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精加工的刀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30312发布日期:2020-06-23 22:41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精加工的刀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刀模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精加工的刀模。



背景技术:

刀模是根据所需特定形状制作的冲切模具,分为激光刀模、蚀刻刀模及雕刻刀模等,其被广泛应用于相应的电子电器行业lcd反光片、液晶显示屏背光板组、汽车、精密电子垫片、麦拉片及柔性线路板等的模切。

刀模在生产制造中容易出现卡合的情况,降低了生产效率以及产品的质量,这是由于刀模在冲切时通常是由机台参数设定来控制冲切深度,而传动机械结构存在精度问题,上述控制方式往往不易控制冲切深度的精度,于是发生了冲切过深导致产品被冲透或出现产品被卡在刀模上的情况,进而影响到产品的合格率及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刀模,其能够起到防止冲切过度的作用,同时可以提升工作效率及产品合格率。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用于精加工的刀模,所述刀模包括模座,所述模座包括:

设于模座中间位置的切刀,所述切刀的刀刃高度从高到低包括第一切刀和第二切刀,所述第一切刀包括大切刀和小切刀,所述大切刀和所述小切刀的轮廓线均呈“[”形,所述大切刀围于所述第二切刀和所述小切刀的外围,所述第二切刀与所述小切刀在所述模座右端排列呈阶梯状;

设于所述切刀之外区域的防卡合面,所述防卡合面为高度低于所述第二切刀高度的凸起结构;以及

设于所述模座上的多个定位柱,所述多个定位柱为非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定位柱包括截面直径由大到小的第一定位柱及第二定位柱。

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柱的截面直径为4mm,所述第二定位柱的截面直径为3mm。

进一步地,所述模座的上侧设有位于左端的第一定位柱组及位于右端的第二定位柱组,所述第一定位柱组包括1个第一定位柱与1个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二定位柱组包括2个第一定位柱与1个第二定位柱,所述模座的下侧的与所述模座的上侧的对应位置各设有所述第一定位柱组及所述第二定位柱组。

进一步地,所述模座的上侧及下侧还分别设有位于中间位置的第三定位柱。

优选地,所述第三定位柱的截面直径为3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切刀的缝隙间还存在排废孔,所述模座上设有与所述排废孔对应的冲针,所述冲针的截面直径与所述排废孔相适配。

优选地,第一切刀的高度为1.4mm,所述第二切刀的高度为1.3mm,所述防卡合面的高度为1mm。

优选地,定位柱的高度为22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模座上设有凸起的低于刀高的防卡合面,有效地避免了冲切时存在的冲切过深造成冲透卡料的现象,减少了废品率,提升了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定位柱的不对称设计起到了优良的防呆作用,安全有效地避免了操作人员操作时可能存在的失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刀模的刀背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刀模的a-a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地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需注意到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见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一种刀模,包括模座1。模座1包括:设于模座中间位置的切刀101、设于切刀101之外区域的防卡合面102及设于切刀两侧的若干个定位柱103。

继续参见图1及图2,切刀101的刀刃高度从高到低包括第一切刀和第二切刀1012,第一切刀包括大切刀1010和小切刀1011,大切刀1010和小切刀1011的轮廓线均呈“[”形,大切刀1010围于第二切刀1012和小切刀1011的外围,第二切刀1012与小切刀1011在刀模右端排列呈阶梯状,冲切原料时,采用不同刀高的设计避免了冲切不断或者冲切过深带来的原料变散乱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防卡合面102为高度低于第二切刀1012高度的凸起结构,防卡合面102能够限制冲切时的深度,起到了很好的防卡料的效果,得到品质较佳的产品。较佳地,第一切刀1012的高度为1.4mm,第二切刀1012的高度为1.3mm,防卡合面102的高度为1mm;若干个定位柱103为非对称设置。本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定位柱103包括截面直径由大到小的第一定位柱1031及第二定位柱1032,具体地,第一定位柱1031的截面直径为4mm,第二定位柱1032的截面直径为3mm,优选地,定位柱103的高度为22mm。模座1的上侧设有位于左端的第一定位柱组1061及位于右端的第二定位柱组1062,第一定位柱组1061包括1个第一定位柱1031与1个第二定位柱1032,第二定位柱组1062包括2个第一定位柱1031与1个第二定位柱1032,所述模座1的下侧的与模座1的上侧的对应位置也各设有第一定位柱组1061及第二定位柱组1062,这样的不对称设计起到了很好的防呆作用。此外,模座1的上侧及下侧还分别设有位于中间位置的第三定位柱1063,该处的设计使得冲切时稳固性更好。

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第二切刀1012的缝隙间还存在排废孔104,模座1上设有与排废孔104对应的冲针105,冲针105的截面直径与排废孔104相适配,冲针105在冲切孔的同时以落料的形式顶出孔的废料,这样的设计提升了除废率,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

本实用新型在模座上设有凸起的低于刀高的防卡合面,有效地避免了冲切时存在的冲切过深造成冲透卡料的现象,减少了废品率,提升了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定位柱的不对称设计起到了优良的防呆作用,安全有效地避免了操作人员操作时可能存在的失误。

本实用新型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范例。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精加工的刀模,所述刀模包括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座包括:

设于模座中间位置的切刀,所述切刀的刀刃高度从高到低包括第一切刀和第二切刀,所述第一切刀包括大切刀和小切刀,所述大切刀和所述小切刀的轮廓线均呈“[”形,所述大切刀围于所述第二切刀和所述小切刀的外围,所述第二切刀与所述小切刀在所述模座右端排列呈阶梯状;

设于所述切刀之外区域的防卡合面,所述防卡合面为高度低于所述第二切刀高度的凸起结构;以及

设于所述模座上的多个定位柱,所述多个定位柱为非对称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精加工的刀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定位柱包括截面直径由大到小的第一定位柱及第二定位柱。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精加工的刀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柱的截面直径为4mm,所述第二定位柱的截面直径为3mm。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精加工的刀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座的上侧设有位于左端的第一定位柱组及位于右端的第二定位柱组,所述第一定位柱组包括1个第一定位柱与1个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二定位柱组包括2个第一定位柱与1个第二定位柱,所述模座的下侧的与所述模座的上侧的对应位置各设有所述第一定位柱组及所述第二定位柱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精加工的刀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座的上侧及下侧还分别设有位于中间位置的第三定位柱。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精加工的刀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定位柱的截面直径为3m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精加工的刀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切刀的缝隙间还存在排废孔,所述模座上设有与所述排废孔对应的冲针,所述冲针的截面直径与所述排废孔相适配。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精加工的刀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刀的高度为1.4mm,所述第二切刀的高度为1.3mm,所述防卡合面的高度为1m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精加工的刀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的高度为22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种用于精加工的刀模,刀模包括模座,模座包括:设于模座中间位置的切刀,切刀的刀刃高度从高到低包括第一切刀和第二切刀,第一切刀包括大切刀和小切刀,大切刀和小切刀的轮廓线均呈“[”形,大切刀围于第二切刀和小切刀的外围,第二切刀与小切刀在所述模座右端排列呈阶梯状;设于切刀之外区域的防卡合面,防卡合面为高度低于第二切刀高度的凸起结构;以及设于模座上的多个定位柱,多个定位柱为非对称设置。本实用新型在模座上设有凸起的低于刀高的防卡合面,有效地避免了冲切时存在的冲切过深造成冲透卡料的现象,减少了废品率,提升了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定位柱的不对称设计起到了优良的防呆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刘浩;张欢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浩焱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11
技术公布日:2020.06.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