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叶片夹紧结构及尖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09172发布日期:2019-10-19 02:36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风电叶片夹紧结构及尖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风电叶片夹紧结构及尖车。



背景技术:

风电叶片翻转装置是风电叶片在运输、装配过程特定的装置,为风力发电项目发挥这巨大的作用。一般风电叶片翻转装置包括根车和尖车两部分。而尖车由底座支撑结构、夹紧结构、升降支撑架结构、框架四部分组成,夹紧结构是用于固定、夹紧风电叶片,保证风电叶片在运输、翻转过程中不晃动、不滑动。

目前市场上的夹紧结构包括两个夹紧座和固定在夹紧座上的夹紧模板。其中,需要通过夹紧结构将风电叶片进行夹紧时,通过手动调节两个夹紧座相对风电叶片的距离,从而带动夹紧模块相互靠近运动,直至将风电叶片夹紧。这种人工手动压紧方式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风电叶片夹紧结构及尖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压紧费时费力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电叶片夹紧结构包括:相对设置地两个夹紧组件;

压紧件,所述压紧件与所述两个夹紧组件中的至少一个连接,以带动所述至少一个运动,以减小或者增大两个所述夹紧组件之间的距离;

所述压紧件为用电件。

进一步地,风电叶片夹紧结构包括侧框架,所述压紧件为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固定部与所述侧框架固定连接,所述液压缸的活动杆与所述至少一个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两个夹紧组件,其中,一个为第一夹紧组件,另一个为第二夹紧组件,所述液压缸的活动杆与所述第一夹紧组件连接;

所述侧框架为两个,两个所述侧框架相对设置,其中,一个为第一侧框架,另一个为第二侧框架,所述液压缸与所述第一侧框架连接;

包括调节固定件,所述调节固定件连接在所述第二侧框架和所述第二夹紧组件之间,以调节所述第二夹紧组件相对第二侧框架的位置并将所述第二夹紧组件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固定件包括螺杆,所述第二侧框架上设有与所述螺杆相配合的螺栓孔,所述螺杆的一端穿过所述螺栓孔,并与所述第二夹紧组件转动连接,所述螺杆与第二夹紧组件相对位置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固定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调节固定件相对第二夹紧组件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固定件包括手柄,所述手柄与所述螺杆的远离所述第二夹紧组件的一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压紧件还包括第一导向座和第一导向杆,所述第一导向座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框架上,所述第一导向杆的一端滑设在所述第一导向座内,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夹紧组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固定件还包括第二导向座和第二导向杆,所述第二导向座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框架上,所述第二导向杆的一端滑设在所述第二导向座内,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夹紧组件连接。

进一步地,风电叶片夹紧结构还包括底框架,所述底框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框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侧框架连接;

包括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一端与所述底框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夹紧组件转动连接。

本使用新型提供一种尖车,包括本使用新型提供的风电叶片夹紧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电叶片夹紧结构包括:相对设置地两个夹紧组件;包括压紧件,压紧件与两个夹紧组件中的至少一个连接,以带动所述至少一个运动,以减小或者增大两个夹紧组件之间的距离;压紧件为用电件。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电叶片夹紧结构过程中,当需要对风电叶片进行夹紧固定时,通过用电压紧件带动所述压紧件连接的夹紧组件运动,以使两个夹紧组件之间的距离减小,直至将位于两个夹紧组件之间的风电叶片夹紧固定。压紧件通过电驱动,则无需手动驱动,能够节省人力,节省压紧时间,从而使对风电叶片的夹紧过程简单,方便,快捷,进而提高风电叶片的固定效率。

当需要将风电叶片由翻转装置上拆卸下来时,通过压紧件带动与之连接的夹紧组件运动,以使两个夹紧组件之间的距离增大,从而放开风电叶片,也无需手动操作,方便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风电叶片夹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风电叶片夹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风电叶片夹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尖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第一夹紧组件;200-第二夹紧组件;300-压紧件;400-调节固定件;500-第一侧框架;600-第二侧框架;700-底框架;800-限位杆;310-液压缸;320-第一导向座;330-第一导向杆;410-螺杆;420-手柄;430-第二导向座;440-第二导向杆;01-风电叶片夹紧结构;02-框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风电叶片夹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风电叶片夹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风电叶片夹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尖车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电叶片夹紧结构包括:相对设置地两个夹紧组件;包括压紧件300,压紧件300与两个夹紧组件中的至少一个连接,以带动所述至少一个运动,以减小或者增大两个夹紧组件之间的距离;压紧件300为用电件。

本实施例中,当需要对风电叶片进行夹紧固定时,通过用电压紧件300带动所述压紧件300连接的夹紧组件运动,以使两个夹紧组件之间的距离减小,直至将位于两个夹紧组件之间的风电叶片夹紧固定。压紧件300通过电驱动,则无需手动驱动,能够节省人力,节省压紧时间,从而使对风电叶片的夹紧过程简单,方便,快捷,进而提高风电叶片的固定效率。

当需要将风电叶片由翻转装置上拆卸下来时,通过压紧件300带动与之连接的夹紧组件运动,以使两个夹紧组件之间的距离增大,从而放开风电叶片,也无需手动操作,方便使用。

具体地,夹紧组件包括夹紧座、固定在夹紧座上的夹紧模板等。压紧件300与夹紧座连接,以带动夹紧座运动,夹紧座带动夹紧模板运动,夹紧模板与风电叶片接触。

其中,压紧件300的结构形式可以为多种,例如:电动伸缩杆、气缸;或者,压紧件300包括电机、齿轮盒齿条;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与齿轮固定连接,齿轮与齿条啮合传动,齿条又与夹紧组件固定连接等等。

可选地,风电叶片夹紧结构包括侧框架,压紧件300为液压缸310,液压缸310的固定部与侧框架固定连接,液压缸310的活动杆与所述至少一个连接。

本实施例中,压紧件300采用液压缸310,一方面,动力充足;另一方面液压缸310的强度高,能够在风电叶片翻转或者运输过程中保持稳定,从而保障风电叶片固定稳定。

其中,侧框架用于与尖车的框架固定连接,以给液压缸310支撑。

可以采用两个用电压紧件300分别对两个夹紧组件进行驱动,使两个夹紧组件均能够运动,需要缩小两者之间的距离时,两个压紧件300驱动两个夹紧组件相对运动,需要增大两者之间的距离时,两个压紧件300驱动两个夹紧组件相背运动。

可选地,如图2所示,两个夹紧组件,其中,一个为第一夹紧组件100,另一个为第二夹紧组件200,液压缸310的活动杆与第一夹紧组件100连接;侧框架为两个,两个侧框架相对设置,其中,一个为第一侧框架500,另一个为第二侧框架600,液压缸310与第一侧框架500连接;包括调节固定件400,调节固定件400连接在第二侧框架600和第二夹紧组件200之间,以调节第二夹紧组件200相对第二侧框架600的位置并将第二夹紧组件200固定。

本实施例中,压紧件300与第一夹紧组件100连接,调节固定件400与第二夹紧组件200连接,在使用本实施例提供的风电叶片夹紧结构过程中,可根据尖车的风电叶片支撑结构的位置以及风电叶片的规格大小,预判第二夹紧组件200的位置,然后通过调节固定件400调节第二夹紧组件200相对第二侧框架600的位置,以使第二夹紧组件200位于预设位置,并将第二夹紧组件200固定,为了方便调节,可转动尖车的框架使两个夹紧组件之间的连线位于竖直方向,两个夹紧组件在竖直方向上间隔设置;第二夹紧组件200的位置固定后,将尖车的框架转动90度,从而使两个夹紧组件的连线位于水平方向,两个夹紧组件在水平方向上间隔设置;然后,将风电叶片放在两个夹紧组件之间,通过液压缸310驱动第一夹紧组件100先向靠近第二夹紧组件200的方向运动,直至将风电叶片压紧在两个夹紧组件之间。

第一夹紧组件100为动夹紧组件,第二夹紧组件200相对第一夹紧组件100为静夹紧组件,一静一动结合更容易保障调节精度,只需要考虑第一夹紧组件100的运动精度即可,方便调节,节约成本。

其中,调节固定件400可以为一个,还可以为三个、四个等等多个。

可选地,调节固定件40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调节固定件400相对第二夹紧组件200对称设置,即两个调节固定件400关于第二夹紧组件200的中心对称设置,例如,第二夹紧组件200呈长条状时,两个调节固定件400关于第二夹紧组件200的中心对称的设置在第二夹紧底座的两端,从而能够对第二夹紧组件200更稳定地支撑,又避免设置多个调节固定件400导致结构复杂,成本高,不易操作。

其中,调节固定件400的结构形式可以为多种,例如:调节组件包括固定筒和滑设在固定筒内的滑动杆,固定筒固定在第二侧框架600上,滑动杆与第二夹紧组件200固定连接,沿固定筒的延伸方向,固定筒上间隔设置多个调节孔,滑动杆上设置有定位孔,当将第二夹紧组件200调整至适宜位置后,通过紧固件穿过定位孔和相应的的调节孔,以将滑动杆相对固定筒的位置固定,从而将第二夹紧组件200的位置固定。

可选地,调节固定件400包括螺杆410,第二侧框架600上设有与所述螺杆410相配合的螺栓孔,螺杆410的一端穿过所述螺栓孔,并与所述第二夹紧组件200转动连接,所述螺杆410与第二夹紧组件200相对位置固定。

本实施例中,螺杆410穿设在螺栓内,需要调整第二夹紧组件200的位置时,通过旋转螺杆410即可,且能够随之停止随时固定,方便操作,强度好。

实现螺杆与第二夹紧组件200转动连接,且与第二夹紧组件相对位置固定,螺杆的一端通过轴承与第二夹紧组件连接,轴承的外圈固定在第二夹紧组件。从而实螺杆既能够相对第二夹紧组件转动,又能够带动第二夹紧组件运动。

如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调节固定件包括手柄420,手柄420与螺杆410的远离第二夹紧组件200的一端固定连接。通过手柄420来转动螺杆410,从而调整第二夹紧组件200的位置,进一步方便操作。

如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压紧件300还包括第一导向座320和第一导向杆330,第一导向座320固定设置在第一侧框架500上,第一导向杆330的一端滑设在第一导向座320内,另一端与第一夹紧组件100连接。本实施例中,设置第一导向座320和第一导向杆330,能够对第一夹紧组件100的运动以限制和引导,避免第一夹紧组件100在运动过程中发生偏差,进一步方便夹紧操作。

可选地,第一导向座320和第一导向杆330均为两个,一个第一导向座320和一个第一导向杆330为一组导向组件,两个导向组件对称设置在液压缸310两边,从而能够进一步使第一夹紧组件100运动平稳,进一步提高精度。

如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调节固定件400还包括第二导向座430和第二导向杆440,第二导向座430固定设置在第二侧框架600上,第二导向杆440的一端滑设在第二导向座430内,另一端与第二夹紧组件200连接。本实施例中,设置第二导向座430和第二导向杆440,能够对第二夹紧组件200的运动以限制和引导,避免第二夹紧组件200在运动过程中发生偏差,进一步方便夹紧操作。

可选地,第二导向座430和第二导向杆440均为两个,一个第二导向座430和一个第二导向杆440为一组导向组件,从而能够进一步使第二夹紧组件200运动平稳,进一步提高调节精度。

如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风电叶片夹紧结构还包括底框架700,底框架700的一端与第一侧框架500连接,另一端与第二侧框架600连接;包括限位杆800,限位杆800的一端与底框架700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夹紧组件100转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限位杆800的一端与底框架700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夹紧组件100转动连接,则限位杆800能够允许第一夹紧组件100能够在靠近第二夹紧组件200的方向运动,但是不能够在垂直于两个夹紧组件之间的连线的方向上运动,从而更能保障夹紧组件在夹紧方向上的运动,使精度和人相率更高。

如图4所示,本使用新型提供一种尖车,包括本使用新型提供的风电叶片夹紧结构01。本实施例提供的尖车对风电叶片的支撑力强,夹持稳定,且能够用于多种风电叶片,灵活度高,实用性强。

具体地,风电叶片夹紧结构01固定在尖车的框架02上。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