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柜门的电磁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91543发布日期:2019-11-08 23:58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柜门的电磁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锁具,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柜门的电磁锁装置。



背景技术:

公共置物柜通常由多个相互独立的分割空间组成,每个分割空间是作为一存放物品的单元而安装有独立的柜门并配套有相应的锁具;使用时,通过公共置物柜的总控制面板核对客户信息,如面部识别或条形码识别,而使相应的柜锁开启;由于其使用方便,控制准确并且安全性高,而被广泛应用于超市、洗浴中心等需要存放物品的场所。

相应的,在一个公共置物柜的每个存放物品单元处要安装一个锁具,那么需要公共置物柜配套几十个甚至上百的锁具,这对锁具的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公共置物柜的锁具的生产效率,以及如何确保锁具使用的可靠安全性成为突出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用于柜门的电磁锁装置,以尽可能的提高公共置物柜的锁具的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尽可能的确保锁具使用的可靠安全性。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柜门的电磁锁装置,包括:

第一壳体,形成有多个第一扣合对接部;

第二壳体,形成有多个第二扣合对接部,以通过所述第一扣合对接部与所述第二扣合对接部相扣合,而使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相固定;

电磁线圈机构,包括有能够相对所述电磁线圈机构往复移动的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与所述电磁线圈机构通过第一弹簧连接;

第一转动件,与所述第一壳体或所述第二壳体铰接,所述第一转动件形成有第一臂体与第二臂体,并通过第二弹簧件将所述第一转动件与所述第一壳体或所述第二壳体连接;

第二转动件,与所述第一壳体或所述第二壳体铰接,所述第二转动件的一端形成有能够钩住所述第一臂体的第二钩状部,所述第二转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伸缩杆连接;以及

环状件,与所述柜门固定,所述环状件通过所述第一壳体或/和所述第二壳体开设的槽体插入并套在所述第二臂体外,以将所述柜门闭锁;

其中,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形成有容装所述电磁线圈机构、所述第一转动件及所述第二转动件的容放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或/和所述第二壳体形成有多个轴,所述第一转动件及所述第二转动件分别形成有孔状部,通过所述轴插入并保持在所述孔状部中,以使所述第一转动件及所述第二转动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壳体或所述第二壳体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表面形成有向内凹陷的凹腔,所述第一壳体形成为板状件,以覆盖并封闭所述凹腔;

所述第一壳体及所述第二壳体由塑料经注塑制成;或者,所述第一壳体及所述第二壳体为金属件,多个所述第一扣合对接部与所述第一壳体制成一体。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扣合对接部形成为第一长条形通孔,所述第一扣合对接部相对所述第一壳体凸起并形成有第一钩状部;以通过所述第一钩状部穿过所述第二扣合对接部并钩住所述第二扣合对接部的侧壁,而使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相固定;

并且/或者,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相固定的情况下,通过使所述第一扣合对接部与所述第二扣合对接部的侧壁相分离,而使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相分离。

进一步地,所述凹腔底部形成有多个凹槽,所述电磁线圈机构形成有多个凸起,通过所述凸起置于所述凹槽中,以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相固定的情况下,所述电磁线圈机构被固定在所述凹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的用于柜门的电磁锁装置还包括有微动开关、控制器及控制面板,

所述微动开关安装有开关件及能够摆动的挡片,所述微动开关设置在所述挡片与所述微动开关之间;

所述电磁线圈机构、所述微动开关、所述控制器及所述控制面板依次连接,所述微动开关临近所述转动件设置,以在所述柜门被锁时,通过所述转动件转动并推动所述挡片按压所述开关件,而使所述开关件处于被按压状态;而在通过所述控制面板及所述控制器使所述柜门开锁时,通过所述转动件转动并推动所述挡片远离所述微动开关,而使所述开关件处于凸起复位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用于柜门的电磁锁装置还包括:

阻挡臂,其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铰接,所述阻挡臂的临近其一端处形成有凸起部,所述第一转动件的所述第一臂体开设有第二长条形通孔,所述阻挡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长条形通孔铰接,以使所述阻挡臂的另一端能够相对所述第二长条形通孔运动;以及

摆动臂,与所述第二壳体铰接,所述摆动臂的一端临近所述第二转动件设置,所述摆动臂的另一端临近所述凸起部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摆动臂呈L状,所述摆动臂的一端及其另一端分别为所述摆动臂仅有的两个端部。

进一步地,所述摆动臂通过第二弹簧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以在闭锁时通过所述第二弹簧弹力推动所述摆动臂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阻挡臂及所述第一臂体均呈直杆状,所述阻挡臂的一端及其另一端分别为所述阻挡臂长度方向的两端,在闭锁状态下,所述第一臂体与所述阻挡臂之间的夹角呈锐角或直角。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相固定完全是通过多个第一扣合件与多个第二扣合件相扣合对接实现的,而不是像现有技术中那样,主要依靠螺纹连接件的拆装实现。这样,在进行锁具的装配时,只需将电磁线圈机构、第一转动件及第二转动件安装在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内,然后将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相对准并扣合,便快速实现组装,从而大幅度提高本实用新型该用于柜门的电磁锁装置的装配效率,近而提高了用于柜门的电磁锁装置的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在闭锁时,由于阻挡臂卡在第一臂体与第二壳体之间,而第一臂体与第二臂体均固定在第一转动件上,这样,通过阻止第一臂体转动而防止第二臂体与环状件脱离,从而防止在巨大外力作用下将柜门打开。与此同时,只有开锁时,第二转动件转动并推动摆动臂的一端转动,而使摆动臂的另一端推动临近阻挡臂一端处的凸起部转动,同时,第一臂体通过第二长条形通孔推动阻挡臂另一端运动,从而使阻挡臂转动而不再卡在第一臂体与第一壳体之间,从而实现开锁。而在进行闭锁时候,通过第一臂体转动带动阻挡臂的另一端运动,从而形成闭锁状态。

由于在闭锁状态下,第一臂体与阻挡臂之间的夹角呈锐角或直角,在这种状况下拉动第二臂体会更加费力,相反地,在闭锁状态下,第一臂体与阻挡臂之间的夹角呈钝角,会在拉动第二臂体时,使第一臂体很容易被连带拉出,从而起不到更好的防盗效果。因此,在闭锁状态下,第一臂体与阻挡臂之间的夹角呈锐角或直角,可以充分提高安全性。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图1是所述用于柜门的电磁锁装置处于闭锁状态的示意性剖视主视图;

图2是所述用于柜门的电磁锁装置处于开锁瞬间的示意性剖视主视图;

图3是所述用于柜门的电磁锁装置处于开锁状态的示意性剖视主视图;

图4是所述用于柜门的电磁锁装置的仅仅由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组装后的示意性主视图;

图5是图4的A-A向示意性剖视图;

图6是所述第一壳体的示意性主视图;

图7是图6的B-B向示意性剖视图;

图8是电磁线圈机构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9是第一臂体、第二臂体及阻挡臂的等效机械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图1是所述用于柜门的电磁锁装置处于闭锁状态的示意性剖视主视图;图2是所述用于柜门的电磁锁装置处于开锁瞬间的示意性剖视主视图;图3是所述用于柜门的电磁锁装置处于开锁状态的示意性剖视主视图;图4是所述用于柜门的电磁锁装置的仅仅由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组装后的示意性主视图;图5是图4的A-A向示意性剖视图;图6是所述第一壳体的示意性主视图;图7是图6的B-B向示意性剖视图;图8是电磁线圈机构的示意性侧视图;图9是第一臂体、第二臂体及阻挡臂的等效机械原理图。

参见图1至图9,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柜门的电磁锁装置,包括:第一壳体100、第二壳体200、电磁线圈机构300、第一转动件400、第二转动件500以及环状件(附图未示出)。第一壳体100形成有多个第一扣合对接部101;第二壳体200形成有多个第二扣合对接部201,以通过第一扣合对接部101与第二扣合对接部201相扣合,而使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200相固定;电磁线圈机构300包括有能够相对电磁线圈机构300往复移动的伸缩杆301,伸缩杆301与电磁线圈机构300通过第一弹簧302连接;第一转动件400与第一壳体100或第二壳体200铰接,第一转动件400形成有第一臂体401与第二臂体402,并通过第二弹簧件403将第一转动件400与第一壳体100或第二壳体200连接;第二转动件500与第一壳体100或第二壳体200铰接,第二转动件500的一端形成有能够钩住第一臂体401的第二钩状部501,第二转动件500的另一端与伸缩杆301连接;环状件与柜门固定,环状件通过第一壳体100或/和第二壳体200开设的槽体205插入并套在第二臂体402外,以将柜门闭锁;其中,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200之间形成有容装电磁线圈机构300、第一转动件400及第二转动件500的容放空间。

闭锁时,通过推动柜门,使环状件插入槽体205中对应的第一转动件400的第一臂体401与第二臂体402之间,同时带动第一转动件400转动,使第二臂体402套住环状件,并且第一臂体401被第二转动件500的第二钩状部501勾住,从而防止柜门打开;而在开锁时,通过柜子的控制器控制电磁线圈机构300产生磁场并吸附伸缩杆301,使伸缩杆301带动第二转动机构转动,从而使第二钩状部501与第一臂体401脱离,在第一弹簧302的弹力作用下使第一转动件400转动复位,并使第一臂体401推动环状件与第二臂体402脱离,从而使柜门开锁并打开。

而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200的相固定完全是通过多个第一扣合件101与多个第二扣合件201相扣合对接实现的,而不是像现有技术中那样,主要依靠螺纹连接件的拆装实现。这样,在进行锁具的装配时,只需将电磁线圈机构300、第一转动件400及第二转动件500安装在第一壳体100或第二壳体200内,然后将第二壳体200与第一壳体100相对准并扣合,便快速实现组装,从而大幅度提高本实施例该用于柜门的电磁锁装置的装配效率,近而提高了用于柜门的电磁锁装置的生产效率。

参见图1至图9,参见图1至图9,进一步地,第二壳体200的一侧表面形成有向内凹陷的凹腔203,第一壳体100形成为板状件,以覆盖并封闭凹腔203;

第一壳体100及第二壳体200由塑料经注塑制成;或者,第一壳体100及第二壳体200为金属件,多个第一扣合对接部101与第一壳体100制成一体。

由于仅仅在第二壳体200内形成有凹腔203,而第一壳体100仅仅为板状件,这样,在制备壳体的过程中,只需要在一个壳体上形成凹腔203便可以,也就是说,只需要加工一个模具便可,因此减少了开模成本,从而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

参见图1至图9,参见图1至图9,进一步地,第二扣合对接部201形成为第一长条形通孔,第一扣合对接部101相对第一壳体100凸起并形成有第一钩状部102;以通过第一钩状部102穿过第二扣合对接部201并钩住第二扣合对接部201的侧壁,而使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200相固定。

参见图1至图9,参见图1至图9,进一步地,在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200相固定的情况下,通过使第一扣合对接部101与第二扣合对接部201的侧壁相分离,而使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200相分离。

这样,使得第一扣合对接部101与第二扣合对接部201结构简单,如第二扣合对接部201可以通过冲孔或在制备第二壳体200模具时一同制出,而第一扣合并对接部101可以是板状件而既可以是金属件并与第一壳体100一次制成,并通过弯折形成。也可以是塑料件通过注塑成型。

另外,金属或塑料构件都能够发生弹性变形,在对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200进行拆分时,可以将第一钩状部102与第二对接部脱离,从而使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200相拆分。这样不但便于装配,同时也方便拆分,便于维修。

参见图1至图9,参见图1至图9,进一步地,第一壳体100或/和第二壳体200形成有多个轴202,第一转动件400及第二转动件500分别形成有孔状部,通过轴202插入并保持在孔状部中,以使第一转动件400及第二转动件500分别与第一壳体100或第二壳体200铰接。

参见图1至图9,进一步地,凹腔203底部形成有多个凹槽204,电磁线圈机构300形成有多个凸起303,通过凸起303置于凹槽204中,以在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200相固定的情况下,电磁线圈机构300被固定在凹腔203内。

通过多个轴202及凹槽204的设置,实现了第一转动件400、第二转动件500及电磁线圈机构300的快速安装,而不需要使用螺栓等部件,使得本实施例该用于柜门的电磁锁装置从内部器件到外壳的安装都不需要使用螺栓等连接件,完全实现快速拼装拆卸。这样,充分提高了组装效率。

参见图1至图9,进一步地,该用于柜门的电磁锁装置还包括有微动开关600、控制器及控制面板,微动开关600安装有开关件601及能够摆动的挡片602,微动开关600设置在挡片602与微动开关600之间;电磁线圈机构300、微动开关600、控制器及控制面板依次连接,微动开关600临近第一转动件400设置,以在柜门被锁时,通过第一转动件400转动并推动挡片602按压开关件601,而使开关件601处于被按压状态;而在通过控制面板及控制器使柜门开锁时,通过第一转动件400转动并推动挡片602远离微动开关600,而使开关件601处于凸起303复位状态。

这样,在超市等共享置物柜使用中,通过控制面板的面部识别或条形纸识别,来控制多个用于柜门的电磁锁装置中相应的柜门开启,并通过微动开关600实现来检测柜门是否关闭。

参见图1至图9,进一步地,该用于柜门的电磁锁装置还包括:阻挡臂701以及摆动臂702。阻挡臂701一端与第二壳体200铰接,阻挡臂701的临近其一端处形成有凸起部703,第一转动件400的第一臂体401开设有第二长条形通孔704,阻挡臂701的另一端与第二长条形通孔704铰接,以使阻挡臂701的另一端能够相对第二长条形通孔704运动;摆动臂702与第二壳体200铰接,摆动臂702的一端临近第二转动件500设置,摆动臂702的另一端临近凸起部703设置;其中,在闭锁时,第一臂体401通过第二长条形通孔704推动阻挡臂701转动并使阻挡臂701卡在第一臂体401与第二壳体200之间;而在开锁时,第二转动件500转动并推动摆动臂702的一端转动,而使摆动臂702的另一端推动临近阻挡臂701一端处的凸起部703转动,同时,第一臂体401通过第二长条形通孔704推动阻挡臂701另一端运动。

在闭锁时,由于阻挡臂701卡在第一臂体401与第二壳体200之间,而第一臂体401与第二臂体402均固定在第一转动件400上,这样,通过阻止第一臂体401转动而防止第二臂体402与环状件脱离,从而防止在巨大外力作用下将柜门打开。与此同时,只有开锁时,第二转动件500转动并推动摆动臂702的一端转动,而使摆动臂702的另一端推动临近阻挡臂701一端处的凸起部703转动,同时,第一臂体401通过第二长条形通孔704推动阻挡臂701另一端运动,从而使阻挡臂701转动而不再卡在第一臂体401与第一壳体100之间,从而实现开锁。而在进行闭锁时候,通过第一臂体401转动带动阻挡臂701的另一端运动,从而形成闭锁状态。

参见图1至图9,进一步地,摆动臂702呈L状,摆动臂702的一端及其另一端分别为摆动臂702仅有的两个端部。

这样的好处是,第二转动件500在转动过程中会处在摆动臂702的弯折处附近,而不会对摆动臂702产生干扰,同时还保证了摆动臂702的正常转动功能。使得摆动臂702和第二转动件500都能准确执行各自的工作。

参见图1至图9,进一步地,摆动臂702通过第二弹簧与第二壳体200连接,以在闭锁时通过第二弹簧弹力推动摆动臂702转动。为了使柜门关闭时更加顺畅,可以安装第二弹簧来加力。

作为优选,第二弹簧的弹力小于或远小于第一弹簧的弹力,以保证第一臂体与第二钩状部脱离后,在第一弹簧的弹力作用下能够将环状件顺利推出槽体205。

参见图1至图9,进一步地,阻挡臂701及第一臂体401均呈直杆状,阻挡臂701的一端及其另一端分别为阻挡臂701长度方向的两端,在闭锁状态下,第一臂体401与阻挡臂701之间的夹角α呈锐角或直角。

由于在闭锁状态下,第一臂体401与阻挡臂701之间的夹角α呈锐角或直角,在这种状况下拉动第二臂体402会更加费力,相反地,在闭锁状态下,第一臂体401与阻挡臂701之间的夹角α呈钝角,会在拉动第二臂体402时,使第一臂体401很容易被连带拉出,从而起不到更好的防盗效果。因此,在闭锁状态下,第一臂体401与阻挡臂701之间的夹角α呈锐角或直角,可以充分提高安全性。

优选地,第一臂体401与阻挡臂701之间的夹角α呈30°的锐角。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