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薄膜用裁剪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45838发布日期:2021-03-30 19:29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塑料薄膜用裁剪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薄膜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塑料薄膜用裁剪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国各行各业对塑料薄膜的市场需求不断上升,塑料薄膜是用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以及其他树脂制成的薄膜,用于包装,以及用作覆膜层;塑料薄膜在包装领域的应用最为广泛,塑料薄膜可用于食品包装、电器产品包装、日用品包装、服装包装等;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塑料薄膜都要进行彩色印刷,而作为食品包装还要进行多层复合或真空镀铝等工艺操作;因此,要求塑料薄膜表面自由能要高、湿张力要大,以有利于印刷油墨、粘合剂或镀铝层与塑料薄膜的牢固粘合;在塑料薄膜生产卷取和高速包装过程中,则要求薄膜表面有一定的摩擦性能防止薄膜粘连或打滑;在用于电器、电子产品等包装时,则要求薄膜具有一定的防静电性能等等。

但是塑料薄膜在大批量生产时会有安装一定的标准进行生产,在流入市场后还需要根据所需长度和宽度尺寸进行再次裁剪,而进行再次裁剪一般是人工进行测量和裁剪,导致裁剪不齐且效率低,而且自动裁剪装置只能进行长度裁剪,不能同时进行宽度裁剪,并且裁剪多余的塑料薄膜不能及时处理,容易造成堆积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料薄膜用裁剪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人工进行测量和裁剪,导致裁剪不齐且效率低,自动装置只能根据长度裁剪,不能同时进行宽度裁剪,同时裁剪多余的塑料薄膜不能及时处理,容易造成堆积损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塑料薄膜用裁剪装置,包括机体,所述机体顶端两侧固定连接有安装脚,所述安装脚贯穿连接有导管,所述导管相对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垫,所述导管内部设置有丝杠,所述丝杠靠近安装脚一端固定连接有手盘,所述丝杠另一端转动连接于固定垫,所述导管外侧滑动连接有环形刀架,所述环形刀架底端转动连接有刀片,所述环形刀架底端靠近刀片固定连接有挡杆,所述导管外侧靠近安装脚转动连接有紧固旋钮,所述机体一侧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机体下端一侧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一侧转动连接有转轮,所述挡板另一侧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轮中间和转轴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轴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支腿顶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机体一侧固定连接有出料台,所述机体顶端靠近出料台边沿固定连接有护刀罩,所述护刀罩内部滑动连接有切断刀,所述机体顶端两侧靠近护刀罩固定连接有导轨,所述导轨顶端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顶端贯穿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上端贯穿连接有柱销,所述螺纹杆下端内部设置有压簧,所述螺纹杆下端内部滑动连接有伸缩脚,所述伸缩脚底端转动连接有压力滚柱。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机体上端相对内侧位于压力滚柱下方转动连接有第一滚柱,所述第一滚柱通过皮带和第二电机转动连接,所述机体上端相对内侧沿第一滚柱径向方向转动连接有第二滚轮和第三滚轮,且所述第二滚轮和第三滚轮位于导管下方两侧,所述机体相对内侧远离第一滚柱转动连接有第四滚轮,且所述第四滚轮位于第三滚轮下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机体下端相对内侧靠近挡板转动连接有压杆,所述压杆两端卡接有弹簧,所述弹簧与机体内侧卡接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刀片底端低于第二滚轮和第三滚轮顶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管上端开设有滑槽,且所述紧固旋钮下端通过滑槽转动连接于导管内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丝杠,可以通过手盘对刀片进行调节,达到对塑料薄膜进行宽度测量和裁剪的效果,通过设置第一电机,可以使转轴在第一电机的带动下对多余的塑料薄膜进行收卷,便于下次再利用,达到了及时处理多余塑料薄膜防止堆积损坏的效果,通过设置切断刀,使塑料薄膜每到一定长度被切断,达到了同时对塑料薄膜的宽度和长度进行裁剪的效果;

2、通过将压杆与弹簧连接,使压杆在收卷时有一定弹性,可以有效防止在进行收卷多余塑料薄膜时,由于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转速不同而导致的多余塑料薄膜过于松懈或者过于紧绷而无法收卷的问题,通过设置导轨和滑块,可以使压力滚轮在滑块的带动下根据裁剪宽度进行所压宽度调整,使塑料薄膜稳定运送。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塑料薄膜用裁剪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塑料薄膜用裁剪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塑料薄膜用裁剪装置的侧视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2中a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b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机体1、安装脚2、导管3、固定垫4、丝杠5、手盘6、环形刀架7、刀片8、挡杆9、紧固旋钮10、第一电机11、挡板12、转轮13、转轴14、支腿15、出料台16、护刀罩17、切断刀18、导轨19、滑块20、螺纹杆21、柱销22、压簧23、伸缩脚24、压力滚柱25、第一滚柱26、皮带27、第二电机28、第二滚轮29、第三滚轮30、第四滚轮31、压杆32、弹簧3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塑料薄膜用裁剪装置,包括机体1,机体1顶端两侧固定连接有安装脚2,安装脚2贯穿连接有导管3,导管3相对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垫4,导管3内部设置有丝杠5,起到调节作用,丝杠5靠近安装脚2一端固定连接有手盘6,便于转动丝杠5,便于调节,丝杠5另一端转动连接于固定垫4,导管3外侧滑动连接有环形刀架7,环形刀架7底端转动连接有刀片8,环形刀架7底端靠近刀片8固定连接有挡杆9,用于阻挡刀片8在裁剪过程中晃动,导管3外侧靠近安装脚2转动连接有紧固旋钮10,用于固定丝杠5,防止丝杠5在裁剪过程中转动,影响裁剪尺寸,机体1一侧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11,机体1下端一侧固定连接有挡板12,挡板12一侧转动连接有转轮13,挡板12另一侧转动连接有转轴14,转轮13中间和转轴14一端固定连接,转轴14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支腿15顶端,用于将多余的塑料薄膜进行收卷,防止余料堆积。

请参阅图3,机体1一侧固定连接有出料台16,机体1顶端靠近出料台16边沿固定连接有护刀罩17,护刀罩17内部滑动连接有切断刀18,对塑料薄膜进行一定长度的裁剪,机体1顶端两侧靠近护刀罩17固定连接有导轨19,导轨19顶端滑动连接有滑块20,滑块20顶端贯穿连接有螺纹杆21,螺纹杆21上端贯穿连接有柱销22,螺纹杆21下端内部设置有压簧23,防止轴跳动对塑料薄膜产生过压现象,螺纹杆21下端内部滑动连接有伸缩脚24,伸缩脚24底端转动连接有压力滚柱25,根据所需宽度对滑块20进行调整,通过调节螺纹杆21使压力滚柱25具有一定压力,便于塑料薄膜的传动。

请参阅图3,机体1上端相对内侧位于压力滚柱25下方转动连接有第一滚柱26,第一滚柱26通过皮带27和第二电机28转动连接,机体1上端相对内侧沿第一滚柱26径向方向转动连接有第二滚轮29和第三滚轮30,且第二滚轮29和第三滚轮30位于导管3下方两侧,机体1相对内侧远离第一滚柱26转动连接有第四滚轮31,且第四滚轮31位于第三滚轮30下方,将塑料薄膜进行展开平铺,便于传运和裁剪。

请参阅图3,机体1下端相对内侧靠近挡板12转动连接有压杆32,压杆32两端卡接有弹簧33,弹簧33与机体1内侧卡接连接,防止收卷过程中由于第一电机11和第二电机28转速不同导致的收卷端过松或过紧问题的出现,更有利于余量收卷。

请参阅图3,刀片8底端低于第二滚轮29和第三滚轮30顶端,以保证当塑料薄膜平铺时,刀片8可以根据需求进行正常裁剪。

请参阅图3,导管3上端开设有滑槽,且紧固旋钮10下端通过滑槽转动连接于导管3内部,便于导管3内部的丝杠5对位于导管3外侧的环形刀架7进行位置调整和固定,防止裁剪过程中丝杠5转动影响裁剪尺寸。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将塑料薄膜从第四滚轮31底端绕过,然后平铺在第三滚轮30和第二滚轮29外表,再将塑料薄膜穿过导轨19,根据所需裁剪宽度通过手盘6调节环形刀架7的位置,然后通过紧固旋钮10对环形刀架7进行固定,之后再根据裁剪宽度对螺纹杆21进行调整,螺纹杆21可带动压力滚柱25进行所压宽度调节,然后通过调节滑块20对压力滚柱25进行固定,使压力滚柱25对第一滚柱26有一定的压力,以保证塑料薄膜在第二电机28的带动下可以稳定运输,然后将刀片8进行转动,使其受到挡杆9的阻挡,螺纹杆21下端内部安装有压簧23,用来防止由于第一滚柱26产生的轴跳动对塑料薄膜过压而导致的损坏;启动机器后,塑料薄膜会被护刀罩17切断,而旁边多余的塑料薄膜由于不受压力滚柱25挤压,所以无法进行继续切断,此时将多余塑料薄膜端向下绕过压杆32缠绕到套在转轴14外侧的收卷筒表面,转轴14会通过转轮13在第一电机11的带动下对多余的塑料薄膜进行收卷,支腿15用以支撑转轴14一端,使收卷更稳定,弹簧33会对压杆32有一定的拉力,由于第一电机11和第二电机28的转速存在差异,容易导致收卷端过松或过紧,不利于收卷,所以弹簧33可以使压杆32具有缓冲作用,所需塑料薄膜会通过护刀罩17被切断刀18裁剪,从出料台16处进行出料。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