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组件自动修边机用机前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36353发布日期:2020-07-10 16:09阅读:4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伏组件自动修边机用机前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行业太阳能bipv组件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光伏组件自动修边机用机前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将光伏组件与建筑结合来构建bipv系统,为建筑行业的改革提供了思路,构建bipv系统成为光伏发电的趋势,意味着光伏发电开始进入在城市大规模应用的阶段,对实现光伏建筑一体化目标,降低建筑行业能耗与污染有着重要的意义。

bipv组件由两片钢化玻璃、中间pvb胶片层和太阳能电池片组成的复合层构成,其版型可根据用户需求设计,根据建筑风格选取不同的材料加工生产,满足了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是一种可根据市场需求设计、生产的定制化太阳能光伏组件。

目前技术中,采用将常规单晶/多晶电池片、pvb胶片和钢化玻璃进行敷设的方法形成待固化组件,然后送至层压机进行层压固化。因不同玻璃厚度的bipv组件的固化效果不同,需将这些组件送入气压釜进行产品定型。出釜后,组件中玻璃边缘的pvb胶片就会变硬,需要进行修边,现有自动修边机均采用加热修边刀将胶片融化的方式,导致自动修边机的使用率低、生产效率低且耗能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光伏组件自动修边机用机前加热装置,以解决目前人工修边效率低、安全性低和修边效果不一的问题,以及光伏组件自动修边机的使用率低、生产效率低且耗能较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光伏组件自动修边机用机前加热装置,包括一个长方体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顶端内壁上设置多列与工作台平行、用于对光伏组件进行加热的加热机构,紧邻加热机构下方为光伏组件的输送通道,输送通道下方设置有用于为光伏组件提供动力的驱动机构,输送通道进出口处设置有多个分别与每列加热机构同线设置、用于判断光伏组件是否被加热机构覆盖的感应机构;所述工作台前方设置工作台的控制柜,控制柜内设置有用于控制装置整体作业的plc控制器,驱动机构和加热机构的受控端分别连接于plc控制器的输出端,感应机构的输出端连接于plc控制器的输入端。

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加热机构包括等间距间隔设置有多个的短波红外加热管,短波红外加热管的受控端连接于plc控制器的输出端。

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感应机构为接近开关,接近开关的输出端连接于plc控制器的输入端。

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通过轴承设置在位于输送通道下方工作台上的多个传送辊,传送辊的一端设置有传送轮,传送轮通过皮带连接有皮带轮,皮带轮通过设置在工作台内、用于驱动传送辊转动的电机进行驱动,电机的受控端连接于plc控制器的输出端。

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自动修边机之前,对即将进行修边的光伏组件进行加热软化。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技术进步如下。

本实用新型设置在自动修边机工位前,仅使用光伏组件对应位置的短波红外加热管对将出釜的bipv组件玻璃边缘的pvb胶片进行软化,软化到自动修边机可修的软化程度,然后送至自动修边机进行修边操作;实现了产品的量产、提高生产效率、修边质量均匀一致,降低了传统手工修边带来的人身伤害的风险,在满足产品性能、外观标准要求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达到了节能环保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短波红外加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生产线中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电机,2、短波红外加热管,3、传送辊,4、急停开关,5、控制柜,6、工作台,7、输送通道,8、感应机构,9、自动修边机,10、手动旋转修边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光伏组件自动修边机用机前加热装置,如图1到图4所示,包括一个长方体工作台6,工作台6的顶端内壁上面设置加热机构对光伏组件进行加热,加热机构为多列与工作台6平行的短波红外加热管2,短波红外加热管2等间距间隔设置,其受控端连接于plc控制器的输出端,根据光伏组件的尺寸不同,短波红外加热管2工作覆盖范围不同。短波红外加热管2通过加热对光伏组件边缘变硬的pvb进行软化。

紧邻加热机构下方为输送通道7,光伏组件在输送通道7内被加热,输送通道7下方、工作台6上端面设置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皮带、传送轮和传送辊3。传送辊3通过轴承设置在输送通道7下方的工作台6上,为光伏组件提供动力,传送辊3的一端设置有传送轮,传送轮通过皮带连接有皮带轮,皮带轮通过电机1进行驱动,电机1设置在工作台6内,用于驱动传送辊3转动,电机1的受控端连接于plc控制器的输出端。

工作台6的前端面、传送辊3下方设置有急停开关4,可随时控制加热装置的开启与停止,工作台6前方设置工作台6的控制柜5,控制柜5内设置plc控制器,plc的输入端连接感应机构8的输出端,plc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于驱动机构和加热机构的受控端,控制装置整体作业。

输送通道7的进出口设置感应机构8,每列短波红外加热管2首尾位置均对应一个感应机构8,感应机构8感应到光伏组件的位置,将光伏组件进入输送通道7的检测信号传输给plc控制器,只使覆盖光伏组件的短波红外加热管2工作;光伏组件边缘在离开输送通道7的一秒加热停止,既节约了加热的时间还能避免资源浪费,达到了节能环保、高效率工作的目的。

此外,当光伏组件的尺寸发生改变时,短波红外加热管2覆盖光伏组件的数量发生改变,因短波红外加热管2已加热到光伏组件边缘pvb胶片软化所需的温度,仅需对该温度进行保持即可;此时部分短波红外加热管2未覆盖光伏组件,则关闭该部分短波红外加热管2能够起到节省电能的目的,仅由覆盖光伏组件的短波红外加热管2进行加热,能够起到温度维持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为,本实用新型中感应机构8设置有多个,且分别与每列加热机构同线设置,当短波红外加热管2覆盖光伏组件时,感应机构8能够感应到光伏组件的位置,进而将检测信号传输至plc控制器,plc控制器根据检测信号控制与该部分感应机构8同线设置的短波红外加热管2维持作业。当光伏组件的横向宽度小于输送通道7横向宽度时,部分感应机构8和短波红外加热管2未覆盖到光伏组件,这部分感应机构8因无法感应到光伏组件的位置,并将检测信号传输至plc控制器,plc控制器根据检测信号控制与这部分感应机构8同线设置的短波红外加热管2关闭,进而实现节省电能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时,层压后的组件进入气压釜进行定型,出釜后,送至传输线,此过程中光伏组件边缘pvb随温度变化逐渐变硬。光伏组件被传送到达光伏组件自动修边机9用机前加热装置,进入输送通道7,与光伏组件对应的感应机构8和对应的短波红外加热管2覆盖光伏组件,覆盖光伏组件的感应机构8将信号传输给plc控制器,plc控制器控制该感应机构8同线的短波红外加热管2开始对光伏组件进行加热,其余短波红外加热管2不进行加热,当光伏组件温度到达65℃时,玻璃边缘的pvb胶片软化。光伏组件通过传送辊3送至自动修边机9,同时下一个光伏组件进入输送通道7,当组件到达自动修边机9合适位置后,自动修边机9开始工作,首先对组件长边和非引线短边进行修边处理,为保证修边力度一致,自动修边机9是同时对这三个边进行修边。因为引线短边需要接线盒,要求修边精度较高,所以将光伏组件传送到手动旋转修边台10,转由人工操作对组件引线短边进行修边处理。

操作工人利用手持式加热机将未修的引线短边进行加热处理,软化pvb胶片,利用壁纸刀对组件引线短边进行修边,且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引线处不能修空胶,保证修边后玻璃边缘平整易于接线盒安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