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面板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23024发布日期:2020-02-14 16:34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面板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安全设施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智能面板锁。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配网设备越来越多,尤其是安置在城市或乡村各个位置的户外环网柜,这种户外环网柜使用范围广且数量多,环网柜内设备的安全运行直接关系到千万家庭或单位的正常用电,因此对户外环网柜柜门的有效闭锁显得尤为重要。

智能面板锁是装设在户外环网柜柜门上的一种防误锁具,现有的智能面板锁被广泛应用在户外环网柜柜门上,起着安全闭锁柜门的作用。

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电脑钥匙开启智能面板锁,在开启过程中,电脑钥匙在正确识别智能面板锁的接口后,能够通过向智能面板锁的电子驱动元件供电,使电子驱动元件工作以解除对把手的位置限制,使得把手能够抬起以便使用者转动实现解锁。

电脑钥匙开启智能面板锁后,即处于开启状态,此时,若将把手再次嵌入锁具面板,则会控制电子驱动元件复位,以限制把手的抬起,同时实现锁具的锁定。

实际使用中,开门的操作人员通常在开门后会将电脑钥匙取走或带入操作间。而位于操作间外侧的其他人员若误将把手放下(嵌入锁具面板),将导致智能面板锁的状态的锁定,即无法转动锁芯,也就无法改变门开启和关闭的状态,致使电脑钥匙被反锁在操作间,在一些较大的操作间内工作时,甚至会将进入操作间操作人员反锁在操作间内,同时也容易造成智能面板锁的安全性降低。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安全性能高的智能面板锁,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面板锁,该智能面板锁的使用方便且安全性能高,能够避免误操作导致的安全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面板锁,包括锁体,所述锁体包括:

用以通过自身活动实现智能面板锁的开锁或闭锁的锁芯装置,所述锁芯装置活动设置于所述锁体的闭锁腔内;

活动安装于所述锁芯装置且伸出于所述锁体的外壳的把手,所述把手活动至处于工作位置时,用于带动所述锁芯装置实现开锁或闭锁;所述把手活动至处于收起位置时,无法带动所述锁芯装置实现开锁或闭锁;

控制组件,用于在与电脑钥匙匹配状态下接收所述电脑钥匙的供电,以向所述闭锁件供电;

用于锁定或解锁所述把手相对于所述锁芯装置位置的闭锁件,所述闭锁件接收所述控制组件的供电后移动、以解锁所述把手,使所述把手可自由在所述工作位置和所述收起位置之间转换;所述控制组件向所述闭锁件的供电停止时,所述闭锁件复位以锁定所述把手于当前所处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锁芯装置包括用以沿自身轴线转动实现智能面板锁的开锁或闭锁的锁芯旋转轴,所述锁芯旋转轴转动设置于所述锁体的闭锁腔内;

所述锁芯旋转轴一侧垂直设有控制轴,所述锁芯旋转轴设有用于根据所述把手的转动驱动所述控制轴轴向移动的驱动装置,所述控制轴上设有用于卡接所述闭锁件的凹槽。

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安装于所述锁芯旋转轴内且具有环槽的球珠旋转轴和能够卡在所述环槽内的第一球珠;所述锁芯旋转轴设有便于所述第一球珠径向移动的径向孔;

所述把手位于所述工作位置或所述收起位置时,所述第一球珠贴合所述环槽,所述把手的转动用于驱动所述球珠旋转轴轴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一球珠脱离所述环槽、在所述径向孔中移动并抵接所述控制轴;

所述控制轴的一端位于所述径向孔外部且抵接于所述第一球珠上,另一端通过压缩状态的第一弹性元件连接于所述闭锁腔内壁。

优选的,所述球珠旋转轴的第一端为弧面凸起部,所述球珠旋转轴的第二端通过第二弹性元件连接于所述锁芯旋转轴的轴向孔内;

所述把手与所述锁芯旋转轴转动连接,所述把手与所述锁芯旋转轴连接的一端设有至少一个凸出部和至少两个凹陷的弧面槽,两个所述弧面槽分别用于在所述把手相对所述锁芯旋转轴转动至所述工作位置或收起位置时对接所述弧面凸起部;

所述把手在所述工作位置与收起位置之间转换时,所述凸出部推动所述球珠旋转轴,以使所述第一球珠脱离所述环槽。

优选的,还包括安装于所述锁芯旋转轴的触感组件,所述触感组件包括能够被推至所述锁芯旋转轴的外侧壁的盲孔中的第二球珠以及一端与所述第二球珠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闭锁腔固定的第三弹性元件。

优选的,所述第二球珠位于所述盲孔中时,所述锁芯装置转动至闭锁位置。

优选的,所述锁体为前面板和后盖对合成型的锁体,所述前面板设有用于所述把手伸出的孔,位于所述收起位置的所述把手嵌合于所述前面板的凹槽内,以限制所述把手转动。

优选的,所述闭锁件包括:电磁铁、用于接收所述控制组件的供电后驱动所述电磁铁收回的电子驱动元件以及为所述电磁铁提供伸出方向弹性力的弹性元件,以使在电子驱动元件断电时,所述电磁铁伸出以锁定所述把手。

优选的,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闭锁腔内的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连接用于感应所述锁芯装置状态的第一感应组件,当获取到所述锁芯装置完成单次的开锁或闭锁后,所述控制面板控制所述闭锁件复位以锁定所述把手于所述工作位置或所述收起位置。

优选的,所述控制面板包括id码芯片,所述控制面板连接有通讯模块,所述通讯模块用于与所述电脑钥匙的通讯元件无线通讯、并将所述id码芯片的码值发送给所述通讯元件进行匹配测试;

还包括:

用于感应所述把手位置的第二感应组件,所述控制面板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感应组件和所述第二感应组件的感应信号获得智能面板锁的状态并通过所述通讯元件输出。

优选的,所述锁芯旋转轴上设有与其同步转动的磁铁元件,所述第一感应组件包括所述闭锁腔内设置的、分别用于感应所述磁铁元件转动至锁定位置或闭锁位置的两个霍尔元件,所述霍尔元件与所述控制组件连接,用以将所述磁铁元件转动至所述锁定位置或闭锁位置的感应信号发送给所述控制面板;

和/或,所述把手的自由端设有永磁体,所述第二感应组件包括用于感应所述永磁体的干簧管,所述干簧管位于所述锁体外部与所述收起位置的所述把手的自由端对应位置,所述干簧管与所述控制面板连接,用以将所述把手贴合至所述自由端对应位置的感应信号发送给所述控制面板。

优选的,还包括与所述控制面板连接的储能组件;所述储能组件连接用于感应所述电脑钥匙并获得电能的解锁感应组件,所述解锁感应组件设置在所述锁体外部;

所述解锁感应组件具有用于与所述电脑钥匙的第二感应线圈配合的第一感应线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面板锁设有锁芯装置和把手,把手与锁芯装置可相对活动,把手处于工作位置时,能够带动锁芯装置工作以实现锁定和解锁,把手处于收起位置时,不能带动锁芯装置工作。把手的位置通过可以活动的闭锁件锁定,从而限制把手相对于锁芯装置的活动。控制组件用于在与所述电脑钥匙匹配状态下接收所述电脑钥匙的供电,并可以将电能供给闭锁件,同时控制闭锁件对把手实现解锁。

使用过程中,在操作人员通过电脑钥匙打开锁具后,会将电脑钥匙拔出并随身携带至操作间内,当拔出后,由于闭锁件能够将把手锁定在工作位置,因此,把手始终能够控制锁芯装置进行开锁和解锁,即便操作人员将电脑钥匙遗留在操作间内,也可以通过把手开锁和解锁,无需使用电脑钥匙实现开闭锁,使用方便。如果在较大空间的作业空间内可以避免闲杂人等从外部操作把手将持有钥匙的操作人员锁在操作间内(只要把手在工作位置,操作人员可以从操作间内解锁),提高了安全性。而仅有当需要将把手贴合回收起位置时,可以通过再次插入电脑钥匙,用于控制闭锁件缩回,以便解锁把手,把手可贴合回到收起位置。

本申请提供的智能面板锁使用安全,能够避免误操作将操作人员反锁在操作间内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智能面板锁的总体结构图;

图2为智能面板锁中锁芯内部的结构图;

图3为智能面板锁中感应件的结构图;

图4为智能面板锁中触感组件的工作示意图;

图5为智能面板锁中电脑钥匙解锁的结构图;

图6为智能面板锁中把手感应机构的工作示意图;

图7为智能面板锁中电子驱动元件及控制轴的工作示意图;

图8、9、10为智能面板锁锁芯的截面图;

图11为智能面板锁的电路连接框图。

附图中标记如下:

100-后盖,200-锁芯,300-前面板,201-控制面板,202-霍尔元件,210-电子驱动元件,211-电子驱动后盖,220-感应件,230-触感组件,231-第二球珠,232-第三弹性元件,233-第二固定座,240-电磁铁,250-控制轴,251-第一球珠,252-第一弹性元件,253-第一固定座,260-锁芯旋转轴,261-球珠旋转轴,262-第二弹性元件,263-环槽,264-盲孔,270-把手,271-永磁体,301-解锁感应组件,302-感应区防水盖,303-干簧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至图11,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智能面板锁,该智能面板锁的使用方便且安全性能高,能够避免误操作导致的安全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智能面板锁,包括锁体,锁体为设置在使用位置上的模块结构,通常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腔中的功能部件,当然,锁体的结构并不限于此。在本申请中,锁体主要包括:锁芯装置、把手270、控制组件和闭锁件,锁体结构并不限于以上结构,而且为了实现锁体的完整性,必要的壳体结构、连接件等与现有技术中相同。

本申请的锁芯装置是锁体的主体结构,与现有技术中常见的电子锁相同,锁芯装置是直接影响智能面板锁处于开锁状态或闭锁状态的部件。锁芯装置用以通过自身活动实现智能面板锁的开锁或闭锁,锁芯装置活动设置于锁体的闭锁腔内;

把手270活动安装于锁芯装置且伸出于锁体的外壳,把手270活动至处于工作位置时,用于带动锁芯装置实现开锁或闭锁;把手270活动至处于收起位置时,无法带动锁芯装置实现开锁或闭锁;

控制组件用于在与电脑钥匙匹配状态下接收电脑钥匙的供电,以向所述闭锁件供电;

闭锁件用于锁定或解锁把手270相对于锁芯装置位置,锁定后避免把手270在工作位置和收起位置间转换,闭锁件接收控制组件的供电后移动以解锁把手270,使把手270可自由在工作位置和收起位置之间转换;控制组件向闭锁件的供电停止时,闭锁件复位以锁定把手270于当前所处的工作位置。

针对锁芯装置,需要说明的是,较为常见的是通过把手或电子钥匙在锁体的外部进行操作,使锁体内部锁芯装置进行移动或者转动,以便使锁体中的机械部件实现开闭锁或锁体中的感应部件感应到开闭锁的信息,最终实现开闭锁状态的转换。可选的,上述锁芯装置是实现开闭锁的部件,可以通过现有技术对其类型和开闭锁方式进行调整,所有能够开闭锁的锁芯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另外,本申请中的开锁和闭锁、开锁状态和闭锁状态均是相对应的描述,针对智能面板锁安装于门上而言,开锁状态指的是门处于可以相对于门框自由开合的状态,闭锁和闭锁状态指的是门与门框贴合,且二者处于锁止状态;开锁指的是使智能面板锁由闭锁状态转变为开锁状态,闭锁指的是使智能面板锁由开锁状态转变为闭锁状态。

针对把手270,需要说明的是,把手270外露于锁体,同时其一端安装于锁芯装置,便于操作人员直接控制,把手270的状态包括工作位置、收起位置和位于二者之间的转换位置。

把手270具有两种活动类型,第一种活动是在工作位置和收起位置之间的活动,目的是改变是否对锁芯装置进行控制,第二种活动是在工作位置的活动,用于带动锁芯装置实现开闭锁。

例如,把手270的第一种活动是横向移动,通过横向移动实现与锁芯装置的卡接或分离,第二种活动是在卡接状态下,把手270能够带动锁芯装置转动,以实现锁芯装置的开闭锁。以上仅是一种情况下的举例,为了说明把手的不同活动类型。

处于工作位置时,把手270的活动能够带动锁芯装置活动,以实现开锁和闭锁;处于收起位置时,把手270不能够带动锁芯装置活动,其中包括把手270断开与锁芯装置的连接,或者,把手270自身被限位,不能够活动,导致不能够带动锁芯装置工作。

针对控制组件,需要说明的是,控制组件的作用包括用于感应电脑钥匙、与电脑钥匙进行数据交互和匹配、接收电脑钥匙的供电以及向闭锁件进行实时的供电、对闭锁件进行控制等,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用于感应电脑钥匙的控制组件。

针对闭锁件,需要说明的是,闭锁件是一种通过自身运动实现锁定或解锁把手270位置的电子元件。在未获得电能的情况下,闭锁件锁止把手270的位置,闭锁件可以接收控制组件的供电,并在接收到电量后解锁把手270。另外,闭锁件可以直接锁定或解锁把手270,也可以间接锁定或解锁把手270,即通过控制锁定中间件的活动,以避免把手270活动。

以上述情况为例,闭锁件可在竖直方向上伸或缩,以便与把手270卡接或脱离。脱离情况下,把手270可以进行第一种活动(横向移动),由于闭锁件的宽度较大,当把手270与锁芯装置卡接状态下,闭锁件仍能够选择是否伸或缩,以实现卡接或脱离把手270。若闭锁件缩回并脱离把手270,则把手270的第二种活动(转动)可以带动锁芯装置实现开闭锁,若闭锁件伸出并卡接把手270,则把手270不能进行转动,也就不能带动锁芯装置通过转动实现开闭锁。

上述情况仅为了说明闭锁件在直接控制把手270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在不同状态下对把手的控制。

上述供电停止包括若干种情况,其中一种情况中,当电脑钥匙被拔除(操作人员手动将电脑钥匙移出),控制组件不能够接收到实时的供电,同时停止对闭锁件的供电,闭锁件在断电状态下会复位,以便锁定把手270。当然,还可以通过控制组件的主动停止输送电能,实现对闭锁件的断电。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电脑钥匙的种类有多种,其中一种为具有数据交互功能的电脑钥匙,通过数据交互判断是否与锁匹配,另一种是普通钥匙通过机械锁点结构进行匹配。无论何种类型的电脑钥匙,均是在匹配状态下能够实现向控制组件供能。

由上述连接结构和控制关系可以知道,控制开闭锁的结构是锁芯装置,操作人员通过把手270实现对锁芯装置的控制,而把手270在闭锁状态下是锁止的,需要通过电脑钥匙实现对把手270的解锁。

实际使用时,操作人员需要首先通过将电脑钥匙与控制装置感应并实现匹配后,则控制装置会控制闭锁件工作,实现对把手270的解锁;解锁后的把手270可以被操作人员驱动进行活动,活动至工作位置后,把手270可以通过上述介绍的多种方式带动锁芯装置活动,从而锁芯装置改变为开锁状态。操作人员通常需要电脑钥匙用作其他用处,例如操作间内的仪器的开启等,因此会在开锁后将拔下电脑钥匙拔下,拔下后,由于电脑钥匙脱离控制组件,因此停止对控制组件的供电,控制组件也停止对闭锁件的供电,闭锁件复位实现锁定把手270的位置。

上述控制过程中,由于电脑钥匙、控制组件对闭锁件的供电控制,实现由电脑钥匙是否插入于解锁位置控制闭锁件对把手的锁定与解锁,也就是说,当把手270处于工作位置,且锁体处于开锁状态,此时拔掉电脑钥匙,能够使把手270保持在工作位置,位于工作位置的把手270始终能够实现带动锁芯装置的开闭锁。也就是说,此时操作人员可以随时通过控制把手270改变锁芯装置的状态,操作人员在操作间中作业,即使外部其他人员误触把手270,由于把手270已锁定于工作位置,不会落回收起位置,不会造成智能面板锁的处于闭锁状态且无法打开的情况。

若需要进行锁门操作,即将智能面板锁进行完全的锁闭,可以先将门关好,并通过把手270控制锁芯装置活动至闭锁状态。然后,需要再次将电脑钥匙与控制组件感应,控制组件从电脑钥匙处获取到电能,并输送给闭锁件,闭锁件得电并动作以解锁把手270,把手270恢复自由状态,可以活动至收起位置,然后再一次将电脑钥匙拔除,控制组件和闭锁件失电,闭锁件复位,实现对把手270的锁定,从而完成智能面板锁的锁闭。

本申请所提供的方案中,由于设置了控制锁芯装置活动的把手270和对在不同状态下的把手270进行解锁和锁定的闭锁件,实现对把手270的控制,而闭锁件的工作由向控制组件供电的电脑钥匙决定,配合操作人员的规范操作,能够避免智能面板锁出现误触后的错误锁定情况。

在操作人员通过电脑钥匙打开锁具后,会将电脑钥匙拔出并随身携带至操作间内,当拔出后,由于闭锁件能够将把手锁定在工作位置,因此,把手始终能够控制锁芯装置进行开锁和解锁,即便操作人员将电脑钥匙遗留在操作间内,也可以通过把手开锁和解锁,无需使用电脑钥匙实现开闭锁,使用方便。如果在较大空间的作业空间内可以避免闲杂人等从外部操作把手将持有钥匙的操作人员锁在操作间内(只要把手在工作位置,操作人员可以从操作间内解锁),提高了安全性。而仅有当需要将把手贴合回收起位置时,可以通过再次插入电脑钥匙,用于控制闭锁件缩回,以便解锁把手,把手可贴合回到收起位置。

本申请提供的智能面板锁使用安全,能够避免误操作将操作人员反锁在操作间内的情况。

由于锁具通常情况下以移动或转动方式进行锁定或解锁,移动或转动是基本操作方式,有利于操作人员的方便使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锁芯装置包括用以沿自身轴线转动实现智能面板锁的开锁或闭锁的锁芯旋转轴260,锁芯旋转轴260转动设置于锁体的闭锁腔内;

锁芯旋转轴260一侧垂直设有控制轴250,锁芯旋转轴260设有用于根据把手270的转动驱动控制轴250轴向移动的驱动装置,控制轴250上设有用于卡接闭锁件的凹槽。

针对锁芯旋转轴260,需要说明的是,锁芯旋转轴260是一种通过转动控制锁体的开闭的结构,具体可以参考现有技术中的锁芯旋转轴260。其上设置有机械结构或电感应结构,当其转动或移动至预设的位置时,能够实现智能面板锁的开锁或闭锁。

可选的,上述锁芯旋转轴260也可以为锁芯移动块,即通过移动实现开闭锁的结构,例如,把手270以x方向移动至锁芯移动块,并与其卡接,以便能够带动锁芯移动块工作,此时,可以通过把手270沿z轴向内部推动锁芯移动块或向外拉出锁芯移动块,实现锁芯移动块位置的改变。

以上例子是为了说明锁芯旋转轴260虽被称为旋转轴,并不一定是通过旋转操作实现锁闭。

针对控制轴250,需要说明的是,控制轴250设置在锁芯旋转轴260的外部,锁芯旋转轴260连接驱动装置,把手270的转动控制驱动装置的活动,驱动装置的活动驱动控制轴250的轴向移动。由于控制轴250上设置有凹槽,当控制轴250轴向移动时,凹槽的位置改变,仅有当把手位于工作位置和收起位置时,凹槽与闭锁件对应,若闭锁件伸出,则会与凹槽配合卡接,以限制控制轴250的移动。当把手位于工作位置和收起位置之间时,凹槽与闭锁件错位,闭锁件对控制轴250无作用。由于把手270的转动驱动控制轴250轴向移动,因此当控制轴250限位时,把手270的转动也被限位,形成对把手270的锁定。

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锁芯旋转轴260通过转动实现锁体的开闭控制,设置于锁芯旋转轴260上的驱动装置能够根据把手270的位置带动控制轴250移动,把手处于工作位置或收起位置时,通电状态下的闭锁件可以对控制轴250进行限位。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驱动装置包括安装于锁芯旋转轴260内且具有环槽263的球珠旋转轴261和能够卡在环槽263内的第一球珠251;锁芯旋转轴260设有便于第一球珠251径向移动的径向孔;

把手270位于工作位置或收起位置时,第一球珠251贴合环槽,把手270的转动用于驱动球珠旋转轴261轴向移动,以使第一球珠251脱离环槽263、在径向孔中移动并抵接控制轴250。

控制轴250的一端位于径向孔外部且抵接于第一球珠251上,另一端通过压缩状态的第一弹性元件252连接于闭锁腔内壁,第一球珠251脱离环槽263时,第一弹性元件252为压缩状态。

针对球珠旋转轴261,需要说明的是,该轴设置在锁芯旋转轴260的轴向孔中,且该轴的中部设有沿周向延伸的弧形槽,此弧形槽的圆心角与锁芯旋转轴260可转动的角度有关,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时,需要锁芯旋转轴260转动以实现开闭锁的角度来调整。在锁芯旋转轴260上设有径向孔,用于连通锁芯旋转轴260的外部和设置球珠旋转轴261的轴向孔。

针对第一球珠251,需要说明的是,其设置在上述径向孔,并能够在径向孔中移动,并进入弧形槽,与弧形槽的弧面贴合。因此安装时,弧形槽需要与径向孔相对应,以便第一球珠251能够在二者之间移动。

优选地,上述弧形槽为绕球珠旋转轴261一周的环槽263,当然,也可以为半环形槽,或者其他圆心角度数的弧形槽。

针对控制轴250,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将控制轴250通过第一弹性元件252连接与闭锁腔内壁,第一球珠251脱离环槽263时,第一弹性元件252为压缩状态,即通过第一弹性元件252的弹性回复力作用在第一球珠251上,使控制轴250压紧于第一球珠251,第一球珠251压紧于球珠旋转轴261。通常情况下,可将控制轴250设置在第一球珠251的上部,还能够起到避免第一球珠251掉落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球珠旋转轴261的轴向移动用作对控制轴250的驱动控制,球珠旋转轴261可以与把手270的端部连接,把手270对应在工作位置或收起位置时,球珠旋转轴261移动至弧形槽与径向孔对应的位置。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球珠旋转轴261的第一端为弧面凸起部,球珠旋转轴261的第二端通过第二弹性元件262连接于锁芯旋转轴260的轴向孔内;

把手270与锁芯旋转轴260转动连接,把手270与锁芯旋转轴260连接的一端设有至少一个凸出部和至少两个凹陷的弧面槽,两个弧面槽分别用于在把手270相对锁芯旋转轴260转动至工作位置或收起位置时对接弧面凸起部;

把手270在工作位置与收起位置转换时,凸出部推动球珠旋转轴261,以使第一球珠251脱离环槽263。

针对球珠旋转轴261,需要说明的是,球珠旋转轴261通过第二弹性元件262连接于锁芯旋转轴260的轴向孔内,轴向孔优选为半孔,球珠旋转轴261通过第二弹性元件262连接于半孔的内底。

把手270设有两个弧面槽,均用于与球珠旋转轴261的弧面凸起部对接,且把手270设有一个凸出部,凸出部位于两个弧面槽之间。当把手270转动,即在工作位置与收起位置之间转动时,弧面凸起部会由一个弧面槽中移出,并由于凸出部的挤压,球珠旋转轴261向第二弹性元件262移动,并在凸出部转过一定角度之后,第二个弧面槽与弧面凸起部配合限位,球珠旋转轴261会被第二弹性元件262的弹性回复力弹回。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并不限定弧面槽的具体角度和位置,凸出部的结构也不局限于附图中所提供的弧形凸出部,当然,弧形的凸出部能够使转动过程中更加顺滑,避免产生对球珠旋转轴261的剐蹭。

考虑到锁芯旋转轴260转动过程中会转到开锁、闭锁和二者之间的状态,而对于操作人员而言,转动过程的位置是不可见的。

为了使操作人员能够准确了解锁芯旋转轴260当前的转动位置,并为操作人员提供一定的使用舒适度,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上述智能面板锁中还包括安装于锁芯旋转轴260的触感组件230,触感组件230包括能够被推至锁芯旋转轴260的外侧壁的盲孔264中的第二球珠231以及一端与第二球珠231连接且另一端与闭锁腔固定的第三弹性元件232。

请参考图8至图10,其中,锁芯旋转轴260的外侧壁上设有盲孔264,闭锁腔连接第三弹性元件232的一端,第三弹性元件232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球珠231,第二球珠231被第三弹性元件232的弹性回复力推动具有向锁芯旋转轴260移动的趋势,且在锁芯旋转轴260转动过程中,当盲孔264与第二球珠231位置对应时,第二球珠231被第三弹性元件232推至盲孔264中,并与盲孔264的底部贴合。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盲孔264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方形等其他形状,圆形为优选方案。

当上述结构的智能面板锁使用时,在控制把手270活动以带动锁芯旋转轴260转动或移动过程中,锁芯旋转轴260上的盲孔264能够与第二球珠231配合卡接,从而在把手270侧,操作人员能够感应到滑入或滑出的机械操作杆,因此,当将盲孔264与第二球珠231的卡接设置在锁芯旋转轴260闭锁状态时,能够使操作人员感应到锁芯旋转轴260的闭锁;当将盲孔264与第二球珠231的卡接设置在锁芯旋转轴260开锁状态时,能够使操作人员感应到锁芯旋转轴260的开锁;当将盲孔264与第二球珠231的卡接设置在锁芯旋转轴260开锁与闭锁的中间状态时,能够使操作人员感应到锁芯旋转轴260处于可调整状态。

原位状态下,在第三弹性元件232作用下,第二球珠231被推至锁芯旋转轴260侧壁的盲孔264中。当把手270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时,带动锁芯旋转轴260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由于第二球珠231为理想的球体,旋转牵引下推动第二球珠231下移,压缩第三弹性元件232,第三弹性元件232储能,第二球珠231最终脱离锁芯旋转轴260侧壁的盲孔264。

如果需要闭锁复位时,就将把手270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带动锁芯旋转轴260转动,盲孔264回到原始位置,第二球珠231将被储能第三弹性元件232推至锁芯旋转轴260的盲孔264中。如果继续转动,人在扭动把手270的过程中将产生一定的阻力变化和停顿感,提醒操作人员此时的把手270已经恢复至正确的闭锁状态的位置。

在使用过程中,增加了闭锁触感组件230,当工作人员完成操作后将把手270复位至闭锁状态,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把手270的自由端感触到闭锁触感组件230形成的阻力,因而能简单且准确地判断把手270恢复到相应的闭锁位置。

本实施例中,并没有限定上述盲孔264与第二球珠231卡接位置处于何种状态,设置在上述三种状态中的任意一种均可以实现对操作人员的提示功能。

具体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第二球珠231位于盲孔中时,锁芯装置转动至闭锁位置,以便使用者了解当前处于闭锁状态;或者第二球珠231位于盲孔中时,锁芯装置转动至解锁位置,以便使用者了解当前处于解锁状态;当然,上述第二球珠231位于盲孔中时,也可以是锁芯装置转动于解锁位置和闭锁位置之间的某一预设位置,可以根据使用情况随时调整;

和/或,盲孔与径向孔关于锁芯旋转轴260对称设置。可以知道,盲孔与径向孔关于锁芯旋转轴260对称设置一方面可以平衡锁芯旋转轴260在径向上的受力情况,一方面能够合理布局闭锁腔内的空间。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锁体为前面板300和后盖100对合成型的锁体,前面板300设有用于把手270伸出的孔,位于收起位置的把手270嵌合于前面板300的凹槽内,以限制把手270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对于把手270无法带动锁芯旋转轴260活动的方案包括至少两个,一个是把手270与锁芯旋转轴260位置断开,例如通过把手270横向移动至收起位置,以便脱离锁芯旋转轴260,实现无法带动其互动;另一个就是把手270回到收起位置时,前面板300或固定位置上设置有限位结构,该限位结构能够限制处于收起位置上的把手270的活动,具体限制的是把手270带动锁芯旋转轴260活动方向上的活动。

在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本申请的锁体包括后盖100、锁芯200和前面板300。前面板300和后盖100对合后形成具有闭锁腔的锁体,其中,锁芯200可以为上述所有设置在闭锁腔内部的结构,锁芯200设置于具有闭锁腔的锁体内,后面有后盖100覆盖,后盖100在安装时会嵌入在户外环网柜柜门内,只有前面板300朝向外部,并可以设置有供操作人员操作的工作区域。

可选的,上述锁体结构为后盖100和前面板300扣合形成的结构,当然,锁体也可以为左右结构扣合或者其他结构形成的锁体。

针对本申请任意一个实施例中所提供的闭锁件,需要说明的是,其作用是通过控制组件的控制实现对把手270的锁定和解锁,因此,闭锁件的实施方式有很多,较为可靠的一种方式中,闭锁件包括:电磁铁240、用于接收控制组件的供电后驱动电磁铁240收回的电子驱动元件210以及为电磁铁240提供伸出方向弹性力的弹性元件,以使在电子驱动元件210断电时,电磁铁240伸出以锁定把手270。电子驱动元件210固定在电子驱动后盖211处,固定方便。

具体的,在闭锁腔内的一个固定位置设置有弹性元件,弹性元件的一端抵接或连接电磁铁240。

本申请中所提供的第一弹性元件252、第二弹性元件262和第三弹性元件232均为具有弹性的部件,可以为弹簧、弹性垫等任何具有弹性的结构,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调整。

除了上述各个实施例所提供的智能面板锁的主要结构和控制关系,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另一种思路的智能面板锁。

在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之上,控制组件包括固定于闭锁腔内的控制面板201,控制面板201连接用于感应锁芯装置的状态的第一感应组件,当获取到锁芯装置完成单次的开锁或闭锁后,控制面板201控制闭锁件复位以锁定把手270于工作位置或收起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感应组件为传感器,用于感应锁芯装置活动至开锁位置或闭锁位置,第一感应组件将上述检测得到的到达信号发送给控制面板201,控制面板201接收到到达信号后向闭锁件发送控制信息,或者控制面板201接收到到达信号后断掉向闭锁件的电能供应。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案中,利用第一感应组件获取当前锁芯装置的状态,包括当前锁芯装置处于开锁位置或者是闭锁位置,并将获取到的状态发送给控制面板201。控制面板201得到该状态后进行判断,若锁芯装置完成了由开锁位置活动至闭锁位置,或者由闭锁位置活动至开锁位置,则认为锁芯装置单次开锁或闭锁,则认为当前操作人员对锁芯装置的控制已完成(因为实际操作中不会出现开锁后立刻闭锁的情况),则停止向闭锁件供电,则可以使闭锁件复位,实现对把手270的锁定。

将把手270锁定实现的作用效果同上述第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当然,上述附加技术特征也可以仅与第一个实施例中的以下特征结合:

“锁体包括:

用以通过自身活动实现智能面板锁的开锁或闭锁的锁芯装置,锁芯装置活动设置于锁体的闭锁腔内;

活动安装于锁芯装置且伸出于锁体的外壳的把手270,把手270活动至处于工作位置时,用于带动锁芯装置实现开锁或闭锁;把手270活动至处于收起位置时,无法带动锁芯装置实现开锁或闭锁;

控制组件,用以感应电脑钥匙、并仅在与电脑钥匙匹配状态下接收电脑钥匙的供电;

用于锁定或解锁把手270相对于锁芯装置位置的闭锁件,闭锁件接收控制组件的供电后移动、以解锁把手270,使把手270可自由在工作位置和收起位置之间转换。”

也就是说,上述附加技术特征可以用于替换第一个实施例中的特征:“控制组件的供电停止时,闭锁件复位以锁定把手270于当前所处的位置”。

若在操作间中不需要使用电脑钥匙,则操作人员不会取下电脑钥匙。本实施例中,所应对的情况是操作人员的操作流程中并不需要将电脑钥匙取下的情况。

在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之上,控制面板201包括id码芯片,控制面板201连接有通讯模块,通讯模块用于与电脑钥匙的通讯元件无线通讯、并将id码芯片的码值发送给通讯元件进行匹配测试;

还包括:用于感应把手270位置的第二感应组件,控制面板用于通过第一感应组件和第二感应组件的感应信号判断智能面板锁的状态并通过通讯元件输出。

针对第二感应组件,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感应组件可以固定设置在锁体的外部的固定位置,以便把手270转动至不同位置时,能够实现感应。或者,第二感应组件的主要作用是感应把手270是否回到收起位置,因此,可以将第二感应组件设置在把手270收起位置的一侧。

上述各个实施例中仅是智能面板锁仅是一种优选方案,具体并不局限于此,在此基础上可根据实际需要做出具有针对性的调整,从而得到不同的实施方式,控制组件包括控制面板201、id码芯片、状态感应组件和通信组件,控制面板201与电源组件连接,id码芯片、状态感应组件和通信组件均与控制组件连接,电源组件为控制组件、id码芯片、状态感应组件和通信组件供电,仅用控制面板201一个驱动元件,控制电路简单,成本较低。如图11所示,图11所示为智能面板锁的电路连接框图。

通信组件与电脑钥匙的通讯元件进行无线通讯,传输锁具的开锁或闭锁状态,通信组件与控制面板201连接,将锁具的开锁或闭锁传输至控制面板201。

控制面板201能够读取智能面板锁的id码芯片的码值,并通过通信组件发送给电脑钥匙进行匹配,待电脑钥匙确认码值后,控制组件控制锁芯装置进行开锁或闭锁。

状态感应组件即为上述第一感应组件和第二感应组件,用于采集锁芯200的开锁信息或闭锁信息并发送至控制组件,控制组件接收开锁信息或闭锁信息并使电子驱动元件210断电。

智能面板锁的电路工作过程如下:当需要开锁或者闭锁时,把电脑钥匙插入智能面板锁上的锁孔,电脑钥匙接近锁孔,电源组件向控制面板201传输电信号,电脑钥匙等待读码。控制组件将通讯组件和id码芯片接通,并与电脑钥匙通讯组件建立通讯连接,可采用2.4g通讯组件,将id码芯片的码值通过通讯组件发送给电脑钥匙的通讯元件,从而电脑钥匙获取了智能面板锁的身份码值并验证智能面板锁的身份是否是要操作的对象。

电脑钥匙确认当前智能面板锁为要操作的对象后通过电脑钥匙通讯元件给智能面板锁的通讯组件发送开锁或闭锁指令,控制组件接收到开锁或闭锁指令后给电子驱动元件210发送信号,控制电子驱动元件210驱动电磁铁240工作,此时智能面板锁的把手270即可操作。当智能面板锁的开锁或者闭锁状态发生改变时,状态感应组件采集锁芯200的开锁信息或闭锁信息并发送至控制组件,控制组件通过状态感应组件产生的信号变化,判断出智能面板锁处于什么状态,并通过通讯组件将智能面板锁的状态传送给电脑钥匙。电脑钥匙通过读取锁具的码值,继而控制面板201驱动电子驱动元件210断电,使锁具实现智能化,提高了安全性能。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锁芯旋转轴260上设有与其同步转动的磁铁元件,第一感应组件包括闭锁腔内设置的、分别用于感应磁铁元件转动至锁定位置或闭锁位置的两个霍尔元件202,霍尔元件202与控制组件连接,用以将磁铁元件转动至锁定位置或闭锁位置的感应信号发送给控制面板201;

和/或,把手的自由端设有永磁体271,第二感应组件包括用于感应永磁体271的干簧管303,干簧管303位于锁体外部与收起位置的把手的自由端对应位置,干簧管303与控制面板201连接,用以将把手贴合至自由端对应位置的感应信号发送给控制面板201。

在开锁或者闭锁过程和操作把手270过程中能将锁具的开锁信息和闭锁信息及时反馈到电脑钥匙的显示面板中,实现数据的传输,实时知晓锁具的状态。

第一感应组件包括感应件220和霍尔元件202,感应件220安装于锁芯200的锁芯旋转轴260上,感应件220底端穿入锁芯旋转轴260,并与其固定连接,感应件220与锁芯旋转轴260同时转动。霍尔元件202安装在控制面板201上,且与控制面板201电连接,霍尔元件202的数量为两个,用于感应锁芯旋转轴260开锁时的转动位置。感应件220内部设置有磁铁元件,霍尔元件202能够与磁铁元件相互感应。当开锁时,锁芯旋转轴260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感应件220也同时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当感应件220旋转90°,顺时针或逆时针均可,旋转至其中一个霍尔元件202时,感应件220中的磁铁元件便会与霍尔元件202相互感应,并把旋转开锁到位的信息传输到电脑钥匙中,从而使电脑钥匙采集锁具的状态,使得系统均能采集锁具的开锁和闭锁状态,实现信息的传输与互动,实现锁具智能化。

可选的,上述锁芯旋转轴260转动的角度可以进行调整,获得适用于实际使用的角度。

第二感应组件包括永磁体271和干簧管303,永磁体271镶嵌在把手270的自由端,干簧管303固定在前面板300上,干簧管303能够与永磁体271相互感应。闭锁时,把手270紧贴在前面板300上,永磁体271与干簧管303感应距离比较小,位于感应区内,干簧管303可以感应把手270处于闭锁状态;开锁时,把手270自由的一端可以抬起,永磁体271离开干簧管303的感应区,干簧管303通过内部电路将把手270抬起开锁的信息传递到电脑钥匙上,实现信息的传输。

在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之上,还包括与控制面板201连接的储能组件;储能组件连接用于感应电脑钥匙并获得电能的解锁感应组件301,解锁感应组件301设置在锁体外部;

解锁感应组件301具有用于与电脑钥匙的第二感应线圈配合的第一感应线圈。

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场合的不同,对智能面板锁进行若干改变,锁孔为解锁感应组件301,解锁感应组件301具有第一感应线圈和无线充电接收电路,电脑钥匙具有与第一感应线圈相配合的第二感应线圈。当电脑钥匙插入智能面板锁上的解锁感应组件301,第一感应线圈和第二感应线圈相互感应,通过无线感应的方式给智能面板锁的无线充电接收电路供电。控制面板201包括储能组件,储能组件与解锁感应组件301连接,具体与无线充电接收电路连接,存储无线充电接收电路接收到的电能。储能组件相当于电源组件,储能组件与控制组件连接,给锁体内部供电,无需给锁体直接供电或是在锁体内部安装电池,锁体无需经常拆卸,提高了智能面板锁的安全性。并且,通过无线感应的方式给智能面板锁供电,仅在需要开锁或者闭锁时,由电脑钥匙进行无线感应式供电,开锁或者闭锁后,即可断开供电,可节约电能。

需要说明的是,前面板300可以用于设置解锁感应组件301,具体地,前面板300中包括解锁感应组件301和感应区防水盖302,感应区防水盖302用于为前面板300实施防水功能。电脑钥匙可以插入解锁感应区组件301内,通过无线感应的方式给锁体内部供电。感应区防水盖302通过两根固定销(图中未进行标识)安装在前面板300中。使用时可以往上掀开,闭合时能有效防止雨水渗透到前面板里。

可选的,上述感应区防水盖302也可以为图中提供的以外的结构或方式实现防水功能。

在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中,具体地,把手270沿着前面板300的垂直方向,把手270具有抬起和放下两个状态。把手270一端穿过前面板300与锁芯200的锁芯旋转轴260连接,把手270另一端可以自由靠近或者远离前面板300。把手270靠近锁具前面板300时,可以嵌入前面板300中,与前面板300贴合。前面板300具有锁孔,用于插入电脑钥匙,电脑钥匙内具有芯片,用于读取码值。

本申请中所提供的控制面板201可以为电路板,也可以为pcb板,用于在电脑钥匙插入后,依据电脑钥匙发送的控制信号来控制闭锁件离开锁芯200的闭锁槽以驱动把手270抬起来控制开锁;且控制闭锁件卡于锁芯200的闭锁槽以驱动把手270放下来控制闭锁。

需要说明的是,当闭锁件离开锁芯200的闭锁槽后,把手270处于可驱动状态,此时便可以根据开锁指令或者闭锁指令来驱动把手270,当然,也可以不驱动把手270。

在把手270处于收起位置时,当电脑钥匙插入锁孔并读码成功后,电脑钥匙获得开锁许可,得到第一次开锁授权,此时操作人员能够抬起把手270,对智能面板锁进行开锁。反之,当电脑钥匙插入锁孔并读码失败后,电脑钥匙不能获得开锁许可,第一次开锁授权失败,此时操作人员不能够抬起把手270,不能对智能面板锁进行开锁。当把手270被抬起时,开锁信息将同步到电脑钥匙的显示面板中,并反馈到防误系统里,此时开锁授权操作完成。当第一次授权完成后,如果操作人员完成操作需要将把手270贴合回前面板300中,则电脑钥匙需要再次插入锁孔,待读码成功后,获得闭锁许可,进行第二次闭锁授权。此时,操作人员能够转动把手270将把手270贴合回前面板300中,对智能面板锁进行闭锁操作。只有进行第二次闭锁授权,操作人员才能将把手270压下来,闭锁信息同步传输到电脑钥匙中,并反馈到防误系统里,此时闭锁授权完成。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智能面板锁,主要安装在户外环网柜柜门上,电脑钥匙每插入锁孔一次,只能授权操作开锁或闭锁一项工作,开锁和闭锁均需要电脑钥匙插入锁孔,待读码成功后,获得开锁或者闭锁授权,能够进行开锁或者闭锁操作,并判断操作完成后的状态,如需进行下一步操作或再次判断其他操作状态时需要重新插入电脑钥匙,再次进行授权。锁具的开锁和闭锁均需要用到电脑钥匙,开锁和闭锁均要授权,防止发生误操作,提高安全性。

上述各个实施例所提供的智能面板锁在使用时,通常包括以下操作:

开锁时,插入电脑钥匙,电脑钥匙在解锁感应组件301正确识别后,通过无线供电给电子驱动元件210传输电信号,电子驱动元件210动作并驱动电磁铁240吸附,电磁铁240吸附后,其伸缩轴离开控制轴250,控制轴250便可上下移动。当把手270自由端抬时,旋转带动突出部推动球珠旋转轴261向右移动,压缩第二弹性元件262,同时圆弧形状的环槽263推动第一球珠251向上移动,第二弹性元件262储能。把手270自由端抬起至与锁芯旋转轴260平行位置时,球珠旋转轴261在储能第二弹性元件262作用下,向左推进,卡在把手270第二凹陷弧面槽内,此时把手270抬起至最高点并固定。球珠旋转轴261复位后,控制轴250在第一弹性元件252作用下,第一球珠251重新落在球珠旋转轴261圆弧形状的环槽263中。在此状态下,转动把手270自由端,带动把手270穿过前面板300与锁芯旋转轴260连接一端便可使锁芯旋转轴260旋转,达到解锁目的。

闭锁时,位置固定的电磁铁240在内部弹性元件作用下,其伸缩轴卡在控制轴250的闭锁槽中,此时控制轴250不能上下移动,由于弹性元件伸展,球珠卡在锁芯旋转轴260与球珠旋转轴261球面环槽263中,因电磁铁240限制了控制轴250的移动,致使把手270不能抬起,在此闭锁状态下,把手270与前面板300贴合,把手270的第一凹陷弧面槽与球珠旋转轴261相接,此时把手270处于闭锁状态。

除了上述各个实施例所提供的智能面板锁的主要结构和控制关系,该智能面板锁的其他各部分的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本文不再赘述。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智能面板锁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