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身零件安装的自对中装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58425发布日期:2021-04-21 00:53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身零件安装的自对中装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设计与制造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身零件安装的自对中装具。


背景技术:

2.在现有技术中,部分主机厂在前期工艺规划过程中,翼子板装具以车身一侧定位孔定位y向,由于制造误差的原因,车身上两侧工装定位孔左右差不一致,造成翼子板安装完成后与发动机盖左右间隙不一致,影响外观质量,需要进行反复调节,浪费工时。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身零件安装的自对中装具。
4.本实用新型的车身零件安装的自对中装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装具底座,所述装具底座包括框架本体和固定在所述框架本体后表面两端的连接梁,所述连接梁之间固定有底梁;所述框架本体的前表面两端对称设置有第一z向定位块,所述框架本体两侧的侧表面上均设置有第一y向定位块和第二y向定位块,并且所述框架本体两侧的侧表面上的第一y向定位块对称设置,所述框架本体两侧的侧表面上的第二y向定位块对称设置;所述底梁上对称设置有第二z向定位块,所述框架本体的后表面底侧设置有对中机构,所述对中机构包括长杆体,所述长杆体两侧的侧壁上对称设置有沿着y向延伸的滑轨,所述滑轨上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上设置有主定位销。
5.其中,所述框架本体由4根横梁和设置在相邻横梁之间的连接臂拼接而成。
6.其中,所述底梁与所述横梁平行。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车身零件安装的自对中装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8.①
有效吸收了车身总成上工装y向制造公差,将公差均分到车身左右两侧;
9.②
有效保证车身零件装配位置的左右对称性;
10.③
有效保证车身零件间隙的稳定性,符合设计要求。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身零件安装的自对中装具的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身零件安装的自对中装具的应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3.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车身零件安装的自对中装具做进一步的阐述,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14.实施例1
15.本实施例的车身零件安装的自对中装具,包括装具底座10,所述装具底座10包括框架本体11和固定在所述框架本体11后表面两端的连接梁12,所述连接梁12之间固定有底梁13。所述框架本体11由4根横梁111和设置在相邻横梁111之间的连接臂112拼接而成,所述底梁13与所述横梁111平行。所述框架本体11的前表面两端对称设置有第一z向定位块31,所述框架本体11两侧的侧表面上均设置有第一y向定位块40和第二y向定位块41,并且所述框架本体11两侧的侧表面上的第一y向定位块40对称设置,所述框架本体11两侧的侧表面上的第二y向定位块41对称设置。所述底梁13上对称设置有第二z向定位块32。所述框架本体11的后表面底侧设置有对中机构20,所述对中机构20包括长杆体22,所述长杆体22两侧的侧壁上对称设置有沿着y向延伸的滑轨21,所述滑轨21内设置有滑块24,所述滑块24上设置有主定位销23,所述主定位销23具有x/y向定位控制功能。
16.图2示出了应用本实施例的车身零件安装的自对中装具对翼子板60进行装配的应用示意图,其包括以下步骤:
17.(1)白车身总成50在焊装合格后,将车身零件安装的自对中装具10在白车身进行定位,其中装具车身部位主定销23定位到白车身总成50的装具定位孔51,装具的第一z向定位块31定位到白车身总成50的装具定位面53,装具的第二z向定位块32定位到白车身总成50的装具定位面52,确定装具的位置(注意:当车身上装具定位孔距离发生变化时,可以通过对中机构的调整,对装具定位销进行调整,保证对中且定位销能进行定位);
18.(2)将翼子板60安装到白车身总成50,其中翼子板60上的定位面61装具上翼子板定位面40,翼子板60上的定位面62装具上翼子板定位面62;
19.(3)使用螺栓安装工具将翼子板进行紧固;
20.(4)装配完成后,将车身零件安装的自对中装具放入指定位置存放。
21.本实施例的车身零件安装的自对中装具,针对需要进行对中安装的零件设计(如翼子板、后背门),装具以车身上左右对称的定位孔进行定位,车身上的左右对称的面作为定位面。通过对中机构,将装具在车身上进行对中定位,确保被安装件的y向基准的对中。该装具保证车身安装精度,减少后期品质问题发生及返修成本浪费。
22.本实施例的本实施例的车身零件安装的自对中装具能够取得以下技术效果:
23.①
有效吸收了车身总成上工装y向制造公差,将公差均分到车身左右两侧;
24.②
有效保证翼子板装配位置的左右对称性;
25.③
有效保证了翼子板与发动机盖间隙的稳定性,符合设计要求。
26.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具体实施例只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