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与释放机构柔性连接的双掣爪闩锁机构的智能闩锁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66307发布日期:2020-06-26 22:42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具有与释放机构柔性连接的双掣爪闩锁机构的智能闩锁组件的制作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12月18日提交的、序列号为62/780,980的美国临时申请的权益,该临时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引并入本文中。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在机动车辆闭合系统中使用的类型的闭合闩锁组件。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配备有通过弹性连结装置与动力操作式闩锁释放及重置机构互连的双掣爪闩锁机构的闭合闩锁组件。



背景技术:

本部分提供与车门闩锁有关的背景信息的总体概述,并且本部分中提供的部件和示例不一定是由本公开所提供的发明构思和特征的现有技术。

车辆闭合构件、比如用于机动车辆的乘客室的门通常被铰接成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摆动,并且配备有闭合闩锁组件。闭合闩锁组件以众所周知的方式起作用,以在门被关闭时将门闩锁进而将门锁定在关闭位置,并且以在需要时将门解锁并解闩锁进而允许门被打开并摆动至门的打开位置。

闭合闩锁组件可以通过至少两个不同的操作件从机动车辆的外部远程地操作,该至少两个不同的操作件通常包括控制闩锁机构的“锁定/解锁”操作的锁芯以及控制闩锁释放机构的操作的外侧门把手。类似地,闭合闩锁组件还可以通过至少两个不同的操作件从乘客室内被远程地操作,该至少两个不同的操作件通常包括控制闩锁机构的锁定/解锁操作的门槛按钮/拉钮以及控制闩锁释放机构的操作的内侧门把手。现代闭合闩锁组件通常包括一个或更多个动力操作特征,比如用于使用接收来自无钥匙进入系统的控制信号的电动马达控制闩锁机构和/或闩锁释放机构的操作的动力锁定功能和/或动力释放功能。

几乎所有的闭合闩锁组件都采用用于在门处于其关闭位置时与安装在车辆上的撞销以可释放的方式接合并对安装在车辆上的撞销进行保持的棘齿掣爪类型的闩锁机构。由于门的密封载荷,已知可能会需要相当大的闩锁释放耗力来使掣爪从与棘齿的接合释放出来,从而允许棘齿随后从撞销捕获位置枢转至撞销释放位置。作为单个掣爪闩锁机构的替代性方案,一些闭合闩锁组件配备有利用可操作地连接至“辅助”棘齿掣爪组的“主”棘齿掣爪组的双掣爪闩锁结构。连接可以构造成使得仅施加在主掣爪棘齿组上的力的一部分施加至辅助棘齿掣爪组,从而仅需要相对较小的释放耗力来释放闭合闩锁组件。

在配备有用于选择性地释放双掣爪闩锁机构的动力操作式致动器的闭合闩锁组件中,已知必须将辅助棘齿掣爪组“重置”回至辅助棘齿掣爪组的初始位置,以期望随后的门关闭操作。动力操作式致动器通常与双掣爪闩锁机构协作地提供这样的双重功能:“动力释放”特征和“动力重置”特征。不幸的是,动力重置操作可能非常嘈杂,并且通常会增加闩锁释放/复位运动学的复杂性。

尽管上述类型的闭合闩锁组件出于其预期目的而令人满意地进行操作,但是认识到需要研发在增强操作、减轻重量、减小噪音和降低成本以及最佳包装方面对已知构型进行改进的替代性闭合闩锁组件。特别地,认识到需要通过经由减少可移动部件的数目以及降低这些部件的复杂性而简化双掣爪闩锁机构的构型来改进与双掣爪闩锁机构的动力释放和重置有关的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部分提供与动力操作式双掣爪闭合闩锁组件相关联的实施本公开的教示的发明构思和特征的总体概述。然而,本部分并不意在表示与本公开相关联的全部范围或所有特征、目的、方面和优点的详尽且全面的公开。

本公开的一方面是提供一种具有经由动力操作式闩锁释放及重置机构被释放及重置的双掣爪闩锁机构的闭合闩锁组件。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是提供一种位于双掣爪闩锁机构的部件与闩锁释放及重置机构的部件之间的弹性连结装置,该弹性连结装置构造成既辅助动力闩锁释放、优选地在不存在密封载荷或者密封载荷不足时辅助动力闩锁释放且辅助动力闩锁重置操作。

根据这些及其他方面,本公开涉及一种闭合闩锁组件,该闭合闩锁组件包括:主棘齿,主棘齿能够在撞销捕获位置与撞销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在撞销捕获位置处,该棘齿定位成保持撞销,在撞销释放位置处,主棘齿定位成释放撞销,其中,主棘齿被朝向主棘齿的撞销释放位置偏置;主掣爪,主掣爪能够在棘齿保持位置与棘齿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在棘齿保持位置处,主掣爪定位成将主棘齿保持在主棘齿的撞销捕获位置,在棘齿释放位置处,主掣爪允许主棘齿移动离开主棘齿的撞销捕获位置,其中,主掣爪被朝向主掣爪的棘齿保持位置偏置;辅助棘齿,辅助棘齿能够在主掣爪启用位置与主掣爪禁用位置之间移动,在主掣爪启用位置处,辅助棘齿允许主掣爪被朝向主掣爪的棘齿保持位置偏置,在主掣爪禁用位置处,辅助棘齿将主掣爪定位在主掣爪的棘齿释放位置,其中,辅助棘齿被朝向辅助棘齿的主掣爪禁用位置偏置;辅助掣爪,辅助掣爪能够在辅助棘齿保持位置与辅助棘齿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在辅助棘齿保持位置处,辅助掣爪定位成将辅助棘齿保持在辅助棘齿的主掣爪启用位置,在辅助棘齿释放位置处,辅助掣爪定位成允许辅助棘齿移动至辅助棘齿的主掣爪禁用位置,其中,辅助掣爪被朝向辅助棘齿保持位置偏置;释放杆,释放杆能够从非致动位置移动到致动位置,以将辅助掣爪从辅助掣爪的辅助棘齿保持位置移动到辅助掣爪的辅助棘齿释放位置;以及弹簧构件,弹簧构件将释放杆与辅助棘齿互连,以当释放杆从释放杆的非致动位置移动到释放杆的致动位置时促进辅助棘齿从辅助棘齿的主掣爪启用位置移动到辅助棘齿的主掣爪禁用位置。

根据这些及其他方面,本公开还涉及一种闭合闩锁组件,该闭合闩锁组件包括:主棘齿,主棘齿能够在撞销捕获位置与撞销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在撞销捕获位置处,主棘齿定位成保持撞销,在撞销释放位置处,主棘齿定位成释放撞销,其中,主棘齿被朝向主棘齿的撞销释放位置偏置;主掣爪,主掣爪能够在棘齿保持位置与棘齿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在棘齿保持位置处,主掣爪定位成将主棘齿保持在主棘齿的撞销捕获位置,在棘齿释放位置处,主掣爪允许主棘齿移动离开主棘齿的撞销捕获位置,其中,主掣爪被朝向主掣爪的棘齿保持位置偏置;辅助棘齿,辅助棘齿能够在主掣爪启用位置与主掣爪禁用位置之间移动,在主掣爪启用位置处,辅助棘齿使主掣爪移动并然后允许主掣爪被朝向主掣爪的棘齿保持位置偏置,在主掣爪禁用位置处,辅助棘齿将主掣爪定位在主掣爪的棘齿释放位置,其中,辅助棘齿被朝向辅助棘齿的主掣爪禁用位置偏置;辅助掣爪,辅助掣爪能够在辅助棘齿保持位置与辅助棘齿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在辅助棘齿保持位置处,辅助掣爪定位成将辅助棘齿保持在辅助棘齿的主掣爪启用位置,在辅助棘齿释放位置处,辅助掣爪定位成允许辅助棘齿移动至辅助棘齿的主掣爪禁用位置,其中,辅助掣爪被朝向辅助棘齿保持位置偏置;释放杆,释放杆能够从非致动位置移动到致动位置,以将辅助掣爪从辅助掣爪的辅助棘齿保持位置移动到辅助掣爪的辅助棘齿释放位置;弹性连结装置,弹性连结装置将释放杆与辅助棘齿互连;以及动力致动器,动力致动器用于将释放杆从释放杆的非致动位置移动到释放杆的致动位置以提供动力闩锁释放操作,并且用于将释放杆从释放杆的致动位置移动至释放杆的非致动位置以提供动力闩锁重置操作。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本公开的闭合闩锁组件配备有构造为弹簧构件的弹性连结装置,该弹簧构件在动力闩锁释放操作期间、优选地在不存在密封载荷或密封载荷不足时在加载状态下作用以辅助作用在辅助棘齿上,以驱动主掣爪脱离与主棘齿的接合,并且还在动力闩锁重置操作期间在刚性连结状态下作用以结合释放杆的运动来驱动辅助棘齿。

在相关的实施方式中,弹簧构件是扭力弹簧,该扭力弹簧在扭力弹簧的加载状态下作用以将辅助棘齿朝向辅助棘齿的主掣爪禁用位置驱动,并且在扭力弹簧的刚性连结(link)状态下作用以将辅助棘齿朝向辅助棘齿的主掣爪启用状态驱动。

根据另一方面,扭力弹簧具有支承在释放杆上的盘绕部段、限定第一弹簧部段并与释放杆接合的第一端柄部、以及限定第二弹簧部段并与辅助棘齿接合的第二端柄部。

根据另一方面,在释放杆相对于辅助棘齿从释放杆的非致动位置朝向释放杆的致动位置移动时,弹簧构件被加载至预加载状态,其中,弹簧构件的预加载状态在动力闩锁释放操作期间、特别地在车辆的闭合构件与车身之间的密封载荷不足时辅助将辅助棘齿朝向辅助棘齿的主掣爪禁用位置移动。

根据另一方面,主掣爪可以以可枢转的方式安装至辅助棘齿。

根据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在闭合闩锁组件的释放操作期间促进闭合闩锁组件的主棘齿从撞销捕获位置移动至撞销释放位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闭合闩锁组件,闭合闩锁组件具有主掣爪、辅助棘齿和辅助掣爪,主掣爪能够在棘齿保持位置与棘齿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在棘齿保持位置处,主掣爪定位成将主棘齿保持在撞销捕获位置,在棘齿释放位置处,主掣爪允许主棘齿移动离开撞销捕获位置,辅助棘齿能够在主掣爪启用位置与主掣爪禁用位置之间移动,在主掣爪启用位置处,辅助棘齿允许主掣爪被朝向主掣爪的棘齿保持位置偏置,在主掣爪禁用位置处,辅助棘齿将主掣爪定位在主掣爪的棘齿释放位置,辅助掣爪能够在辅助棘齿保持位置与辅助棘齿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在辅助棘齿保持位置处,辅助掣爪定位成将辅助棘齿保持在辅助棘齿的主掣爪启用位置,在辅助棘齿释放位置处,辅助掣爪定位成允许辅助棘齿移动至辅助棘齿的主掣爪禁用位置;进一步地,提供释放杆,释放杆能够从非致动位置移动到致动位置,以将辅助掣爪从辅助掣爪的辅助棘齿保持位置移动到辅助掣爪的辅助棘齿释放位置;以及利用弹簧构件将释放杆以可操作的方式连接至辅助棘齿,以当释放杆从释放杆的非致动位置移动到释放杆的致动位置时促进辅助棘齿从辅助棘齿的主掣爪启用位置移动到辅助棘齿的主掣爪禁用位置。

根据另一方面,该方法可以包括:使弹簧构件的第一弹簧部段与释放杆接合并且使弹簧构件的第二弹簧部段与辅助棘齿接合。

根据另一方面,该方法可以包括:将弹簧构件的盘绕部段联接至释放杆。

根据另一方面,该方法可以包括:将弹簧构件构造成在释放杆相对于辅助棘齿从释放杆的非致动位置朝向释放杆的致动位置移动时弹簧构件被加载至预加载状态,其中,弹簧构件的预加载状态在释放操作期间辅助将辅助棘齿朝向辅助棘齿的主掣爪禁用位置移动。

根据另一方面,该方法可以包括:将弹簧构件构造成在闩锁重置操作的初始阶段期间将释放杆保持在释放杆的致动位置,在初始阶段之后,释放杆返回至释放杆的非致动位置。

根据另一方面,该方法可以包括:将弹簧构件提供为扭力弹簧。

根据本文提供的描述,其他应用领域将变得显而易见。本概述中的描述和具体示例仅旨在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以其他方式限制本公开的全部范围。

附图说明

本文中列出的附图意在说明本公开的某些非限制性实施方式,在附图中:

图1是具有闭合构件的机动车辆的局部立体图,其中,闭合构件配备有根据本公开构造的闭合闩锁组件;

图2a、图2b和图2c是与以闩锁模式操作的闭合闩锁组件相关联的双掣爪闩锁机构和动力操作式闩锁释放及重置机构的各个部件的平面图;

图3是图2a至图2c中所示的双掣爪闩锁机构的平面图,并且图3图示了在闭合闩锁组件以闭合闩锁组件的闩锁模式操作时作用在双掣爪闩锁机构的部件上的力;

图4a至图4c是示出了双掣爪闩锁机构的用于将闭合闩锁组件从闭合闩锁组件的闩锁模式转换为解闩锁模式的动力释放操作的各个图示;

图5a和图5b图示了双掣爪闩锁机构的用于将闭合闩锁组件转换成重置模式的动力重置操作;

图6a和图6b是与根据本公开构造的闭合闩锁组件的替代性实施方式相关联的各部件的立体图并且图6c是所述各部件的俯视平面图,该闭合闩锁组件包括经由弹性连结机构装置与动力操作式闩锁释放及重置机构互连的双掣爪闩锁机构,其中,闭合闩锁组件被示出为以闩锁模式操作;

图7a是示出了动力闩锁释放操作的启动(阶段i)的俯视平面图并且图7b是对应的立体图;

图8a和图8b分别基本类似于图7a和图7b,但现在图示了动力闩锁释放操作的继续(阶段ii);

图9a和图9b分别基本类似于图8a和图8b,但现在图示了动力闩锁释放操作的进一步继续(阶段iii),而图9c是示出了闩锁机构的部件与动力操作式闩锁释放及重置机构的部件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10a和图10b分别基本类似于图9a和图9b,但现在图示了动力闩锁释放操作的更进一步继续(阶段iv);

图11a和图11b分别基本类似于图10a和图10b,但现在图示了动力闩锁释放操作的再进一步继续(阶段v);

图12基本类似于图11b并且图示了动力释放操作的完成(阶段vi),其中,闭合闩锁组件以解闩锁模式操作;

图13a是示出了在动力闩锁释放操作完成之后的动力闩锁重置操作的启动(阶段i)的俯视平面图并且图13b是对应的立体图;

图14a和图14b分别基本类似于图13a和图13b,但现在图示了动力闩锁重置操作的继续(阶段ii);

图15a和图15b分别基本类似于图14a和图14b,但现在图示了动力闩锁重置操作的进一步继续(阶段iii);

图16a和图16b分别基本类似于图15a和图15b,但现在图示了动力闩锁重置操作的更进一步继续(阶段iv);

图17a和图17b分别基本类似于图16a和图16b,但图示了动力重置操作的完成,其中,闭合闩锁组件以重置模式操作;以及

图18是图示了在闭合闩锁组件的释放操作期间促进闭合闩锁组件的主棘齿从撞销捕获位置移动至撞销释放位置的方法的流程图。

贯穿若干视图,使用对应的附图标记来指示和标识对应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提供了闭合闩锁组件的各示例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是透彻的,并且将向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充分传达范围。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比如具体部件、装置和方法的示例,以提供对本公开的各实施方式的透彻理解。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明显的是,不需要采用具体细节,示例实施方式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示例实施方式不应被解释为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在示例实施方式中,不详细描述公知的过程、公知的装置结构和公知的技术。

本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并不意在是限制性的。如本文中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指示,否则单数形式“一”、“一种”和“该”可以意在也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括有”、“包含”和“具有”是包括性的,并且因此指定存在所述特征、部分、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部分、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其构成的组。本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和操作,除非被具体指定为执行顺序,否则不应被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论述或示出的特定顺序执行。还应当理解的是,可以采用附加步骤或替代性步骤。

当元件或层被称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上”、“接合至”、“连接至”或“联接至”另一元件或层时,该元件或层可以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层上、接合至另一元件或层、连接至另一元件或层或者联接至另一元件或层,或者可以存在介于中间的元件或层。相反,当元件被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层上”、“直接接合至”、“直接连接至”或“直接联接至”另一元件或层时,可以不存在介于中间的元件或层。用于描述元件之间的关系的其他词语应当以同样的方式解释(例如,“在……之间”与“直接在……之间”、“相邻”与“直接相邻”等)。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关联的列出项目中的一个或更多个项目的任何及所有组合。

尽管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可以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但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不应受到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于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区域、层或部分区分开。例如“第一”、“第二”的术语和其他数字术语在本文中使用时,除非由上下文明确指示,否则不暗含序列或顺序。因此,下文中所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而不背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示。

在本文中可以使用与空间相关的术语,比如“内”、“外”、“下面”、“下方”、“下”、“上方”、“上”等,以便于说明书对如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元件或特征的关系进行描述。与空间相关的术语可以意在涵盖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除了图中描绘的取向之外的不同取向。例如,如果图中的装置被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他元件或特征的“下方”或“下面”的元件将会被定向成在其他元件或特征的“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下方”可以包括上方和下方两个取向。该装置可以以其他方式定向(被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取向),并且本文中使用的与空间相关的描述语被相应地解释。

本公开涉及用于在机动车辆闭合系统中使用的闭合闩锁组件。如在下文中详细论述的,本公开的闭合闩锁组件配备有经由独特的弹性连结装置被操作性地互连的双掣爪闩锁机构和动力操作式闩锁释放及重置机构,该双掣爪闩锁机构包括主掣爪和辅助掣爪。该弹性连结装置包括将辅助掣爪上游的释放杆与下游的辅助棘齿互连的弹簧构件。该弹簧构件在响应于上游释放杆的下述运动的动力闩锁释放操作和动力闩锁重置操作两者期间用作连结件(link):所述运动用以在动力释放操作的第一阶段部分——其中,辅助掣爪移动至辅助掣爪的辅助棘齿释放位置——期间对弹簧构件进行预加载。此外,主掣爪在闩锁释放期间(即,动力释放操作的第二阶段)运动至主掣爪的棘齿释放位置使得被预加载的弹簧构件对辅助棘齿施加力,以辅助使主掣爪移动脱离与主棘齿的接合,从而促进闭合锁闩组件的释放。

图1是车辆10的立体图,车辆10包括车身12和至少一个车辆闭合构件,车辆闭合构件在下文中被标识为车门14。车门14包括闭合闩锁组件20,闭合闩锁组件20定位在边缘面15上并且能够以可释放的方式与车身20上的撞销28接合以将车门14以可释放的方式保持在关闭位置。设置有用于释放闭合闩锁组件20(即,用于释放撞销28)以打开车门14的外侧门把手17和内侧门把手16。示出了可选的锁定扭18,并且锁定扭18提供了对闭合闩锁组件20的锁定状态的视觉指示并且能够操作成改变解锁位置与锁定位置之间的锁定状态。

图2a和图2b是闭合闩锁组件20的视图。闭合闩锁组件20包括壳体22,主棘齿24经由主棘齿柱21枢转地安装至壳体22,以用于围绕主棘齿枢轴26旋转。主棘齿24在完全关闭(即“主撞销捕获”)位置与打开(即,“撞销释放”)位置(图4b)之间枢转,在完全关闭位置处,撞销28通过主棘齿24(图2a)的钩30被捕获在槽29中,在打开位置处,撞销28没有被钩30捕获,并且撞销28从存在于主棘齿24中的槽29自由地移动出。在图2a中所示的视图中,主棘齿24顺时针旋转以从主棘齿24的关闭位置移动至主棘齿24的打开位置。

主棘齿24经由主棘齿偏置构件31被朝向主棘齿24的打开位置偏置。偏置构件31可以是任何适合类型的偏置构件,比方说例如扭力弹簧。撞销缓冲件32安装在壳体22中(主棘齿24的下面)以对撞销碰撞力进行缓冲,棘齿缓冲件34也围绕设置在壳体22中的柱36安装以对棘齿碰撞力进行缓冲。

辅助棘齿44也经由辅助棘齿柱45枢转地安装在壳体22中,以用于围绕辅助棘齿枢轴46运动。主掣爪47操作性地安装至辅助棘齿44,主掣爪47被例如示出为经由主掣爪接合部49枢转地安装至辅助棘齿44,以用于围绕主掣爪枢轴51运动。辅助棘齿44能够在主掣爪启用位置(图2a)与主掣爪禁用位置(图4b)之间移动。在辅助棘齿44的主掣爪启用位置,辅助棘齿44允许主掣爪47移动到棘齿保持位置,在棘齿保持位置处,主掣爪47将棘齿24保持在棘齿24的关闭位置。在辅助棘齿44的主掣爪禁用位置,辅助棘齿44阻止主掣爪47运动至主掣爪47的棘齿保持位置,而是将主掣爪47保持在棘齿释放位置,这将在下面更详细地论述。在图2a中所示的视图中,辅助棘齿44顺时针旋转以到达辅助棘齿44的主掣爪禁用位置。

辅助棘齿44包括筒形孔48,筒形孔48接纳主掣爪47的筒形短柱部段,以用于将主掣爪47枢转地安装在孔48中,从而形成主掣爪接合部49。这提供了用于安装主掣爪47的简单的装置。返回参照图2a,主掣爪47包括限位(check)臂68。在主掣爪47位于主掣爪47的棘齿保持位置的情况下,限位臂68接合主棘齿24并阻止主棘齿24打开。在图2a的视图中,主掣爪47顺时针旋转以移动至主掣爪47的棘齿释放位置。

辅助棘齿44还包括腿部段50,腿部段50如图2a中所示的那样终止于具有限位肩部54和凸轮形唇缘56的砧部段52。辅助棘齿44可以用弹性体材料封装并且具有可选的中空部58,以便提供可弹性变形的带60,可弹性变形的带60用于接触主棘齿24并吸收对主棘齿24的撞击。图2b中所示的辅助棘齿的变型不包括凸轮形唇缘56、带60和中空部58。位于壳体22的相反侧部上的辅助棘齿偏置构件61将辅助棘齿44偏置至辅助棘齿44的主掣爪启用位置。为了简单起见,在图2a中仅示出了辅助棘齿偏置构件61的毂部分(并且以点画线示出)。偏置构件61可以包括第一柄部(未示出)和第二柄部,第一柄部抵接柱45的绞盘,第二柄部经由形成在壳体22中的槽(未示出)与辅助棘齿44中的叉状件(未示出)配合。

主掣爪47的限位臂68的角度扫掠在一侧由辅助棘齿44中的边缘63限制并且在另一侧由辅助棘齿腿部段50限制。由主掣爪47的封装形成的长鼻式缓冲件72可以设置成缓冲限位臂68对辅助棘齿腿部段50的碰撞。撞销缓冲件32的延伸部33可以设置成减少或缓冲限位臂68对辅助棘齿边缘63的碰撞。

主掣爪47通过主掣爪偏置构件74被朝向主掣爪47的棘齿保持位置偏置,该主掣爪偏置构件74围绕设置在辅助棘齿44的砧部段52中的柱76卷绕。偏置构件74的一个柄部(在图2a中不可见)跨置于辅助棘齿腿部段50,并且另一柄部78抵接主掣爪47的限位臂68。由于主掣爪偏置构件74被安装至辅助棘齿44而不是被固定至壳体22,因而主掣爪47上的偏置力将不会随着辅助棘齿44旋转而明显改变。

主棘齿24具有与主掣爪47的限位臂68相互作用的主闩锁表面80和副闩锁表面82。主闩锁表面80为主棘齿24提供完全关闭(即,主撞销捕获)位置,使得撞销28被牢固地安置在主棘齿24的槽29中,从而使得车门14被完全关闭并且门密封件83被压缩。副闩锁表面82提供了主棘齿24的部分关闭(即“副撞销捕获”)位置,其中,撞销28被松弛地紧固在主棘齿24的槽29中,使得车门14被闩锁但是未完全关闭在门密封件83上。

辅助掣爪84经由辅助掣爪柱85枢转地安装在壳体22中,以用于围绕辅助掣爪枢轴86在辅助棘齿保持位置与辅助棘齿释放位置之间运动,在辅助棘齿保持位置处,辅助掣爪84将辅助棘齿44保持辅助棘齿44的的主掣爪启用位置(图2a),在辅助棘齿释放位置处,辅助掣爪84允许辅助棘齿44移动至辅助棘齿44的主掣爪禁用位置。在图2a中所示的视图中,辅助掣爪84逆时针旋转以到达辅助掣爪84的辅助棘齿释放位置。辅助掣爪84包括钩形肩部88,钩形肩部88构造成用于接合辅助棘齿44上的辅助限位肩部54。辅助掣爪84通过辅助掣爪偏置构件91被朝向辅助掣爪84的辅助棘齿保持位置偏置。辅助掣爪偏置构件91可以是任何适合类型的偏置构件,比方说例如扭力弹簧。

因此,从前述内容将可以看出,闭合闩锁组件20提供了用于降低闩锁释放耗力的偏心双掣爪闩锁机构。更具体地,如图3中所图示的,在主棘齿24上存在力fs,该力fs是在车门14关闭时对来自门密封件83的密封力的反作用。力fs和棘齿偏置力共同在主棘齿24上产生力矩m1。因此,使主掣爪47移动所需的力将与限位臂68与棘齿肩部80之间的摩擦系数乘以fs的大约x/y的力相关,其中x是撞销与棘齿枢轴26之间的径向距离,并且y是主掣爪/棘齿接触区域与棘齿枢转点之间的距离。在实践中,比率x/y可以是大约40%。类似地,施加至主掣爪47的力x/y*fs围绕辅助棘齿44产生力矩m2。因此,使辅助掣爪84移动所需的力将与辅助掣爪钩形肩部88与辅助棘齿限位肩部54之间的摩擦系数乘以x/y*fs的大约a1/a2的力相关,其中a1是主掣爪47上的力与辅助棘齿枢轴46之间的径向距离,并且a2是辅助掣爪/辅助棘齿接触区域与辅助棘齿枢转点之间的径向距离。在实践中,比率a1/a2可以低至10%至20%。因此,可能需要相对低的闩锁释放耗力来使闭合闩锁组件20从闩锁模式转换成解闩锁模式。

参照图2c,图2c是闭合闩锁组件20的与图2a和图2b中所示的侧部相反的侧部的视图,辅助掣爪84包括第一锁定表面92,第一锁定表面92形成在辅助掣爪锁定突出部93上。第二锁定表面94形成在设置于齿轮96上的齿轮锁定突出部95上。如图2c中所示,齿轮96经由齿轮柱97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至壳体22,以用于围绕齿轮轴线99运动。齿轮96由蜗杆98驱动,蜗杆98自身由电动马达100驱动。齿轮96能够在图2c中所示的辅助掣爪锁定位置与(图4c)所示的辅助掣爪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即,旋转),在辅助掣爪锁定位置中,第二锁定表面94直接阻挡第一锁定表面92(或者以其他方式与第一锁定表面92配合)以防止辅助掣爪84移动离开辅助掣爪84的辅助棘齿保持位置,在辅助掣爪释放位置中,第二锁定表面94从第一锁定表面92移位并因此允许辅助掣爪84移动至辅助掣爪84的辅助棘齿释放位置。

齿轮96从齿轮96的辅助掣爪锁定位置(图2c)至齿轮96的辅助掣爪释放位置(图4c)的运动可以允许例如在处于非阻挡位置时辅助掣爪84在正常操作条件下——例如,当主棘齿24在作用于撞销28上的密封载荷sl(图2a)的作用下被迫旋转时——移动至辅助掣爪84的辅助棘齿释放位置,并且/或者可以可选地例如通过如下文中更详细描述那样与辅助掣爪84相互作用而使辅助掣爪84移动至辅助掣爪84的辅助棘齿释放位置。具体地,齿轮96可以包括形成在突出部102上的第一齿轮驱动表面101,该第一齿轮驱动表面101能够与形成在辅助掣爪84上的辅助掣爪驱动表面104接合。当齿轮96处于齿轮96的辅助掣爪锁定位置(图2c)时,第一齿轮驱动表面101可以与辅助掣爪驱动表面104间隔开。当齿轮96从齿轮96的辅助掣爪锁定位置移动时,齿轮96首先到达辅助掣爪解锁位置(图4a),在辅助掣爪解锁位置中,第二锁定表面94移动脱离与第一锁定表面92的接合并阻挡与第一锁定表面92的相互作用。

在齿轮96到达齿轮96的辅助掣爪解锁位置之后,齿轮96的进一步旋转使第一齿轮驱动表面101驱动辅助掣爪84离开辅助掣爪84的辅助棘齿保持位置,直到齿轮96到达齿轮96的辅助掣爪释放位置(图4c),此时,第一齿轮驱动表面101已将辅助掣爪84驱动至辅助掣爪84的辅助棘齿释放位置(抵抗辅助掣爪偏置构件91的偏置力)。这允许辅助棘齿44在由密封载荷力(sl)和辅助棘齿偏置构件61施加在辅助棘齿44上的偏置力的作用下移动至辅助棘齿44的主掣爪禁用位置,并且允许主掣爪47移动至主掣爪47的棘齿释放位置,这又允许主棘齿24移动至主棘齿24的打开位置。来自门密封件83的密封力fs(例如,sl)——该密封力fs被来自主棘齿偏置构件31的偏置力辅助——在正常操作下将主棘齿24驱动至主棘齿24的打开位置,从而释放撞销28并打开车门14。

可以设置有在图2b和图2c中以106示意性示出的电子控制器并且该电子控制器被操作性地连接至马达100以用于选择性地向马达100供应电力来驱动马达100。控制器106可以专用于闭合闩锁组件20,或者可以是用于车辆的一些其他控制器、比如中央ecu的一部分,这些其他控制器被用于控制车辆中的若干其他功能,例如包括碰撞检测。控制器106可以具有任何适合的结构,并且可以例如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并且可以包含允许控制器106控制马达100的操作并执行本文中所描述的其他功能的代码。

为了检测齿轮96何时到达齿轮96的辅助掣爪释放位置,设置了限位开关(limitswitch)(比如“门打开”开关、把手开关或“门打开”开关和把手开关两者),以感测由于部件撞击硬限位件而造成的电流尖峰,或者通过达到向马达齿轮组件140供应动力的指定时间来检测电流尖峰。实施方式采用限位开关结合超时来避免不必要的动力消耗。当控制器106检测到齿轮96已经到达齿轮96的辅助掣爪释放位置时,控制器106立即使齿轮96旋转至重置位置(如图5a和图5b中所示),以将闭合闩锁组件20转换成重置模式,在重置模式处,闭合闩锁组件20准备在撞销28返回到槽29或主棘齿24中时接纳并捕获撞销28。为了使齿轮96移动至重置位置,马达100驱动齿轮96,可选地沿与用于将齿轮96带至齿轮96的辅助掣爪释放位置的方向相反的方向驱动齿轮96。齿轮96的向齿轮96的重置位置的旋转经由第二齿轮驱动表面109与围绕与辅助棘齿44相同的轴线(即,轴线45)旋转的重置杆112的臂上的辅助驱动表面110的接合而使辅助棘齿44从辅助棘齿44的主掣爪禁用位置运动至辅助棘齿44的主掣爪启用位置。重置杆112能够通过作用在辅助棘齿44与重置杆112之间的重置杆弹簧(未示出)与辅助棘齿44接合,从而通过辅助棘齿44提供一定量的空动。因此,当齿轮96驱动重置杆112(经由表面109与表面110之间的接合驱动重置杆112)时,重置杆112又通过重置杆弹簧驱动辅助棘齿44。

在将辅助棘齿44驱动至辅助棘齿44的主掣爪启用位置之后,齿轮96的向齿轮96的重置位置的进一步旋转将齿轮驱动表面104带离辅助掣爪84,从而允许辅助掣爪84返回至辅助掣爪84的辅助棘齿保持位置,以便将辅助棘齿44捕获在辅助棘齿44的主掣爪启用位置。替代性地,并且如图13a至图17a中所图示的,辅助掣爪84’可以在辅助棘齿44’如下文中更详细描述的那样返回至辅助棘齿44’的主掣爪启用位置时在偏置件、例如辅助掣爪偏置构件91’比如弹簧的作用下返回至辅助掣爪84’的辅助棘齿保持位置。一旦齿轮96到达齿轮96的重置位置,控制器106就可以停止向马达100发送电流。因此,环绕柱108的对中弹簧(图2b)驱动齿轮96返回至齿轮96的辅助掣爪锁定位置。在图2b中所示的示例中,对中弹簧107具有第一柄部190a和第二柄部190b,第一柄部接合齿轮96上的第一柄部接纳壁191a,第二柄部190b接合齿轮96上的第二柄部接纳壁191b。为了更清楚,对中弹簧是允许物体沿两个相反方向中的任一方向运动远离重置位置的弹簧,其中,不管物体沿哪个方向移动,对中弹簧107都将物体朝向重置位置往回迫压。

然而,如图5a中可以看出的,即使辅助棘齿44处于辅助棘齿44的主掣爪启用位置,主掣爪47也不处于主掣爪47的棘齿保持位置中的一个棘齿保持位置。相反地,主掣爪47抵接主棘齿24的侧边缘114,而不是抵接主棘齿24的相应的主闩锁表面80或副闩锁表面82,因为主棘齿24自身仍处于主棘齿24的打开位置。侧边缘114被分成在主闩锁表面80与副闩锁表面82之间延伸的第一侧边缘部分114a和从副闩锁表面80向前延续的第二侧边缘部分114b。当闭合闩锁组件20如上所述那样处于闭合闩锁组件20的重置模式时,闭合闩锁组件20准备在车门14关闭时接纳并捕获撞销28。

最初,在重置位置中,主掣爪47抵接第二侧边缘部分114b。当车门14关闭并且撞销28接合主棘齿24的槽29时,撞销28将主棘齿24驱动成朝向主棘齿24的完全关闭位置旋转(在图5a中示出的视图中为逆时针)。当副闩锁表面82扫掠经过主掣爪47时,主掣爪47与第一侧边缘部分114a接触(由于偏置构件74的偏置力)。当主棘齿24移动到主棘齿24的完全关闭位置并且主闩锁表面80扫掠经过主掣爪47时,主掣爪47移动到主掣爪47的棘齿保持位置,以防止主棘齿24离开主棘齿24的完全关闭位置。

在操作中,在辅助掣爪84的辅助棘齿保持位置,辅助掣爪84可能承受惯性力fi(见图3),该惯性力fi可能出现在例如车辆碰撞事件中。考虑到如上面论述的、打开闭合闩锁组件20所需的低释放耗力的情况下不需要特别大的力fi会将辅助掣爪84朝向辅助掣爪84的辅助棘齿释放位置迫压。然而,通过锁定表面92将辅助掣爪84锁定在齿轮96上有利地防止了辅助掣爪84在碰撞期间枢转到辅助掣爪84的辅助棘齿释放位置。通过直接利用齿轮96将辅助掣爪84锁定在辅助掣爪84的辅助棘齿保持位置,避免了附加部件的使用。

参照图5b,可以提供用以验证齿轮96已经到达齿轮96的重置位置的结构。例如,可以提供以116示出的第一霍尔效应传感器,并且该第一霍尔效应传感器可以定位(例如,在壳体22上)成用于在齿轮96到达齿轮96的重置位置时感测定位在齿轮96上的磁体118的存在。传感器116可以被称为重置位置传感器,并且可以向控制器106发送指示齿轮96是否处于齿轮96的重置位置的信号。因此,当控制器106试图将齿轮96驱动至齿轮96的重置位置时,重置位置传感器116可以向控制器106发送信号以指示齿轮96何时到达齿轮96的重置位置。如果在向马达100发送电力以将齿轮96驱动至齿轮96的重置位置之后的选定时间段内,控制器106未接收到指示齿轮96已经到达齿轮96的重置位置的信号,则控制器106可以通知车辆驾驶员闭合闩锁组件20有问题。通知车辆驾驶员闭合闩锁组件20有问题例如可能需要向车辆中的ecu发送信号。

除了感测齿轮96何时到达齿轮96的重置位置之外,闭合闩锁组件20还可以构造成感测齿轮96何时到达齿轮96的辅助掣爪锁定位置。例如,闭合闩锁组件20可以包括第二霍尔效应传感器116,该第二霍尔效应传感器116被示意性地图示为电连接至控制器106的框120,该第二霍尔效应传感器116可以被称为辅助掣爪锁定位置传感器并且被定位(例如,在壳体22上)成用于在齿轮96到达齿轮96的辅助掣爪锁定位置时感测磁体118的存在。在齿轮96到达齿轮96的重置位置时切断马达100的电力之后,如果控制器106在选定时间段(例如,第二选定时间段)内未接收到来自第二霍尔效应传感器120的指示齿轮96已经在对中弹簧107的偏置力作用下到达齿轮96的辅助掣爪锁定位置的信号,则控制器106可以向马达100发送电力以将齿轮96驱动至齿轮96的辅助掣爪锁定位置。在接收到来自第二霍尔效应传感器120的指示齿轮96已经到达齿轮96的辅助掣爪锁定位置的信号时,控制器106可以切断马达100的电力。如果在另一时间段之后,控制器106仍未接收到指示齿轮96已经到达齿轮96的辅助掣爪锁定位置的信号,则控制器106可以通知车辆驾驶员闭合闩锁组件20有问题或者可以向车辆中的ecu发送指示闭合闩锁组件20有问题的信号。

因此,在从切断马达100的电力后经过选定时间段之后齿轮96没有到达齿轮96的辅助掣爪锁定位置的情况下,控制器106执行至少一个动作。所述至少一个动作选自包括以下动作的动作组:通知车辆10的驾驶员闩锁有问题;以及向马达100发送电力以将齿轮96朝向齿轮96的辅助掣爪锁定位置驱动。

尽管传感器116和120被示出为是霍尔效应传感器,但是传感器116和120可以替代性地是任何其他合适种类的传感器。例如,传感器116和120可以是限位开关,并且磁体118可以由齿轮96上的简单突出部代替,当齿轮96到达齿轮96的重置或辅助掣爪锁定位置时,该突出部将限位开关中的一个限位开关上的触点闭合。替代性地,传感器116可以是用以在齿轮96终止(dead-end)于齿轮96的重置位置处时检测供应至马达100的电流中的电流尖峰的传感器。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将提供用以限制齿轮96的行程的在重置位置处的一端从而在马达100中产生电流峰值的结构。

现在参照图6a至图17b,图示了构造成用于在机动车辆10中使用的闭合闩锁组件200的替代性非限制性实施方式,并且该闭合闩锁组件200被构造成结合旨在改进本领域的多个独特且非显而易见的特征。首先参照图6a至图6c,将公开闭合闩锁组件200的各个部件以说明经由弹性连结装置204与动力操作式闩锁释放及重置机构206相互连接的双掣爪闩锁机构202。由于双掣爪闩锁机构202和动力操作式闩锁释放及重置机构206的各个部件与先前关于闭合闩锁组件20描述的部件的相似性,这种相似的部件在下文中将以具有“撇号”后缀的共用附图标记来标识。

双掣爪闩锁机构200被示出为通常包括主棘齿24’、主棘齿偏置构件31’、辅助棘齿44’、辅助棘齿偏置构件(未示出)、主掣爪47’、主掣爪偏置构件74’、辅助掣爪84’以及辅助棘爪偏置构件91’。主棘齿24’同样支承在主棘齿柱21’上,以用于在主棘齿24’的完全关闭(主撞销捕获)位置、主棘齿24’的部分关闭(副撞销捕获)位置和主棘齿24’的打开(撞销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并且主棘齿24’构造成包括主闩锁表面80’、副闩锁表面82、第一侧边缘表面114a’和第二侧边缘表面114b’。主棘齿偏置构件31’围绕棘齿柱21’并且构造成在正常情况下将主棘齿24’沿释放(逆时针)方向朝向主棘齿24’的打开位置偏置。

辅助棘齿44’同样支承在辅助棘齿柱45’上,以用于在辅助棘齿44’的主掣爪启用位置与辅助棘齿44’的主掣爪禁用位置之间进行枢转运动。辅助棘齿偏置构件(未示出)在正常情况下将辅助棘齿44’朝向辅助棘齿44’的主掣爪禁用位置偏置。辅助棘齿44’包括具有孔48’的凸起的凸台筒形部段208,主掣爪47’的柱形短柱(stub)部段设置在该孔48’内,从而形成主掣爪枢轴接合部49’。如前所述,辅助棘齿44’定位在辅助棘齿44’的主掣爪启用位置用于允许主掣爪47’移动到主掣爪47’的棘齿保持位置。相反,辅助棘齿44’定位在辅助棘齿44’的主掣爪禁用位置用于防止主掣爪47’移动到主掣爪47’的棘齿保持位置,从而将主掣爪47’保持在主掣爪47’的棘齿释放位置。主掣爪偏置构件74’同样构造成在正常情况下将主掣爪47’朝向主掣爪47’的棘齿保持位置偏置。

除了筒形凸台部段208之外,辅助棘齿44’构造成还包括腿部段50’和砧部段52’,砧部段52’限定限位肩部54’。辅助棘齿44’同样优选地用弹性体材料封装。除了主掣爪47’的柱形短柱之外,主掣爪47’构造成还包括限位臂部段68’,该限位臂部段68’设置成:选择性地接合主棘齿24’上的主闩锁肩部80’,以用于在主掣爪47’位于主掣爪47’的棘齿保持位置时将主棘齿24’保持在主棘齿24’的完全关闭位置(门14被闩锁在完全关闭位置);以及选择性地接合主棘齿24’上的副闩锁肩部82’,以用于在主掣爪47’位于主掣爪47’的棘齿保持位置时将主棘齿24’保持在主棘齿24’的部分关闭位置(门14被闩锁在门14的部分关闭位置)。主掣爪47’的角度扫掠在一侧受限位臂68’与形成在辅助棘齿44’上的凸起突耳部段216的接合的限制并且在另一侧受限位臂68’与同凸台部段208相关联的边缘表面218的接合的限制。如所看出的,扭力弹簧220以可操作的方式设置在辅助棘齿44’与同动力操作式闩锁释放及重置机构206相关联的释放杆210之间。扭力弹簧220包括盘绕部段、第一弹簧部段和第二弹簧部段,该盘绕部段也被称为盘绕部分222,盘绕部分222围绕释放杆210的筒形凸台部段224,该第一弹簧部段由与形成在释放杆210上的弹簧保持器凸耳228接合的第一端柄部226限定,该第二弹簧部段由设置在形成于辅助棘齿44’的凸起凸耳部段216上的弹簧保持器凹口232内的第二端柄部230限定。如将详述的,经由扭力弹簧220在释放杆210与辅助棘齿44’之间建立了弹性连结装置204,并且该装置通过提供双掣爪闩锁机构202与动力操作式闩锁释放及重置机构206之间的连结件而提供了优于其他常规闭合闩锁组件的优点,其中,该连结件能够操作成在闩锁机构200的动力闩锁释放操作和动力闩锁重置操作期间进行辅助。

继续关注图6a至图6c,动力操作式闩锁释放及重置机构206通常被示出为除了释放杆210之外还包括动力释放/重置(pr)齿轮240、齿轮杆242、齿轮杆弹簧244、齿轮系246以及电动马达248。pr齿轮240支承在壳体22’中以用于绕齿轮柱250旋转,并且pr齿轮240具有凸起的驱动凸轮252。齿轮杆242支承在壳体22’中以用于绕齿轮杆柱254旋转,并且齿轮杆242包括凸轮凸耳部段256和释放杆凸耳部段258。齿轮杆242的凸轮凸耳部段256构造成连续地接合pr齿轮240上的驱动凸轮252,以便协调齿轮杆242与pr齿轮240之间的同时运动。齿轮杆242的释放杆凸耳部段258设置在形成于释放杆210中的空动(lost-motion)腔内,并限定在闩锁释放凸耳部段260与闩锁重置凸耳部段262之间。释放杆210被示出为具有安装在释放杆柱270上的凸台部段224。

pr齿轮240被示出为位于第一或“原始”位置,而齿轮杆242被示出为位于第一或“非致动”位置,并且释放杆210被示出为位于第一或“非致动”位置。如所示出的,当双掣爪闩锁机构202在主棘齿24’保持在主棘齿24’的主撞销捕获位置的情况下在主闩锁状态下操作时,动力操作式闩锁释放及重置机构206被限定为在非致动状态下操作,由此建立了用于闭合闩锁组件200的闩锁模式。扭力弹簧220构造成在正常情况下将释放杆210朝向释放杆210的非致动位置偏置,而齿轮杆弹簧244构造成在正常情况下将齿轮杆242朝向齿轮杆242的非致动位置偏置。如从图6b和图6c最佳看出的,当辅助掣爪84’位于辅助掣爪84’的辅助棘齿保持位置时,辅助掣爪84’的钩形肩部88’上的端表面接合辅助棘齿44’的限位肩部54’上的互补端表面,从而将辅助棘齿44’保持在辅助棘齿44’的主掣爪启用位置。齿轮系246被示出为包括由电动马达248的马达轴282驱动的蜗杆280,其中,蜗杆280的螺纹与形成在pr齿轮240上的齿轮齿284啮合。

图7a至图7b至图11a至图11b是在动力释放操作期间闭合闩锁组件200的一系列顺序图,该动力释放操作用于响应于动力操作式闩锁释放及重置机构206从动力操作式闩锁释放及重置机构206的非致动状态转换成致动状态而使双掣爪闩锁机构202从双掣爪闩锁机构202的主闩锁状态转换成释放状态,由此闭合闩锁组件200从闭合闩锁组件200的闩锁模式转换成闭合闩锁组件200的解闩锁模式。为此,图7a和图7b图示了动力闩锁释放操作的启动(阶段i),这由电动马达248被通电以使pr齿轮240沿释放(即,逆时针)方向旋转从而使pr齿轮240从pr齿轮240的原始位置朝向第二或“闩锁释放”位置移动而引起的。图7b最佳地图示了:由于pr齿轮240上的驱动凸轮252与齿轮杆242上的凸轮凸耳部段256的接合,pr齿轮240的该初始旋转(由箭头288指示)致使齿轮杆242对抗齿轮杆弹簧244的偏置而沿致动(即,顺时针)方向(由箭头290指示)从齿轮杆242的非致动位置朝向第二或“致动”位置同时旋转。然而,由于释放杆凸耳部段258位于释放杆210的空动腔内,因而齿轮杆242的这种初始运动不能致使释放杆210的同时运动。图7b图示了齿轮杆242的空动行程的非限制性量,该非限制性量为约7°的预行程量,但这仅作为说明性示例。

参照图8a和图8b,图8a和图8b分别与图7a和图7b大致类似,但是现在图示了动力闩锁释放操作的继续(阶段ii)。特别地,pr齿轮240沿释放方向(箭头288)的继续旋转致使齿轮杆242沿致动方向(箭头290)的继续旋转,这继而致使释放杆210开始从释放杆210的非致动位置朝向第二或“致动”位置移动。具体地,齿轮杆242上的释放杆凸耳部段258接合闩锁释放凸耳部段260,以用于将释放杆210沿闩锁释放方向(箭头292)驱动。释放杆210朝向释放杆210的致动位置的这种运动致使释放杆210接合辅助掣爪84’并启动辅助掣爪84’沿释放(即,逆时针)方向的旋转,以用于使辅助掣爪84’对抗辅助掣爪弹簧91’的偏置而从辅助掣爪84’的辅助棘齿保持位置朝向辅助掣爪84’的辅助棘齿释放位置移动。由于辅助棘齿44’被保持在辅助棘齿44’的主掣爪启用位置直到辅助掣爪84’处于辅助棘齿释放位置为止,因而,响应于释放杆210的运动,扭力弹簧220被从安装状态进一步加载。如从图9c最佳看出的,释放杆210具有辅助掣爪驱动凸耳298,该辅助掣爪驱动凸耳298构造成响应于释放杆210从释放杆210的非致动位置朝向释放杆210的致动位置的运动而接合形成在辅助掣爪84’上的从动凸耳300。图8a还图示了:辅助掣爪84’朝向辅助掣爪84’的辅助棘齿释放位置的这种运动几乎导致辅助掣爪84’的钩形肩部88’变成与辅助棘齿44’上的限位肩部54’断开接合。

图9a和图9b分别与图8a和图8b大致类似,但是现在示出了:响应于pr齿轮240沿释放方向朝向pr齿轮240的闩锁释放位置的组合旋转,动力闩锁释放操作的进一步继续(阶段iii)。如所示出的,该动作导致释放杆210继续将辅助掣爪84’朝向辅助掣爪84’的辅助棘齿释放位置驱动,如由箭头304指示的。具体地,图9a图示了:在密封载荷(sl)不足的状态下,扭力弹簧220现在能够响应于辅助掣爪84’上的钩形肩部88’变成与辅助棘齿44’上的限位肩部54’断开接合而将辅助棘齿44’朝向辅助棘齿44’的主掣爪禁用位置驱动成离开辅助棘齿44’的主掣爪启用位置。图10a和图10b分别与图9a和图9b类似,但是示出了:动力释放操作的更进一步继续(阶段iv),其中,箭头306指示由于辅助棘齿弹簧(未示出)和扭力弹簧220的组合偏置而引起的辅助棘齿44’朝向辅助棘齿44’的主掣爪禁用位置的弹簧偏置运动补充的由密封载荷sl赋予的运动。在这些视图中,pr齿轮240已旋转至pr齿轮240的闩锁释放位置,现在可以关断马达248。如所指出的,在辅助掣爪84’到达辅助掣爪84’的辅助棘齿释放位置之前释放杆210相对于辅助棘齿44’的旋转用于加载扭力弹簧220。这种“预加载”动作允许扭力弹簧220在辅助掣爪84’与辅助棘齿44’断开接合时除了主密封载荷力(fs)之外还向辅助棘齿44’施加朝向辅助棘齿44’的掣爪禁用位置的力。图10a和图10b清楚地图示了:响应于辅助棘齿44’朝向辅助棘齿44’的掣爪禁用位置的运动,主掣爪47’的限位臂68’开始与主棘齿24’上的主闩锁肩部80’断开接合。

图11a和图11b分别与图10a和图10b大致类似,但是示出了动力释放操作的进一步继续(阶段v),其中,主掣爪47’被从主闩锁肩部80’释放,如由箭头310指示的。具体地,pr齿轮240位于pr齿轮240的闩锁释放位置,齿轮杆242被pr齿轮240保持在齿轮杆242的致动位置,释放杆210被齿轮杆242保持在释放杆210的致动位置,并且辅助掣爪84’被释放杆210保持在辅助掣爪84’的辅助棘齿释放位置。在正常操作下,密封载荷(sl)将辅助棘齿44’驱动至辅助棘齿44’的主掣爪禁用位置,这继而用于将主掣爪47’向主掣爪47’的棘齿释放方向驱动。在这种正常操作期间,扭力弹簧220在驱动辅助棘齿44’方面的辅助是可忽略不计的或不明显的。在密封载荷(sl)不足以将辅助棘齿44’驱动至辅助棘齿44’的主掣爪禁用位置的操作中,扭力弹簧220辅助将辅助棘齿44’驱动至辅助棘齿44’的主掣爪禁用位置,这继而用于将主掣爪47’向主掣爪47’的棘齿释放方向驱动。因此,棘齿弹簧31’自由地将主棘齿24’从主棘齿24’的主撞销捕获位置旋转到主棘齿24’的撞销释放位置。因此,动力操作式闩锁释放及重置机构206已经转换成其致动状态,以用于使双掣爪闩锁机构202转换成其释放状态,从而使得闭合锁闩组件200现在在其解闩锁模式下操作。图12图示了主棘齿24’旋转至主棘齿24’的撞销释放位置以允许撞销28随后从主棘齿24’释放并且指示动力闩锁释放操作的完成(阶段vi)。

如所指出的,图7a至图12提供了清楚地示出了动力闩锁释放操作的一组顺序图。更重要的是,这些视图图示了在同闩锁释放及重置机构206相关联的释放部件与同双掣爪闩锁机构202相关联的部件之间提供的弹性连结件。这种关系提供了构造成作用在辅助掣爪84’和主掣爪47’上的重置/释放运动学链。通过提供双掣爪闩锁机构202的辅助部件与主要部件的接合,与常规的装置相比,闭合闩锁组件200提供了改进的释放操作。

参照图13a至图17b,现在将描述用于闭合闩锁组件200的动力闩锁重置操作。在动力闩锁释放操作结束时双掣爪闩锁机构202的释放之后,立即启动动力闩锁重置操作。图13a和图13b图示了:响应于电动马达248将pr齿轮240沿重置(即,顺时针)方向(箭头320)从pr齿轮240的闩锁释放位置朝向pr齿轮240的原始位置驱动,动力闩锁重置操作的启动(阶段i)。由于pr齿轮240上的驱动凸轮252与齿轮杆242上的凸轮凸耳部段256之间的接合,pr齿轮240的这种旋转导致齿轮杆242从齿轮杆242的致动位置向回朝向齿轮杆242的非致动位置(箭头322)同时旋转。由于扭力弹簧220在释放杆210与位于辅助棘齿44’的掣爪禁用位置的辅助棘齿44’之间作用,因而释放杆210最初被保持在释放杆210的致动位置。然而,在特定量的预行程(即,旋转7°)之后,齿轮杆242上的释放杆凸耳258移动成与释放杆210上的闩锁重置凸耳262接合。

图14a和图14b与图13a和图13b分别大致类似,但是现在示出了动力闩锁重置操作的继续(阶段ii)。如所看出的,pr齿轮240沿重置方向的继续旋转现在致使齿轮杆242将释放杆210从释放杆210的致动位置向回朝向释放杆210的非致动位置驱动(箭头324)。在动力闩锁重置操作期间,扭力弹簧220用作释放杆210与辅助棘齿44’之间的连结件,从而使辅助棘齿44’开始从辅助棘齿44’的主掣爪禁用位置向回朝向辅助棘齿44’的主掣爪启用位置移动(箭头326)。还应指出的是,辅助掣爪84’上的钩形部88’与辅助棘齿44’上的限位肩部54’接合,使得辅助棘齿44防止辅助掣爪弹簧91’将辅助掣爪84’向回朝向辅助掣爪84’的辅助棘齿保持位置移动。

图15a和图15b分别与图14a和图14b大致类似,但是现在示出了动力闩锁重置操作的进一步继续(阶段iii)。如所看出的,由于辅助棘齿44’经由扭力弹簧220与释放杆210的连结,辅助棘齿44’向回朝向辅助棘齿44’的主掣爪启用位置的运动(箭头326)现在使主掣爪47’移动成与主棘齿24’的侧边缘114b’接合(箭头328)。应指出的是,主掣爪弹簧74’用于将主掣爪47’偏置成与辅助棘齿44’上的凸耳216接合。

图16a和图16b分别与图15a和15b大致类似,但是图示了动力闩锁重置操作的进一步继续(阶段iv)。应指出的是,辅助棘齿44’上的限位肩部54’继续接合辅助掣爪84’上的钩形部88’,以便继续防止辅助掣爪弹簧91’将辅助掣爪84’驱动向回至辅助掣爪84’的辅助棘齿保持位置。

图17a和图17b图示了动力闩锁重置操作的完成(阶段v),其中,pr齿轮240位于pr齿轮240的原始位置,齿轮杆242位于齿轮杆242的非致动位置,释放杆210位于释放杆210的非致动状态,并且辅助掣爪84’位于辅助掣爪84’的辅助棘齿保持位置。在辅助掣爪84’位于辅助掣爪84’的辅助棘齿保持位置的情况下,辅助棘齿44’被保持在重置位置,其中,主掣爪47’被偏置成抵靠主棘齿44’的表面114b’。因此,闭合闩锁组件200现在处于闭合闩锁组件200的重置模式,以准备响应于门14被关闭并且撞销28将主棘齿24’从主棘齿24’的撞销释放位置驱动到主棘齿24’的主撞销捕获位置而转换回成闭合闩锁组件200的闩锁模式。通过提供双掣爪闩锁机构202的辅助部件与主要部件的接合,与常规的装置相比,闭合闩锁组件200提供了改进的重置操作以及减小的噪音。

最后,图18图示了在闭合闩锁组件200的释放操作期间促进闭合闩锁组件200的主棘齿24’从撞销捕获位置移动至撞销释放位置的方法1000。方法1000包括:步骤1100,步骤1100为提供闭合闩锁组件200,该闭合闩锁组件200具有主掣爪47’、辅助棘齿44’和辅助掣爪84’,该主掣爪47’能够在棘齿保持位置与棘齿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在该棘齿保持位置处,主掣爪47’定位成将主棘齿24’保持在撞销捕获位置,在该棘齿释放位置处,主掣爪47’允许主棘齿24’移动离开撞销捕获位置,辅助棘齿44’能够在主掣爪启用位置与主掣爪禁用位置之间移动,在该主掣爪启用位置处,辅助棘齿44’允许主掣爪47’被朝向主掣爪47’的棘齿保持位置偏置;在该主掣爪禁用位置处,辅助棘齿44’将主掣爪47’定位在主掣爪47’的棘齿释放位置,辅助掣爪84’能够在辅助棘齿保持位置与辅助棘齿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在该辅助棘齿保持位置处,辅助掣爪84’定位成将辅助棘齿44’保持在辅助棘齿44’的主掣爪启用位置,在该辅助棘齿释放位置处,辅助掣爪84’定位成允许辅助棘齿44’移动至辅助棘齿44’的主掣爪禁用位置;以及步骤1200,步骤1200为提供释放杆210,该释放杆210能够从非致动位置移动到致动位置,以将辅助掣爪84’从辅助掣爪84’的辅助棘齿保持位置移动到辅助掣爪84’的辅助棘齿释放位置;以及步骤1300,步骤1300为利用弹簧构件220将释放杆210以可操作的方式连接至辅助棘齿44’,以当释放杆210从释放杆210的非致动位置移动到释放杆210的致动位置时促进辅助棘齿44’从辅助棘齿44’的主掣爪启用位置移动至辅助棘齿44’的主掣爪禁用位置。

根据另一方面,方法1000可以包括步骤1400:使弹簧构件220的第一弹簧部段226与释放杆210接合并且使弹簧构件220的第二弹簧部段230与辅助棘齿44’接合。

根据另一方面,方法1000可以包括步骤1500:将弹簧构件220的盘绕部段222联接至释放杆210。

根据另一方面,方法1000可以包括步骤1600:将弹簧构件220构造成在释放杆210相对于辅助棘齿44’从释放杆210的非致动位置朝向释放杆210的致动位置移动时被加载成预加载状态,其中,弹簧构件220的预加载状态在释放操作期间辅助将辅助棘齿44’朝向辅助棘齿44’的主掣爪禁用位置移动。

根据另一方面,方法1000可以包括步骤1700:将弹簧构件220构造成在闩锁重置操作的初始阶段期间将释放杆210保持在释放杆210的致动位置,在初始阶段之后,释放杆210返回至释放杆210的非致动位置。

根据另一方面,方法1000可以包括步骤1800:将弹簧构件220提供为扭力弹簧。

出于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已经提供了实施方式的上述描述。该描述并不意在穷举或限制本公开。特定实施方式的各个元件或特征通常并不限于该特定实施方式,而是,即使没有具体示出或描述,特定实施方式的各个元件或特征在适用的情况下是可互换的,并且可以在选定实施方式中使用。特定实施方式的各个元件或特征也可以以许多方式改变。这些改变不应被认为是偏离本公开内容,并且所有这些修改都意在被包括在本公开内容的范围内。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可以参照以下编号的段落来理解:

1.一种闭合闩锁组件,包括:

主棘齿,所述主棘齿能够在撞销捕获位置与撞销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撞销捕获位置处,所述主棘齿定位成保持撞销,在所述撞销释放位置处,所述主棘齿定位成释放所述撞销,其中,所述主棘齿被朝向所述主棘齿的所述撞销释放位置偏置;

主掣爪,所述主掣爪能够在棘齿保持位置与棘齿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棘齿保持位置处,所述主掣爪定位成将所述主棘齿保持在所述主棘齿的所述撞销捕获位置,在所述棘齿释放位置处,所述主掣爪允许所述主棘齿移动离开所述主棘齿的所述撞销捕获位置,其中,所述主掣爪被朝向所述主掣爪的所述棘齿保持位置偏置;

辅助棘齿,所述辅助棘齿能够在主掣爪启用位置与主掣爪禁用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主掣爪启用位置处,所述辅助棘齿允许所述主掣爪被朝向所述主掣爪的所述棘齿保持位置偏置,在所述主掣爪禁用位置处,所述辅助棘齿将所述主掣爪定位在所述主掣爪的所述棘齿释放位置,其中,所述辅助棘齿被朝向所述辅助棘齿的所述主掣爪禁用位置偏置;

辅助掣爪,所述辅助掣爪能够在辅助棘齿保持位置与辅助棘齿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辅助棘齿保持位置处,所述辅助掣爪定位成将所述辅助棘齿保持在所述辅助棘齿的所述主掣爪启用位置,在所述辅助棘齿释放位置处,所述辅助掣爪定位成允许所述辅助棘齿移动至所述辅助棘齿的所述主掣爪禁用位置,其中,所述辅助掣爪被朝向所述辅助棘齿保持位置偏置;

释放杆,所述释放杆能够从非致动位置移动到致动位置,以将所述辅助掣爪从所述辅助掣爪的所述辅助棘齿保持位置移动到所述辅助掣爪的所述辅助棘齿释放位置;

动力致动器,所述动力致动器用于将所述释放杆从所述释放杆的所述非致动位置移动到所述释放杆的所述致动位置以提供动力闩锁释放操作,并且用于将所述释放杆从所述释放杆的所述致动位置移动至所述释放杆的所述非致动位置以提供动力闩锁重置操作;以及

弹性连结装置,所述弹性连结装置将所述释放杆与所述辅助棘齿互连,以当所述释放杆在所述动力闩锁释放操作期间从所述释放杆的所述非致动位置移动到所述释放杆的所述致动位置时促进所述辅助棘齿从所述辅助棘齿的所述主掣爪启用位置移动到所述辅助棘齿的所述主掣爪禁用位置。

2.根据段落1所述的闭合闩锁组件,其中,所述弹性连结装置包括弹簧构件,所述弹簧构件具有作用在所述释放杆上的第一弹簧部段和作用在所述辅助棘齿上的第二弹簧部段。

3.根据段落2所述的闭合闩锁组件,其中,所述主掣爪以可枢转的方式安装至所述辅助棘齿。

4.根据段落3所述的闭合闩锁组件,其中,所述弹簧构件是扭力弹簧。

5.根据段落4所述的闭合闩锁组件,其中,所述扭力弹簧具有支承在所述释放杆上的盘绕部段、限定所述第一弹簧部段并与所述释放杆接合的第一端柄部、以及限定所述第二弹簧部段并与所述辅助棘齿接合的第二端柄部。

6.根据段落2所述的闭合闩锁组件,其中,在所述释放杆相对于所述辅助棘齿从所述释放杆的所述非致动位置朝向所述释放杆的所述致动位置移动时,所述弹簧构件被加载至预加载状态,其中,所述弹簧构件的所述预加载状态在所述动力闩锁释放操作期间辅助将所述辅助棘齿朝向所述辅助棘齿的所述主掣爪禁用位置移动。

7.根据段落6所述的闭合闩锁组件,其中,所述弹簧构件在所述动力闩锁重置操作的初始阶段期间能够操作成将所述释放杆保持在所述释放杆的所述致动位置。

8.根据段落7所述的闭合闩锁组件,其中,所述弹簧构件在所述动力闩锁重置操作的所述初始阶段之后能够操作成将所述辅助棘齿朝向所述辅助棘齿的所述主掣爪启用位置移动。

9.根据段落6所述的闭合闩锁组件,其中,所述释放杆具有辅助掣爪驱动凸耳,所述辅助掣爪驱动凸耳构造成在所述释放杆从所述释放杆的所述非致动位置移动至所述释放杆的所述致动位置时接合所述辅助掣爪上的从动凸耳,以促进所述辅助掣爪从所述辅助掣爪的所述辅助棘齿保持位置移动到所述辅助掣爪的所述辅助棘齿释放位置。

10.根据段落9所述的闭合闩锁组件,其中,所述弹簧构件响应于所述辅助掣爪与所述辅助棘齿断开接合而将所述辅助棘齿朝向所述辅助棘齿的所述主掣爪禁用位置移动。

11.一种闭合闩锁组件,包括:

主棘齿,所述主棘齿能够在撞销捕获位置与撞销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撞销捕获位置处,所述棘齿定位成保持撞销,在所述撞销释放位置处,所述主棘齿定位成释放所述撞销,其中,所述主棘齿被朝向所述主棘齿的所述撞销释放位置偏置;

主掣爪,所述主掣爪能够在棘齿保持位置与棘齿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棘齿保持位置处,所述主掣爪定位成将所述主棘齿保持在所述主棘齿的所述撞销捕获位置,在所述棘齿释放位置处,所述主掣爪允许所述主棘齿移动离开所述主棘齿的所述撞销捕获位置,其中,所述主掣爪被朝向所述主掣爪的所述棘齿保持位置偏置;

辅助棘齿,所述辅助棘齿能够在主掣爪启用位置与主掣爪禁用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主掣爪启用位置处,所述辅助棘齿允许所述主掣爪被朝向所述主掣爪的所述棘齿保持位置偏置,在所述主掣爪禁用位置处,所述辅助棘齿将所述主掣爪定位在所述主掣爪的所述棘齿释放位置,其中,所述辅助棘齿被朝向所述辅助棘齿的所述主掣爪禁用位置偏置;

辅助掣爪,所述辅助掣爪能够在辅助棘齿保持位置与辅助棘齿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辅助棘齿保持位置处,所述辅助掣爪定位成将所述辅助棘齿保持在所述辅助棘齿的所述主掣爪启用位置,在所述辅助棘齿释放位置处,所述辅助掣爪定位成允许所述辅助棘齿移动至所述辅助棘齿的所述主掣爪禁用位置,其中,所述辅助掣爪被朝向所述辅助棘齿保持位置偏置;

释放杆,所述释放杆能够从非致动位置移动到致动位置,以将所述辅助掣爪从所述辅助掣爪的所述辅助棘齿保持位置移动到所述辅助掣爪的所述辅助棘齿释放位置;以及

弹簧构件,所述弹簧构件将所述释放杆与所述辅助棘齿互连,以当所述释放杆从所述释放杆的所述非致动位置移动到所述释放杆的所述致动位置时促进所述辅助棘齿从所述辅助棘齿的所述主掣爪启用位置移动至所述辅助棘齿的所述主掣爪禁用位置。

12.根据段落11所述的闭合闩锁组件,还包括致动器,所述致动器用于将所述释放杆从所述释放杆的所述非致动位置移动到所述释放杆的所述致动位置以提供闩锁释放操作,并且用于将所述释放杆从所述释放杆的所述致动位置移动至所述释放杆的所述非致动位置以提供闩锁重置操作。

13.根据段落12所述的闭合闩锁组件,其中,所述弹簧构件具有支承在所述释放杆上的盘绕部段、与所述释放杆接合的第一弹簧部段以及与所述辅助棘齿接合的第二弹簧部段。

14.根据段落12所述的闭合闩锁组件,其中,当所述释放杆相对于所述辅助棘齿从所述释放杆的所述非致动位置朝向所述释放杆的所述致动位置移动时,所述弹簧构件被加载至预加载状态,其中,所述弹簧构件的所述预加载状态在所述闩锁释放操作期间辅助将所述辅助棘齿朝向所述辅助棘齿的所述主掣爪禁用位置移动。

15.一种在闭合闩锁组件的释放操作期间促进所述闭合闩锁组件的主棘齿从撞销捕获位置移动至撞销释放位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所述闭合闩锁组件,所述闭合闩锁组件具有:主掣爪,所述主掣爪能够在棘齿保持位置与棘齿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棘齿保持位置处,所述主掣爪定位成将所述主棘齿保持在所述撞销捕获位置,在所述棘齿释放位置处,所述主掣爪允许所述主棘齿移动离开所述撞销捕获位置;辅助棘齿,所述辅助棘齿能够在主掣爪启用位置与主掣爪禁用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主掣爪启用位置处,所述辅助棘齿允许所述主掣爪被朝向所述主掣爪的所述棘齿保持位置偏置,在所述主掣爪禁用位置处,所述辅助棘齿将所述主掣爪定位在所述主掣爪的所述棘齿释放位置;辅助掣爪,所述辅助掣爪能够在辅助棘齿保持位置与辅助棘齿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辅助棘齿保持位置处,所述辅助掣爪定位成将所述辅助棘齿保持在所述辅助棘齿的所述主掣爪启用位置,在所述辅助棘齿释放位置处,所述辅助掣爪定位成允许所述辅助棘齿移动至所述辅助棘齿的所述主掣爪禁用位置;

提供释放杆,所述释放杆能够从非致动位置移动到致动位置,以将所述辅助掣爪从所述辅助掣爪的所述辅助棘齿保持位置移动到所述辅助掣爪的所述辅助棘齿释放位置;以及

利用弹簧构件将所述释放杆以可操作的方式连接至所述辅助棘齿,以当所述释放杆从所述释放杆的所述非致动位置移动到所述释放杆的所述致动位置时促进所述辅助棘齿从所述辅助棘齿的所述主掣爪启用位置移动到所述辅助棘齿的所述主掣爪禁用位置。

16.根据段落1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使所述弹簧构件的第一弹簧部段与所述释放杆接合并且使所述弹簧构件的第二弹簧部段与所述辅助棘齿接合。

17.根据段落1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将所述弹簧构件的盘绕部段联接至所述释放杆。

18.根据段落1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将所述弹簧构件构造成在所述释放杆相对于所述辅助棘齿从所述释放杆的所述非致动位置朝向所述释放杆的所述致动位置移动时所述弹簧构件被加载至预加载状态,其中,所述弹簧构件的所述预加载状态在所述释放操作期间辅助将所述辅助棘齿朝向所述辅助棘齿的所述主掣爪禁用位置移动。

19.根据段落18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将所述弹簧构件构造成在闩锁重置操作的初始阶段期间将所述释放杆保持在所述释放杆的所述致动位置,在所述初始阶段之后,所述释放杆返回至所述释放杆的所述非致动位置。

20.根据段落1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将所述弹簧构件提供为扭力弹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