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院导医人形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91625发布日期:2020-10-13 08:02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院导医人形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院导医人形机器人,属于机器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医院中均配备有智能挂号或导诊台,提供导医服务,其作用是用以指导患者挂号和就诊,可改善服务环境,提高患者的就诊效率。但是,目前医院的智能挂号或导诊台通常为柜式或台式设备,为固定不动;进行具体的导医工作还得需要导医护士。而导医护士工作繁琐,工作量大导致导医护士进行导医服务时容易出现错误、敷衍或态度不好的情况,影响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导医护士的工作认同感差、待遇差,导致导医护士对工作会较为懈怠。但是导医直接面对一线患者,导医的服务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的就医体验。

上述现象广泛存在于各个医院中,在医疗设施现代化的推进过程中,可以借助信息化建设和更为智能、科学的产品来解决上述现状。如申请号为cn201710699509.3公开的“一种智能医院导诊机器人”,该导诊机器人具有语音交互系统,主要功能有健康咨询、科室导航、心理关怀、医学普及等,解决了传统的医疗导诊服务存在人员短缺、易产生医患矛盾、导诊工作过于繁琐、社会认同感低等问题。该导诊机器人无论是否能移动,其躯干部分为封闭式结构,躯干内部密布各种电子元器件,大量的电子元器件工作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为保证散热,通常在导诊机器人躯干的内部加装散热风扇。通常为保证散热,需要将散热孔设置在导诊机器人的底部,因为导诊机器人的顶部通常安装显示装置不利于设置散热孔;由于散热孔的存在,从散热孔吹出的热风不但易使得其附近的气温上升,这会限制散热效果,同时,如果散热孔附近热风不断的吹佛易扬起灰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医院导医人形机器人,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医院导医人形机器人,包括机器人躯干、行走底盘,所述机器人躯干包括框架和安装在框架外部的外壳,所述行走底盘包括一对由电机驱动的驱动轮和四个呈对称设置的辅助轮;所述框架的内部设置有出风口朝下的风机,所述行走底盘设置有多个透气孔,所述行走底盘的四周设置有辅助散热装置,所述辅助散热装置包括固设在行走底盘边沿的环形铁槽,所述铁槽的槽底设置有多个漏水孔,所述铁槽的内部设置有毛毯层、位于毛毯层上方的海绵层和位于海绵层上方的磁铁板,所述磁铁板的板面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铁槽的下方设置有环状海绵套,所述海绵套位于漏水孔的正下方,所述海绵套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夹板,所述夹板的上端与铁槽固定连接,所述海绵套的上端与夹板固定连接,所述海绵套的下端固设有环状设置的刷丝层。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铁槽的上方设置有铁槽盖。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磁铁板与铁槽的内腔之间为间隙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所述医院导医人形机器人的散热性能好,在工作时内部产生的热量易被快速散发,有效避免医院导医人形机器人内部电子元器件发生过温,安全性高,实施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医院导医人形机器人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行走底盘的结构示意图(仰视状态);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辅助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所述医院导医人形机器人,包括机器人躯干、行走底盘20,所述机器人躯干包括框架10和安装在框架10外部的外壳,所述行走底盘20包括一对由电机驱动的驱动轮30和四个呈对称设置的辅助轮40。所述医院导医人形机器人通过驱动轮30来行驶以及通过设置辅助轮40来辅助稳定,这些均为现有技术,不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重点。同时,所述医院导医人形机器人通过语音交互功能与患者进行人机交互技术也是现有设计,如公布号为cn107610762a所公开的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医院导诊机器人”,患者可以通过语音交流的方式查询疾病信息及科室位置,还可以要求机器人引导至相应科室就诊。

本专利所要保护并解决的是机器人内部如何快速散热的问题。如图1~3所示,所述框架10的内部设置有出风口朝下的风机50,所述行走底盘20设置有多个透气孔21,所述行走底盘20的四周设置有辅助散热装置60,所述辅助散热装置60包括固设在行走底盘20边沿的环形铁槽61,所述铁槽61的槽口朝上,所述铁槽61的槽底设置有多个漏水孔611,所述铁槽61的内部设置有毛毯层62、位于毛毯层62上方的海绵层63和位于海绵层63上方的磁铁板64,所述磁铁板64的板面设置有多个通孔641;所述铁槽61的下方设置有环状海绵套65,所述海绵套65位于漏水孔611的正下方,所述海绵套65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夹板66,所述夹板66的上端与铁槽61固定连接,所述海绵套65的上端与夹板66固定连接,所述海绵套65的下端固设有环状设置的刷丝层67。

所述医院导医人形机器人在使用过程中,机器人躯干内部的电子仪器产生的大量热量,通过启动风机50,风机50的出风口朝下,风机50吹出的风从框架10的内部经过透气孔21吹向海绵套65所包围的空间。所述铁槽61的内部事先装满水,所述铁槽61可每隔8~12小时添加一次水;水经过通孔641、海绵层63、毛毯层62、漏水孔611缓慢渗入到海绵套65,海绵套65具有蓄水性能,海绵套65处于湿润状态,环状设置的刷丝层67构成围栏结构,海绵套65蓄的水向下流经刷丝层67,刷丝层67被润湿,热风从刷丝层67中刷丝之间的缝隙吹出,热风会促进刷丝表面以及海绵套65中的水分进行蒸发,蒸发吸热,有效避免行走底盘20附近的气温上升,有助于快速散热降温。即使刷丝层67附近的地面存在灰尘,也会被刷丝层67缓慢流下的水滴给润湿,有效避免刷丝层67周围的地面灰尘发生飞扬。在上述过程中,大量的水蒸气无法逆向进入到机器人躯干的内部,也就降低水蒸气对机器人躯干内部电子仪器的损害。其中,由于磁铁板64能够吸附住铁槽61,在磁铁板64的挤压下,所述毛毯层62和海绵层63被挤压,所述漏水孔611的孔径小于或等于2mm,在毛毯层62和海绵层63的阻挡下,如果将海绵套65取下,从漏水孔611处向下滴漏的水滴速率不超过30滴/分钟;漏水孔611处如此慢的出水速率,也就避免从刷丝层67向下流出大量的水滴,也就避免刷丝层67周围的地面存在大片的水渍。其中,进一步地,所述磁铁板64与铁槽61的内腔之间为间隙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铁槽61的上方设置有铁槽盖68。所述铁槽盖68在磁力的吸附下能够很好地盖在铁槽61的槽口,避免灰尘、杂物等进入到铁槽61的内部。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医院导医人形机器人的散热性能好,在工作时内部产生的热量易被快速散发,有效避免医院导医人形机器人内部电子元器件发生过温,安全性高,实施效果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