接臂组件相互铰接开闭的铰杯和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连接臂组件至少包括第一连接臂,第一连接臂两端分别与固定支架、铰杯转动连接,固定支架上还设置有弹性组件和阻尼器,第一连接臂上还设置有弹性作用部和阻尼作用部;所述的第一连接臂在铰杯相对固定支架铰接开闭一定位置时通过弹性作用部与弹性组件相互作用,以实现铰杯相对固定支架的弹性铰接开闭;所述的第一连接臂在铰杯相对固定支架铰接闭合一定位置时至少通过阻尼作用部与阻尼器相互侧向作用,以实现铰杯相对固定支架的阻尼铰接闭合;其中,阻尼作用部与阻尼器之间相互侧向作用的位置设置有弧形位,阻尼作用部与阻尼器之间通过弧形位点接触式、或线接触式、或面接触式相互侧向作用。

所述阻尼器为自动复位式阻尼器,固定支架上设置有装配部和限位部,阻尼器通过装配部设置在固定支架上、且在自然状态下自动复位在限位部上,并在铰杯相对固定支架铰接闭合一定位置时与阻尼作用部之间通过弧形位点接触式、或线接触式、或面接触式相互侧向作用。

所述阻尼作用部上设置有阻尼作用弧形位,该阻尼作用弧形位由至少一段偏心圆弧构成,阻尼作用部在铰杯相对固定支架铰接闭合一定位置时通过阻尼作用弧形位与阻尼器点接触式、或线接触式、或面接触式相互侧向作用。

所述第一连接臂一端与固定支架转动连接、且其转动轴心为A点,阻尼作用部设置在第一连接臂中部、且通过阻尼作用弧形位与阻尼器相互侧向作用,二者相互侧向作用的位置为B点,A点和B点的直线长度跟随铰杯相对固定支架阻尼铰接闭合的位置逐渐减少。

所述阻尼器至少包括缸体和活塞杆;所述的阻尼作用部在铰杯相对固定支架铰接闭合一定位置时通过阻尼作用弧形位与缸体或活塞杆点接触式、或线接触式、或面接触式相互侧向作用,阻尼器压缩并产生阻尼力,以实现铰杯相对固定支架的阻尼铰接闭合。

所述缸体一端通过装配部固定设置在固定支架上,活塞杆一端滑动伸缩在缸体另一端,活塞杆另一端在自然状态下自动复位在限位部上;所述的铰杯相对固定支架铰接闭合一定位置时,第一连接臂至少通过阻尼作用部的阻尼作用弧形位作用在活塞杆上,活塞杆通过第一连接臂的作用朝缸体的方向滑动,阻尼器压缩并产生阻尼力,以实现铰杯相对固定支架的阻尼铰接闭合;其中,阻尼作用部至少在铰杯相对固定支架铰接打开一定位置时与活塞杆相互脱离,活塞杆与阻尼作用部脱离时自动复位在限位部上。

所述活塞杆上还设置有活塞弧形位,该活塞弧形位由至少一段圆弧构成;所述的阻尼作用部在铰杯相对固定支架铰接闭合一定位置时通过阻尼作用弧形位与活塞杆的活塞弧形位点接触式、或线接触式、或面接触式相互侧向作用。

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弹性引导件和弹性件,弹性引导件套设在弹性件上,弹性件一端弹性作用在固定支架上,另一端弹性作用在弹性引导件上;所述固定支架上还设置有传动件,传动件转动设置在固定支架、且其上设置有传动作用部和连臂作用部;所述的铰杯相对固定支架铰接开闭一定位置时,弹性引导件通过弹性件弹性活动在固定支架上、且产生弹性作用力作用在传动作用部上,传动件通过弹性引导件的作用弹性转动在固定支架上、且通过连臂作用部作用在弹性作用部上,以实现铰杯相对固定支架的弹性铰接开闭。

所述连接臂组件还包括第二连接臂,第二连接臂一端与铰杯转动连接、且其转动轴心为C点,第二连接臂另一端与固定支架转动连接;所述的铰杯通过第一、第二连接臂的配合铰接开闭在固定支架上;所述的第一连接臂一端与固定支架转动连接、且其转动轴心为A点,第一连接臂一端与铰杯转动连接、且其转动轴心为D点;其中,传动件在固定支架上转动的轴心位于C点、D点、A点三者连一直线的延长线下方。

所述弹性引导件与传动作用部之间相互作用的位置、和/或连臂作用部与弹性作用部之间相互作用的位置设置有弧形位;所述的弹性引导件与传动作用部之间、和/或连臂作用部与弹性作用部之间通过弧形位点接触式、或线接触式、或面接触式相互作用。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结构的改良,具有以下优点:

1、利用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的配合,使铰杯可以铰接开闭在固定支架上,有效地简化了铰杯和固定支架拆装工艺。

2、固定支架上设置有弹性组件和阻尼器。当铰杯相对固定支架铰接开闭一定位置时,第一连接臂与弹性组件相互作用,即可实现铰杯相对固定支架的弹性铰接开闭,使用户可以方便、快捷的对铰杯进行打开和/或闭合操作;当铰杯相对固定支架铰接闭合一定位置时,第一连接臂通过阻尼作用部与阻尼器相互作用,即可实现铰杯相对固定支架的阻尼铰接闭合,避免铰杯和固定支架在闭合时的相互碰撞,从而延长铰链的使用寿命,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还使得铰链在开闭时可以做到平稳、顺畅、静音的效果。

3、阻尼作用部上设置有阻尼作用弧形位,阻尼器的活塞杆上设置有活塞弧形位,阻尼作用部通过阻尼作用弧形位与活塞杆的活塞弧形位点接触式、或线接触式、或面接触式相互侧向作用,能有效的延长第一连接臂与阻尼器在作用距离,避免了二者在铰杯相对固定支架铰接闭合时突然的相互碰撞,导致铰链闭合过程不顺畅或噪音大的问题,更进一步地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并且,阻尼作用弧形位和活塞弧形位的相互作用时不但起到平滑过渡的效果,大大降低第一连接臂与阻尼器之间相互作用处的压强,减少磨损,提高铰链的使用寿命,还可以达到控制铰链开闭速度、力度的效果,真正实现铰接的无噪音、匀加速或匀减速开闭。

4、弹性引导件与传动作用部之间、连臂作用部与弹性作用部之间设置的弧形位,使弹性组件与传动件之间、第一连接臂与传动件之间也能实现点接触式、或线接触式、或面接触式相互作用,不但可以大大降低弹性组件与传动件之间、第一连接臂与传动件之间相互作用处的压强,还可以进一步地减少各构件间的磨损,提高铰链的使用寿命,以及铰接的开闭使用效果。

5、第一连接臂至少在铰杯相对固定支架铰接打开一定位置时与阻尼器相互脱离,阻尼器复位至初始位置,即阻尼器在铰链打开时不工作,能更进一步地提高铰链的使用寿命;同时,本结构的铰链埋入式设置在家具内,能有效地减少占用家具内部空间,从而提高家具内部使用率。

综合而言,其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性能可靠,制造成本低,生产实施容易,开合平稳、顺畅、无碰撞,使用寿命长且安全可靠等特点,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铰链与家具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铰链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铰链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铰链开闭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图7,本埋入式铰链的阻尼闭合结构,包括通过连接臂组件相互铰接开闭的铰杯1和固定支架2,连接臂组件至少包括第一连接臂3,第一连接臂3两端分别与固定支架2、铰杯1转动连接,固定支架2上还设置有弹性组件和阻尼器,第一连接臂3上还设置有弹性作用部4和阻尼作用部5;所述的第一连接臂3在铰杯1相对固定支架2铰接开闭一定位置时通过弹性作用部4与弹性组件相互作用,以实现铰杯1相对固定支架2的弹性铰接开闭;所述的第一连接臂3在铰杯1相对固定支架2铰接闭合一定位置时至少通过阻尼作用部5与阻尼器相互侧向作用,以实现铰杯1相对固定支架2的阻尼铰接闭合;其中,阻尼作用部5与阻尼器之间相互侧向作用的位置设置有弧形位,阻尼作用部5与阻尼器之间通过弧形位点接触式、或线接触式、或面接触式相互侧向作用。

进一步地讲,阻尼器为自动复位式阻尼器,固定支架2上设置有装配部6和限位部7,阻尼器通过装配部6设置在固定支架2上、且在自然状态下自动复位在限位部7上,并在铰杯1相对固定支架2铰接闭合一定位置时与阻尼作用部5之间通过弧形位点接触式、或线接触式、或面接触式相互侧向作用。

进一步地讲,阻尼作用部5上设置有阻尼作用弧形位8,该阻尼作用弧形位8由至少一段偏心圆弧构成,阻尼作用部5在铰杯1相对固定支架2铰接闭合一定位置时通过阻尼作用弧形位8与阻尼器点接触式、或线接触式、或面接触式相互侧向作用。

进一步地讲,第一连接臂3一端与固定支架2转动连接、且其转动轴心为A点,阻尼作用部5设置在第一连接臂3中部、且通过阻尼作用弧形位8与阻尼器相互侧向作用,二者相互侧向作用的位置为B点,A点和B点的直线长度跟随铰杯1相对固定支架2阻尼铰接闭合的位置逐渐减少,其变化过程见图6、图7所示。

进一步地讲,阻尼器至少包括缸体9和活塞杆10;所述的阻尼作用部5在铰杯1相对固定支架2铰接闭合一定位置时通过阻尼作用弧形位8与缸体9或活塞杆10点接触式、或线接触式、或面接触式相互侧向作用,阻尼器压缩并产生阻尼力,以实现铰杯1相对固定支架2的阻尼铰接闭合。

进一步地讲,缸体9一端通过装配部6固定设置在固定支架2上,活塞杆10一端滑动伸缩在缸体9另一端,活塞杆10另一端在自然状态下自动复位在限位部7上;所述的铰杯1相对固定支架2铰接闭合一定位置时,第一连接臂3至少通过阻尼作用部5的阻尼作用弧形位8作用在活塞杆10上,活塞杆10通过第一连接臂3的作用朝缸体9的方向滑动,阻尼器压缩并产生阻尼力,以实现铰杯1相对固定支架2的阻尼铰接闭合;其中,阻尼作用部5至少在铰杯1相对固定支架2铰接打开一定位置时与活塞杆10相互脱离,活塞杆10与阻尼作用部5脱离时自动复位在限位部7上。

进一步地讲,活塞杆10上还设置有活塞弧形位11,活塞弧形位11由至少一段圆弧构成,同时该活塞弧形位11与活塞杆10一体成型,或者,该活塞弧形位11与活塞杆10分体设置,活塞弧形位11限位设置在限位部7上,由于阻尼器为自动复位式阻尼器,其活塞杆10会自动伸出缸体9后、且与限位部7上的活塞弧形位11始终相互作用,因此都在使用时均可以达到活塞弧形位11与活塞杆10一体成型的使用效果;所述的阻尼作用部5在铰杯1相对固定支架2铰接闭合一定位置时通过阻尼作用弧形位8与活塞杆10的活塞弧形位11点接触式、或线接触式、或面接触式相互侧向作用。

进一步地讲,弹性组件包括弹性引导件12和弹性件13,弹性引导件12套设在弹性件13上,弹性件13一端弹性作用在固定支架2上,另一端弹性作用在弹性引导件12上;所述固定支架2上还设置有传动件14,传动件14转动设置在固定支架2、且其上设置有传动作用部15和连臂作用部16;所述的铰杯1相对固定支架2铰接开闭一定位置时,弹性引导件12通过弹性件13弹性活动在固定支架2上、且产生弹性作用力作用在传动作用部15上,传动件14通过弹性引导件12的作用弹性转动在固定支架2上、且通过连臂作用部16作用在弹性作用部4上,以实现铰杯1相对固定支架2的弹性铰接开闭。

进一步地讲,连接臂组件还包括第二连接臂17,第二连接臂17一端与铰杯1转动连接、且其转动轴心为C点,第二连接臂17另一端与固定支架2转动连接;所述的铰杯1通过第一、第二连接臂的配合铰接开闭在固定支架2上;所述的第一连接臂3一端与固定支架2转动连接、且其转动轴心为A点,第一连接臂3一端与铰杯1转动连接、且其转动轴心为D点;其中,传动件14在固定支架2上转动的轴心位于C点、D点、A点三者连一直线的延长线下方,其位置如图5所示。

进一步地讲,弹性引导件12与传动作用部15之间相互作用的位置、和/或连臂作用部16与弹性作用部4之间相互作用的位置设置有弧形位;所述的弹性引导件12与传动作用部15之间、和/或连臂作用部16与弹性作用部4之间通过弧形位点接触式、或线接触式、或面接触式相互作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同时,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而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横向”、“纵向”、“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均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