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柱形工件盛放转运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99171发布日期:2021-01-01 14:40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圆柱形工件盛放转运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圆柱形工件盛放转运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的转运器具是用型材焊接而成的框式装运架,体型大,占用空间大,重量高,在不需要使用时无法折叠,占用空间,在转运移动中也较为笨重,无形中增加了工作的力度,降低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圆柱形工件盛放转运器具,结构简单、易操作,节省存放空间,同时降低工作的力度,提高工作效率。

一种圆柱形工件盛放转运器具,包括:

一个用于支撑盛放架的底部支架,所述底部支架包括一个底部固定的支撑钢一、一个底部可以左右移动的支撑钢二,支撑钢一、支撑钢二中部通过固定销相连接,所述支撑钢一上端设置有一个用于安装支撑杆一的中心孔一,且中心孔一内径与支撑杆一外径相匹配,所述支撑钢二上端设置有一个用于安装支撑杆二的中心孔二,且中心孔二内径与支撑杆二外径相匹配;

一个盛放架,所述盛放架包括左支撑架、右支撑架,所述左支撑架、右支撑架之间平行设置有两个以上的v型架,所述v型架左、右两边分别设置有一个圆弧状凸起,且v型架左边的圆弧状凸起直径与支撑杆一外径相匹配,v型架右边的圆弧状凸起直径与支撑杆二外径相匹配,所述两个圆弧状凸起中心距与支撑钢一、支撑钢二展开后上端的距离相同,v型架上还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放置圆柱形工件的v型槽,所述盛放架放置在底部支架上端。

所述支撑钢一底部设置有一个底座二,底座二右侧与小型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

所述底座二上端设置有一个与支撑钢一底部厚度相匹配的凹槽二,凹槽二两端对称设置有与一个销二相匹配的通孔二,所述支撑钢一底部设置有与通孔二相匹配的中心孔三,所述支撑钢一底部通过销二与底座二连接。

所述底座二底部设置有四个滚轮。

所述支撑钢二底部设置有一个底座一,底座一上端设置有一个与支撑钢二底部厚度相匹配的凹槽一,凹槽一两端对称设置有与一个销一相匹配的通孔一,所述支撑钢二底部设置有与通孔一相匹配的中心孔四,所述支撑钢二底部通过销一与底座一连接。

所述左支撑架、右支撑架分别由两个支腿组成,两个支腿通过连接板相互连接固定。

所述支腿上端相邻两侧面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定位挡板。

所述左支撑架、右支撑架之间平行设置有四个v型架。

还包括一个用于支撑折叠后的支撑钢一、支撑钢二的支撑座。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操作,可以将盛放架与底部支架分开,只用对盛放架进行转运,有效的降低了转运移动中的重量,同时两两盛放架之间可以叠放在一起,节省存放空间,同时降低工作的力度,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不用盛放工件时,将盛放架从底部支架上取下,底部支架可以折叠,有效节省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底部支架展开的轴测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底部支架展开的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底部支架装入支撑杆的轴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底部支架装入支撑杆的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底部支架折叠状态正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底部支架不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支撑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底座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底座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盛放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v型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支腿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两个支腿重叠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腿;2、连接板;3、v型架;4、圆柱形工件;5、底座一;6、底座二;7、销二;8、支撑杆一;9、支撑钢一;10、支撑钢二;11、固定销;12、螺栓;13、小型气缸;14、活塞杆;15、销一;16、中心孔一;17、支撑座;18、中心孔二;19、支撑杆二。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此附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一个盛放架、一个用于支撑盛放架的底部支架;底部支架包括一个底部固定的支撑钢一9、一个底部可以左右移动的支撑钢二10,支撑钢一9、支撑钢二10中部通过固定销11相连接,支撑钢一9上端设置有一个用于安装支撑杆一8的中心孔一16,且中心孔一16内径与支撑杆一8外径相匹配,支撑钢二10上端设置有一个用于安装支撑杆二19的中心孔二18,且中心孔二18内径与支撑杆二19外径相匹配;盛放架包括左支撑架、右支撑架,左支撑架、右支撑架之间平行设置有两个以上的v型架3,v型架3左、右两边分别设置有一个圆弧状凸起,且v型架3左边的圆弧状凸起直径与支撑杆一8外径相匹配,v型架3右边的圆弧状凸起直径与支撑杆二19外径相匹配,两个圆弧状凸起中心距,与支撑钢一9、支撑钢二10展开后上端的距离相同,v型架3上还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放置圆柱形工件4的v型槽;进一步,左支撑架、右支撑架之间平行设置有四个v型架3;

进一步,支撑钢一9底部设置有一个底座二6,底座二6右侧与小型气缸13的活塞杆14固定连接;底座二6上端设置有一个与支撑钢一9底部厚度相匹配的凹槽二,凹槽二两端对称设置有与一个销二7相匹配的通孔二,支撑钢一9底部设置有与通孔二相匹配的中心孔三,支撑钢一9底部通过销二7与底座二6连接;底座二6底部设置有四个滚轮;支撑钢二10底部设置有一个底座一5,底座一5上端设置有一个与支撑钢二10底部厚度相匹配的凹槽一,凹槽一两端对称设置有与一个销一15相匹配的通孔一,支撑钢二10底部设置有与通孔一相匹配的中心孔四,支撑钢二10底部通过销一15与底座一5连接;

进一步,左支撑架、右支撑架分别由两个支腿1组成,两个支腿1通过连接板2相互连接固定,支腿1上端相邻两侧面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定位挡板。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底部支架展开的轴测图,开启小型气缸13,使活塞杆14收回,带动底座二6向右移动,从而拉动支撑钢一9和支撑钢二10由并拢状态展开。

图4是本实用新型底部支架展开的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底部支架装入支撑杆的轴侧图,将支撑杆8穿入展开的支撑钢一9上端的中心孔一16中;将支撑杆19穿入展开的支撑钢二10上端的的中心孔二18内。

图6是本实用新型底部支架装入支撑杆的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底部支架折叠状态正视图,先将盛放架取下,再将支撑杆一8和支撑杆二19取下;开启小型气缸13,使小型气缸的活塞杆14伸出,带动底座二6向左移动,从而拉动支撑钢一9和支撑钢二10由展开状态并拢;底部支架由展开到折叠的过程中,底座二6的运动距离等于活塞杆14的伸出长度,使气压传动底架在折叠以后,中心孔一16和中心孔二18同轴;折叠后,底座一5与底座二6相互平行,所以底部支架由展开到折叠的过程中,不会相互干涉。

图8是本实用新型底部支架不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将并拢后的支撑钢一9和支撑钢二10分别绕销一15和销二7转动,使之搭在支撑座17上并保持水平状态。

如图9所述,支撑座17为一个倒u型结构。

如图10所述,底座一5上端设置有一个与支撑钢二10底部厚度相匹配的凹槽一,凹槽一两端对称设置有与一个销一15相匹配的通孔一,底座一5上还设置有与螺栓12相匹配的螺孔,底面上与螺孔相对位置上设置有螺纹孔,底座一5通过螺栓12固定在底面上。

如图11所述,底座二6上端设置有一个与支撑钢一9底部厚度相匹配的凹槽二,凹槽二两端对称设置有与一个销二7相匹配的通孔二。

如图12所述,支撑杆8的外径等于中心孔一16的内径,所以支撑杆8可以穿入支撑钢一9内。

如图13所述,盛放架包括左支撑架、右支撑架,左支撑架、右支撑架之间平行设置有两个以上的v型架3,v型架3左、右两边分别设置有一个圆弧状凸起,且v型架3左边的圆弧状凸起直径与支撑杆一8外径相匹配,v型架3右边的圆弧状凸起直径与支撑杆二19外径相匹配,两个圆弧状凸起中心距,与支撑钢一9、支撑钢二10展开后上端的距离相同,v型架3上还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放置圆柱形工件4的v型槽。

如图14所述,v型架3左、右两边分别设置有一个圆弧状凸起,且v型架3左边的圆弧状凸起直径与支撑杆一8外径相匹配,v型架3右边的圆弧状凸起直径与支撑杆二19外径相匹配,两个圆弧状凸起中心距,与支撑钢一9、支撑钢二10展开后上端的距离相同,左支撑架、右支撑架之间平行设置有四个v型架3。

如图15所述,左支撑架、右支撑架分别由两个支腿1组成,两个支腿1通过连接板2相互连接固定,支腿1上端相邻两侧面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定位挡板。

图16是本实用新型两个支腿重叠的结构示意图,使盛放架两两之间可以方便的堆放起来,有效节省空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