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防刺伤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37333发布日期:2019-06-28 23:30阅读:6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防刺伤刀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防刺伤刀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防刺伤刀。



背景技术:

弹簧刀是一种刀具,指刀身能够自动弹出的刀。弹簧刀分为能缩回和不能缩回两种类型。目前在中国弹簧刀属于管制刀具,为禁止使用刀具,不能随身携带。其工作原理为向前推动按钮,拉动拉簧,拉簧通过销子钩在刀片上,由于此时刀片被一个卡片锁住不动,弹簧拉伸蓄能。继续向前推动按钮推动,卡片被按钮压下,刀片突然被释放,在弹簧弹力作用下,弹出刀柄,并依靠惯性压下另一个卡片,而被重新锁住不动。向后推动按钮,则相反。另一种是转动跳刀,刀片只能转动跳开,不能缩回,而由于弹簧刀出鞘时即被锁死,容易误伤他人,且很多持刀歹徒持刀具进行犯罪活动,因此急需一种智能防刺伤的刀具来防止上述情况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防刺伤刀,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刀具不能自动回缩而导致的误伤人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防刺伤刀,包括刀柄和刀体,所述刀体与沿刀柄的中轴线与刀柄伸缩滑配连接,所述刀柄与刀体之间设置有用于供刀体自动缩回刀柄内的压力弹簧,还包括有用于控制刀体沿刀柄滑动的驱动组件、用于固定刀体相对于刀柄位置的卡销以及用于检测距离异常或握力异常时控制卡销解锁的自动控制装置,所述自动控制装置包括用于当感受到压力时输出压力信号的压力传感器、用于当距离较短时输出距离信号的短距离测距传感器、用于接收压力信号和距离信号并进行处理并输出处理信号的处理器以及响应于处理信号并工作的驱动装置。

进一步地,位于所述刀体的两侧刀柄内均开设有用于放置移动组件和自动控制组件的容置腔。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用于提供动力的电机、与电机连接并用于减小输出转速的减速机以及与减速机连接并由减速机带动的十字拨片,所述刀体上开设有若干个用于供十字拨片转动时插入的插接孔,所述电机、减速机均设置在刀柄同一侧的容置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插接孔等间距设置在刀体的中轴线上。

进一步地,所述卡销包括v字型的拨片,所述v字型的拨片包括与容置腔接近刀体一侧的内壁铰接的铰接部以及一端与铰接部固定连接、另一端延伸出容置腔外的插接部,所述插接部用于插入刀体上的插接孔中。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磁开关,所述电磁开关的一端绞接在v字型拨片的铰接部上,另一端固定在容置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短距离测距传感器设置在刀柄位于刀体出刀的一端上。

进一步地,所述刀柄的外部包覆有一层弹性包覆层,所述压力传感器均匀设置在弹性包覆层与刀柄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刀柄上用于收纳刀体的内侧还设置有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刀柄上还设置有显示屏、刀体上升按钮、刀体下降按钮、刀头回弹试验按钮。

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通过短距离测距传感器配合控制卡销能够检测出当接近物体时控制刀体自动回弹,保证在刀脱手掉落、飞出时刀体自动回弹;通过短压力传感器配合控制卡销能够检测出当操作人员用力握住刀柄时控制刀体自动回弹,保证在歹徒要行凶用力握住刀柄时刀体自动回弹,实现智能防刺伤的功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防刺伤刀的整体分解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防刺伤刀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防刺伤刀的刀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防刺伤刀的电路结构系统图。

图中:1、刀柄;11、容置腔;2、刀体;21、承接台;22、插接孔;3、压力弹簧;41、电机;42、减速机;43、十字拨片;44、蓄电池;51、卡销;511、铰接部;512、插接部;61、压力传感器;62、短距离测距传感器;63、处理器;64、电磁开关;71、包覆层;72、显示屏;73、刀体上升按钮;74、刀体下降按钮;75、刀头回弹试验按钮;76、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种智能防刺伤刀,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刀柄1和刀体2,刀体2与沿刀柄1的中轴线与刀柄1伸缩滑配连接,还包括有用于控制刀体2滑动的驱动组件、用于固定刀体2相对于刀柄1位置的卡销51以及用于检测外部因素并控制卡销51运动的自动控制装置。

刀体2的底部设置有一个承接台21,承接台21与刀柄1的上部之间设置有压力弹簧3,即弹力方向朝向刀体2回缩的方向,在本实施例中,压力弹簧3设置为两个,两个压力弹簧3分别设置在刀刃的一侧和刀背的一侧,该压力弹簧3用于控制刀体2自动回缩至刀柄1内。位于刀体2的两侧刀柄1内均开设有容置腔11,容置腔11用于放置移动组件和自动控制组件。其中,驱动组件包括用于提供动力的电机41、与电机41连接并用于减小输出转速的减速机42和与减速机42连接并由减速机42带动的十字拨片43,在刀体2上开设有若干个插接孔22,在本实施例中,插接孔22等间距设置,插接孔22设置在刀体2的中轴线上,上述的十字拨片43的尖端朝向插接孔22,且十字拨片43转动时,能够对应插接孔22插入,当电机41转动带动十字拨片43转动,十字拨片43转动时,不断插入插接孔22内,并拨动刀体2沿刀柄1滑动。完成刀体2延伸的动作,上述的电机41和减速机42均固定设置在刀柄1位于刀体2一侧的容置腔11内,在该容置腔11内还设置有充电蓄电池44,用于给电机41提供电能。

卡销51设置在刀体2另一侧的容置腔11内,在本实施例中卡销51设置为一个v字型的拨片,该v字型的拨片包括铰接部511和插接部512,铰接部511与容置腔11接近刀体2一侧的内壁铰接,插接部512的一端与铰接部511固定连接,另一端延伸出容置腔11外,用于插入刀体2上的插接孔22中,固定刀体2相对于刀柄1的位置。

参照图1和图4所示,自动控制装置包括用于当感受到压力时输出压力信号的压力传感器61、用于当距离较短时输出距离信号的短距离测距传感器62、用于接收压力信号和距离信号并进行处理并输出处理信号的处理器63以及响应于处理信号并工作的驱动装置,在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设置为电磁开关64,也可设置为其他的驱动装置,电磁开关64设置在v字型拨片的下方,且电磁开关64的一端绞接在v字型拨片的铰接部511上,另一端固定在容置腔11内,即当电磁开关64通电工作时,电磁开关64推动v字型拨片转动,此时插接部512插入插接孔22中,固定住刀体2,当电磁开关64回弹时拉动v字型拨片转动,插接部512脱离插接孔22,刀体2因压力弹簧3自动回缩至刀柄1内。

参照图1、图2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短距离测距传感器62设置为红外测距传感器,且红外测距传感器设置在刀柄1位于刀体2出刀的一端,红外测距传感器设置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刀柄1上位于刀刃的一侧和刀背的一侧,防止因只能检测一侧而导致检测不全的情况发生。在处理器63中设置有红外传感信号的阈值,当距离超过该阈值时,输出处理信号,电磁开关64接收到该处理信号时回弹,带动v字型拨片运动,v字型拨片的插接部512脱离插接孔22,此时刀体2由于压力弹簧3的压力缩回至刀柄1中。这样设置能够当刀体2快速接近人体或其他物体时刀体2回缩,防止造成故意或失误伤害。

在刀柄1的外部包覆有一层弹性的包覆层71,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包覆层71设置为皮质的包覆层71,压力传感器61密封在包覆层71上,上述的压力传感器61均匀的分布在包覆层71与刀柄1之间,在处理器63内预设有压力阈值,当压力传感器61传输至处理器63内的压力值大于压力阈值时,处理器63输出处理信号,上述的电磁开关64接收到该处理信号时回弹,带动v字型拨片运动,v字型拨片的插接部512脱离插接孔22,此时刀体2由于压力弹簧3的压力缩回至刀柄1中。这样设置能够当人用力握住刀柄1时,压力传感器61感应到压力过大,而自动控制刀体2回缩,防止故意伤人的事件发生。

参照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刀柄1上还设置有显示屏72、刀体2上升按钮、刀体2下降按钮、刀头回弹试验按钮75,上述的刀体2上升按钮和刀体2下降按钮均与处理器63连接,该处理器63与电机41连接,用于控制电机41正转或反转,进而控制刀体2上升或下降。上述的刀体2回弹试验按钮与处理器63连接,用于控制处理器63发出处理信号,控制电磁开关64回弹,进而控制刀体2回弹至刀柄1内。

在刀柄1上用于收纳刀体2的内侧还设置有密封圈76,该密封圈76用于防止液体进入刀柄1内,同时防止液体渗入刀柄1的容置腔11内导致电子元件烧损的情况发生。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