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自一体化开锁转换装置、智能锁及开锁转换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795791发布日期:2019-05-31 20:45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自一体化开锁转换装置、智能锁及开锁转换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子智能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自一体化开锁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市面上自动电子锁所使用的减速箱没有设计手动开锁与自动开锁相互转换的结构,而在日常的使用中,防盗门下坠、锁体卡位等不确定因素会增加智能锁自动开锁的阻力,开锁阻力增加后,减速箱原有动力就带不动锁体锁舌运动,导致减速箱不能一次性将锁体开启到位,从而使房门不能打开,这是智能锁自动开锁的一大缺陷。

为实现在智能锁自动开锁受到阻碍时能够通过外力来手动将门开启,就需要一种能够在自动开锁和手动开锁之间切换的结构,用以在智能锁自动开锁受到阻力时能切换至手动开锁,从而借助外力实现开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提到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手自一体化开锁转换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自一体化开锁转换装置,包括驱动装置、切换装置和开锁装置,开锁装置用于与外界锁体相连而实现开锁动作,开锁装置与切换装置相连接,并可在切换装置的带动下与驱动装置相结合或分离,驱动装置与开锁装置相结合时,驱动装置带动开锁装置实现自动开锁动作;驱动装置与开锁装置相分离时,由外力带动开锁装置而实现手动开锁动作,切换装置用于切换驱动装置与开锁装置的结合或分离状态,从而实现自动开锁与手动开锁的转换。

优选地,所述开锁装置包括开锁部件和可移动件,开锁部件与外界锁体相连而实现开锁动作,可移动件连接于开锁部件,并可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带动开锁部件运动,同时,可移动件与切换装置相连接,切换装置可带动可移动件相对开锁部件做往复位移,从而实现可移动件与驱动装置的结合或分离,可移动件与驱动机构相结合时,驱动机构带动可移动件从而带动开锁部件运动。

优选地,所述开锁部件为转动齿轮,可移动件为与转动齿轮相啮合的离合齿轮,离合齿轮与切换装置相连接,离合齿轮可于切换装置的作用下沿轴线方向往复运动,从而实现其与驱动装置的结合或分离。

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机构及第一传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第一传动机构相连,所述第一传动机构与开锁装置可结合或分离。

优选地,所述切换装置包括第二驱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及转换部件,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第二传动机构相连,转换部件一端连接于第二传动机构,另一端连接于开锁装置,第二驱动机构通过第二传动机构带动转换部件往复运动,从而使驱动装置与开锁装置相结合或分离。

优选地,所述转换部件为转换弹簧,所述转换弹簧中部设有弹簧轴,所述转换弹簧为两端可绕中部弹簧轴而做上下方向往复运动的条形结构,转换弹簧一端连接于第二传动机构,另一端连接于开锁装置,转换弹簧与第二传动机构连接的一端可在第二传动机构的带动下做往复运动,从而带动转换弹簧与开锁装置连接的一端也做往复运动,进而带动开锁装置与驱动机构相结合或分离。

优选地,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前置传动部件及弹簧蜗杆,前置传动部件分别连接第二驱动机构与弹簧蜗杆,前置传动部件将第二驱动机构的动力传至弹簧蜗杆,带动弹簧蜗杆转动,所述转换弹簧一端连接于弹簧蜗杆并随弹簧蜗杆的转动而上下移动,同时转换弹簧的另一端做反向移动,进而带动开锁装置,从而实现开锁装置与驱动装置相结合或分离。

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机构及第一传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第一传动机构相连,所述第一传动机构上设有卡位槽,离合齿轮上设有与所述卡位槽相配合的卡位机构,所述卡位机构可在切换装置的带动下与卡位槽相结合或分离。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智能锁,包括控制器、锁舌、把手和如上述所述的手自一体化开锁转换装置,控制器分别与切换装置、驱动装置相连接,所述开锁装置分别与锁舌、把手和切换装置相连接,开锁装置可在切换装置的带动下实现其与驱动装置的结合或分离,开锁装置与驱动装置相结合时,由驱动装置带动开锁装置,开锁装置带动锁舌,实现开锁;开锁装置与驱动装置相分离时,由把手带动开锁装置,开锁装置带动锁舌,实现开锁。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手自一体化开锁转换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自动开锁时,切换装置带动开锁装置,使开锁装置与驱动装置相结合,驱动装置进而带动开锁装置,实现自动开锁;

当自动开锁方法无法实现开锁时,将切换手动开锁,此时控制器向切换装置发送手动开锁指令,切换装置逆向工作,切换装置带动开锁装置,使开锁装置与驱动装置相分离,通过把手带动开锁装置,实现手动开锁。

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由于本发明在现有市面自动锁采用的减速箱基础上增加了一切换装置,使减速箱可以实现手动开锁和自动开锁之间的智能转换,在减速箱卡位时通过切换装置开启手动开锁功能,从而避免因防盗门下坠、锁体卡位等不确定因素导致减速箱不能一次性将锁体开启到位、房门不能打开的缺陷,提高产品适用范围和有助于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手自一体化开锁切换装置的分解图;

图2是本发明手自一体化开锁切换装置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

1驱动装置、11第一驱动机构、12第一传动机构、121第一驱动蜗杆、122第一驱动齿轮组、123传动齿轮;

2切换装置、21第二驱动机构、22第二传动机构、221第二驱动蜗杆、222第二驱动齿轮、223弹簧蜗杆、23转换部件、231转换弹簧、232弹簧轴;

3开锁装置、31开锁部件/转动齿轮、32可移动件/离合齿轮;

4上盖;

5底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手自一体化开锁转换装置,结合图1至图2所示,包括驱动装置1、切换装置2和开锁装置3。开锁装置3用于与外界锁体相连而实现开锁动作,具体为开锁装置3与外界的锁舌相连接,从而带动锁舌运动,实现开锁。开锁装置3与切换装置2相连接,并且,开锁装置3可在切换装置2的带动下运动,从而实现其与驱动装置1相结合或分离,具体为开锁装置3中的部件可在切换装置2的带动下运动,从而实现开锁装置3与驱动装置1的相结合或分离状态。驱动装置1与开锁装置3相结合时,由驱动装置1带动开锁装置3实现自动开锁动作;驱动装置1与开锁装置3相分离时,由外力带动开锁装置3而实现手动开锁动作,切换装置2用于切换驱动装置1与开锁装置3的结合或分离状态,从而实现自动开锁与手动开锁的转换。

开锁装置3包括开锁部件31和可移动件32,开锁部件31与外界锁体的锁舌相连进而实现开锁动作,可移动件32连接于开锁部件31,并可在驱动装置1的作用下带动开锁部件31运动,从而带动锁舌运动,实现开锁。同时,可移动件32与切换装置2相连接,切换装置2可带动可移动件32相对开锁部件31做往复位移,从而实现可移动件32与驱动装置1的结合或分离,在做相对位移的过程中,可移动件32始终与开锁部件31相连接。可移动件32与驱动装置1相结合时,驱动装置1带动可移动件32从而带动开锁部件31运动,实现自动开锁;可移动件32与驱动装置1相分离时,驱动装置1无法将力作用于开锁部件31,此时,可通过外力直接带动开锁部件31,从而实现手动开锁。开锁装置3的可移动件32与驱动装置1呈结合或分离状态的切换,即为自动开锁与手动开锁的开锁方式切换。

所述开锁部件31可为拉杆或齿轮等可受可移动件32驱动,从而将作用力传至外界锁舌的结构。当开锁部件31为拉杆时,所述可移动件32可为与拉杆相配合并能在驱动装置1的作用下,带动拉杆往复运动的移动杆或移动块,具体为作为开锁部件31的拉杆一端连接锁舌,另一端与作为可移动件32的移动杆或移动块的一端相连接,移动杆或移动块的另一端连接于驱动装置1,受到驱动装置1的作用,移动杆或移动块与拉杆连接的一端带动拉杆运动,从而实现开锁。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开锁部件31为转动齿轮31,可移动件32为与转动齿轮31相啮合的离合齿轮32,离合齿轮32与切换装置2相连接,离合齿轮32可于切换装置2的作用下沿轴线方向往复运动,本实施例中即为离合齿轮32可于与齿轮面相垂直的方向上往复运动,在此往复运动过程中,离合齿轮32始终与转动齿轮31相啮合。如图所示,当离合齿轮32沿其轴线方向向下运动时,离合齿轮32可与驱动装置1相结合;当离合齿轮32沿其轴线方向向上运动时,离合齿轮32可与驱动装置1相分离。离合齿轮32于切换装置2的作用下沿轴线方向所做的往复运动,实现了开锁装置3与驱动装置1相结合或分离状态的切换,进而实现自动开锁与手动开锁的开锁方式切换。

驱动装置1包括第一驱动机构11及第一传动机构12,所述第一驱动机构11与第一传动机构12相连,所述第一传动机构12与开锁装置3的可移动件32可结合或分离。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动机构12上设有卡位槽,开锁装置3的离合齿轮32上设有与所述卡位槽相配合的卡位机构,所述卡位机构可在切换装置2的带动下与卡位槽相结合或分离。即开锁装置3可在切换装置2的带动下与驱动装置1呈结合或分离状态。第一传动机构12与开锁装置3的离合齿轮32相结合时,由驱动装置1带动开锁装置3运动,实现自动开锁;第一传动机构12与开锁装置3的离合齿轮32相分离时,则由外力带动开锁装置3运动,实现手动开锁。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1包括第一驱动机构11及第一传动机构12,所述第一传动机构12包括第一驱动蜗杆121、第一驱动齿轮组122及传动齿轮123,第一驱动蜗杆121一端连接第一驱动机构11并由其带动转动,第一驱动蜗杆121另一端与第一驱动齿轮组122相配合,第一驱动齿轮组122为包括上齿轮和下齿轮的同轴、同步转动齿轮组,上齿轮由第一驱动蜗杆121带动转动,同时带动下齿轮作同步转动,下齿轮与传动齿轮123相啮合,传动齿轮123上设有卡位槽,离合齿轮32上设有的卡位机构可在切换装置2的带动下与传动齿轮123的卡位槽相结合或分离。传动齿轮123和离合齿轮32同轴设置,离合齿轮32始终与转动齿轮31相连接并可在切换装置2的带动下沿齿轮轴上下往复移动。当离合齿轮32向下移动时,离合齿轮32的卡位机构可嵌入传动齿轮123的卡位槽,实现开锁装置3与驱动装置1相结合,此时传动齿轮123可带动离合齿轮32同轴同步转动,从而带动转动齿轮31;当离合齿轮32向上移动时,离合齿轮32的卡位机构可从传动齿轮123的卡位槽分离,从而使驱动装置1与开锁装置3相分离。

切换装置2包括第二驱动机构21、第二传动机构22及转换部件23。所述第二驱动机构21与第二传动机构22相连,转换部件23一端连接于第二传动机构22,另一端连接于开锁装置3,第二驱动机构21通过第二传动机构22带动转换部件23往复运动,从而使驱动装置1与开锁装置3相结合或分离。

转换部件23一端连接于第二传动机构22,另一端连接于开锁装置3的可移动件32,转换部件23与第二传动机构22连接的一端可在第二传动机构22的带动下做往复运动,从而使转换部件23与开锁装置3连接一端也做往复运动,进而带动可移动件32与驱动装置1相结合或分离。在此,根据转换部件23所呈现的不同结构及转换部件23两端的连接方式不同,转换部件23两端的运动方式会有所不同,如转换部件23两端可同步同方向运动,或者其两端做反方向运动,或者转换部件23的一端与另一端经过方向调整,做非同方向、非反方向的其他方向运动。转换部件23的目的旨在能够将切换装置2的动力带有指定方向性地传递至开锁装置3的可移动件32,从而切换开锁装置3与驱动装置1的结合或分离状态,实现自动开锁和手动开锁的切换。

本实施例的转换部件23为转换弹簧231,所述转换弹簧231中部设有弹簧轴232,所述转换弹簧231为两端可绕中部弹簧轴232而做上下方向往复运动的条形结构。本转换弹簧231结构简单,可有效实现力的往复传动,并且中部设置弹簧轴232的设计充分考虑了杠杆原理的动力节省作用,有利于减少驱动力,便捷高效。所述第二传动机构22包括前置传动部件及弹簧蜗杆223,前置传动部件分别连接第二驱动机构21与弹簧蜗杆223,前置传动部件将第二驱动机构21的动力传至弹簧蜗杆223,带动弹簧蜗杆223转动。所述转换弹簧231一端连接于弹簧蜗杆223并随弹簧蜗杆223的转动而上下移动,同时转换弹簧231的另一端做反向移动,进而带动开锁装置3的可移动件32上下移动,实现开锁装置3与驱动装置1相结合或分离。

本实施例的开锁部件31为转动齿轮31,可移动件32为与传动齿轮123相啮合的离合齿轮32,转换弹簧231的一端连接于第二传动机构22,另一端连接于离合齿轮32并可带动离合齿轮32沿齿轮轴线方向做往复运动,从而实现离合齿轮32与驱动装置1的结合或分离。

具体而言,

本实施例的第一驱动机构11与第二驱动机构21均为直流电机,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11与第二驱动机构21可为其他动力机构。

本实施例的驱动装置1包括第一驱动机构11和第一传动机构12,其中,第一驱动机构11为直流电机,第一传动机构12包括第一驱动蜗杆121、第一传动齿轮组122及传动齿轮123,第一驱动蜗杆121一端连接第一驱动机构11并由其带动转动,第一驱动蜗杆121另一端与第一传动齿轮组122相配合,第一传动齿轮组122为包括上齿轮和下齿轮的同轴、同步转动齿轮组,上齿轮由第一驱动蜗杆121带动转动,下齿轮随上齿轮作同步转动,下齿轮与传动齿轮123相啮合,传动齿轮123上设有卡位槽,离合齿轮32上设有的卡位机构可嵌入所述卡位槽或从卡位槽分离。

本实施例的切换装置2包括第二驱动机构21、第二传动机构22及转换部件23,其中,第二驱动机构21为直流电机;第二传动机构22包括前置传动部件及弹簧蜗杆223,前置传动部件分别连接第二驱动机构21与弹簧蜗杆223,前置传动部件将第二驱动机构21的动力传至弹簧蜗杆223,带动弹簧蜗杆223转动,具体为,所述前置传动部件包括第二驱动蜗杆221与第二驱动齿轮222,第二驱动蜗杆221一端连接第二驱动机构21并由其带动转动,第二驱动蜗杆221另一端与第二驱动齿轮222相配合,弹簧蜗杆223设于第二驱动齿轮222上并随第二驱动齿轮222的转动而同步转动;本实施例的转换部件23为转换弹簧231,转换弹簧231一端连接于弹簧蜗杆223并随弹簧蜗杆223的转动而上下移动,同时转换弹簧231的另一端做反向移动,从而带动与之相连的离合齿轮32沿齿轮轴上下移动。

本实施例的开锁装置3包括开锁部件31和可移动件32,本实施例的开锁部件31为转动齿轮31,可移动件32为离合齿轮32,离合齿轮32与转动齿轮31相啮合,离合齿轮32可在转换弹簧231的带动下沿齿轮轴方向相对转动齿轮31上下移动,但其与转动齿轮31始终保持啮合状态。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离合齿轮32上设有一环状凹槽,转换弹簧231与离合齿轮32连接的一端为呈弧形弯曲的半圆结构,所述半圆结构置于环状凹槽内并可在环状凹槽内绕环形滑动,此处设计简单但较为牢靠,在没有向外掰力的情况下,转换弹簧231不会从环状凹槽内脱落。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

默认自动开锁,此时顺时针转动第二驱动机构21,套设于第二驱动机构21上的第二驱动蜗杆221带动套设于齿轮轴上的第二驱动齿轮222正向转动,第二驱动齿轮222带动套设于第二驱动齿轮222上的弹簧蜗杆223,弹簧蜗杆223带动转换弹簧231,转换弹簧231与弹簧蜗杆223相结合连接的一端往弹簧蜗杆223上方,即往减速箱上盖4方向移动,转换弹簧231在中部弹簧轴232的支撑下带动连接于其另一端的离合齿轮32往减速箱底盖5方向移动,从而使离合齿轮32与套设于齿轮轴上的传动齿轮123相结合。第一驱动机构11带动套设于第一驱动机构11上的第一驱动蜗杆121,第一驱动蜗杆121与第一驱动齿轮组122的上齿轮连接,从而带动第一驱动齿轮组122转动,第一驱动齿轮组122的下齿轮与传动齿轮123连接,进而带动传动齿轮123及与传动齿轮123相结合的离合齿轮32,离合齿轮32带动转动齿轮31转动使门锁自动开启,从而实现自动开锁功能运作自动开锁。

当自动开锁无法将门开启,将切换为手动开锁,此时,

逆时针转动第二驱动机构21,套设于第二驱动机构21上的第二驱动蜗杆221带动套设于齿轮轴上的第二驱动齿轮222反向转动,第二驱动齿轮222带动套设于第二驱动齿轮222上的弹簧蜗杆223,弹簧蜗杆223带动转换弹簧231,转换弹簧231与弹簧蜗杆223相结合连接的一端往弹簧蜗杆223下方,即往减速箱底盖5方向移动,转换弹簧231在中部弹簧轴232的支撑下带动连接于其另一端的离合齿轮32往减速箱上盖4方向移动,从而使离合齿轮32与套设于齿轮轴上的传动齿轮123相分离,此时需要借助外力,如与转动齿轮31连接的门把手为转动齿轮31提供驱动力,转动齿轮31转动时只带动7离合齿轮32,进而实现手动开锁不受驱动装置1的阻力干扰而轻松开启房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智能锁,包括控制器、锁舌、把手和如上所述的手自一体化开锁转换装置,所述控制器分别与切换装置2、驱动装置1相连接,所述开锁装置3分别与锁舌、把手和切换装置2相连接,开锁装置3在切换装置2的带动下与驱动装置1呈结合或分离状态。当开锁装置3与驱动装置1相结合时,由驱动装置1带动开锁装置3转动,开锁装置3带动锁舌,实现自动开锁;当自动开锁受阻,控制器向切换装置2发送手动开锁指令,第二驱动机构21逆向转动,使开锁装置3与驱动装置1相分离,此时由把手带动开锁装置3转动,开锁装置3带动锁舌,实现手动开锁。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手自一体化开锁转换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自动开锁时,切换装置2带动开锁装置3,使开锁装置3与驱动装置1相结合,驱动装置1进而带动开锁装置3转动,实现自动开锁;

当自动开锁方法无法实现开锁时,将切换手动开锁,此时控制器向切换装置2发送手动开锁指令,切换装置2逆向工作,切换装置2带动开锁装置3,使开锁装置3与驱动装置1相分离,通过把手带动开锁装置3转动,实现手动开锁。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手自一体化开锁转换装置、智能锁及开锁转换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和方法,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