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货物滑脱的机械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59273发布日期:2020-05-22 21:26阅读:500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止货物滑脱的机械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手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止货物滑脱的机械手。



背景技术:

机械手是一种能模仿人手和臂的某些动作功能,用以按固定程序抓取、搬运物件或操作工具的自动操作装置,特点是可以通过编程来完成各种预期的作业,构造和性能上兼有人和机械手机器各自的优点,机械手是最早出现的工业机器人,也是最早出现的现代机器人,它可代替人的繁重劳动以实现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能在有害环境下操作以保护人身安全,因而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冶金、电子、轻工和原子能等部门。

而目前在码垛机械手的使用中,部分机械手仅具有升降及夹持的功能,当货物表面过于光滑时容易导致机械手与货物之间的摩擦力降低,从而导致货物掉落,造成财产损失。

为此,提出一种防止货物滑脱的机械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货物滑脱的机械手,通过增加摩擦垫增加摩擦力,配合气泵和吸盘在货物的顶部提供一定的吸附力,从而提高机械手在搬运货物的过程中的稳定性,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止货物滑脱的机械手,包括底板和气泵,所述底板上方设置有气泵;

所述底板顶部固定有承重杆,且承重杆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均设置在底板顶部,且液压缸均通过液压杆与连接件相连接,所述连接件均固定在滑板顶部,且滑板均设置在滑槽内,同时滑槽分别开设在底板的左右两侧,所述滑板底部均设置有机械爪,且机械爪靠近底板中心点的一侧均设置有防滑垫;

所述气泵固定在承重杆上端后侧,且气泵通过第一通气管与连接器顶部后侧相连接,所述连接器固定在承重杆外侧下端,且连接器底部通过第二通气管与活动管相连接,所述活动管贯穿底板与吸盘相连接,且吸盘上侧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包裹在活动管外侧,且弹簧设置在底板底部与吸盘之间。

通过气泵配合第一通气管抽空连接器内的空气,从而在第二通气管、活动管和吸盘内产生负气压,当吸盘与货物顶部接触时,通过吸盘对货物的顶部产生一定的吸附力,配合防滑垫可以有效提高在对货物进行搬运过程中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底板的中轴线与承重杆的中轴线在同一条竖直直线上,且承重杆的中轴线与连接器的中轴线在同一条竖直直线上。

通过确保在对货物进行搬运时,货物产生的重力可以均衡地传递到承重杆,提高承重杆和底板在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第一通气管和第二通气管的表面均呈波纹形结构,且第二通气管呈对称式设置有4个。

波纹形结构的第一通气管和第二通气管便于进行膨胀和弯曲,提高了第一通气管和第二通气管在工作时的安全性。

优选的,所述所述活动管呈对称式设置有4个,且活动管与底板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

通过滑动连接的方式,便于在活动管受到货物的挤压时,沿底板向上活动,有效避免吸盘和货物发生刚性碰撞而损坏,提高了使用安全性。

优选的,所述吸盘和弹簧均呈等角度设置有4个,且吸盘和弹簧组成伸缩结构。

通过伸缩结构便于在卸货后,通过弹簧的回弹推动吸盘恢复至初始位置,且弹簧可以在吸盘与货物接触时提供一定的缓冲能力,提高了使用便捷性。

优选的,所述液压缸、液压杆和连接件均呈对称式设置有2个,且液压缸、液压杆和连接件组成伸缩结构。

通过液压缸、液压杆配合连接件带动滑板在滑槽内进行左右方向上的水平移动,提高了实用性。

优选的,所述滑板、滑槽、机械爪和防滑垫均呈对称式设置有2个,且滑槽、机械爪和防滑垫组成滑动结构,同时防滑垫的表面呈波浪形结构。

通过做相对移动的机械爪配合防滑垫对货物的侧面进行夹持,且柔软材质的防滑垫便于跟随货物的表面进行形变,从而提高适应能力,同时波浪形的结构便于提高防滑垫的摩擦力,提高使用安全性。

1、本实用新型,通过气泵配合第一通气管抽空连接器内的空气,从而在第二通气管、活动管和吸盘内产生负气压,当吸盘与货物顶部接触时,通过吸盘对货物的顶部产生一定的吸附力,提高货物在搬运时的稳定性。

2、本实用新型,通过伸缩结构便于在卸货后,通过弹簧的回弹推动吸盘恢复至初始位置,且弹簧可以在吸盘与货物接触时提供一定的缓冲能力,提高了使用便捷性;

3、本实用新型,通过做相对移动的机械爪配合防滑垫对货物的侧面进行夹持,且柔软材质的防滑垫便于跟随货物的表面进行形变,从而提高适应能力,同时波浪形的结构便于提高防滑垫的摩擦力,提高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承重杆;3、气泵;4、第一通气管;5、连接器;6、第二通气管;7、活动管;8、吸盘;9、弹簧;10、液压缸;11、液压杆;12、连接件;13、滑板;14、滑槽;15、机械爪;16、防滑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防止货物滑脱的机械手,如图1所示,包括底板1和气泵3,底板1上方设置有气泵3;

如图1和图3所示,底板1顶部固定有承重杆2,且承重杆2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液压缸10,液压缸10均设置在底板1顶部,且液压缸10均通过液压杆11与连接件12相连接,连接件12均固定在滑板13顶部,且滑板13均设置在滑槽14内,同时滑槽14分别开设在底板1的左右两侧,滑板13底部均设置有机械爪15,且机械爪15靠近底板1中心点的一侧均设置有防滑垫16;

如图4所示,气泵3固定在承重杆2上端后侧,且气泵3通过第一通气管4与连接器5顶部后侧相连接,连接器5固定在承重杆2外侧下端,且连接器5底部通过第二通气管6与活动管7相连接,活动管7贯穿底板1与吸盘8相连接,且吸盘8上侧设置有弹簧9,弹簧9包裹在活动管7外侧,且弹簧9设置在底板1底部与吸盘8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气泵3配合第一通气管4抽空连接器5内的空气,从而在第二通气管6、活动管7和吸盘8内产生负气压,当吸盘8与货物顶部接触时,通过吸盘8对货物的顶部产生一定的吸附力,配合防滑垫16可以有效提高在对货物进行搬运过程中的稳定性。

具体的,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底板1的中轴线与承重杆2的中轴线在同一条竖直直线上,且承重杆2的中轴线与连接器5的中轴线在同一条竖直直线上。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确保在对货物进行搬运时,货物产生的重力可以均衡地传递到承重杆2,在使用该装置时,提高承重杆2和底板1在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具体的,如图1、图2和图4所示,第一通气管4和第二通气管6的表面均呈波纹形结构,且第二通气管6呈对称式设置有4个。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波纹形结构的第一通气管4和第二通气管6便于进行膨胀和弯曲,在使用该装置时,提高了第一通气管4和第二通气管6在工作时的安全性。

具体的,如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活动管7呈对称式设置有4个,且活动管7与底板1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滑动连接的方式,便于在活动管7受到货物的挤压时,沿底板1向上活动,有效避免吸盘8和货物发生刚性碰撞而损坏,在使用该装置时,提高了使用安全性。

具体的,如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吸盘8和弹簧9均呈等角度设置有4个,且吸盘8和弹簧9组成伸缩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伸缩结构便于在卸货后,通过弹簧9的回弹推动吸盘8恢复至初始位置,且弹簧9可以在吸盘8与货物接触时提供一定的缓冲能力,在使用该装置时,提高了使用便捷性。

具体的,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液压缸10、液压杆11和连接件12均呈对称式设置有2个,且液压缸10、液压杆11和连接件12组成伸缩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液压缸10、液压杆11配合连接件12带动滑板13在滑槽14内进行左右方向上的水平移动,在使用该装置时,提高了实用性。

具体的,如图3所示,滑板13、滑槽14、机械爪15和防滑垫16均呈对称式设置有2个,且滑槽14、机械爪15和防滑垫16组成滑动结构,同时防滑垫16的表面呈波浪形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做相对移动的机械爪15配合防滑垫16对货物的侧面进行夹持,且柔软材质的防滑垫16便于跟随货物的表面进行形变,从而提高适应能力,同时波浪形的结构便于提高防滑垫16的摩擦力,在使用该装置时,提高使用安全性。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防止货物滑脱的机械手时,首先将承重杆2与外部活动装置相连接,随后接通外部电源,通过承重杆2带动底板1移动至需要进行搬运的货物上方,随后启动液压缸10,带动两侧的液压杆11同时向外侧移动,从而带动两侧的滑板13和机械爪15同步向外侧移动,底板1继续向下移动,当吸盘8与货物顶部相接触时,弹簧9开始收缩,且活动管7开始向上滑动,收缩后的弹簧9通过自身的回弹力推动吸盘8紧贴货物顶部,随后通过液压缸10带动两侧的液压杆11同时向内侧移动,从而带动两侧的滑板13和机械爪15同步向内侧移动,直到防滑垫16紧贴货物的侧面,此时启动气泵3,通过第一通气管4和连接器5同时抽空第二通气管6、活动管7和吸盘8内的空气,使吸盘8紧贴货物的顶部,随后通过装置带动货物进行移动即可,其中气泵3的型号为te-14080-k1,液压缸10的型号为cdm2b25,就这样完成该使用该防止货物滑脱的机械手的使用过程,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的电路技术均为现有技术。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