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套筒扳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72996发布日期:2020-10-20 13:03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套筒扳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五金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套筒扳手。



背景技术:

当自来水管发生爆管事故抢修时,需要快速关闭对应的自来水管阀门。但阀门井盖打开后,阀门井内的阀门损坏,无法正常关闭,则需要对该阀门进行维修,但阀门井内属于密闭空间,井内可能存在有毒气体。当施工现场没有通风设备或者井内没有提前通风换气时,施工人员下井作业存在一定风险。另外,即使井内通过毒气检测仪检测确认井内不存在有毒气体后,施工人员下井作业仍然存在闷热、窒息的风险,无法保证施工人员的作业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套筒扳手,在井上能快速关闭/打开阀门,无需施工人员下井作业,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套筒扳手,包括扳手柄与扳手臂,所述扳手臂的一端与所述扳手柄固定连接,所述扳手臂远离扳手柄的一端设有套筒头,所述套筒头的外圆周设有用于穿过阀门间隙的卡紧部,且所述卡紧部显露于所述套筒头外端;所述套筒头的半径大于所述扳手臂的半径,且所述扳手柄、扳手臂、套筒头以及卡紧部均采用圆形金属/合金管。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卡紧部焊接于所述套筒头的外圆周,且所述卡紧部均等间距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卡紧部显露于所述套筒头外端的长度与所述卡紧部固定于所述套筒头的长度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扳手臂焊接所述扳手柄。

进一步地,所述扳手柄设有至少一个螺孔,所述扳手臂一端设有与所述扳手柄的螺孔配合的螺栓,所述扳手臂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扳手柄;所述螺栓与螺孔为反丝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螺孔位于所述扳手柄的中间和/或一端,所述扳手柄与扳手臂呈“t”型和/或“l”型。

进一步地,所述扳手柄与所述扳手臂的长度按1:3的比例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扳手柄两端均设有套筒头,用于固定多种型号的套筒。

进一步地,所述扳手柄与扳手臂均采用镀锌材料的金属管。

进一步地,所述扳手柄的总长度为500毫米,所述扳手臂的长度为1460毫米,所述套筒头长度为150毫米,所述卡紧部总长度为100毫米;所述扳手臂、扳手柄的直径为25毫米,所述套筒头的直径为50毫米,所述卡紧部的直径为15毫米。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套筒扳手,由扳手柄与扳手臂构成,扳手臂设置有套筒头,套筒头外圆周设置有用于穿过阀门间隙的卡紧部,适用于多种规格阀门的开关,为特殊位置如井下阀门提供了快速有效的工具。施工人员可在地面快速打开/关闭,无需下井冒险作业,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实施例的三视图;

图中:1、扳手柄;2、扳手臂;3、套筒头;31、卡紧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套筒扳手,包括扳手柄1与扳手臂2,所述扳手臂2的一端与所述扳手柄1固定连接,所述扳手臂2远离扳手柄1的一端设有套筒头3,所述套筒头3的外圆周设有用于穿过阀门间隙的卡紧部31,且所述卡紧部31显露于所述套筒头3外端;所述套筒头3的半径大于所述扳手臂2的半径,且所述扳手柄1、扳手臂2、套筒头3以及卡紧部31均采用圆形金属/合金管。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套筒扳手,由扳手柄1与扳手臂2构成,扳手臂2设置有套筒头3,套筒头3外圆周设置有用于穿过阀门间隙的卡紧部31,适用于多种规格阀门的开关,为特殊位置如井下阀门提供了快速有效的工具。施工人员可在地面快速打开/关闭,无需下井冒险作业,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具体的,如图1所示,扳手柄1与所述扳手臂2一端固定连接,可以通过焊接或者螺纹连接。焊接可以使得扳手柄1与扳手臂2牢固连接,在施工过程中不容易脱落,但在不使用的过程中不容易收纳。另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在扳手臂2一端设置有螺栓,扳手柄1至少设置有一个与所述扳手臂2的螺栓配合使用的螺孔,螺栓与螺孔配合使用,将扳手臂2固定于扳手柄1。扳手柄1中螺孔的位置可以设置在扳手柄1的中间位置或者扳手柄1一端或两端,供扳手臂2与扳手柄1连接。若扳手臂2与扳手柄1中间位置的螺孔连接,则将此套筒扳手构成“t”型套筒扳手,便于操作也更省力。若阀门位于角落或其余无法容置“t”型扳手的位置,则可以将扳手臂2与扳手柄1一端的螺孔固定连接,此套筒扳手构成“l”型,打开/关闭阀门。

在扳手臂2远离扳手柄1的一端,设置有套筒头3,套筒头3的外圆周设置有多个卡紧部31,所述卡紧部31显露于所述套筒头3的外端,用于贯穿阀门间隙,快速打开/关闭阀门。一般的阀门都是按照一定的形状设置,因此,如图1所示,两个所述卡紧部31设置于所述套筒头3外圆周的两侧,且两个卡紧部31等间距设置,方便作业人员将卡紧部31准确的放置于阀门的间隙,省时省力。在本实施例中,卡紧部31显露于套筒头3外端的长度为50毫米,与卡紧部31焊接与套筒头3外圆周的长度相等,避免卡紧部31外端受力过大,从套筒头3脱落或折断。

更多的,扳手臂2的两端均设有套筒头3,可以固定多种型号的套筒,可以是多种不同规格的六角套筒、或圆扳手套筒等,可用于装卸螺丝。套筒的根部均为柱体,且各柱体上的安装螺栓均与套筒头3适配。

通常,扳手柄1、扳手臂2、套筒头3及卡紧部31均为圆形的金属管制成,在本实用新型中采用镀锌材料的金属管,可以保护内层的金属不容易氧化生锈,增长使用寿命。具体的,扳手柄1与扳手臂2采用dn25镀锌管,套筒头3采用dn50镀锌管,而卡紧部31采用dn15镀锌管扳手柄1与扳手臂2的长度按照1:3左右的比例设置,这样设置可节省作业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力。实际长度可以按照井深进行调整。在

本技术:
中,扳手柄1的总长度为500毫米,所述扳手臂2的总长度为1460毫米左右,所述套筒头3长度为150毫米,所述卡紧部31总长度为100毫米;所述扳手臂2、扳手柄1的直径为25毫米,所述套筒头3的直径为50毫米,所述卡紧部31的直径为15毫米。

在使用过程中,扳手柄1与扳手臂2可以分开使用,各自作为单独的扳手手柄使用,也可组合构成“t”型或“l”型套筒扳手在某些特殊场景下使用。在本申请中,扳手臂2一端的螺栓与扳手柄1的螺孔为反丝连接,这样在使用过程中扳手臂2与扳手柄1不易脱开。不使用时,可以通过分别将扳手柄1与扳手臂2、套筒头3拆开存放,节省贮存空间且携带方便。本实用新型将扳手柄1与设置有套筒头3的扳手臂2结合,可在地面快速打开/关闭井下的阀门,无需作业人员下井涉水或进入有毒密闭的井内冒险作业,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套筒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扳手柄与扳手臂,所述扳手臂的一端与所述扳手柄固定连接,所述扳手臂远离扳手柄的一端设有套筒头,所述套筒头的外圆周设有用于穿过阀门间隙的卡紧部,且所述卡紧部显露于所述套筒头外端;所述套筒头的半径大于所述扳手臂的半径,且所述扳手柄、扳手臂、套筒头以及卡紧部均采用圆形金属/合金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套筒扳手,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卡紧部焊接于所述套筒头的外圆周,且所述卡紧部均等间距分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套筒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紧部显露于所述套筒头外端的长度与所述卡紧部固定于所述套筒头的长度相等。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套筒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手臂焊接所述扳手柄。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套筒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手柄设有至少一个螺孔,所述扳手臂一端设有与所述扳手柄的螺孔配合的螺栓,所述扳手臂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扳手柄;所述螺栓与螺孔为反丝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套筒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螺孔位于所述扳手柄的中间和/或一端,所述扳手柄与扳手臂呈“t”型和/或“l”型。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套筒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手柄与所述扳手臂的长度按1:3的比例设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套筒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手柄两端均设有套筒头,用于固定多种型号的套筒。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套筒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手柄与扳手臂均采用镀锌材料的金属管。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套筒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手柄的总长度为500毫米,所述扳手臂的长度为1460毫米,所述套筒头长度为150毫米,所述卡紧部总长度为100毫米;所述扳手臂、扳手柄的直径为25毫米,所述套筒头的直径为50毫米,所述卡紧部的直径为15毫米。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套筒扳手,包括扳手柄与扳手臂,所述扳手臂的一端与所述扳手柄固定连接,所述扳手臂远离扳手柄的一端设有套筒头,所述套筒头的外圆周设有用于穿过阀门间隙的卡紧部,且所述卡紧部显露于所述套筒头外端;所述套筒头的半径大于所述扳手臂的半径,且所述扳手柄、扳手臂、套筒头以及卡紧部均采用圆形金属/合金管。本实用新型通过设在扳手臂的套筒头,能快速的在井上打开/关闭阀门,无需施工人员下井作业,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

技术研发人员:黄振华;陈小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水业三水供水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01
技术公布日:2020.10.2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