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44696发布日期:2020-05-22 20:20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门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门锁。



背景技术:

部分房门设有猫眼,屋内人员可通过猫眼观察屋外的情况。房门需开设猫眼孔来安装猫眼,不法分子通过将猫眼破拆后,有可能将作案工具经猫眼孔伸入屋内,以拨动房门里侧的门锁把手来开门,实现入屋盗窃。因而,行业亟需一款能防止经猫眼孔开锁的门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门锁,其能够有效防止不法分子经猫眼孔实施开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门锁,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板、把手,所述面板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可转动地安装有把手连接套,所述把手连接套的后端与所述把手固接,所述把手连接套的前端开设有配合圆孔,所述门锁包括传动套,所述传动套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配合圆孔,所述把手的内腔可滑动地设有按钮,所述把手的内腔可滑动地设有锁杆,所述锁杆与所述按钮相抵靠,所述把手连接套的侧壁开设有通过长孔,所述通过长孔与所述配合圆孔连通,所述传动套的后端开设有传动缺口,所述锁杆能局部穿过所述通过长孔而进入所述传动缺口,当通过所述按钮将所述锁杆局部推入所述传动缺口,所述把手能通过所述锁杆带动所述传动套转动。

具体地,所述把手内腔固接有安装片,所述安装片设有通过孔,所述按钮可滑动地穿设于通过孔。

具体地,所述按钮的前端设有限位凸缘,所述限位凸缘穿不过所述安装片的通过孔。

具体地,所述锁杆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锁杆的后端设有抵靠部,所述把手的内腔包括弹簧腔,所述复位弹簧的前端抵着弹簧腔的前壁,所述复位弹簧的后端抵着所述抵靠部,所述抵靠部与所述按钮相互抵靠。

具体地,所述把手连接套的后段的横截面轮廓呈方形,所述把手的内部设有方形空腔,所述把手连接套的后段与方形空腔适配,所述方形空腔与所述把手连接套的后端通过螺钉相互固接。

具体地,所述通过长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通过长孔分别设于所述手连接套的后段的相对的两个侧壁。

具体地,所述传动缺口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传动缺口沿所述传动套的周向均匀分布。

具体地,所述锁杆的数量为两个,每个所述通过长孔匹配于一个所述锁杆,每个所述传动缺口匹配于一个所述锁杆。

具体地,所述锁杆的横截面呈正方形,所述通过长孔的两相对内壁之间的尺寸与所述锁杆适配。

具体地,所述锁杆的横截面呈正方形,传动缺口的两相对内壁之间的尺寸与所述锁杆适配。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把手的内腔可滑动地设有按钮,把手的内腔可滑动地设有锁杆,锁杆与按钮相抵靠,把手连接套的侧壁开设有通过长孔,通过长孔与配合圆孔连通,传动套的后端开设有传动缺口,锁杆能局部穿过通过长孔而进入传动缺口,当通过按钮将锁杆局部推入传动缺口,把手能通过锁杆带动传动套转动,以实现开锁。由于在开锁的过程中,必须通过按钮将锁杆局部推入传动缺口,因而,即使不法分子破拆了门锁的猫眼,并经猫眼孔将作案工具深入屋内,不法分子也难以保持将按钮按下并摆动把手,因而,本实用新型的门锁能够大大增加不法分子作案的难度,以防止不法分子经猫眼孔开启门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门锁的分解视图,其中门锁被设置为适应于“右开”形式的房门;

图2为本实用新型门锁的另一分解视图,其中门锁被设置为适应于“右开”形式的房门;

图3为本实用新型门锁的竖向剖切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门锁的横向剖切视图,其中锁杆已局部进入传动缺口;

图5为本实用新型门锁的另一横向剖切视图,其中锁杆未进入传动缺口;

图6为把手连接套的透视视图;

图7为传动套的透视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门锁的内部视图的局部视图,其中门锁被设置为适应于“右开”形式的房门;

图9为本实用新型门锁的内部视图的局部视图,其中门锁被设置为适应于“左开”形式的房门;

图10为本实用新型门锁安装状态下的房门里侧视图,其中房门为“右开”设置;

图11为本实用新型门锁安装状态下的房门里侧视图,其中房门为“左开”设置;

图12为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中:1、面板;11、安装孔;12、限位块;13、盖板;2、把手连接套;21、配合圆孔;22、驱动圆盘;221、驱动凸块;23、复位扭簧;231、扭簧末端;24、扭簧拨块;25、通过长孔;3、把手;31、按钮;32、锁杆;321、复位弹簧;322、抵靠部;33、安装片;34、螺钉;4、传动套;41、传动圆盘;411、避让长孔;412、外限位凸缘;413、内限位凸缘;42、第一传动仿形孔;43、传动缺口;44、复位凸块;5、传动片;51、主体部;511、第二传动仿形孔;52、凸出部;6、传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见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门锁包括面板1、把手3,面板1设有安装孔11,安装孔11可转动地安装有把手连接套2。把手连接套2的后端与把手3固接(图1中方向a为前方)。结合图6,把手连接套2的前端开设有配合圆孔21,把手连接套2的前端设有驱动圆盘22,驱动圆盘22的前侧壁设有两个驱动凸块221。

结合图7,本实用新型的门锁包括传动套4,传动套4可转动地穿设于配合圆孔21,传动套4的前端外露于配合圆孔21,传动套4的前端设有传动圆盘41。传动圆盘41设有两个避让长孔411,避让长孔411呈弧形。结合图8,避让长孔411处于驱动凸块221的转动轨迹,每个驱动凸块221穿过一个避让长孔411。避让长孔411用于在驱动圆盘22反向转动(本方案将把手3往上摆的方向定义为正向,反向即为图1、图8中方向b1的反方向)的过程中避让驱动凸块221。具体地,见图6,两个驱动凸块221沿驱动圆盘22的周向均匀分布,相应地,见图7,两个避让长孔411沿传动圆盘41的周向均匀分布,避让长孔411所对应的圆心角为100°~130°,在常态下,驱动凸块221处于避让长孔411的中部(如图8所示)。

具体地,见图8,面板1设有内腔,内腔的竖向相对两个内壁均设有限位块12。把手连接套2套设有复位扭簧23,复位扭簧23的两个扭簧末端231均朝外伸出。结合图6,把手连接套2的后侧壁设有两个扭簧拨块24,两个扭簧拨块24沿把手连接套2的周向均匀分布。

在常态下(结合图1、图8、图9):把手3处于横向状态,并且,复位扭簧23的两个扭簧末端231分别抵着两个限位块12各自的下侧,相应地,复位扭簧23的两个扭簧末端231分别抵着两个扭簧拨块24各自的下侧。传动圆盘41设有两个复位凸块44,两个复位凸块44沿传动圆盘41的周向均匀分布,两个复位凸块44均朝后延伸。在常态下,两个复位凸块44均抵靠着两个扭簧末端231各自的下侧。

以图8为例,在将把手3从横向状态沿正向(图1、图8中方向b1)摆动至倾斜朝上的过程中,两个扭簧拨块24随之转动。由于复位扭簧23的两个扭簧末端231分别抵着两个限位块12各自的下侧,图8中左侧的扭簧拨块24带动图8中左侧的扭簧末端231朝方向b1摆动,而图8中右侧扭簧末端231则仍被图8中右侧的限位块12抵着,从而使复位扭簧23产生进一步弹性形变。当松开把手3后,复位扭簧23自身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复位,图8中左侧的扭簧末端231恢复至抵靠在图8中左侧的限位块12,并推动图8中左侧的扭簧拨块24以带动把手连接套2连同把手3一并摆动至如8图所示的状态,即把手3沿横向设置的状态。在此过程中,图8中左侧的扭簧末端231抵着图8中左侧的复位凸块44,以带动传动套4复位至如图8所示的状态,从而带动传动杆6复位至如图8所示的状态。

由于两个扭簧拨块24沿把手连接套2的周向均匀分布,在将把手3从横向状态反向(沿图1、图8中方向b1的反方向)摆动至倾斜朝下的过程中,与上述正向摆动的情形相反,图8中右侧的扭簧拨块24带动图8中右侧的扭簧末端231朝方向b1的反方向摆动,同理,当松开把手3后,复位扭簧23在自身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复位,以带动把手3复位至横向的状态(如图8所示状态)。即复位扭簧23使得把手3在朝上或朝下摆动以后,能够自动复位至横向状态。

作为替代实施方式(本替代实施方式图未示出,可参考图1、图8),在常态下:当把手3处于横向状态时,复位扭簧23的两个扭簧末端231分别抵着两个限位块12各自的上侧,相应地:复位扭簧23的两个扭簧末端231分别抵着两个扭簧拨块24各自的上侧,并且,复位扭簧23的两个扭簧末端231分别抵着两个复位凸块44各自的上侧。如此设置,同样可以使把手3摆动至倾斜后,复位至横向的状态。

结合图1至图5以及图8,本实用新型的门锁包括传动片5和传动杆6。传动套4的前端开设有第一传动仿形孔42(结合7图)。结合图3、图8,传动片5包括主体部51和凸出部52,主体部51开设有第二传动仿形孔511。传动杆6的横截面轮廓为非圆形,在本实施中,传动杆6的横截面呈正方形。第一传动仿形孔42、第二传动仿形孔511的轮廓均与传动杆6的横截面轮廓相应。传动片5叠置于传动圆盘41的前侧壁,具体地,结合图12,面板1螺纹连接有盖板13,安装盖板13后,盖板13抵着传动片5的前侧壁,使传动片5保持叠置于传动圆盘41的前侧壁。传动杆6穿过第二传动仿形孔511而局部处于第一传动仿形孔42内。凸出部52处于驱动凸块221的转动轨迹并抵靠于其中一个驱动凸块221(参考图7、图8)。

传动杆6的外露的一端与锁芯(图未示)连接,传动杆6的转动能够使锁芯上锁或开锁。

具体地,见图8、图9,传动片5的主体部51呈局部圆形,传动片5的凸出部52呈局部扇形,凸出部52的圆弧与主体部51的圆弧彼此同心。传动圆盘41的前侧壁设有外限位凸缘412和内限位凸缘413。内限位凸缘413呈圆弧状,内限位凸缘413的内壁轮廓与主体部51的局部圆形适配。外限位凸缘412呈环状,外限位凸缘412的内壁轮廓与凸出部52的圆弧适配。内限位凸缘413与外限位凸缘412能共同引导传动片5,使传动片5能够相对传动圆盘41转动,盖板13抵着传动片5(结合图12),使传动片5保持处于内限位凸缘413与外限位凸缘412之间。

具体地,结合图8、图9,凸出部52所对应的圆心角为85°~95°,当凸出部52抵靠于其中一个驱动凸块221,主体部51所开设的第二传动仿形孔511与传动套4所开设的第一传动仿形孔42彼此对齐。

如此,同样以图8为例,在把手3正向(沿图1、图8中方向b1)摆动至倾斜朝上的过程中,位于图8中下侧的驱动凸块221通过传动片5(凸出部52)带动传动杆6及传动套4一并正向转动,以使锁芯上锁。在把手3反向(图8中方向b1的反方向)摆动的过程中,避让长孔411在把手连接套2转动的过程中避让驱动凸块221,并且,驱动凸块221不与凸出部52接触(驱动凸块221空转),因而把手3无法通过传动片5带动传动套4及传动杆6转动,因而,把手3反向摆动(朝下摆动)并不能实现开锁。对于安装有猫眼的房门,不法分子有可能先破拆猫眼,继而通过猫眼安装孔往屋内深入作案工具,从而开启门锁。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门锁,户主在室内关门上锁时,只需将横向的把手3摆动至倾斜朝上(即沿图8中方向b1),即可实现上锁。上锁后,若有不法分子破拆猫眼,继而经猫眼孔伸进作案工具,并拨动把手3朝下摆动时(即沿图8中方向b1的反方向),如前述,避让长孔411在把手连接套2反向转动的过程中避让驱动凸块221,使驱动凸块221空转,使把手3无法通过传动片5带动传动套4及传动杆6转动,因而不法分子难以单纯通过猫眼孔反向(朝下)拨动把手3来实现开锁。

具体地,把手连接套2的后段的横截面轮廓呈方形,把手3的内部设有方形空腔,把手连接套2的后段与方形空腔适配,方形空腔与把手连接套2的后端通过螺钉34相互固接。

结合图12,盖板13设有“左开”标识和“右开”标识,传动片5的前侧壁设有指示箭头,当传动片5调整至指示箭头指向“左开”标识时(相应于图9所示的状态),凸出部52抵靠于其中一个驱动凸块221(图9中上侧的驱动凸块221),此时,门锁适用于“左开”的装门形式(如图11所示)。当传动片5调整至指示箭头指向“右开”标识时(相应于图8、图12所示的状态),凸出部52抵靠于其中另一个驱动凸块221(图8中下侧的驱动凸块221),此时,门锁适用于“右开”的装门形式(如图10所示)。

为适应不同房门的门锁设置位置不同,可以将本实用新型的门锁作相应的变形,具体为,若需要以如图10所示的“右开”形式(门板的左侧边缘为铰接轴,门锁安装在门板内壁的右侧)安装门锁,则把手3与传动片5以图1至图5以及图8所示的形式安装,其中传动片5的指示箭头对准盖板13的“右开”标识。若需要以如图11所示的“左开”形式(门板的右侧边缘为铰接轴,门锁安装在门板内壁的左侧)安装门锁,则把手3与传动片5以图9所示的形式安装。

将“右开”形式调整为“左开”形式,只需要依次将盖板13、传动杆6、传动片5及传动套4拆下,继而,将螺钉34卸下,即可将把手3从把手连接套2的后端卸下,继而,将把手3转动180°(由图8所示角度转动至图9所示角度),并重新装在把手连接套2上,继而重新将螺钉34拧上,以将把手连接套2与把手3重新固接。进一步,将传动套4重新装上(如图9所示),并将传动片5重新放置于传动圆盘41的前侧面,并将传动片5的指示箭头对准盖板13的“左开”标识,此时,传动片5调节至凸出部52抵靠于图9中上侧的驱动凸块221(如图9所示),并且主体部51所开设的第二传动仿形孔511与传动套4所开设的第一传动仿形孔42彼此对齐。继而,使传动杆6穿过第二传动仿形孔511并局部进入第一传动仿形孔42,最后装上盖板13,即完成将门锁从“右开”形式调整为“左开”形式。

结合图9、图11,对于“左开”形式的门锁,将把手3朝上摆动的方向定义为正向(即图9、图11中的方向b2),在把手3正向摆动的过程中,图9中上侧的驱动凸块221推动凸出部52,以带动传动杆6及传动套4一并正转,以实现开锁。需要说明的是,采用“右开”和“左开”形式时,锁芯的开锁方向相反,分别为图10中方向b1和图11中方向b2。对于“左开”形式的门锁,在把手3反向摆动的过程中,避让长孔411在把手连接套2转动的过程中避让驱动凸块221,并且,驱动凸块221不与凸出部52接触(驱动凸块221空转),因而无法通过传动片5带动传动套4及传动杆6转动,因而,把手3反向摆动并不能实现开锁。

驱动凸块221、避让长孔411以及传动片5的设置,能够使把手3在正向摆动时进行有效传动,实现上锁,而在反向摆动时传动失效,无法实现开锁。另外,驱动凸块221、避让长孔411、传动片5的设置以及把手3与把手连接套2的连接形式,使得能够便捷地将门锁调整为“右开”或“左开”的形式,以适应不同安装方式的房门。

具体地,见图1至图5,把手3可滑动地设有按钮31,把手3可滑动地设有锁杆32,锁杆32与按钮31相抵靠,在本实施中,把手3设有内腔,把手3的内腔固接有安装片33,安装片33设有通过孔,按钮31可滑动地穿设于通过孔。按钮31的前端设有限位凸缘,限位凸缘穿不过安装片33的通过孔。锁杆32套设有复位弹簧321,锁杆32的后端设有抵靠部322,把手3的内腔包括弹簧腔,复位弹簧321的前端抵着弹簧腔的前壁,复位弹簧321的后端抵着抵靠部322,抵靠部322与按钮31相互抵靠。结合图6,把手连接套2的侧壁开设有通过长孔25,通过长孔25与配合圆孔21连通。通过长孔2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通过长孔25分别设于手连接套的后段的相对的两个侧壁。结合图7,传动套4的后端开设有传动缺口43,传动缺口4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传动缺口43沿传动套4的周向均匀分布。锁杆32的数量为两个,每个通过长孔25匹配于一个锁杆32,每个传动缺口43匹配于一个锁杆32。锁杆32的横截面呈正方形,通过长孔25的两相对内壁之间的尺寸与锁杆32适配,传动缺口43的两相对内壁之间的尺寸与锁杆32适配。

锁杆32能局部穿过通过长孔25而进入传动缺口43。当通过按钮31将锁杆32局部推入传动缺口43(结合图4、图5),且反向摆动把手3时(即图8中方向b1的反方向,或图9中方向b2的反方向),把手3通过锁杆32带动传动杆6反向转动而实现开锁。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