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机械锁孔式智能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23949发布日期:2021-01-26 14:31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机械锁孔式智能锁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锁,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无机械锁孔式智能锁,属于智能锁具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智能锁(外文名intelligent lock)是指区别于传统机械锁,在用户识别、安全性、管理性方面更加智能化的锁具,智能锁是门禁系统中锁门的执行部件。电子锁不能称之为智能锁,智能锁智能体现的标志是能否手机远程控制和与智能家居联动。
[0003]
目前,智能锁的功用品种层出不穷,很多产品集多种功用于一身,可密码开启、可刷卡开启、可指纹开启,从安全性上来说愈加可靠,但是一旦系统故障,那所有的开锁系统都将不能使用,只能通过备用系统进行机械开锁,因此市面上大多数的智能锁都有预留的机械锁孔,便于备用钥匙应急开门,但是预留的机械锁孔,方便自身的同时也为窃贼打开了方便之门,机械锁孔极易被窃贼进行技术性开锁。
[0004]
另外智能锁出现系统故障后均需要备用钥匙才能应急开门,但是买了智能锁的人谁还会天天再带一把钥匙出门呢,据统计,安装了智能锁的人85%以上的人三个月以后就再找不到原装备用钥匙,以备不时之需的钥匙找不到了,那就无法进家门,那这种采用备用钥匙应急开锁的备用方式安全性实在令人堪忧,所以无机械锁孔智能锁是未来发展必然趋势。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发明针对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无机械锁孔式智能锁,可以实现整体机身无任何机械锁孔,能够彻底避免被技术性开锁,同时又能避免因忘带备用钥匙而导致的进不去家门的情况,提高备用开锁系统的安全性。
[0006]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无机械锁孔式智能锁,包括锁芯拨片,锁芯拨片一端与铜柱一端铰接,铜柱的另一端与第二筒体内的第二弹簧相抵接,第二弹簧用于实现锁芯拨片在驱动电机内的插接复位;所述第二筒体一端固接有第一筒体,另一端固接有开关板,第二筒体的主体套设在固定座内可相对滑动,固定座内设置有限制第二筒体水平滑动的电磁铁芯。
[0007]
进一步地,所述铜柱主体为圆柱体,圆柱体的一端设置有铰座,另一端设置有六角柱体,圆柱体与铰座的连接处设置有一体设置的第一限位挡圈;所述第一限位挡圈与安装底板相抵接。
[0008]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底板位于锁芯一侧,用于固定锁芯,安装底板上设置有用于锁芯拨片穿设的通孔,通孔周围设置有第一容纳槽,第一容纳槽用于安装第一弹簧的一端。
[0009]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筒体包括两个半筒体,两个半筒体扣合构成第一筒体,第一筒体整体呈t型结构,包括一个大径段和一个小径段。
[0010]
进一步地,所述大径段的端面内开设有第二容纳槽,第二容纳槽用于安装第一弹
簧的一端;所述小径段内开设有相连通的第一通孔和六角槽孔,第一通孔位于小径段靠近大径段的端面内,六角槽孔位于小径段远离大径段的端面内;所述第一通孔的周围开设有多个第一螺孔。
[0011]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筒体的内部设有贯通且同轴设置的第一圆孔、第二圆孔和第三圆孔,第一圆孔位于第二筒体靠近第一筒体的端部内,第三圆孔位于第二筒体远离第一筒体的端部内;所述第一圆孔的下方设置有相连通的腰形孔,腰形孔用于穿设电磁铁芯的上端。
[0012]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圆孔内套设有开关板的安装柱;所述第二圆孔内穿设有螺钉,螺钉旋拧至开关板侧面安装柱上开设的第三螺孔内,将第二筒体与开关板实现固接;所述第三圆孔的正下方设有第二螺孔,第二螺孔与开关板上设有的第四螺孔相对应。
[0013]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座固定在备用盒体的内部,固定座由两侧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以及在中间起支撑作用的连接柱组成;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安装有电磁阀,电磁阀的内部穿设有竖直设置的电磁铁芯,电磁铁芯的上部设置有一体成型的第二限位挡圈。
[0014]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限位挡圈与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固定安装的限位挡板相配合,实现对电磁铁芯的上升过程进行限位;所述第二限位挡圈的底部设置有第三弹簧,第三弹簧用于实现电磁铁芯的复位;所述电磁阀的下方设置有继电器。
[0015]
进一步地,所述锁芯拨片穿设在锁芯内部,锁芯拨片的一端插接在驱动电机内部,锁芯拨片的另一端与铜柱铰接。
[0016]
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无机械锁孔式智能锁,当指纹、密码、卡片等开锁系统遇到故障无法进行开锁时,人工手动按压开关板,开关板带动第二筒体运动,第二筒体运动过程中使得腰形孔对电磁铁芯的摩擦力减小甚至消失,电磁铁芯实现下降从而脱出第二筒体的腰形孔,使得锁芯拨片的插接端从驱动电机内部被抽出,从而实现手动机械开锁;整个开锁过程无需备用钥匙即可实现,可以实现整体机身无任何机械锁孔,能够彻底避免被技术性开锁,同时又能避免因忘带备用钥匙而导致的进不去家门的情况,提高备用开锁系统的安全性。
[0017]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8]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剖视图;图3是图2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图4是六角铜柱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第一筒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第一筒体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7是第二筒体的结构剖视图;图8是开关板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锁芯拨片;2-锁芯;3-安装底板,31-第一容纳槽;4-铜柱,41-铰座,42-六角柱
体,43-第一限位挡圈;5-第一筒体,51-第二容纳槽,52-第一通孔,53-第一螺孔,54-六角槽孔;6-第一弹簧;7-第二弹簧;8-第二筒体,81-第一圆孔,82-第二圆孔,83-第三圆孔,84-腰形孔,85-第二螺孔;9-开关板,91-安装柱,92-第三螺孔,93-第四螺孔;10-固定座,101-第一固定板,102-第二固定板,103-连接柱;11-电磁阀;12-继电器;13-电磁铁芯,131-第二限位挡圈;14-限位挡板;15-第三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0]
如图1-图9共同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无机械锁孔式智能锁,包括锁芯拨片1,锁芯拨片1一端与铜柱4一端铰接,铜柱4的另一端与第二筒体8内的第二弹簧7相抵接,第二弹簧7用于实现锁芯拨片1在驱动电机内的插接复位;所述第二筒体8一端固接有同轴设置的第一筒体5,另一端固接有开关板9,第二筒体8的主体套设在固定座10内可相对滑动,固定座10内设置有限制第二筒体8水平滑动的电磁铁芯13。
[0021]
所述锁芯拨片1穿设在锁芯2内部,锁芯拨片1的一端插接在驱动电机内部,插接端可以进行抽出,抽出后实现手动机械开锁,锁芯拨片1的另一端与铜柱4铰接。
[0022]
所述铜柱4主体为圆柱体,圆柱体的一端设置有铰座41,另一端设置有六角柱体42,圆柱体与铰座41的连接处设置有一体设置的第一限位挡圈43;所述第一限位挡圈43与安装底板3相抵接;所述安装底板3位于锁芯2一侧,用于固定锁芯2,安装底板3上设置有用于锁芯拨片1穿设的通孔,通孔周围设置有第一容纳槽31,第一容纳槽31用于安装第一弹簧6的一端。
[0023]
所述第一筒体5包括两个半筒体,两个半筒体扣合构成第一筒体5,第一筒体5整体呈t型结构,包括一个大径段和一个小径段,大径段的端面内开设有第二容纳槽51,第二容纳槽51用于安装第一弹簧6的一端;所述小径段内开设有相连通的第一通孔52和六角槽孔54,第一通孔52位于小径段靠近大径段的端面内,六角槽孔54位于小径段远离大径段的端面内;所述第一通孔52用于穿设铜柱4的圆柱体,六角槽孔54用于穿设铜柱4的六角柱体42;所述第一通孔52的周围开设有多个第一螺孔53,第一螺孔53内穿设螺钉将第一筒体5与第二筒体8实现固定连接。
[0024]
所述第二筒体8的内部设有贯通且同轴设置的第一圆孔81、第二圆孔82和第三圆孔83,第一圆孔81位于第二筒体8靠近第一筒体5的端部内,第三圆孔83位于第二筒体8远离第一筒体5的端部内;所述第一圆孔81的直径大于第三圆孔83的直径,第三圆孔83的直径大于第二圆孔82的直径;所述第一圆孔81内用于放置第二弹簧7;所述第三圆孔83内用于套设开关板9的安装柱91;所述第二圆孔82内穿设有螺钉,螺钉旋拧至开关板9侧面安装柱91上开设的第三螺孔92内,将第二筒体8与开关板9实现固接;所述第三圆孔83的正下方设有第二螺孔85,第二螺孔85与开关板9上设有的第四螺孔93相对应,第二螺孔85和第四螺孔93内穿设螺钉,使第二筒体8与开关板9实现进一步牢靠固接;所述第一圆孔81的下方设置有相连通的腰形孔84,腰形孔84用于穿设电磁铁芯13的上端。
[0025]
所述固定座10固定在备用盒体的内部,固定座10由两侧的第一固定板101和第二固定板102、以及在中间起支撑作用的连接柱103组成;第一固定板101和第二固定板102之
间安装有电磁阀11,电磁阀11的内部穿设有竖直设置的电磁铁芯13,电磁铁芯13的上部设置有一体成型的第二限位挡圈131;所述第二限位挡圈131与第一固定板101和第二固定板102之间固定安装的限位挡板14相配合,实现对电磁铁芯13的上升过程进行限位;所述第二限位挡圈131的底部设置有第三弹簧15,第三弹簧15用于实现电磁铁芯13的复位;所述电磁阀11的下方设置有继电器12,当继电器12吸合时电磁阀11得电,使电磁铁芯13下降,电磁铁芯13的顶部进而脱离腰形孔84,当继电器12不吸合时电磁阀11失电,电磁铁芯13在第三弹簧15的弹力作用下上升,电磁铁芯13的顶部进入腰形孔84内。
[0026]
本发明的具体工作原理:当指纹、密码、卡片等开锁系统遇到故障无法进行开锁时,plc控制继电器12吸合,使电磁阀11内的电磁铁芯13有一个下降趋势,由于电磁铁芯13的上端部插接在第二筒体8的腰形孔84内,第二筒体8在第一弹簧6的弹力作用下有一个向外的趋势,腰形孔84内壁对电磁铁芯13上端产生的摩擦力大于电磁铁芯13下降的力,所以使得电磁铁芯13有下降趋势,实际却没有下降运动;此时人工手动按压开关板9,开关板9带动第二筒体8运动,第二筒体8运动过程中使得腰形孔84对电磁铁芯13的摩擦力减小甚至消失,此时电磁铁芯13进行下降运动,电磁铁芯13的顶端脱出腰形孔84;然后手动抽拉开关板9,使得开关板9、第二筒体8、第一筒体5、铜柱4和锁芯拨片1可以整体向外抽出,使得锁芯拨片1插接端从驱动电机内部抽出,抽出后实现手动机械开锁;当指纹、密码、卡片等开锁系统故障修复后,手动按压开关板9,使得第二筒体8向内运动,电磁铁芯13在第三弹簧15的弹力作用下实现上升复位,电磁铁芯13的上端重新插接至第二筒体8的腰形孔84内;第二筒体8向内运动过程中,锁芯拨片1在第二弹簧7的弹力作用下保持有一个向驱动电机运动的趋势,驱动电机在转动过程中,锁芯拨片1的插接端自动完成插接,实现锁芯拨片1的复位。
[0027]
以上所述为本发明最佳实施方式的举例,其中未详细述及的部分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任何基于本发明的技术启示而进行的等效变换,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