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音门的静音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21576发布日期:2020-07-17 15:55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一种静音门的静音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开关把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静音门的静音锁。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静音门上使用的静音锁,实现静音的主要方式靠的是静音锁上的零件之间的良好配合组装,即零件间的接触间隙很小,不会出现单一零件微小晃动的问题,这样就避免人开关门时震动的产生,但是微小的震动仍会发生。

如果能够发明一种静音锁具有辅助吸收微小震动能量的装置就能解决问题,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静音门的静音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静音门的静音锁,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静音门的静音锁,包括静音锁主体,所述静音锁主体上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控制板,所述控制板形状为圆板,且控制板中部位置开设有球状腔,所述球状腔的周围环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设置在控制板中,所述球状腔和控制装置连接,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腔、吸收装置、压力腔、管状腔和橡胶片,所述控制板上开设有圆台状的控制腔,所述控制腔中设置有吸收装置,所述控制腔一侧的控制板上开设有圆锥状的压力腔,压力腔的底面端和控制腔的侧面连通,所述压力腔一侧的控制板上开设有管状腔,所述管状腔一端和压力腔连通,管状腔另一端和球状腔连通,所述压力腔的开口端位置设置有橡胶片,所述吸收装置包括弹簧杆、抖动壳、牵制球和弹簧,所述弹簧杆一端连接有球壳状的抖动壳,所述抖动壳中设置有牵制球,所述抖动壳和牵制球之间环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弹簧。

优选的,所述弹簧一端延伸到抖动壳内壁上开设的柱状凹槽中,弹簧另一端延伸到牵制球外壁上开设的柱状凹槽中。

优选的,所述弹簧杆形状为连续反复弯曲的杆状,所述弹簧杆一端和抖动壳的外壁固定连接,弹簧杆的另一端和控制腔的圆台腔底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橡胶片形状为圆板,橡胶片覆盖住压力腔的底面开口端,橡胶片的边缘和控制腔的内壁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构造设计实现了静音锁自动进行震动的消除工作,从而达到高效稳定的减震降噪目的,很具有实用性;

2.本实用新型通过球状腔和控制装置的设计,实现震动能量的高效吸收工作,快速实现静音的效果,给人们带来良好的生活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控制装置位置分布图;

图3为图2中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静音锁主体、2控制板、3球状腔、4控制装置、5控制腔、6吸收装置、7压力腔、8管状腔、9橡胶片、10弹簧杆、11抖动壳、12牵制球、13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静音门的静音锁,包括静音锁主体1,静音锁主体1上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控制板2,这里控制板2的具体位置是,控制板2嵌入在静音锁主体1的支撑壳体实体中,控制板2形状为圆板,且控制板2中部位置开设有球状腔3,球状腔3的周围环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控制装置4,控制装置4设置在控制板2中,球状腔3和控制装置4连接,控制装置4包括控制腔5、吸收装置6、压力腔7、管状腔8和橡胶片9,控制板2上开设有圆台状的控制腔5,控制腔5中设置有吸收装置6,控制腔5一侧的控制板2上开设有圆锥状的压力腔7,压力腔7的底面端和控制腔5的侧面连通,压力腔7一侧的控制板2上开设有管状腔8,管状腔8一端和压力腔7连通,管状腔8另一端和球状腔3连通,压力腔7的开口端位置设置有橡胶片9,吸收装置6包括弹簧杆10、抖动壳11、牵制球12和弹簧13,弹簧杆10一端连接有球壳状的抖动壳11,抖动壳11中设置有牵制球12,抖动壳11和牵制球12之间环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弹簧13,参考图1和图2,这里控制板2的板面与地面垂直,弹簧杆10的材料为弹簧片的制作材料,即弹簧杆10可发生一定的形变,弹簧杆10支撑抖动壳11的空间位置,这里橡胶片9的材料为橡胶材料,橡胶片9可发生一定的弹性形变,与橡皮筋原理相同,具有自动恢复初始状态的效果,参考图3,抖动壳11的周围环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橡胶片9。

弹簧13一端延伸到抖动壳11内壁上开设的柱状凹槽中,弹簧13另一端延伸到牵制球12外壁上开设的柱状凹槽中。

弹簧杆10形状为连续反复弯曲的杆状,弹簧杆10一端和抖动壳11的外壁固定连接,弹簧杆10的另一端和控制腔5的圆台腔底面固定连接。

橡胶片9形状为圆板,橡胶片9覆盖住压力腔7的底面开口端,橡胶片9的边缘和控制腔5的内壁固定连接。

工作原理:人开关门锁的过程中,会产生震动,震动的能量传递到若干控制板2上,被控制装置4高效吸收,进而达到减震降噪的效果,实现静音开关门锁目的,具体为震动传递到控制板2上,能量经过弹簧杆10传递到抖动壳11上,抖动壳11抖动,而由于惯性牵制球12位置不动,这样抖动壳11和牵制球12之间相对位置改变,若干弹簧13反弹抑制其改变,进而达到缓冲的效果,若干弹簧13吸收震动能量,此外抖动壳11震动中,抖动壳11可能会与橡胶片9接触,甚至抖动壳11压迫橡胶片9,抖动壳11部分延伸到压力腔7中,这样压力腔7中的气体通过管状腔8注入到球状腔3中,随后通过其它的管状腔8流到另一个压力腔7中,这样控制板2上的所有压力腔7中的气流发生流动,即气压影响使橡胶片9顶在抖动壳11上,这样使控制板2上的所有抖动壳11短时间内抖动加剧,使震动的能量被高效吸收。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静音门的静音锁,包括静音锁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静音锁主体(1)上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控制板(2),所述控制板(2)形状为圆板,且控制板(2)中部位置开设有球状腔(3),所述球状腔(3)的周围环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控制装置(4),所述控制装置(4)设置在控制板(2)中,所述球状腔(3)和控制装置(4)连接,所述控制装置(4)包括控制腔(5)、吸收装置(6)、压力腔(7)、管状腔(8)和橡胶片(9),所述控制板(2)上开设有圆台状的控制腔(5),所述控制腔(5)中设置有吸收装置(6),所述控制腔(5)一侧的控制板(2)上开设有圆锥状的压力腔(7),压力腔(7)的底面端和控制腔(5)的侧面连通,所述压力腔(7)一侧的控制板(2)上开设有管状腔(8),所述管状腔(8)一端和压力腔(7)连通,管状腔(8)另一端和球状腔(3)连通,所述压力腔(7)的开口端位置设置有橡胶片(9),所述吸收装置(6)包括弹簧杆(10)、抖动壳(11)、牵制球(12)和弹簧(13),所述弹簧杆(10)一端连接有球壳状的抖动壳(11),所述抖动壳(11)中设置有牵制球(12),所述抖动壳(11)和牵制球(12)之间环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弹簧(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音门的静音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13)一端延伸到抖动壳(11)内壁上开设的柱状凹槽中,弹簧(13)另一端延伸到牵制球(12)外壁上开设的柱状凹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音门的静音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杆(10)形状为连续反复弯曲的杆状,所述弹簧杆(10)一端和抖动壳(11)的外壁固定连接,弹簧杆(10)的另一端和控制腔(5)的圆台腔底面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音门的静音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片(9)形状为圆板,橡胶片(9)覆盖住压力腔(7)的底面开口端,橡胶片(9)的边缘和控制腔(5)的内壁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开关把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静音门的静音锁,包括静音锁主体,静音锁主体上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控制板,控制板形状为圆板,且控制板中部位置开设有球状腔,球状腔的周围环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设置在控制板中,球状腔和控制装置连接,控制装置包括控制腔、吸收装置、压力腔、管状腔和橡胶片,本实用新型构造设计实现了静音锁自动进行震动的消除工作,从而达到高效稳定的减震降噪目的,很具有实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蕊;王巍;张京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闼闼盈佳(江苏)工贸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17
技术公布日:2020.07.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