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智能全自动操控式人工智能机器人

文档序号:24812636发布日期:2021-04-27 13:18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计算机智能全自动操控式人工智能机器人

1.本发明涉及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为计算机智能全自动操控式人工智能机器人。


背景技术:

2.现如今,随着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人们已经研制出各种各样的人工智能机器人来替代人力进行工作,特别是针对一些非常复杂且危险的工作环境进行工作,通过远程控制机器人去完成一些高风险的任务,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且有效减免了对人体的伤害。
3.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发展也越来越普及,很多领域中都能使用到,在很多变电站中,为了对一些复杂环境中的继变电设备进行热场巡检和监控,通常会采用巡检机器人进行巡检,通过在巡检机器人上安装行走机构和监控机构,然后由远程控制设备控制机器人进行移动,对各类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巡检,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巡检的区域地形存在差异,经常会出现一些障碍物较多且地面崎岖不平的区域,在这些区域内进行巡检对于机器人的底盘高度很行走轮的轮毂尺寸有一定的要求,而现在的巡检机器人大多数都是通过更换行走轮,但是底盘的高度无法进行准确调节,不能针对实际的使用环境进行调整,因此需要提供计算机智能全自动操控式人工智能机器人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了计算机智能全自动操控式人工智能机器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计算机智能全自动操控式人工智能机器人,包括机器人主体,所述机器人主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立柱,所述立柱的顶端活动铰接有摄像头,所述机器人主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底端侧面转动连接有行走轮,所述机器人主体的前后两侧均活动插接有转动头,所述转动头的一端延伸至机器人主体的内部,所述转动头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远离转动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杆,所述机器人主体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侧板,所述侧板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限位轮,所述机器人主体的内部设有输出齿轮,所述输出齿轮的侧面固定连接有传动轴,所述输出齿轮的外表面设有传动链条,所述传动链条的内侧壁两端均传动连接有涨紧轮,所述涨紧轮滑动连接在侧板的内侧壁上,两组所述涨紧轮的侧面均转动连接有螺纹套筒,两组所述螺纹套筒分别螺纹连接在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的外表面,所述支撑柱的底端内部活动插接有滑动套筒,所述滑动套筒的底端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从动齿轮,所述行走轮活动卡接在转轴的侧面,所述传动链条的底端与从动齿轮传动连接,所述传动链条的外表面分别与四组限位轮的外表面相接触,所述滑动套筒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传动齿条,所述传动齿条滑动连接在支撑柱的
内侧壁上,所述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相对的一端外表面固定套接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与传动齿条相啮合,所述转轴远离机器人主体的一端内部活动卡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弹簧,所述弹簧活动卡接在转轴的内部,所述活动杆远离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活动卡接在行走轮的外表面。
8.优选的,所述涨紧轮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侧板的内侧壁上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的内部。
9.优选的,所述传动齿条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卡条,所述支撑柱的内侧壁上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卡条滑动连接在第二滑槽的内部。
10.优选的,所述传动轴的外表面中部固定套接有皮带轮,所述机器人主体的内部设有伺服电机,所述皮带轮通过皮带与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
11.优选的,所述滑动套筒的底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两组固定环的内部,所述转轴远离机器人主体的一端外表面固定套接有固定齿轮,所述行走轮的外表面且靠近机器人主体的一侧开设有齿轮槽,所述固定齿轮活动卡接在齿轮槽的内部。
12.优选的,所述行走轮的外表面且远离机器人主体的一侧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槽与齿轮槽的内部相连通,所述第二滑块活动卡接在插槽的内部。
13.优选的,所述插槽远离齿轮槽的一侧开设有固定槽,所述第二滑块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活动卡接在固定槽的内部。
14.优选的,两组所述输出齿轮均固定套接在传动轴的外表面,所述传动轴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两组侧板的内侧壁上,所述传动轴位于限位轮的上方。
15.优选的,一组所述传动链条的外表面设有四组限位轮,四组所述限位轮分别位于两组涨紧轮之间中部且上下各两组对称设置。
16.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外表面的螺距相同,所述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外表面的螺纹槽方向相反。
17.本发明公开了计算机智能全自动操控式人工智能机器人,其具备的有益效果如下:
18.1、该计算机智能全自动操控式人工智能机器人,通过顺时针转动机器人主体前侧的两组转动头,此时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同步顺时针转动,使得两组螺纹套筒在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外表面向相对的一端移动,使得两组涨紧轮向中部移动,此时两组涨紧轮之间的距离减小,使得传动链条会变松,同时在这个过程中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带动传动齿轮转动,传动齿条向下移动,在这个过程中传动齿条外表面的卡条沿着第二滑槽向下滑动,同时传动齿条带动滑动套筒在支撑柱的内部向下滑动,此时从动齿轮和两组涨紧轮之间的垂直距离增加又会将传动链条拉紧,以此达到调节滑动套筒底端到机器人主体下表面之间的距离,改变机器人主体的底盘高度。
19.2、该计算机智能全自动操控式人工智能机器人,通过将行走轮活动卡接在转轴的侧面,使得固定齿轮进入到齿轮槽的内部,然后将第二滑块向外拉动,此时活动杆从转轴的内部向外移动一段距离,此时弹簧被压缩,然后将第二滑块转动90度,使得卡块正对固定槽,然后松开第二滑块,此时卡块在弹簧的作用下活动卡接在固定槽内部,方便在使用时进行进行行走轮的更换。
20.3、该计算机智能全自动操控式人工智能机器人,通过在传动齿条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卡条,支撑柱的内侧壁上开设有第二滑槽,卡条滑动连接在第二滑槽的内部,在进行机器人主体底盘高度调时,当滑动套筒在支撑柱内部上下移动时,卡条在第二滑槽内部进行滑动,避免传动齿条与传动齿轮发生脱齿导致传动失败的情况出现。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发明主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发明主体结构爆炸图;
23.图3为本发明传动链条外表面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发明图3的a部分结构放大图;
25.图5为本发明支撑柱内部结构爆炸图;
26.图6为本发明转轴外表面结构示意图;
27.图7为本发明行走轮外表面结构示意图;
28.图8为本发明图5的b部分结构放大图。
29.图中:1、机器人主体;2、立柱;3、摄像头;4、支撑柱;5、行走轮;6、转动头;7、侧板;8、传动链条;9、限位轮;10、第一滑槽;11、输出齿轮;12、传动轴;13、涨紧轮;14、第一滑块;15、第二螺纹杆;16、传动齿轮;17、从动齿轮;18、螺纹套筒;19、传动齿条;20、卡条;21、第二滑槽;22、固定环;23、转轴;24、滑动套筒;25、齿轮槽;26、插槽;27、固定齿轮;28、活动杆;29、弹簧;30、第二滑块;31、卡块;32、固定槽;33、第一螺纹杆。
具体实施方式
30.本发明实施例公开计算机智能全自动操控式人工智能机器人,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并通过实施例的方式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31.实施例一、
32.如图1

8所示,包括机器人主体1,机器人主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立柱2,立柱2的顶端活动铰接有摄像头3,机器人主体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柱4,支撑柱4的底端侧面转动连接有行走轮5,机器人主体1的前后两侧均活动插接有转动头6,转动头6的一端延伸至机器人主体1的内部,转动头6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33,第一螺纹杆33远离转动头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杆15,机器人主体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侧板7,侧板7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限位轮9,机器人主体1的内部设有输出齿轮11,输出齿轮11的侧面固定连接有传动轴12,输出齿轮11的外表面设有传动链条8,传动链条8的内侧壁两端均传动连接有涨紧轮13,涨紧轮13滑动连接在侧板7的内侧壁上,两组涨紧轮13的侧面均转动连接有螺纹套筒18,两组螺纹套筒18分别螺纹连接在第一螺纹杆33和第二螺纹杆15的外表面,支撑柱4的底端内部活动插接有滑动套筒24,滑动套筒24的底端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轴23,转轴23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从动齿轮17,行走轮5活动卡接在转轴23的侧面,传动链条8的底端与从动齿轮17传动连接,传动链条8的外表面分别与四组限位轮9的外表面相接触,滑动套筒24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传动齿条19,传动齿条19滑动连接在支撑柱4的内侧壁上,第一螺纹杆33和第二螺纹杆15相对的一端外表面固定套接有传动齿轮16,传动齿轮16与传动齿条19相
啮合,转轴23远离机器人主体1的一端内部活动卡接有活动杆28,活动杆28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弹簧29,弹簧29活动卡接在转轴23的内部,活动杆28远离转轴2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30,第二滑块30活动卡接在行走轮5的外表面,涨紧轮13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14,侧板7的内侧壁上开设有第一滑槽10,第一滑块14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10的内部,传动齿条19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卡条20,支撑柱4的内侧壁上开设有第二滑槽21,卡条20滑动连接在第二滑槽21的内部,传动轴12的外表面中部固定套接有皮带轮,机器人主体1的内部设有伺服电机,皮带轮通过皮带与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两组输出齿轮11均固定套接在传动轴12的外表面,传动轴12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两组侧板7的内侧壁上,传动轴12位于限位轮9的上方,一组传动链条8的外表面设有四组限位轮9,四组限位轮9分别位于两组涨紧轮13之间中部且上下各两组对称设置,第一螺纹杆33和第二螺纹杆15外表面的螺距相同,第一螺纹杆33和第二螺纹杆15外表面的螺纹槽方向相反;
33.本发明所公开的计算机智能全自动操控式人工智能机器人,在使用之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机器人底盘的高度调节,首先通过顺时针转动机器人主体1前侧的两组转动头6,此时转动头6在机器人主体1的内部转动并带动第一螺纹杆33和第二螺纹杆15同步顺时针转动,由于第一螺纹杆33和第二螺纹杆15外表面的螺纹槽方向相反,此时两组螺纹套筒18会分别在第一螺纹杆33和第二螺纹杆15外表面向相对的一端移动,此时两组螺纹套筒18带动两组涨紧轮13向中部移动,在这个过程中两组第一滑块14会沿着第一滑槽10向中部移动,此时两组涨紧轮13之间的距离减小,使得传动链条8会变松,同时在这个过程中第一螺纹杆33和第二螺纹杆15带动传动齿轮16转动,此时传动齿轮16顺时针转动,而传动齿轮16与传动齿条19相啮合,使得传动齿条19向下移动,在这个过程中传动齿条19外表面的卡条20沿着第二滑槽21向下滑动,同时传动齿条19带动滑动套筒24在支撑柱4的内部向下滑动,此时从动齿轮17和两组涨紧轮13之间的垂直距离增加又会将传动链条8拉紧,以此达到调节滑动套筒24底端到机器人主体1下表面之间的距离,改变机器人主体1前侧的底盘高度,然后安按照上述步骤对机器人主体1的后侧两组转动头6进行转动调节,以此调节机器人主体1后侧的底盘高度。
34.实施例二、
35.如图1

8所示,包括机器人主体1,机器人主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立柱2,立柱2的顶端活动铰接有摄像头3,机器人主体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柱4,支撑柱4的底端侧面转动连接有行走轮5,机器人主体1的前后两侧均活动插接有转动头6,转动头6的一端延伸至机器人主体1的内部,转动头6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33,第一螺纹杆33远离转动头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杆15,机器人主体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侧板7,侧板7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限位轮9,机器人主体1的内部设有输出齿轮11,输出齿轮11的侧面固定连接有传动轴12,输出齿轮11的外表面设有传动链条8,传动链条8的内侧壁两端均传动连接有涨紧轮13,涨紧轮13滑动连接在侧板7的内侧壁上,两组涨紧轮13的侧面均转动连接有螺纹套筒18,两组螺纹套筒18分别螺纹连接在第一螺纹杆33和第二螺纹杆15的外表面,支撑柱4的底端内部活动插接有滑动套筒24,滑动套筒24的底端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轴23,转轴23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从动齿轮17,行走轮5活动卡接在转轴23的侧面,传动链条8的底端与从动齿轮17传动连接,传动链条8的外表面分别与四组限位轮9的外表面相接触,滑动套筒24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传动齿条19,传动齿条19滑动连接在支撑柱4的内侧壁上,第一螺纹杆
33和第二螺纹杆15相对的一端外表面固定套接有传动齿轮16,传动齿轮16与传动齿条19相啮合,转轴23远离机器人主体1的一端内部活动卡接有活动杆28,活动杆28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弹簧29,弹簧29活动卡接在转轴23的内部,活动杆28远离转轴2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30,第二滑块30活动卡接在行走轮5的外表面,滑动套筒24的底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环22,转轴23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两组固定环22的内部,转轴23远离机器人主体1的一端外表面固定套接有固定齿轮27,行走轮5的外表面且靠近机器人主体1的一侧开设有齿轮槽25,固定齿轮27活动卡接在齿轮槽25的内部,行走轮5的外表面且远离机器人主体1的一侧开设有插槽26,插槽26与齿轮槽25的内部相连通,第二滑块30活动卡接在插槽26的内部,插槽26远离齿轮槽25的一侧开设有固定槽32,第二滑块30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卡块31,卡块31活动卡接在固定槽32的内部;
36.在进行机器人主体1的底盘高度调节之后,需要更换相匹配的行走轮5,此时通过将第二滑块30在插槽26的内部向外拉动,此时活动杆28从转轴23的内部向外移动一段距离,此时弹簧29被压缩,同时使得卡块31从固定槽32的内部脱离,然后将第二滑块30转动90度,然后松开第二滑块30,此时第二滑块30在弹簧29的作用下向靠近机器人主体1的一侧移动,此时将行走轮5从转轴23的外表面移除,然后选择尺寸合适的行走轮5进行安装,通过将行走轮5活动卡接在转轴23的侧面,使得固定齿轮27进入到齿轮槽25的内部,然后将第二滑块30向外拉动,然后将第二滑块30转动90度,使得卡块31正对固定槽32,然后松开第二滑块30,此时卡块31在弹簧29的作用下活动卡接在固定槽32内部,此时完成行走轮5的更换,此时该机器人主体1可用于电力设备的巡检工作。
37.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