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对向锁合的自动落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95900发布日期:2020-10-30 20:54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对向锁合的自动落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锁装置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可对向锁合的自动落锁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建筑用门窗种类很多,有些利用齿轮、齿条带动的且手柄具有定弧度转动的单向门窗平开传动器和锁销的配合来锁闭或开启门窗,这种平开传动器结构复杂,所需零件较多,导致制造成本较高,且容易引起锁销晃动从而影响门窗密封性、锁定性,此外,单向锁定的牢靠性已不能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鉴于此,市场上陆续出现了具有双向锁定功能的门窗锁。虽然,市面上有很多能够传动双向锁的门窗锁传动器;但是这些传动器的布局简单,只能通过用户手动操作,使用不够方便,并不符合当今的智能家居的发展趋势。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对向锁合的自动落锁装置,其结构设置合理,优化了传统门窗锁传动器的结构,使其使用更加方便,且符合智能家居的发展趋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可对向锁合的自动落锁装置,包括有电机、减速齿组、离合结构、衔接齿片、输出部件和对向位移机构;该对向位移机构包括有上移动齿条、下移动齿条和连接于上移动齿条、下移动齿条的连接齿轮,该输出部件连接上移动齿条或下移动齿条;该电机的输出端连接减速齿组,该减速齿组连接离合结构;该离合结构与衔接齿片形成离合连接,该衔接齿片连接输出部件;由电机驱动或手动转动输出部件,可选择性传动上移动齿条和下移动齿条对向移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移动齿条的凸齿结构设置于上移动齿条的下端,所述下移动齿条的凸齿结构设置于下移动齿条的上端;两者的凸齿结构相对设置,连接齿轮连接于凸齿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输出部件包括有中心件设于中心件的第一齿片、第二齿片,该第一齿片与衔接齿片连接;所述上移动齿条或下移动齿条设有输出凸齿部,该第二齿片连接输出凸齿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中心件设有用于安装把手的方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移动齿条和下移动齿条均设有连接凸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进一步地包括有一锁壳,该锁壳由底壳和上盖组成;所述电机、减速齿组、离合结构、衔接齿片、输出部件和对向位移机构都安装于底壳。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壳的一侧贯通设置,上盖安装于底壳后形成一窗口,于该窗口的外侧设有受限框条;所述上移动齿条和下移动齿条可移动于窗口和受限框条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壳的上下端设有限位凸部,所述上移动齿条和下移动齿条设有限位通槽,该限位凸部受限于限位通槽中。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通过设置的电机、输出部件和对向位移机构,该对向位移机构的上移动齿条和下移动齿条可选择性通过电机以电气驱动方式传动其移动,或以手动方式转动输出部件传动其移动;集成有电气驱动和手动驱动的两种方式,便于使用,且集成了电气驱动方式,使其符合当今的智能化家居发展趋势;

其次是,通过设置离合结构,在使用手动驱动时,输出部件能够与电机脱离连接关系,不会牵引电机传动;一方面,使手动驱动时更加轻便,另一方面,能够减少电机的转动次数,延伸其使用寿命。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各部件未安装于锁壳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输出部件和对向位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离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电机20、减速齿组

30、离合结构31、输入齿片

32、输出齿片33、摆动件

34、行星齿轮40、衔接齿片

50、输出部件51、中心件

511、方孔52、第一齿片

53、第二齿片60、对向位移机构

610、限位通槽61、上移动齿条

62、下移动齿条63、连接齿轮

64、连接凸部70、锁壳

71、底壳711、限位凸部

72、上盖73、窗口

74、受限框条。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是一种可对向锁合的自动落锁装置,包括有电机10、减速齿组20、离合结构30、衔接齿片40、输出部件50和对向位移机构60。

所述电机10依次传动减速齿组20、离合结构30、衔接齿片40、输出部件50和对向位移机构60,其中:该对向位移机构60包括有上移动齿条61、下移动齿条62和连接于上移动齿条61、下移动齿条62的连接齿轮63,该输出部件50连接上移动齿条61或下移动齿条62;该电机10的输出端连接减速齿组20,该减速齿组20连接离合结构30;该离合结构30与衔接齿片40形成离合连接,该衔接齿片40连接输出部件50;由电机10驱动或手动转动输出部件50,可选择性传动上移动齿条61和下移动齿条62对向移动。具体地说,上移动齿条61和下移动齿条62可选择性通过电机10以电气驱动方式传动其移动,或以手动方式转动输出部件50传动其移动;集成有电气驱动和手动驱动的两种方式,便于使用,且集成了电气驱动方式,使其符合当今的智能化家居发展趋势。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上移动齿条61的凸齿结构设置于上移动齿条61的下端,该下移动齿条62的凸齿结构设置于下移动齿条62的上端;两者的凸齿结构相对设置,连接齿轮63连接于凸齿结构。所述上移动齿条61和下移动齿条62均设有连接凸部64,具体地,该连接凸部64用于拨动门窗的锁体结构;例如,门窗的锁体结构设置在窗框,则该自动落锁装置则设置在窗扇,利用上移动齿条61和下移动齿条62的移动,从而拨动门窗的锁体结构进行上锁或者开锁。以及,该上移动齿条61或下移动齿条呈阶梯式的多段折弯设置,这样的结构,能够使上移动齿条61和下移动齿条62的连接凸部64位于同一直线上,便于连接门窗的锁体结构。

所述输出部件50包括有中心件51设于中心件51的第一齿片52、第二齿片53,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第一齿片52与衔接齿片40连接,该上移动齿条61或下移动齿条62设有输出凸齿部,该第二齿片53连接输出凸齿部。所述中心件51设有用于安装把手的方孔511,将把手安装于方孔511后,即可通过扳动把手传动输出部件50转动,从而传动上移动齿条61和下移动齿条62移动。

所述离合结构30包括有输入齿片31、输出齿片32,摆动件33和行星齿轮34,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输入齿片31和输出齿片32为一体式成型,该输入齿片31的直径大于输出齿片32的直径,该行星齿34轮的直径等于输入齿片32的直径;该输出齿片31连接减速齿组20,该摆动件33可摆动安装于输出齿片32,该行星齿轮34可转动装设于摆动件33的两端,行星齿轮34连接于输入齿片31。输入齿片31转动时,输出齿片32随输入齿片31同步转动,输出齿片32转动传动行星齿轮34转动,输出齿片31和行星齿轮34转动时产生阻力,使摆动件33摆动,摆动件33摆动能够使行星齿轮34与第一齿片52连接,以传动输出部件50转动。当手动转动输出部件50时,在转动过程中,能够将行星齿轮34顶开,使行星齿轮34和输出部件50脱离连接;此时,则不会带动电机10转动。

进一步地包括有一锁壳70,该锁壳70由底壳71和上盖72组成。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电机10、减速齿组20、离合结构30、衔接齿片40、输出部件50和对向位移机构60都安装于底壳71。该底壳71的一侧贯通设置,上盖72安装于底壳后形成一窗口73,于该窗口73的外侧设有受限框条74,该受限框条具有一凹槽,该凹槽的两侧搭在底壳和上盖。所述上移动齿条61和下移动齿条62可移动于窗口73和受限框条74之间;将上移动齿条61和下移动齿条62在锁壳70的一侧移动,可以便于适配于不同规格、不同形状的门窗上,通用性佳。该底壳71的上下端设有限位凸部711,所述上移动齿条61和下移动齿条62设有限位通槽610,该限位凸部711受限于限位通槽610中;该限位通槽和限位凸部的结构,可以很好地限定上移动齿条、下移动齿条的移动行程,使自动落锁装置的使用更加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通过设置的电机、输出部件和对向位移机构,该对向位移机构的上移动齿条和下移动齿条可选择性通过电机以电气驱动方式传动其移动,或以手动方式转动输出部件传动其移动;集成有电气驱动和手动驱动的两种方式,便于使用,且集成了电气驱动方式,使其符合当今的智能化家居发展趋势;

其次是,通过设置离合结构,在使用手动驱动时,输出部件能够与电机脱离连接关系,不会牵引电机传动;一方面,使手动驱动时更加轻便,另一方面,能够减少电机的转动次数,延伸其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