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门锁拉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18427发布日期:2020-04-10 15:20阅读:4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门锁拉索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拉索,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门锁拉索。



背景技术:

拉索是中控锁和内开手柄7的重要连接件,拉索本体1的一端接锁体11,另一端接内开手柄7,从而实现车门的内部开启。如图1-3中所示,现有的拉索本体1与内开手柄7连接的端头为卡接结构,与锁体11连接的端头为倒扣结构,装配时倒扣部弹性变形穿入锁体中,此结构存在的主要缺陷是:

1、安装时拉索本体1与内开手柄7为过盈配合,装配困难;

2、拉索本体1的接头上无防转结构,拉索易转动产生扭转,开启不顺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门锁拉索,可实现拉索方便快捷的安装,拉索两端的接头不易脱落并且拆卸容易,可防止拉索扭转,避免车门开启不顺畅。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门锁拉索,包括拉索本体以及分别设于所述拉索本体两端的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所述第一接头包括第一基部、第一防转部和倒钩部,所述第一基部的后端与所述拉索本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防转部和所述倒钩部固定设于所述第一基部的前端,所述第一基部通过所述第一防转部和所述倒钩部与内开手柄可拆卸防转式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接头包括第二基部和倒扣部,所述倒扣部设于所述第二基部的前端,所述第二基部通过所述倒扣部与所述锁体倒扣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门锁拉索还可以是:

所述倒钩部包括一体成型的从后向前延伸的卡板和钩爪,所述卡板的后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基部的侧壁上,所述钩爪设于所述卡板的前端,所述钩爪由前至后从外向内延伸并与所述内开手柄的外壁可解除式卡接固定。

所述内开手柄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防转部相匹配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一防转部固定穿设于所述第一卡槽中,所述倒钩部与所述内开手柄卡接固定。

所述第一防转部的侧壁上还设有凸起的第一导向块,所述第一防转部通过所述第一导向块固定穿设于所述第一卡槽中。

所述锁体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接头相匹配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基部和所述倒扣部穿设于所述第二卡槽中并通过所述倒扣部与所述锁体倒扣连接。

所述第二基部尾部的侧壁上设有向外凸起的第二防转部,所述第二卡槽内设有向槽内凸起的槽内防转块,所述第二防转部与所述槽内防转块位置对应并可解除式相抵,所述第二接头通过所述第二防转部和所述槽内防转块防转式固定穿设于所述第二卡槽中。

所述第二基部前部的侧壁上设有凸起的第二导向块,所述第二接头通过所述第二导向块固定穿设于所述第二卡槽中。

所述第二导向块的横向截面为“v”字形,所述导向块的尖端向前。

所述第二卡槽内设有向槽内凸起的前后限位块,所述前后限位块可解除式固定卡设于所述倒扣部与所述第二基部之间,所述前后限位块的前后两侧分别于所述倒扣部的后侧和所述第二基部的前侧相抵。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门锁拉索,包括拉索本体以及分别设于所述拉索本体两端的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所述第一接头包括第一基部、第一防转部和倒钩部,所述第一基部的后端与所述拉索本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防转部和所述倒钩部固定设于所述第一基部的前端,所述第一基部通过所述第一防转部和所述倒钩部与内开手柄可拆卸防转式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接头包括第二基部和倒扣部,所述倒扣部设于所述第二基部的前端,所述第二基部通过所述倒扣部与所述锁体倒扣连接。这样,拉索本体的一端通过第一接头与内开手柄连接,第一基部用于安装第一防转部和倒钩部,第一接头上设置防转部可防止第一接头和拉索本体扭转,避免车门开启不顺畅,设置倒钩部实现第一接头与内开手柄的可拆卸固定连接,防止第一接头移动和脱落,同时,与现有的过盈装配相比,安装更加方便快捷,需要更换零件时拆卸更加容易,拉索本体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接头与锁体连接,第二基部用于安装倒扣部,倒扣部实现第一接头与锁体倒扣连接,防止第二接头从锁体上脱落。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门锁拉索具有以下优点:可实现拉索方便快捷的安装,拉索两端的接头不易脱落并且拆卸容易,可防止拉索扭转,避免车门开启不顺畅。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拉索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拉索与内开手柄连接端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的拉索与锁体连接端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门锁拉索的拉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门锁拉索的第一接头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门锁拉索的第二接头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门锁拉索的内开手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门锁拉索的锁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门锁拉索的内开手柄与拉索装配结构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门锁拉索的锁体与拉索装配结构图。

图号说明

1…拉索本体2…第一接头3…第二接头

4…第一基部5…第一防转部6…倒钩部

7…内开手柄8…第一卡槽9…第二基部

10…倒扣部11…锁体12…第一导向块

13…第二防转部14…第二导向块15…槽内防转块

16…前后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中,内开手柄7的位置为“前”,第一接头2的位置为“后”;锁体11的位置为“前”,第二接头3的位置为“后”;外开手柄7的位置为“内”,卡板的位置为“外”;锁体11的位置为“外”,第二接头3的位置为“内”。下面结合图4至图10,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门锁拉索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门锁拉索,请参考图4至图10,包括拉索本体1以及分别设于所述拉索本体1两端的第一接头2和第二接头3,所述第一接头2包括第一基部4、第一防转部5和倒钩部6,所述第一基部4的后端与所述拉索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防转部5和所述倒钩部6固定设于所述第一基部4的前端,所述第一基部4通过所述第一防转部5和所述倒钩部6与内开手柄7可拆卸防转式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接头3包括第二基部9和倒扣部10,所述倒扣部10设于所述第二基部9的前端。所述第二基部9通过所述倒扣部10与所述锁体11倒扣连接。这样,拉索本体1的一端通过第一接头2与内开手柄7连接,第一基部4用于安装第一防转部5和倒钩部6,第一接头2上设置防转部可防止第一接头2和拉索本体1扭转,避免车门开启不顺畅,设置倒钩部6实现第一接头2与内开手柄7的可拆卸固定连接,防止第一接头2移动和脱落,同时,与现有的过盈装配相比,安装更加方便快捷,需要更换零件时拆卸更加容易,拉索本体1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接头3与锁体11连接,第二基部9用于安装倒扣部10,倒扣部10实现第一接头2与锁体11倒扣连接,防止第二接头3从锁体11上脱落。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门锁拉索具有以下优点:可实现拉索方便快捷的安装,拉索两端的接头不易脱落并且拆卸容易,可防止拉索扭转,避免车门开启不顺畅。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门锁拉索,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请参考图4至图10,还可以是:所述倒钩部6包括一体成型的从后向前延伸的卡板和钩爪,所述卡板的后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基部4的侧壁上,所述钩爪设于所述卡板的前端,所述钩爪由前至后从外向内延伸并与所述内开手柄7的外壁可解除式卡接固定。这样,卡板用于提供钩爪的安装面,钩爪用于与内开手柄7连接,并且卡板在安装时可发生弹性形变,有利于安装并且拆卸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门锁拉索,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请参考图4至图10,还可以是:所述内开手柄7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防转部5相匹配的第一卡槽8,所述第一防转部5固定穿设于所述第一卡槽8中,所述倒钩部6与所述内开手柄7卡接固定。这样,第一防转部5穿设于内开手柄7的第一卡槽8中可防止第一接头2和拉索本体1扭转,避免车门开启不顺畅。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第一防转部5的侧壁上还设有凸起的第一导向块12,所述第一防转部5通过所述第一导向块12固定穿设于所述第一卡槽8中。这样,通过设置凸起的第一防转部5,防止第一接头2以及拉索扭转。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门锁拉索,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请参考图4至图10,还可以是:所述锁体11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接头3相匹配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基部9和所述倒扣部10穿设于所述第二卡槽中并通过所述倒扣部10与所述锁体11倒扣连接。这样,装配时倒扣部10发生弹性形变使第二接头3穿设于第二卡槽中,装配完成后倒扣部10恢复原状,从而使第二接头3与锁体11卡接固定,防止第二接头3从锁体11上脱落。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基部9尾部的侧壁上设有向外凸起的第二防转部13,所述第二卡槽内设有向槽内凸起的槽内防转块15,所述第二防转部13与所述槽内防转块15位置对应并可解除式相抵,所述第二接头3通过所述第二防转部13和所述槽内防转块15防转式固定穿设于所述第二卡槽中。所述第二接头3通过所述第二防转部13固定穿设于所述第二卡槽中。这样,通过设置凸起的第二防转部13和槽内防转块15配合,防止第二接头3以及拉索本体1扭转。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基部9前部的侧壁上设有凸起的第二导向块14,所述第二接头3通过所述第二导向块14固定穿设于所述第二卡槽中。这样,通过设置第二导向块14使第二接头3安装在锁体11上时,更加方便快捷并且,凸起的结构可以区分正反面,避免装错后拉索扭转。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导向块14的横向截面为“v”字形,所述导向块的尖端向前。这样,横向截面为“v”字形的第二导向块14,前端的宽度较小,更有利于装配。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卡槽内设有向槽内凸起的前后限位块16,所述前后限位块16可解除式固定卡设于所述倒扣部10与所述第二基部9之间,所述前后限位块16的前后两侧分别于所述倒扣部10的后侧和所述第二基部6的前侧相抵。这样,前后限位块卡设于倒扣部10与第二基部6之间,防止第二接头3穿设于第二卡槽后向后脱出,也可防止第二接头3向前移动,起到前后限位的作用。

上述仅对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但并不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中的设计精神所作出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认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