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推拉门用软关门装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58021发布日期:2019-08-30 22:52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一体式推拉门用软关门装载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同时具备承重装载和软关门功能的一体式推拉门用软关门装载车。



背景技术:

目前的推拉门主要包括导轨、门体和滑车,滑车活动设置在导轨内,门体与滑车连接,并且门体通过滑车吊挂在导轨底部。此时,滑车只有承重和使门体可以移动的功能;关门时,门体与门框容易发生猛烈碰撞,且容易夹伤手指。为此,出现了推拉门软关门装置(阻尼装置),软关门装置可以使得门体在临近关门时,对门体产生缓冲,以避免门体猛烈撞击门框及容易夹伤手指。现有的软关门装置一般装置在导轨内,随着滑车的移动,当触动固定在轨道上方的碰撞块时,启动软关门装置,产生缓冲效果。但是,由于有些推拉门属于隐藏式结构(即门体打开后将会隐藏在一夹心墙内,这时导轨安装后即处于定型状态,无法拆装),或者轨道在靠近关门那端,轨道出口被墙体或橱柜等其他物体堵住,如果推拉门软关门装置(阻尼装置)出现异常,在不拆卸轨道的状况下,就无法加装软关门功能,也无法出现异常的软关门装置进行维护/更换。

另外,目前的软关门装置一般包括壳体、钩体、阻尼器和拉簧,壳体内设有导向槽,导向槽设有脱钩槽,钩体与导向槽滑动配合,阻尼器和拉簧设置在壳体内、并分别与钩体连接,钩体一侧设有牵引钩和撞击钩,牵引钩和撞击钩伸出壳体外,牵引钩与撞击钩之间形成有钩槽。软关门装置初次安装使用时,钩体需要拨动至脱钩槽内,使得钩体的牵引钩与拨片避开,否则,牵引钩与拨块直接碰撞,将会折断,以致软关门装置无法使用。而且,对于推拉门时隐藏式推拉门(导轨一半隐藏在墙体的夹层内,门体打开时隐藏在墙体夹层内)时,导轨安装后则无法拆除,如果软关门装置需要在导轨卸下后才能安装的话,软关门装置损坏后则无法更换,以致软关门功能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能使软关门装置与门体随行,并且软关门装置可以从装载车底部拆装口拆装的一体式推拉门用软关门装载车。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一体式推拉门用软关门装载车,包括装载车和软关门装置,装载车包括载重滑车、车架和支撑滑车,车架连接在载重滑车与支撑滑车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内设有容纳腔,容纳腔底部设有拆装口,软关门装置从拆装口装入容纳腔、并与装载车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

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软关门装置包括壳体、钩体、阻尼器和拉簧,壳体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安装台和第二安装台,第一安装台和第二安装台分别与载重滑车和支撑滑车连接;所述钩体滑动设置在壳体上、并伸出壳体顶面,阻尼器和拉簧设置在壳体内、并分别与钩体传动连接;所述壳体包括后壳体和前壳体;所述车架顶面对应钩体的运动轨迹设有让位槽。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车架包括顶板和前后两块侧板,顶板长度小于侧板长度,顶板连接在前后两块侧板的一部分顶面上,前后两块侧板的另一部分顶面敞开并形成所述让位槽,前后两块侧板之间形成所述容纳腔,前后两块侧板的底面之间敞开并形成所述拆装口。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载重滑车和支撑滑车分别设有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车架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连接,所述软关门装置的第一安装台和第二安装台通过连接螺丝分别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底部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载重滑车包括载重架、载重轮和门体吊杆组件,载重架左右两端均设有载重轮,所述第一连接头设置在载重架的一端;所述支撑滑车包括支撑架和支撑轮,支撑轮设置在支撑架上,所述第二连接头设置在支撑架的一端。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门体吊杆组件包括吊杆本体、锁紧螺母和吊杆连接铆螺母,所述载重架设有铆螺母藏孔,铆螺母藏孔贯穿载重架上下两端,铆螺母藏孔内侧设有承托面,吊杆连接铆螺母设置在铆螺母藏孔内,吊杆连接铆螺母上段设有承重面,与承托面配合,下端被铆合在载重架的下表面,锁紧螺母与吊杆本体螺纹连接,吊杆本体外设有螺纹,吊杆本体上端伸入铆螺母藏孔内、并与吊杆连接铆螺母螺纹连接,吊杆本体下端设有吊杆本体头。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钩体外周设有牵引钩和撞击钩,牵引钩与撞击钩之间形成钩槽,所述牵引钩背向钩槽的一侧设有引导斜面,钩体侧面对应牵引钩旁设有弹性形变孔,弹性形变孔延伸至引导斜面旁侧以及钩槽下方。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弹性形变孔靠近引导斜面旁侧处宽,弹性形变孔靠近钩槽下方处窄,弹性形变孔贯穿钩体前后两侧面。弹性形变孔靠近引导斜面旁侧处宽,因此牵引钩的外侧刚度较弱,受碰撞时容易变形,但是,因为弹性形变孔的周边时围闭的,所以,牵引钩变形后也能快速复位,以免影响其正常使用。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钩槽底部呈v型,所述弹性形变孔延伸至v型钩槽下方。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钩体侧面还设有导向销,所述弹性形变孔包围在导向销的一部分外周外;所述壳体内设有导向槽,导向槽呈直线型,导向槽靠近第一安装台的一端设有脱钩槽,脱钩槽相对导向槽向下弯曲,壳体对应导向槽和脱钩槽上方设有让位通道,钩体通过导向销与导向槽导向滑动配合,钩体的牵引钩和撞击钩经让位通道伸出至壳体上方。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架设有端面呈腰圆形的轴孔,腰圆形上下指向,轴孔内设有销轴,销轴与轴孔上下滑动配合,支撑轮与销轴连接;所述支撑架内还对应轴孔上方设有弹簧槽,弹簧槽下端与轴孔连通,弹簧槽内设有压缩弹簧,压缩弹簧压接在销轴上。支撑滑车上的轴孔不是圆形,而且腰圆形,另一个轴心从原轴心向下偏移约2.5mm,并内置一压缩弹簧,这样在压缩弹簧的推挤下,支撑轮的销轴将向下平移2.5mm,不过在受到推拉门的压力下,支撑轮会相对自行向上,实现支撑轮和载重轮均在导轨内承托面上,使其运行更畅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此款一体式推拉门用软关门装载车与推拉门导轨和门体结合使用时,既可承载推拉门的重量,而且,装载车上还设有软关门装置,软关门装置的钩体与推拉门导轨内的拨片作用时,可以实现缓冲;另外,由于装载车跟随门体移动,即使导轨安装在隐藏式推拉门上,软关门装置也可以从装载车及导轨底部拆除,使得软关门装置的维护更方便。

(2)此款一体式推拉门用软关门装载车的软关门装置的钩体结构中牵引钩旁侧设有弹性形变孔,使得牵引钩外侧与拨片撞击时,弹性形变孔将会压缩变形,使得牵引钩具有缓冲作用,并且,牵引钩往弹性形变孔方向压缩变形,以避开拨片,使得拨片可以进入到钩槽内;因此,软关门装置在安装时,即使没有将钩体拨动至脱钩槽内,也不会导致牵引钩与拨片碰撞时发生折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装载车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车架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载重滑车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支撑滑车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软关门装置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软关门装置装配后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中钩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中钩体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软关门装载车、第二载重滑车与导轨(局部剖开)连接后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第二载重滑车与吊杆铆螺母连接后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的e-e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与门体、导轨连接后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中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5某一工作状态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发明中装载车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8中装载车模拟未承重时与导轨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19中装载车模拟承重时与轨道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车架,11为侧板,12为加强凸筋,13为软关门装置拆装口,14为内翻边,15为让位槽,16为顶板,17为滑轮连接孔,18为滑车连接孔;

2为载重滑车,21为载重架,22为铆螺母藏孔,221为承托面,23为第一连接头,24为第一轴承,25为第一斜边轮,26为第一销轴;

3为门体吊杆组件,31为吊杆本体,32为锁紧螺母,33为吊杆头,34为吊杆螺母,341为承重面;

4为支撑滑车,41为第二连接头,42为支撑架,421为轴孔,422为弹簧槽,43为第二轴承,44为第二斜边轮,45为第二销轴,46为压缩弹簧;

5为推拉门导轨,51为开口槽,52为拨片卡槽,53为装载车滑腔;

6为第一载重滑车限位挡块,61为第一缓冲块;

7为第二载重滑车;

8为第二载重滑车限位挡块,81为第二缓冲块;

9为软关门装置,91为钩体,911为牵引钩,912为钩槽,913为撞击钩,914为阻尼器连接位,915为第一拉簧连接位,916为导向销,917为弹性形变孔,918为引导斜面,92为拨片,93为阻尼器,94为拉簧,951为后壳体,952为前壳体,953为第一安装台,954为脱钩槽,955为导向槽,956为第二安装台,957为第二拉簧连接位,96为让位通道,97为连接螺丝;

10为装载车;

20为门夹;

30为玻璃门;

40为墙体;

l1为载重滑车底面所在平面;l2为导轨承托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至图3所示,一种一体式推拉门用软关门装载车,包括装载车10和软关门装置9,装载车10包括载重滑车2、车架1和支撑滑车4,车架1连接在载重滑车2与支撑滑车4之间,所述车架1内设有容纳腔,容纳腔底部设有拆装口13,软关门装置9从拆装口13装入容纳腔、并与装载车10固定连接。

结合图8至图11所示,所述软关门装置9包括壳体、钩体91、阻尼器93和拉簧94,壳体内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安装台953和第二安装台956,第一安装台953和第二安装台956分别与载重滑车2和支撑滑车4连接;所述钩体91滑动设置在壳体上、并伸出壳体顶面,阻尼器93和拉簧94设置在壳体内、并分别与钩体91传动连接;所述车架1顶面对应钩体91的运动轨迹设有让位槽15。

所述钩体91外周设有牵引钩911和撞击钩913,牵引钩911与撞击钩913之间形成钩槽912,所述牵引钩911背向钩槽912的一侧设有引导斜面918,钩体91侧面对应牵引钩911旁设有弹性形变孔917,弹性形变孔917延伸至引导斜面918旁侧以及钩槽912底部。

所述弹性形变孔917靠近引导斜面918旁侧处宽,弹性形变孔917靠近钩槽912旁侧处窄,弹性形变孔917贯穿钩体91前后两侧面。

所述钩槽912底部呈v型,所述弹性形变孔917延伸至v型钩槽912底部。

所述钩体91侧面还设有导向销916,所述弹性形变孔917包围在导向销916的部分外周;所述壳体左半段内设有导向槽955,导向槽955呈直线型,导向槽955靠近第一安装台953的一端设有脱钩槽954,脱钩槽954相对导向槽955向下弯曲,壳体对应导向槽955和脱钩槽954上方设有让位通道96,钩体91通过导向销916与导向槽955导向滑动配合,钩体91的牵引钩911和撞击钩913经让位通道96伸出至壳体上方。

所述牵引钩911和撞击钩913朝向钩槽912的一侧为竖直面,牵引钩911和撞击钩913前后两侧加厚设置。

所述钩体91外周还设有阻尼器连接位914和第一拉簧连接位915。

所述阻尼器93和拉簧94设置在壳体右半段内,阻尼器93包括缸体和活塞杆,缸体与壳体固定配合,活塞杆一端伸出缸体外并通过连接头与钩体91的阻尼器连接位914连接,壳体对应拉簧94的右端设有第二拉簧连接位957,拉簧94左右两端分别与钩体91的第一拉簧连接位915和壳体的第二拉簧连接位957连接。所述壳体包括前壳952和后壳951。

结合图4和图5所示,所述车架1包括顶板16和前后两块侧板11,顶板16长度小于侧板11长度,顶板16连接在前后两块侧板11的一部分顶面上,前后两块侧板11的另一部分顶面敞开并形成所述让位槽15,前后两块侧板11之间形成所述容纳腔,前后两块侧板11的底面之间敞开并形成所述拆装口13。

所述顶板16的一端延伸至前后两块侧板11的一端,顶板16的另一端延伸至前后两块侧板11的顶面中部。所述前后两块侧板11另一端的顶面设有内翻边14。所述前后两块侧板11表面设有加强凸筋12,加强凸筋12同时经过让位槽15下方和顶板16下方。

结合图6和图7所示,所述载重滑车2和支撑滑车4分别设有第一连接头23和第二连接头41,车架1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头23和第二连接头41连接,所述软关门装置9的第一安装台953和第二安装台956通过连接螺丝97分别第一连接头23和第二连接头41底部连接。

所述载重滑车2包括载重架21、载重轮和门体吊杆组件3,载重架21左右两端均设有载重轮,所述第一连接头23设置在载重架21的一端;所述支撑滑车4包括支撑架42和支撑轮,支撑轮设置在支撑架42上,所述第二连接头41设置在支撑架42的一端。

所述支撑滑车4的支撑架42设有端面呈腰圆形的轴孔421,腰圆形上下指向,轴孔421内设有第二销轴45,第二销轴45与轴孔421上下滑动配合,支撑轮与第二销轴45连接;所述支撑架42内还对应轴孔421上方设有弹簧槽422,弹簧槽422下端与轴孔421连通,弹簧槽422内设有压缩弹簧46,压缩弹簧46压接在销轴上。其中,腰圆形的轴孔421具有上下两个轴心,上轴心与载重滑车2中的两组载重轮的轴心位于同一平面上。

所述载重轮包括第一轴承24、第一斜边轮25和第一销轴26,第一轴承24通过第一销轴26与载重架21连接,第一斜边轮25设置在第一轴承24外周。所述支撑轮包括第二轴承43、第二斜边轮44和第二销轴45,第二轴承43通过第二销轴45与支撑架42连接,第二斜边轮44设置在第二轴承43外周。

结合图13和图14所示,所述门体吊杆组件所述门体吊杆组件3包括吊杆本体31、锁紧螺母32和吊杆连接铆螺母34,所述载重架21设有铆螺母藏孔22,铆螺母藏孔22贯穿载重架21上下两端,铆螺母藏孔22内侧设有承托面221,吊杆连接铆螺母34设置在铆螺母藏孔22内,吊杆连接铆螺母34的上段设有承重面341与承托面221配合,下端被铆合在载重架21的下表面,锁紧螺母32与吊杆本体31螺纹连接,吊杆本体31外设有螺纹,吊杆本体31上端伸入铆螺母藏孔22内、并与吊杆连接铆螺母34螺纹连接,吊杆本体31下端设有吊杆头33。

结合图12所示,所述装载车10安装在推拉门导轨5上,所述推拉门导轨5为型材,其内部沿其轴线方向设有装载车滑腔53,装载车滑腔53底部设有开口槽51,装载车滑腔53顶部设有拨片卡槽52,拨片卡槽52底部与装载车滑腔53连通;推拉门导轨5的装载车滑腔53两端分别设有为第一载重滑车限位挡块6和第二载重滑车限位挡块8,装载车滑腔53内第一载重滑车限位挡块6和第二载重滑车限位挡块8之间设有装载车10和第二载重滑车7(载重滑车2的第一连接头23替换为用于与第二载重滑车限位挡块8触碰的防撞头即形成第二载重滑车7的结构)。

所述第一载重滑车限位挡块6朝向载重滑车2的一端设有第一缓冲块61,第二载重滑车限位挡块8朝向第二载重滑车7的一端设有第二缓冲块81,第一缓冲块61和第二缓冲块81均为软垫。

结合图15和图16所示,推拉门导轨5的拨片卡槽52上设有拨片92,载重滑车2和第二载重滑车7的门体吊杆组件3分别连接有门夹20,门夹20与玻璃门30顶面的两端连接。玻璃门30与推拉门导轨5底面之间距离大于软关门装置9的高度。

其工作原理是:结合图17所示,软关门装置9正常安装时,应该是将其钩体91拨动至脱钩槽954处(见图17中d处所示),此时,钩体91的牵引钩911缩进软关门装置9的壳体内。但是,如果软关门装置9安装时没有将钩体91拨动至图17中d状态时,当钩体91沿b箭头往拨片92方向移动时,牵引钩911的引导斜面918与拨片92发生撞击,弹性形变孔917吸收撞击的能量,牵引钩911沿c箭头方向变形,避开拨片92,直至拨片92进入钩槽912内,牵引钩911恢复形变,实现牵引钩911无损安装。另外,软关门装置9使用过程中,若拨片92与钩体91非正常脱离时,拨片92也能在不撞断牵引钩911的情况下再次与钩体91配合。

当需要拆卸软关门装置9时,将连接螺丝97松掉,借助玻璃门30顶面与推拉门导轨5底面之间位置,把装软关门装置9经推拉门导轨5底部的开口槽51拿下,同样,也可以利用玻璃门30顶面与推拉门导轨5底面之间位置,从推拉门导轨5底部的开口槽51往装载车10的车架1内重新装上软关门装置9。

所述支撑滑车4的作用在于:参见图18所示,当装载车10中载重滑车2未载重时,支撑滑车4的支撑轮底面比载重滑车底面所在平面l1低;参见图19所示,当装载车10装入推拉门导轨后,支撑架42相对于支撑轮处于悬空状态;参见图20所示,当载重滑车2上吊挂玻璃门后,支撑轮就会通过第二销轴45顶至压缩弹簧46压缩,即支撑轮相对支撑架42上移,使得支撑滑车4的支撑轮底面与载重滑车2的载重轮均压在导轨承托面l2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