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户和/或门配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29366发布日期:2019-06-05 22:55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窗户和/或门配件的制作方法

门窗配件大多设计成转动把手。这类把手,也称为转柄,为了固定在窗扇或门板上,具有遮挡件,例如盖板、挡盖、底板或类似件。通过该配件内的一随动销,例如多边形销(大多为方销),操作窗扇或门板上该配件所属机构,例如上锁机构。

例如,对于窗户而言,当多边形销与操作把手之间进行固定连接时,存在将窗扇向上撬向窗框的危险以及存在用撬窗工具从外面操作窗扇锁栓的危险。由于带锁栓的上锁机构与该配件中的多边形销之间进行固定连接,因此,也同时打开了所有销栓。因此,在这样一种窗户设计中(门也如此),提高了入室盗窃的危险。

为了避免这种入室盗窃的危险,开发了各种不同的机构,从而难以从外面或通过操纵锁栓(通常处于窗扇或门板内)而操作方销。

例如,专利de102014103994a1描述的就是这样一种把手装置,其中布置了一随动件,用来操作位于把手中的上锁机构。为了防止闲人从外面操作把手装置,设置了一卡夹机构,通过把手相对于挡盖错位进入锁定位置,锁定把手的转动。为了能够操作门窗上的上锁机构,把手通过相对于挡盖的运动,进入释放位置,由此通过卡夹机构消除锁定。由端头具有锁闩凸轮的卡套形成卡夹机构,锁闩凸轮在把手装置的锁定位置下啮合到挡盖的锁闩槽中。通过这种方式也锁定了其中与门窗的上锁机构一起处于啮合状态的随动件,从外面再也不能操纵门窗。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用来操作门或窗上一机构的配件,就当前技术水平而言,这一配件具有一种简单而又长期可靠的机构。此外,该配件能够防止闲人操作配件本身或门窗上与该配件相连的机构,操作也简单。此外,该配件努力做到了结构简单而又价廉物美。

在权利要求1的特征部分中列出了本发明的主要特征。权利要求2至15列出了各种实施方式。

在这样一种用来操作门或窗上一机构的配件中,具有一位于挡盖上或挡盖中可以围绕转轴转动的把手(其中挡盖可以固定在门或窗上)、一用来固定门或窗上一机构的多边形销、一用来将把手与多边形销耦合在一起的耦合元件以及一在锁定位置下阻止多边形销围绕转轴转动的锁定装置(其中通过轴向操作把手,锁定装置可以沿转轴从第一把手位置运转到释放位置)。本发明提供了在第一把手位置下使把手与多边形销脱离(其中锁定装置处于锁定位置)以及在第二把手位置下使把手耦合到多边形销上并使锁定装置保持释放位置。

在第一把手位置下,通过使把手脱离多边形销,确保即使不经意间也不能操作门窗,因为只有当把手已经处于第二把手位置时方才能够操作门或窗上的机构。与此同时,只要把手处于第一把手位置,该配件中的锁定装置都将防止对多边形销进行任何操作,也就是说,闲人不能从外面操纵和打开门窗。

为了打开门窗,需要分两步使把手运动。首先,把手必须从第一把手位置运转到第二把手位置。接着,把手必须围绕其转轴转动。

尤其是对儿童而言,难以进行把手的两步运动,从而有利于提高安全。此外,通过锁定装置,可以有效防止闲人从外面操作多边形销和整个机构。只有当把手从第一把手位置变成第二把手位置时方才消除这一锁定。在此过程中,耦合元件将把手耦合到多边形销上。与此同时,锁定装置从其锁定位置变成释放位置。接着即可以常规操作把手和门窗。

通过解耦装置和锁定装置的组合,当把手处于第一把手位置时,锁定装置处于锁定位置,由此提高了操作安全和防止入室盗窃的安全性。由此产生的优点是,当门窗处于上锁位置时,把手处于第一把手位置并通过锁定装置防止多边形销围绕转轴转动。一旦要将门窗处于敞开位置,即通过相对于挡盖进行把手操作,使锁定装置进入释放位置,由此借助于耦合元件,通过多边形销与把手之间所产生的耦合,即可使多边形销围绕转轴转动。

一个重要的实施方式是耦合元件至少具有一个用来锁定装置的操作元件。设置这样一个操作元件所产生的优点是,随时可以可靠操作锁定装置并可使其进入释放位置。一旦放开把手,或者重新使把手进入第一把手位置,锁定装置即重新进入锁定位置。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了锁定装置至少具有一个单独布置在挡盖中或在其中形成锁定元件。这可使锁定装置实现特别牢固的设计,包括滚动件、锁闩件、销栓等,由此更加保障防止入室盗窃,其中只有当把手处于第二把手位置并由此进入与多边形销的耦合位置时以及当在该位置下操作元件使锁定装置的锁定元件进入释放位置时,方才可以操作把手和门窗上的机构。

除此以外,本发明还提供了在挡盖中为每个锁定元件设置一个缺口。这样,锁定元件可靠而又精确位于挡盖内部,由此在锁定位置下保障长期可靠锁定多边形销。

优点是,锁定元件可以相对于转轴进行径向或轴向运动。除此以外,此实施方式还提供了锁定元件在缺口内可以相对于转轴进行径向或轴向运动。

由此可知,在锁定位置下,锁定元件受控锁定多边形销的运动和整个机构的运动,由此在这种设计简单而又价廉物美的配件结构中提高了防止入室盗窃的安全性。通过挡盖中的这些缺口,锁定元件比需要锁定的多边形销更有利且可以定位。此外,锁定元件通过径向或轴向运动,可以通过操作元件迅速而又精确地将其从锁定位置运转到释放位置,反之亦然。尤其是通过锁定元件的径向运动和调整,挡盖即可以实现很小的结构高度。

此外,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还提供了每个锁定元件相对于转轴在轴向或径向方向上承受主要由弹簧所产生的力,也就是说,每个锁定元件借助于一个弹簧,预张紧位于其中一个缺口中。

由于这些锁定元件进行了预张紧,因此,必须通过操作元件来抵抗弹簧的力作用,将这些锁定元件进入到释放位置。相反,如将把手重新进入到第一把手位置,弹簧则自动重新将锁定元件压回到锁定位置,从而将多边形销和配件始终可靠锁定。这将便于配件的操作,使锁定装置从锁定位置运转到释放位置。

反过来的情况也可以想象得到,通过预张力保持释放位置,通过操作耦合元件即可以产生锁定位置。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了处于锁定位置的锁定元件直接或间接与多边形销产生啮合。这样即可以以有利的方式,使锁定装置形成一种特别节省空间位置的结构。通过这种结构,在门板或窗框上使挡盖产生令人瞩目的外观并使人对配件产生特别美观的总体印象。

本发明的另一种重要而又有利的改进实施方式提供了将耦合元件分成两部分,其中耦合元件具有一与把手抗扭相连的把手随动件以及一与多边形销抗扭相连的多边形销随动件。将耦合元件分成两部分的优点是,可特别可靠而又精确地操作锁定装置,而锁定装置实现起来简单而又价廉物美。除此以外,可以以有利的方式,在把手与多边形销之间实现始终可靠的耦合,尤其是当把手随动件和多边形销随动件相互啮合时。

把手随动件主要布置或固定在把手中,在多边形销上则形成多边形销随动件。

当在把手随动件上形成耦合元件的操作元件时有利于结构设计。在此只有当产生耦合时,即当把手处于第二把手位置时,方才进行锁定装置的操作。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了把手随动件具有一法兰盘区段,其上布置或者形成操作元件,其中操作元件主要位于法兰盘区段上朝向挡盖的端面上。法兰盘区段的贡献是,耦合元件可靠位于挡盖中。此外,法兰盘区段构成一个较大的面,用来容纳或形成操作元件,从而可以以适合于锁定装置的操作来设计操作元件的尺寸。

为了通过把手随动件和多边形销随动件将把手可靠耦合在多边形销上,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在把手随动件上或在其法兰盘上至少布置一个啮合元件。把手随动件或其法兰盘主要布置或形成在法兰盘区段的端面上。将啮合元件布置在法兰盘上所产生的优点是,啮合元件可以布置在一个较大的面上,由此可将啮合元件设计得更大并由此可以通过啮合元件传递更大的力。由此保障长期可靠有效的耦合。

另一种最佳的实施方式提供了整体形成带操作元件的啮合元件。由此有利于比单独设计元件产生更大的强度。

为将把手随动件可靠锚固在把手中,给把手随动件设计了一颈部区段,其中为了抗扭连接,把手随动件在把手一侧具有一多边形销区域。由此为了容纳多边形销随动件而使把手随动件具有一个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容纳空间。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通过一个紧固件(例如螺丝)将把手随动件固定在把手颈部中,其中可以另行将把手随动件与把手颈部进行抗扭连接,或者也可以进行材料连接,例如通过粘贴。颈部区段在此主要形成为接触面。通过多边形销区域,有助于提高把手与把手随动件之间连接的抗转动强度。

把手随动件中的容纳空间以有利的方式用来纵向可以滑移地容纳多边形销和/或多边形销随动件,其中沿轴向方向的限制点可以用作弹簧的靠置点。通过这一弹簧,将安置在容纳空间内的多边形销和/或所安置的多边形销随动件预张紧压向挡盖。这一预张力可用作反作用力,有利于抵抗把手从第一把手位置运转到第二把手位置。可另外优选在把手与挡盖之间布置一外部弹簧,使把手保持压向挡盖的张力。与此同时,由此可使门窗一侧从挡盖中冒出来的多边形销的长度变化。

本发明的一种改进实施方式提供了多边形销随动件至少具有一个用来容纳锁定元件的锁定缺口,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多边形销随动件具有第一法兰盘区段,其中根据一种实施方式,锁定缺口布置在第一法兰盘区段中,其中根据一种实施方式,锁定缺口周边布置在第一法兰盘区段的一个周面中。

通过多边形销随动件中的锁定缺口,可使锁定元件与多边形销随动件可靠形成啮合,其中锁定缺口可与锁定元件的大小和外形尺寸最佳保持协调一致,以便在多边形销和/或多边形销随动件上能够长期可靠承受从外部作用进来的力或扭矩。

多边形销随动件的第一法兰盘区段主要布置在多边形销随动件朝向挡盖的端头上,特别优选相邻于挡盖的底部区段或敞开区段。通过多边形销随动件的法兰盘区段,以有利的方式,进一步使多边形销和/或多边形销随动件难以向转轴倾斜。由此产生的优点是,即使在垂直于转轴的大负荷下也始终可以可靠操作配件。在法兰盘区段中布置锁定缺口更有其优点,因为在相对于转轴的径向方向上,处于锁定位置的锁定装置的夹持扭矩随着到多边形销和/或多边形销随动件中心的距离增加而变大。这一点同样适用于布置在周面上的锁定缺口。

另一种有利的实施方式提供了在法兰盘区段中优选在端面一侧在把手方向上至少设置一个缺口。当把手从第一把手位置进入第二把手位置并且耦合元件(由把手随动件和多边形销随动件构成)将把手耦合到多边形销上时,这一缺口用来形状吻合地容纳把手随动件。缺口优选在挡盖方向上在底部一侧封闭。

本发明的另一重要改进是,耦合元件和/或把手随动件的操作元件在第二把手位置下啮合到多边形销随动件的锁定缺口中。优点是,在此进一步提供了操作元件在第二把手位置下形状吻合地进入到多边形销随动件的锁定缺口中并特别有利地将其封闭。在此提供了多边形销随动件的周面完全处于第二把手位置。

耦合元件和/或把手随动件的操作元件啮合到多边形销随动件的锁定缺口中,通过将锁定元件从多边形销或多边形销随动件挤出来使锁定装置解锁。此外,通过操作元件形状吻合地啮合到锁定缺口中,产生吻合形状和耦合,由此可以可靠地将扭矩从把手传递到多边形销上。由此当达到第二把手位置置时,分成两部分的耦合元件将锁定装置解锁并同时将把手耦合到多边形销上。

此外,封闭锁定缺口所产生的优点是,处于第二把手位置的锁定缺口不再能够通过锁定装置产生啮合。更多的是在多边形销随动件上产生一个基本上光滑的外部面,从而当转动时在包含配件其它元件的挡盖中防止第一法兰盘区段被钩住或夹住。

优选地,提供了在第二把手位置下操作元件不仅仅啮合到多边形销随动件的第一法兰盘区段的锁定缺口中。除此以外,操作元件也优先形状吻合地啮合到多边形销随动件的法兰盘区段内的缺口中。缺口壁和操作元件的侧面由此也为把手随动件与多边形销随动件之间的扭矩传递作出贡献。因此,可以有更大的扭矩从把手传递到多边形销上。如果必须通过机构传递大的力,例如在具有许多锁闩或销栓的大型门窗中,这尤其有其优点。

把手随动件的啮合元件也对此作出贡献,尤其是当啮合元件与操作元件形成一个整件时。

但是,如果把手处于第一把手位置,把手随动件和多边形销随动件则退出啮合,从而使锁定装置可以防止闲人操作多边形销。

本发明的一种改进实施方式提供了多边形销随动件具有一多边形销支座,其中该支座优选与多边形销形状相同。此外还提供了多边形销啮合到多边形销支座中。

通过这种方式,耦合元件的把手随动件,或当耦合元件为整体件时耦合元件,即可以与多边形销可靠形成啮合,也就是说,在第二把手位置下可以始终可靠将扭矩从把手传递给多边形销。

可以优选通过与多边形销形状尤其相同的多边形销支座进行扭矩传递。此外,通过多边形销与多边形销支座形成啮合(优先采用形状吻合的啮合),更有利于达到这一点。由此即有效避免多边形销与多边形销支座之间产生间隙,通过耦合元件的扭矩传递,也有效避免把手与多边形销之间产生间隙。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了多边形销随动件在把手一侧具有一颈部区段,其中优选提供了颈部区段在把手一侧结束,在端头与多边形销之间布置一个弹簧。

设置颈部区段的优点是,具有颈部区段的多边形销随动件在把手随动件的颈部区段的容纳空间内穿越较长的距离。这种沿转轴所进行的轴向穿越为配件(尤其是布置在配件中的机构驱动元件)的抗扭刚度作出贡献。此外,如果多边形销随动件相对于转轴在多边形销上轴向滑移和/或多边形销相对于转轴在多边形销随动件中轴向滑移,颈部区段则也有其优点。多边形销随动件的颈部区段在此与把手随动件一起共同形成一种沿转轴轴向方向延伸的穿越。在这层关系上,弹簧负荷或者多边形销随动件和/或多边形销的预张力有其优点,因为这样多边形销即可以与不同的安装深度相匹配。

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多边形销随动件具有第二法兰盘区段,其中一种改进实施方式提供了在把手一侧将第二法兰盘区段连接到第一法兰盘区段。

第二法兰盘区段有其优点,因为由此提高了多边形销随动件的抗扭稳定性。尤其是当闲人操作上锁机构时,处于锁定装置的锁定位置下的多边形销随动件必须通过窗扇或门板的一个或多个锁闩元件承受所施加的力并且不得机械失效,因为否则机构将为操作剩下的锁闩元件放行。

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在第二法兰盘区段中或在第一法兰盘区段中沿周边布置用于至少一个卡夹元件的至少一个卡槽,其中优选卡夹元件布置在挡盖中。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了通过一个卡夹元件弹簧,使卡夹元件径向预张紧,压向多边形销随动件的第一法兰盘区段或第二法兰盘区段。

设置卡夹元件和卡槽有其优点,因为当操作把手时可产生卡夹位置。在此尤其有利设计了围绕转手旋转所达到的与把手第一位置呈90度和180度的卡夹位置,因为当门板或窗扇的机构存在协调一致的功能时给使用人在触觉上反馈不同的状态(例如倾斜位置或敞开位置)。在挡盖中布置了卡夹元件,这一设计尤其彰显的优点是节省位置。

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把手随动件具有至少一个定位销,其中优选将定位销在把手一侧布置在法兰盘区段上,特别优选在挡盖上为定位销设置至少一个定位槽。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定位销在第一把手位置下可以与定位槽形成啮合。

通过设置定位销,通过与把手抗扭相连的把手随动件,可以有利于将处于第一把手位置的把手进行定位和固定。在此尤其是将定位销布置在把手随动件法兰盘区段朝向把手一侧上,这一设计有其优点,因为以这种方式可以通过定位槽,例如与位置固定的挡盖产生啮合。

在本发明的一种改进实施方式提供了挡盖具有加强筋,该加强筋布置在挡盖中且至少具有一个处于定位销与定位槽的啮合区域内的缺口。

加强筋主要承受把手围绕转轴旋转所产生的力。缺口尤其优选布置在定位槽四周,从而通过加强筋排除作用到定位销与定位槽之间啮合的力,大大避免由挡盖受力。这样,挡盖也可以采用机械抵抗能力较小的材料或者设计得节省位置。加强筋主要采用金属,优先采用板材。

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在第二把手位置下定位销与各自的定位槽不产生啮合。

由此得出,处于第一把手位置的把手(不与耦合元件产生耦合)不能围绕转轴运动,即把手通过多边形销与机构不产生有效连接。

把手的这种定位的优点是,处于第一把手位置的把手不能自由运转。沿转轴轴向运动到第二把手位置的把手使定位销与定位槽退出啮合。定位销与定位槽退出啮合所需要的位移与操作元件和/或啮合元件与缺口和/或锁定缺口产生啮合所需要的位移一样长。通过这种方式将有利避免把手在操作前和操作过程中处于不确定的位置。

此外,只有当把手围绕转轴旋转时,把手方才始终处于第二把手位置。可以通过在与把手转轴呈不同角度的位置下相应布置定位销做到这一点。

在另外一种备选的实施方式中,通过相应布置,在卡夹位置下,例如对于窗扇或门板的敞开位置,可以是90度位置,或者在180度位置下(例如对于窗板和/或门的倾斜位置),把手可以运转到第一把手位置。通过这种方式,在这些位置下,操作元件与锁定装置或许也退出啮合,把手或许再一次沿转轴进行轴向运动并接着进行旋转,以便对机构的操作发生作用。只有当要防止操作把手时,设置这一障碍方才尤其有其优点。

此外,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了把手为其轴向固定具有一锁定装置,其中在一种改进实施方式中提供了锁定装置具有一带锁闩元件的锁芯。例如,这可以是一个销栓,在锁闩位置下靠在挡盖上并使把手保持第一把手位置。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上锁装置具有一锁闩插销,使锁闩元件在锁闩位置下处于把手随动件与多边形销随动件之间并使把手保持第一把手位置。

设置上锁装置的优点是,除了把手的两个位置外,在使用锁闩插销的情况下闲人仍然难以从内部操作配件,在使用锁的情况下可大大防止闲人从内部操作配件。

从权利要求的条文中以及从下面用图所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得出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细节和优点。图中表示如下:

图1为诸如门板、窗扇或同类构件所用配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局部剖面透视图;

图2为配件所用耦合元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透视图;

图3为配件所用耦合元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另外一个透视图;

图4a)-d)为处于锁定位置的配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部分剖面透视图;

图5a)-d)为处于释放位置的配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部分剖面透视图;

图6为包含一把手随动件的挡盖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爆炸透视图;

图7为包含一把手随动件的挡盖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透视图;

图8为包含一锁的配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图9为包含一锁闩插销的配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图10为配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截面透视图;

图11为包含一耦合元件和一上锁装置的配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部分剖面透视图;

图12为包含一耦合元件和一上锁装置的配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图13为配件所用耦合元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透视图;

图14为配件所用耦合元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透视图。

图1表示了诸如门板、窗扇或同类构件所用配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局部剖面透视图。配件1的各个元件沿着一个转轴d布置。通过该转轴定义轴向方向,径向方向则为垂直于轴向方向即垂直于转轴d的方向。

把手具有一把手颈部11,其中抗扭且轴向固定容纳了一把手随动件53。在把手随动件53的一容纳空间56内布置了一具有一多边形销40的多边形销随动件60。多边形销40穿过一挡盖20,与图上未示出的一个用来操作门窗锁闩装置的机构相连。

多边形销随动件60有一第二法兰盘区段64,在把手一侧在挡盖20内部沿轴向方向布置在挡盖20的底板26的前面。此外,多边形销随动件60还有一伸入到底板26中的第一法兰盘区段62(图1中看不出来)。

除此以外,多边形销随动件60有一在把手一侧以一封板68b为界的颈部区段68a。在颈部区段68a内布置了一个沿挡盖20方向将多边形销40预张紧的弹簧69。如果不知道多边形销40的安装深度或者多边形销40必须与安装深度(受限于门板或窗扇)相匹配,则这一点尤其有其优点。

此外,挡盖20的底板26具有用来锁定装置70的锁定元件71和弹簧72的缺口21。锁定元件71可与多边形销随动件60的第一法兰盘区段62产生啮合。后面将借助于图4和图5,解释锁定装置70的功能。

此外,在底板26中安置了可与门窗上相应缺口产生啮合的凸轮27。借助于固定件(未表示出来),将底板26张紧压向挡盖20的基体28。

在基体28与盖板25之间布置了一个加强筋23,后面将借助于图7,解释其功能。

把手随动件52和多边形销随动件60共同形成耦合元件50,其中可通过耦合元件50,在把手10与多边形销40之间产生扭矩传递。

把手随动件52和多边形销随动件60可以沿转轴d相互进行轴向移动,其中把手10在此可进入到第一把手位置i和第二把手位置ii(未表示出来)。在这种实施方式中,把手10在第一把手位置i下在轴向方向上到挡盖20的距离,大于在第二把手位置ii(未表示出来)下的距离。

如果门窗已关,把手10则处于第一把手位置i。布置在把手随动件52外侧并伸入到把手支座区域14中的复位弹簧13,将把手10预张紧压向挡盖20,从而将把手10压到第一把手位置i。与此同时,复位弹簧13靠向支座体的一盖板25,其中在此通过复位弹簧13预张紧,将盖板压向挡盖20,尤其是压向挡盖20的基体28。

为将把手随动件52固定在把手颈部11内设置了一紧固件12,在这种实施方式中,该紧固件就是一个螺丝,穿过处于把手一侧上把手随动件52的一多边形销区域54并伸入到把手10的把手颈部11中。也可以通过材料连接,例如通过粘贴,将把手随动件52固定在把手中。

图2通过把手随动件52和多边形销随动件60的放大图,表示了配件1所用耦合元件50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透视图。

如上所述,把手随动件52可安装在把手10的把手颈部11中并在其中可以借助于一紧固件12进行抗扭固定。为此,把手随动件52在其位于把手一侧的端头上另外有一多边形销区域54。多边形销区域54可啮合到把手上相应的一缺口中,从而防止把手围绕转轴d旋转。

此外,把手随动件52配有一主要呈圆柱形状的颈部区段53。在多边形销随动件60的方向上,这一颈部区段53连接到多边形销区域54上。颈部区段53呈管状,具有一个至少可以部分容纳诸如多边形销随动件60的容纳空间56。

在朝向多边形销随动件60的把手随动件52的一个端头上布置了一法兰盘区段55,其中由一法兰盘形成法兰盘区段55并垂直于转轴d沿径向方向延伸。在把手一侧上,在把手随动件52的法兰盘区段55上布置了定位销66,正如后面借助于图6和图7所解释的那样,该定位销可与存在于基体28中的定位槽22产生啮合。

在把手随动件52朝向多边形销随动件60的那一侧上布置了操作元件51和啮合元件57。尤其是在法兰盘区段55中各布置了四个啮合元件57,它们沿法兰盘区段55四周延伸并沿四周相互保持距离。

啮合元件57从法兰盘区段55的内侧(通过容纳空间56形成),沿径向向外延伸,但啮合元件57不在法兰盘区段55的整个半径上延伸。

操作元件51布置在啮合元件57沿周长方向的端头上,分别一直延伸到法兰盘区段55的外部径向端头上。

操作元件51与啮合元件55形成一个整体件,在小于啮合元件51的区域上,沿法兰盘区段55的四周方向延伸。

多边形销随动件60在朝向把手随动件52的一个端头上具有一封板68b,在多边形销随动件60背向把手随动件的端头上的方向上,分别有一颈部区段68a、第一法兰盘区段62和第二法兰盘区段64,连接到封板上。一端侧62b将多边形销随动件60封闭在把手随动件52对面的端头上。

多边形销随动件的颈部区段68a主要呈圆柱状,内部中空,从而在颈部区段68a的内部以及在第一法兰盘区段62和第二法兰盘区段64的内部形成一多边形销支座67。

此外,颈部区段68a在其外部四周上平行于转轴d开有四个细长槽。如果多边形销40设计成方销,这尤其有其优点。通过对颈部区段68a的外部四周设置细长槽,棱边即可以啮合到颈部区段中。由此节省了位置并改善了多边形销随动件60与多边形销40之间的扭矩传递。

在第二法兰盘区段64中,沿其外部四周布置了卡槽65,后面将解释其功能。第一法兰盘区段62具有锁定缺口61,这些锁定缺口可布置和设计得使操作元件51与锁定缺口61形成形状吻合的啮合。

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如果把手随动件52的法兰盘区段55推移到多边形销随动件60的第一法兰盘区段62中,则把手随动件52的操作元件51的外部径向棱边使多边形销随动件60的第一法兰盘区段62的周面完整。

把手随动件52的法兰盘区段55所具有的外径,小于或等于多边形销随动件60的第一法兰盘区段62中所提供的内径。

图3表示了配件1所用耦合元件50的另外一种实施方式的透视图,其中如图2所示,表示出了把手随动件52和多边形销随动件60。

把手随动件52的多边形销区域54有一用于紧固件12的穿孔。

在图3中可以清楚看出定位销66布置在把手随动件52的法兰盘区段55上,位于把手一侧的一个面上。在法兰盘区段55上布置了三个定位销66,以y形配置从法兰盘区段55的径向外边缘区域一直延伸到把手随动件52的颈部区段53。

在第一法兰盘区段62中,多边形销随动件60具有朝向挡盖20的端侧62b(其中布置了缺口68)的一个端面62a(在把手一侧经过调整)。

缺口68可与啮合元件57和操作元件51形成形状吻合的啮合。缺口具有上述啮合元件57和操作元件51的反面形状。

在把手随动件52的操作元件51与多边形销随动件60的第一法兰盘区段62形成啮合的区域内,第一法兰盘区段62在其周面63上各有一个锁定缺口61。

如将把手随动件52推移到多边形销随动件60的颈部区段68a上,从而使多边形销随动件60的颈部区段68a进入到把手随动件52的容纳空间56内,啮合元件57即与缺口68产生啮合。除此以外,操作元件51与缺口68和锁定缺口61产生啮合,把手随动件52的法兰盘区段55与多边形销随动件的法兰盘区段55产生啮合。

在处于第二把手位置ii(图3未表示出来)下的啮合位置中,把手随动件52与多边形销随动件60抗扭相连。存在耦合。

在这种状态下,耦合元件50将把手10耦合到多边形销40上。在这种状态下,同样使锁定缺口61完整,从而使第一法兰盘区段62的周面63大部分连续。

图4a)-d)表示了处于锁定位置a的配件1的一种实施方式50的部分剖面透视图,其中把手10处于第一把手位置i。

图4a)表示了处于第一把手位置i下包含把手10、挡盖20和多边形销40的配件的侧视图,其中把手10在第一把手位置i下沿转轴d到挡盖20的距离大于在第二把手位置ii下的距离(参见图5a)。

图4b)表示了包含多边形销40、挡盖20的底板26、锁定装置70和多边形销随动件60的配件的局部图透视图。

在第一把手位置i下,把手随动件52与多边形销随动件60退出啮合,从而使把手10不与多边形销40耦合。因此,在图4b)和c)中未表示出多边形销随动件52。

锁定装置70处于锁定位置a。其中位于缺口21中的锁定装置70的锁定元件71通过借助于弹簧72进行预张紧而与多边形销随动件60的第一法兰盘区段62的锁定缺口61处于啮合状态。

锁定元件71设计为辊子,受到缺口21的限制。同样可以有锁定元件71的另外一种形式,例如设计为球或销栓。

通过锁定元件71与多边形销随动件60的第一法兰盘区段62的啮合,第一法兰盘区段62与挡盖20抗扭相连并由此不围绕转轴d转动。

容纳在多边形销支座60内的多边形销40由此同样抗扭处于锁定位置a和第一把手位置i。但是,例如,如果在多边形销支座67内在多边形销40与封板68b之间存在缝隙或者布置了一个弹簧,则多边形销40可轴向移动位于多边形销随动件60中。

具有布置在四周上的卡槽65的第二法兰盘区段64,在第一把手位置i下位于底板26上。

图4c)表示了垂直于转轴d的截面图,该截面穿过底板26、锁定装置70、第一法兰盘区段62内的多边形销随动件60以及伸入到多边形销随动件60的多边形销支座67中的多边形销40。此外,操作元件51与缺口68和锁定缺口61退出啮合,从而缺口68和锁定缺口61在锁定位置a下只通过锁定元件71的啮合而部分被填充。

除此以外,可以清楚看出,在锁定位置a下,锁定装置70的锁定元件71与多边形销随动件60的锁定缺口61产生啮合。锁定元件71承受弹簧72所产生的弹簧力,使得锁定元件71在底板78的缺口21中沿径向方向(即在多边形销40的方向上)垂直于转轴向内被预张紧。

图4d)表示了部分表示出来的配件1的垂直截面。在此表示了把手随动件52与多边形销随动件60共同处于锁定装置70的锁定位置a。

从图4d)上同样可以清楚看出,锁定装置70的锁定元件71与多边形销随动件60的锁定缺口61存在啮合。在第一把手位置下,把手随动件处于锁定装置上方的一个平面上,从而使操作元件51处于锁定装置的作用区域外。

图5a)-d)表示了处于释放位置b的配件1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部分剖面透视图。

图5a)表示了第二把手位置ii下包含把手10、挡盖20和多边形销40的配件的侧视图,其中把手10在第二把手位置ii下沿转轴d到挡盖20的距离小于在第一把手位置i下的距离(参见图4a)。

图5b)表示了包含多边形销40、挡盖20的底板26、锁定装置70、多边形销随动件60和把手随动件52的配件的局部透视图。在这里表示出来的第二把手位置ii下,把手随动件52与多边形销随动件60产生啮合。

锁定装置70处于释放位置b。进入到缺口21中的锁定装置70锁定元件71在此与多边形销随动件60的锁定缺口61退出啮合。

锁定装置70的锁定元件71通过把手随动件的操作元件51,抵抗弹簧72的张力,被压到基体28的缺口21中,直到锁定元件71与锁定缺口61退出啮合为止。

因此,在释放位置b下,多边形销随动件不被锁定装置抗扭锁定,由此可在把手随动件52与抗扭连接把手随动件52的把手10以及多边形销40之间传递扭矩。

尤其是通过由耦合元件50所产生的耦合来传递扭矩。尤其是在把手随动件52与多边形销随动件60之间存在耦合。

图5c)表示了垂直于转轴d的截面图,该截面穿过底板26、锁定装置70、第一法兰盘区段62内的多边形销随动件60、法兰盘区段内尤其是操作元件51区域内的把手随动件以及伸入到多边形销随动件60的多边形销支座67中的多边形销40。

这里可以清楚看出,操作元件51使锁定元件61与锁定缺口61和缺口68保持退出啮合。此外,啮合元件57与缺口68产生啮合,从而尤其为围绕转轴d旋转而在把手随动件52与多边形销随动件60之间存在耦合。这一耦合可使多边形销随动件52与把手随动件60之间传递扭矩,其中耦合元件50在第二把手位置ii下和在锁定装置70的释放位置b下由此调整得可以通过把手10操作多边形销40。

图5d)表示了部分表示出来的配件1的垂直截面。这里与处于锁定装置70的释放位置b下的多边形销随动件60和把手随动件一起表示出了把手随动件52。

在图5d)上同样可以清楚看出,锁定装置70的锁定元件71与多边形销随动件60的锁定缺口61退出啮合。通过沿转轴d轴向操作把手10而使把手随动件52运转到第二把手位置ii即可以做到这一点。

在第二把手位置ii下,把手随动件52至少通过操作元件51与多边形销随动件产生啮合,其中操作元件51将多边形销随动件的第一法兰盘区段62的周面63完整化。锁定元件71与多边形销随动件退出啮合,其中锁定元件71处于底板26的缺口21中,由于弹簧72产生预张力,因此,锁定元件71被压向借助于操作元件51而完整的第一法兰盘区段62的周面63。

图6表示了包含一把手随动件53的挡盖20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爆炸透视图。

在该图上应该可以清楚看出布置在朝向挡盖的端头上的操作元件51和啮合元件57(在上面几个实施方式中已作描述)。

此外还表示出了挡盖20的基体28。挡盖20在基体28中具有定位槽22,它们在第一把手位置i下可与把手随动件52的定位销66产生啮合。

在第二把手位置ii下,定位销66与定位槽22退出啮合。

与处于把手随动件52的法兰盘区段55上朝向把手10的那一侧上的定位销66一样,定位槽22相互具有相同的y形配置。

图7表示了包含一把手随动件53的挡盖20的另外一种造型形式的透视图。

在该图上未表示出挡盖20的盖板25,从而看不见挡盖中位于盖板下方的加强筋23。加强筋23具有缺口,位于定位槽22的区域内。定位槽22在把手随动件52的法兰盘区段55的方向上设有开口。把手随动件52通过一个中心缺口伸入到挡盖20中并在把手一侧以颈部区段53冒出挡盖20。

加强筋23中的缺口24使基体28稳定,从而通过定位销66将把手随动件52固定在把手10的第一把手位置i下,抗扭并通过加强筋也抵抗围绕转轴d旋转。当试图在第一把手位置下通过围绕转轴旋转来操作把手时,作用到定位销66和定位槽22上的力被加强筋23接受并均匀释放到周围基体28上,最终通过包括底板26和凸轮27在内的整个挡盖20排解。

图8表示了包含一上锁装置尤其是一把锁81的配件1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截面图。锁在此具有一锁闩装置,在上锁位置下锁闩装置将销栓82靠向挡盖20的盖板25,从而防止把手10从第一把手位置i运转到第二把手位置ii。

图9表示了包含一上锁装置尤其是一个锁闩插销83的配件1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截面图。可通过锁闩插销83操作一个锁闩84,该锁闩啮合到把手随动件52的容纳空间56中,锁定把手随动件52相对于多边形销随动件60进行轴向运动,反之亦然。通过这种方式,借助于上锁装置80,把手10即被锁定在第一把手位置i。

图10表示了配件1的一种造型形式的截面透视图。在这种造型形式中,为了保持第一把手位置i,通过一内部弹簧95和一外部弹簧96进行预张紧,将把手10预张紧压向挡盖20。外部弹簧96布置在把手10与挡盖20的盖板25之间,至少部分啮合到把手10的把手颈部11中。

多边形销随动件60在朝向把手的一个区域内具有一使内部弹簧95部分嵌入的缺口。内部弹簧95布置在把手随动件52的容纳空间56内,靠在把手一侧的把手随动件52的限制件上和/或靠在紧固件12上。

通过内部弹簧95和外部弹簧96,在沿转轴d的轴向方向上压出耦合布置结构50。这一预张力反作用于基体28,把手随动件52连同定位销66靠向该基体。

当定位销66与定位槽22产生啮合时形成第一把手位置i,当定位销66与定位槽22退出耦合时使把手保持第二把手位置ii。

图11表示了包含一耦合元件50和一锁定装置70的配件1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部分剖面透视图。

在这种实施方式中,锁定装置沿轴向方向发生作用。锁定元件71在此借助于一弹簧72进行预张紧,轴向滑移位于挡盖20的一缺口21中。

当轴向操作把手随动件52时,把手随动件可以通过操作元件51与多边形销随动件60产生啮合,锁定元件71由此即可以与多边形销随动件60的第一法兰盘区段62中的锁定缺口61退出啮合。

图12表示了包含一耦合元件50和一锁定装置70的配件1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截面图,其中如上所述,锁定装置70沿轴向方向发生作用。

所表示的耦合元件50处于耦合位置,意思是,图12未表示出来的把手10处于第二把手位置ii,锁定装置70则处于释放位置b。

此外,图12还表示了包含一卡夹元件弹簧91并预张紧压向第一法兰盘区段62的卡夹元件90。卡夹元件90可将耦合元件50保持在对应于一定把手位置的卡夹位置。为了克服卡夹位置,也就是说,卡夹元件90与图12未表示出来的卡槽65退出啮合,使用人必须更加费劲地进行操作,其中当达到卡夹位置时对使用人产生可以感觉到的反馈。

图13表示了配件1所用耦合元件50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透视图。耦合元件50设计得使多边形销随动件60的颈部区段68a和把手随动件52的容纳空间56在安装状态下在特别长的轴向长度上重叠覆盖。通过这种方式,改进了把手10在配件1中的活动。

该实施方式提供了在多边形销随动件60的法兰盘区域62中布置了外部径向凸块68c和内部径向凸块68c,在第二把手位置ii下,这些凸块可与把手随动件对应的外部径向缺口和内部径向缺口59产生啮合。

图14以从挡盖20看过去的视图,表示了配件1所用耦合元件50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透视图。在该视图中可以很好地看出把手随动件的外部径向和内部径向缺口59。缺口布置在把手随动件52的法兰盘区域55内。

本发明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各种实施方式,而且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变换。这样,例如耦合元件50就可以形成为一个整体件,与布置在挡盖20中的一锁定装置70产生啮合,从而为了达到锁定位置a,耦合元件50使锁定装置70与多边形销40产生啮合,或者为了达到释放位置b,耦合元件50使锁定装置70与多边形销40退出啮合。

此外也可以看出,锁定装置70当把手10处于第二把手位置ii时达到锁定位置a,当把手处于第一把手位置i时则达到释放位置b。

除此以外,如果耦合元件50形成为两部分,则可设计得使把手随动件52伸入到多边形销随动件60中。

由上可见,用来操作门窗上的机构的配件1有一在挡盖20上或在其中围绕转轴d转动的把手10,其中挡盖20可以固定在门窗上。此外,该配件还有一用来操作门窗上机构的多边形销40、一用来将把手10与多边形销20进行耦合的耦合元件50以及一在锁定位置a下锁定多边形销40围绕转轴d转动的锁定装置70,其中锁定装置70可通过将把手从第一把手位置轴向操作到第二把手位置而沿转轴d运转到释放位置b。为了防止闲人操作配件或门窗上与配件相连的机构以及为使配件操作简单而又在结构上价廉物美,提供了在第一把手位置下使把手10脱离多边形销40(其中锁定装置70处于锁定位置a)以及在第二把手位置下耦合元件50将把手10耦合在多边形销40上并且锁定装置70保持释放位置b。随着达到第二把手位置,把手由此即耦合到多边形销上并为机构的操作而将多边形销解锁。

从权利要求、描述和图纸中所得出的所有特征和优点,包括结构设计细节、空间布置和工艺步骤,不管是对各自本身,还是在各种不同的组合中,均为本发明的本质所在。

附图标记为:

1配件62a端面

10把柄把手62b端侧

11把手颈部63周面

12紧固件64第二法兰盘区段

13复位弹簧65卡槽

14支座区域66定位销

20挡盖67多边形销支座

21缺口68缺口

22定位槽68a颈部区段

23加强筋68b封板

24缺口68c凸块

25盖板69弹簧

26底板70锁定装置

27凸轮71锁定元件

28基体72弹簧

40多边形销80锁定装置

50耦合元件81锁芯

51操作元件82销栓

52把手随动件83锁闩插销

53颈部区段84锁闩

54多边形销区域90卡夹元件

55法兰盘区段91卡夹元件弹簧

56容纳空间95内部弹簧

57啮合元件96外部弹簧

58端面d转轴

59缺口a锁定位置

60多边形销随动件b释放位置

61锁定缺口i第一把手位置

62第一法兰盘区段ii第二把手位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