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双层导向功能的自动拧紧和松开螺栓的套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88463发布日期:2021-03-09 14:23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双层导向功能的自动拧紧和松开螺栓的套筒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具有双层导向功能的自动拧紧和松开螺栓的套筒。


背景技术:

2.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取决于电池容量的大小,现阶段,普通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不超过300千米,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电动汽车的发展,电池容量消耗完以后,需要及时补充电能。传统的方法是电动汽车去附近的充电站进行充电,短则一两个小时,长则五六个小时,这段时间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车主的用车感受,同时充电时付出的充电费用和长时间的停车费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3.采用快换式电池包进行电池包的快速更换,取代传统的充电站给电池充电的形式,可以将原来的充电时间缩短至3-5分钟,电动汽车补充电能的速度能与传统燃油车加油的时间比拟,给车主用车提供了强大的便利性。但是如何真正达到快速,方便,简单的更换电动汽车的车载电池,对电池包的自动化拆装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4.综上所述,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且效率高的具有双层导向功能的自动拧紧和松开螺栓的套筒。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双层导向功能的自动拧紧和松开螺栓的套筒,包括套筒本体、驱动轴和外层导向组件,所述套筒本体对应所述驱动轴的一端设置有驱动部,另一端设置有卡部,所述驱动轴与所述套筒本体同轴设置通过所述驱动部带动所述套筒本体转动,所述套筒本体与所述驱动轴之间设置有内层弹簧,所述外层导向组件包括外层导向件和外层固定件,所述外层导向件套设于所述套筒本体外,所述外层导向件对应所述驱动轴的一端设置有外层导向槽,所述外层固定件设置于所述外层导向件与所述驱动轴之间,外层固定件套设于所述外层导向件外,所述外层固定件对应所述外层导向件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外层导向槽相适配的外层配合件,所述外层配合件一端与所述外层固定件相连,另一端插设于所述外层导向槽内。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套筒本体与所述驱动轴之间设置有弹簧,相较于现有技术采用刚性连接,本发明技术方案在套筒对螺栓进行自动拧紧和松开螺栓的过程中,采用柔性连接,使卡部在与螺栓的螺帽的配合时能自动对准,使其对精度的要求降低,同时外层导向件上下伸缩时,外层导向件沿其外层导向槽相对固定在外层固定件上的外层配合件运动,使其自动拧紧和松开螺栓的过程中,起导向作用,稳定性更高,外层导向件上外层导向槽和外层固定件上外层配合件成对出现,使用时不少于一对,本发明中外层导向涉及到此种机构有四对,径向上对称分布。
7.本发明进一步设置:所述外层导向件对应所述外层固定件的一端与所述外层固定件内壁之间设置有外层弹簧。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外层导向件上下伸缩时,外层导向件通过外层弹簧复位,操作简单,稳定性更高。
9.本发明进一步设置:所述外层导向件对应所述外层固定件的一端设置有凸部,所述凸部与所述外层固定件的内壁之间形成与所述外层弹簧相适配的环槽,所述外层弹簧一端卡设于环槽内。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外层弹簧限位作用,使外层弹簧压缩复位的过程更加稳定。
11.本发明进一步设置:所述驱动轴与所述套筒本体之间设置有内层导向件,所述驱动部对应所述内层导向件的一端设置有导向通道,所述内层导向件包括导向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驱动轴相连,所述导向部设置于所述导向通道内,所述内层弹簧设置于所述内层导向件与所述套筒本体之间。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轴驱动导向件带动套筒沿导向通道滑动起基本导向作用,稳定性更好。
13.本发明进一步设置:所述导向部设置有内层导向槽,所述驱动部对应所述内层导向件的一端设置有内层配合件,所述内层配合件带动所述套筒本体在所述内层导向槽内上下滑动。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层导向件上下伸缩时,套筒上内层销轴沿内层导向件上内层导向槽相对运动,通过内层弹簧复位,使得套筒对对螺栓进行自动拧紧和松开螺栓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导向作用,使套筒与螺栓之间的配合更紧密,不易脱离,稳定性更高。
15.本发明进一步设置:所述导向部为方形设置,所述导向通道与所述导向部相适配。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两者配合更加稳定。
17.本发明进一步设置:所述连接部设置有连接槽,所述驱动轴包括有设置于所述连接槽内的连接端和用于与驱动机构配合的驱动端,所述连接端呈方形设置,所述连接槽与所述连接端相适配,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连接端之间通过固定件相连接,所述连接部设置有与所述固定件相适配的固定通道,所述连接端对应所述固定通道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固定件相适配的固定槽。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电机驱动驱动轴,驱动轴将力传递到内层导向件,内层导向件带动套筒来拧紧和松脱螺钉,驱动轴和导向件之间通过固定件进行固定,使两者的转动更配合,不易打滑,运转更稳定。
19.本发明进一步设置:所述卡部上设置有与螺栓顶部倒角相适配的倒角。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让套筒自动适配车辆上的螺栓,即套筒插到螺栓的螺帽上,套筒上与螺栓顶部做相应的倒角结构,在内层导向弹簧的预紧力作用下,套筒上倒角与螺栓顶部倒角配合,当套筒拧紧和松开螺栓开始旋转,套筒上内齿与螺栓上外齿相对应时,套筒在预紧力作用下插入螺栓的螺帽上。
21.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描述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立体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外层导向组件自然状态剖视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外层导向组件压缩状态剖视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局部结构自然状态外部图和剖视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局部结构压缩状态外部图和剖视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驱动轴和内层导向件的剖视图。
23.附图标记:1.套筒本体,11.驱动部,111.导向通道,12.卡部,2.驱动轴,21.连接端,211.固定槽,22.驱动端,3.内层弹簧,4.外层导向组件,41.外层导向件,411.外层导向槽,412.凸部,413.环槽,42.外层固定件,43.外层配合件,5.外层弹簧,6.内层导向件,61.导向部,611.内层导向槽,62.连接部,621.连接槽,622. 固定通道,7.内层配合件,8.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24.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25.参见附图1-7,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具有双层导向功能的自动拧紧和松开螺栓的套筒,包括套筒本体1、驱动轴2和外层导向组件4,所述套筒本体1对应所述驱动轴2的一端设置有驱动部11,另一端设置有卡部12,所述驱动轴2与所述套筒本体1同轴设置通过所述驱动部11带动所述套筒本体1转动,所述套筒本体1与所述驱动轴2之间设置有内层弹簧3,所述外层导向组件4包括外层导向件41和外层固定件842,所述外层导向件41套设于所述套筒本体1外,所述外层导向件41对应所述驱动轴2的一端设置有外层导向槽411,所述外层固定件842设置于所述外层导向件41与所述驱动轴2之间,外层固定件842套设于所述外层导向件41外,所述外层固定件842对应所述外层导向件41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外层导向槽411相适配的外层配合件43,所述外层配合件43一端与所述外层固定件842相连,另一端插设于所述外层导向槽411内。
26.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外层导向件41对应所述外层固定件842的一端与所述外层固定件842内壁之间设置有外层弹簧5。
27.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外层导向件41对应所述外层固定件842的一端设置有凸部412,所述凸部412与所述外层固定件842的内壁之间形成与所述外层弹簧5相适配的环槽413,所述外层弹簧5一端卡设于环槽413内。
28.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驱动轴2与所述套筒本体1之间设置有内层导向件6,所述驱动部11对应所述内层导向件6的一端设置有导向通道111,所述内层导向件6包括导向部61和连接部62,所述连接部62与所述驱动轴2相连,所述导向部61设置于所述导向通道111内,所述内层弹簧3设置于所述内层导向件6与所述套筒本体1之间。
29.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导向部61设置有内层导向槽611,所述驱动部11对应所述内层导向件6的一端设置有内层配合件7,所述内层配合件7带动所述套筒本体1在所述内层导向槽611内上下滑动。
30.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导向部61为方形设置,所述导向通道111与所述导向部61相适配。
31.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连接部62设置有连接槽621,所述驱动轴2包括有设置于所述连接槽621内的连接端21和用于与驱动机构配合的驱动端22,所述连接端21呈方形设置,所述连接槽621与所述连接端21相适配,所述连接部62与所述连接端21之间通过固定件8相连接,所述连接部62设置有与所述固定件8相适配的固定通道622,所述连接端21对应所述固定通道622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固定件8相适配的固定槽211。
32.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卡部12上设置有与螺栓顶部倒角相适配的倒角。
33.上述的“之间”并不仅仅指方位、位置之间,还包括指不同零件的相互作用之间的意思。
34.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套筒本体1,驱动部11,导向通道111,卡部12,驱动轴2,连接端21,固定槽211,驱动端22,内层弹簧3,外层导向组件4,外层导向件41,外层导向槽411,凸部412,环槽413,外层固定件842,外层配合件43,外层弹簧5,内层导向件6,导向部61,内层导向槽611,连接部62,连接槽621,固定通道622,内层配合件7,固定件8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