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用铰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59126发布日期:2020-12-29 10:03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窗用铰链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窗五金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窗用铰链。



背景技术:

窗户作为建筑物上常见的一种结构,通常作为建筑物的通风采光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建筑技术的提高,人们对门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平开窗具有开启面积大,通风好,密封性好,隔音、保温、抗渗性能优良等优点而深受大众的喜爱。

铰链是一种将窗扇与窗框活动连接在一起的部件,即窗扇可通过铰链相对窗框进行角度开合运动。欧标c槽型材是市场上最常用的窗扇型材与窗框型材之一,目前大多数窗户铰链均采用螺钉方式连接固定于框、扇型材,该连接方式存在一定的不便利性且安装效率低;尤其窗扇角码或者窗框角码的位置更不适合安装螺钉。随着时代的进步和行业的发展,市场对窗户铰链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窗用铰链的全螺钉固定的安装方式不能满足用户实际生活中的便利性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传统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窗用铰链,该窗用铰链安装便利。

一种窗用铰链,包括:

滑杆,所述滑杆用于安装在窗框上;

托臂,所述托臂用于安装在窗扇上,所述窗扇采用c型型材;

连杆组件,所述连杆组件与所述滑杆与托臂枢接;

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与所述滑杆与托臂枢接;及

转动块,所述转动块位于所述托臂背向所述窗扇的一面;所述转动块包括枢接部、设置在所述枢接部内的驱动部、及连接所述枢接部的两个夹紧部,所述夹紧部位于所述枢接部的相对两端,所述夹紧部的距离大于所述转动块的相对两侧边的距离;

当所述托臂安装到所述窗扇时,所述转动块抵压所述托臂一并嵌入所述窗扇的c型槽口中,所述驱动部转动从而带动所述夹紧部转动,以使所述夹紧部与所述窗扇的内壁卡掣,从而使得所述托臂夹设紧固在所述窗扇的槽底与所述转动块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动块的夹紧部背向所述枢接部的一面具有凸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托臂靠近所述连杆组件的一端设有通孔,所述转动块的枢接部穿设所述通孔以与所述托臂枢接,所述枢接部上设有操作孔,所述驱动部连接所述枢接部的内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操作孔为内六角形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窗用铰链还包括限位片,所述限位片包括固定在所述托臂一端的底部及自所述底部的两侧分别朝向所述窗扇延伸的限位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托臂的中部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凸起部及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连杆组件枢接,所述第二凸起部与所述伸缩杆枢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窗用铰链还包括另一所述转动块,所述滑杆包括第一弯折部,所述转动块用于将所述第一弯折部抵压紧固在所述窗框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窗用铰链还包括紧固组件,所述紧固组件包括定位件及定位钉,所述定位件位于所述滑杆与所述窗框之间,所述定位钉穿过所述滑杆与所述定位件连接;所述定位钉转动时带动所述定位件转动以卡入所述窗框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杆远离所述连杆组件的端部间隔设置有第一孔位、第二孔位及第三孔位,所述伸缩杆的一端选择性与所述第一孔位、第二孔位及第三孔位中的一个枢接。

一种窗用铰链,包括:

滑杆,所述滑杆用于安装在窗框上,所述窗框采用c型型材;

托臂,所述托臂用于安装在窗扇上;

连杆组件,所述连杆组件连接所述滑杆与托臂的连杆组件;

伸缩杆,所述伸缩杆连接所述滑杆与托臂;及

转动块,所述转动块位于所述滑杆背向所述窗框的一面;所述转动块包括枢接部、设置在所述枢接部内的驱动部、及连接所述枢接部的两个夹紧部,所述夹紧部位于所述枢接部的相对两端,所述夹紧部的距离大于所述转动块的相对两侧边的距离;

当所述滑杆安装到所述窗框时,所述转动块抵压所述滑杆一并嵌入所述窗框的c型槽口中,所述驱动部转动从而带动所述夹紧部转动,以使所述夹紧部与所述窗框的内壁卡掣,从而使得所述滑杆夹设紧固在所述窗框的槽底与所述转动块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窗用铰链通过转动块将托臂固定在窗扇底部,或者通过转动块将滑杆固定在所述窗框中,通过外部工具拧动驱动部带动夹紧部旋入,完成转动块与c槽内壁相互夹紧,实现托臂/滑杆的前端紧固功能,同时避免了采用安装螺钉时螺钉打在框型材的角码上,安装便利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窗用铰链的组装图;

图2为图1的窗用铰链的分解图;

图3a为图2的窗用铰链的其中一个转动块的放大图;

图3b为图2的窗用铰链的另一个转动块的放大图;

图4为图1的窗用铰链安装在窗扇时的局部示意图;

图5a为图4的窗用铰链在窗扇上安装前的截面示意图;

图5b为图4的窗用铰链在窗扇上安装后的截面示意图;

图6为图1的窗用铰链安装在窗扇时的局部示意图;

图7为图1的窗用铰链安装在窗框时的另一个角度的局部示意图;

图8a为图7的窗用铰链在窗框上安装前的截面示意图,其中转动块未转动;

图8b为图7的窗用铰链在窗框上安装后的截面示意图,其中转动块完成转动;

图9a为图7的窗用铰链在窗框上安装前的截面示意图,其中定位件未转动;

图9b为图7的窗用铰链在窗框上安装后的截面示意图,其中定位件完成转动;

图10a为图1的窗用铰链同时安装在窗扇及窗框上的立体局部示意图,其中伸缩杆与滑杆的第一位孔连接;

图10b为图1的窗用铰链同时安装在窗扇及窗框上的立体局部示意图,其中伸缩杆与滑杆的第二位孔连接;

图10c为图1的窗用铰链同时安装在窗扇及窗框上的立体局部示意图,其中伸缩杆与滑杆的第三位孔连接。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请参考图1至图10c,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窗用铰链,用于支撑窗扇200并使窗扇200开启;该窗用铰链包括滑杆10、托臂20、连杆组件30、伸缩杆60及转动块70。所述滑杆10用于安装在窗框100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窗框100采用c型型材,具有c型槽口。所述托臂20用于安装在窗扇200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窗扇200采用c型型材,具有c型槽口。所述连杆组件30与所述滑杆10与托臂20枢接。所述伸缩杆60与所述滑杆10与托臂20枢接。因此,窗扇200可通过该窗用铰链相对窗框100进行一定角度的开合运动。窗用铰链还包括限位片80,该限位片80固定在托臂20靠近连杆组件30的一端。

在本实施例中,转动块70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转动块70用于将托臂20固定在窗扇200底部,另一个转动块70用于将滑杆10固定在所述窗框100中。窗用铰链还包括紧固组件90,紧固组件90包括定位件91及定位钉92,所述定位件91位于滑杆10与窗框100之间,定位钉92穿过滑杆10与定位件91连接;定位钉92转动时带动定位件91转动以卡入所述窗框100中。

当所述托臂20安装到所述窗扇200时,所述转动块70抵压所述托臂20一并嵌入所述窗扇200的c型槽口中,所述转动块70转动后与所述窗扇200的内壁卡掣,从而使得所述托臂20夹设紧固在所述窗扇200的槽底与所述转动块70之间;当所述滑杆10安装到所述窗框100时,所述转动块70抵压所述滑杆10一并嵌入所述窗框100的c型槽口中,所述转动块70转动后与所述窗框100的内壁卡掣,从而使得所述滑杆10夹设紧固在所述窗框100的槽底与所述转动块70之间。

请参阅图1至图3b,滑杆10呈纵长状设置。滑杆10包括本体段11、第一弯折部12及第二弯折部13。第一弯折部12与第二弯折部13分别位于本体段11的两端。其中第一弯折部12自本体段11的一端垂直延伸后向外弯折,第一弯折部12上设有穿孔供所述转动块70安装。本体段11靠近第一弯折部12的一端设有安装孔供定位钉92穿设。滑杆10在安装时第一弯折部12与第二弯折部13均是直接放如窗框100的c槽口内,避免滑杆10在安装过程中出现左右摆动。

本体段11远离连杆组件60的端部依次间隔设置有第一孔位111、第二孔位112及第三孔位113,所述伸缩杆60的一端选择性通过一调节铆钉与第一孔位111、第二孔位112及第三孔位113中的一个枢接。

请一并参阅图10a至图10c,当调节铆钉安装在第三孔位113时,此时窗户可以开启到最大角度,窗户实现大视野、大采光功能。当调节铆钉安装在第一孔位111时,此时窗户只能开启最小角度,此时窗户可微通风,角度比较小,防止儿童从窗户掉落,保护客户安全;当调节铆钉安装在第二孔位112时,窗户实现中部角度开启,此时窗户可实现通风排气。滑杆10的第一孔位111、第二孔位112及第三孔位113可以满足客户不同情景不同的需求。本体段11靠近紧固组件90的位置设有安装槽114,安装槽114供连杆组件30枢接。

托臂20靠近连杆组件30的一端设有通孔21,其中一所述转动块70穿设通孔21以与托臂20枢接。托臂20靠近通孔21的前端设有固定孔22,限位片80通过铆钉固定在固定孔22上。托臂20的中部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凸起部23及第二凸起部24;第一凸起部23与连杆组件30枢接,第二凸起部24与伸缩杆60枢接。固定孔22、通孔21、第一凸起部23及第二凸起部24依次自托臂20靠近连杆组件30的前端往后端排列。通过在相应位置设置第一凸起部23及第二凸起部24,当托臂20穿过窗扇200的c槽口时,此第一凸起部23及第二凸起部24起到辅助安装作用,有效防止托臂20在窗扇200的槽口内晃动。

限位片80包括固定在托臂20的前端的底部及自所述底部的两侧分别朝向所述窗扇200延伸的限位部。限位片80的底部与托臂20铆接。当托臂20安装到托臂20的c槽口时,限位片80的两侧的限位部对窗扇200进行卡掣定位。

请参阅图3a与图3b,各转动块70包括枢接部71、设置在枢接部71内的驱动部72、及连接枢接部71的两个夹紧部73,夹紧部73位于枢接部71的相对两端,夹紧部73的距离大于转动块70的相对两侧边的距离。所述转动块70的夹紧部73背向枢接部71的一面具有凸台74,凸台74与夹紧部73的连接处具有过渡面。枢接部71中设有操作孔710,驱动部72连接枢接部71的内壁。在本实施例中,操作孔710贯穿枢接部71的中部,操作孔710为内六角形孔,即驱动部72为内六角形部,以供对应的螺丝刀或者扳子拧动。可以理解地,在其它实施例中,操作孔710还可以为三角形孔、四方孔、五角形孔等等,可以供拧动工件驱动转动的即可。

如图5a所示,托臂20安装到窗扇200上时,先是转动块70抵压在托臂20背向窗扇200的一面,并且转动块70与托臂20一并落入到窗扇200的c型槽口内,此时两个夹紧部73位于c型槽口内的中部;然后如图5b所示,通过工具伸入操作孔710中驱动所述驱动部72转动,使得两个夹紧部73转到窗扇200的c型槽口的两个内缘底部,从而将托臂20夹设紧固在窗扇200的槽底与转动块70之间,以避免了采用安装螺钉安装时螺钉打在窗扇200的角码上。凸台74可以在夹紧部73旋入c型槽口的两边时进一步加固卡掣的力度。

同理,转动块70将滑杆10固定在窗框100上的原理与上述转动块70将托臂20固定在窗扇200上的原理相同。具体地,如图6、图7及图8a所示,滑杆10安装到窗框100上时,先是转动块70抵压在滑杆10的背向窗扇200的一面,并且转动块70与滑杆10的第一弯折部12一并落入到窗框100的c型槽口内,此时两个夹紧部73位于c型槽口内的中部;然后如图8b所示,通过工具伸入操作孔710中驱动所述驱动部72转动,使得两个夹紧部73转到窗框100的c型槽口的两个内缘底部,从而将滑杆10夹设紧固在窗框100的槽底与转动块70之间,以避免了采用安装螺钉安装时螺钉打在窗框100的角码上。

请参阅图2,连杆组件30包括第一连杆31、第二连杆32及第三连杆33。第一连杆31一端与滑杆10的安装槽114枢接,另一端与托臂20的固定孔22枢接。第三连杆33中部与第一连杆31中部枢接;第三连杆33一端与滑杆10枢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杆32枢接,即第一连杆31与第三连杆33相互交叉。第二连杆32远离第三连杆33一端与托臂20的第一凸起部23枢接。当托臂20转动时,带动第一连杆31及第二连杆32运动,进而带动第三连杆33以滑杆10为中心转动。

伸缩杆60包括滑动连接的第一悬臂40和第二悬臂50,第一悬臂40远离第二悬臂50的一端与滑杆10枢接,第二悬臂50远离第一悬臂40的一端与托臂20枢接。第一悬臂40与第二悬臂50滑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悬臂40上设有狭槽,通过铆钉穿过第一悬臂40的狭槽后与第二悬臂50的一端连接,从而使得第一悬臂40与第二悬臂50可以相对滑动。

紧固组件90包括定位件91及定位钉92,定位件91位于滑杆10与窗框100之间,定位钉92穿过滑杆10与定位件91连接;定位钉92转动时带动定位件91转动以卡入窗框100的c型槽口。定位件91与定位钉92结合后与转动块70的结构。具体地,定位件91的中部设有连接孔以供定位钉92固定连接。定位件91的两端具有卡掣部,两个卡掣部的距离大于定位件91的相对两侧边的距离;各定位件91的卡掣部边缘上设有凸起,起到加固卡掣力度的效果。紧固组件90将滑杆10固定到窗框100的过程如图9a与图9b所示,该过程与上述转动块70固定滑杆10的过程相似,在此不再累述。

本实用新型的窗用铰链通过转动块70将托臂20固定在窗扇200底部,或者通过转动块70将滑杆10固定在所述窗框100中,通过外部工具拧动驱动部72带动夹紧部73旋入,完成转动块70与c槽内壁相互夹紧,实现托臂20/滑杆10的前端紧固功能,同时避免了采用安装螺钉时螺钉打在框型材的角码上,安装便利快捷。另外,通过连杆组件60选择性连接滑杆10上不同位置的第一孔位111、第二孔位112及第三孔位113,实现窗户不同的开启角度,满足客户不同情景不同的需求。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