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组组装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19045发布日期:2021-02-20 20:00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背光模组组装治具的制作方法

[0001]
本申请涉及背光模组加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组装治具。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背光模组一般由反射片、导光板、扩散片和增光片依次安装在胶框中形成。通常,需要先在胶框的底面沿胶框的长度方向粘贴双面胶,再将其与反射片的边缘相连接。但是胶框细长且质地较软,容易发生内凹或者外凸,如果直接将反射片贴合在胶框的底面时,胶框因为变形而无法对准反射片的边缘。如果选择先将硬质的导光板放入胶框中以对胶框进行支撑,人们则需要徒手调整胶框的位置以使其形状与导光板相适配,而胶框上贴合有双面胶,则容易使得胶框粘附在手上而影响装配效率,因此亟需一种组装治具来对胶框进行辅助限位。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为了在胶框贴合反射片时对胶框进行限位以使反射片边缘与胶框对准,本申请提供一种背光模组组装治具。
[0004]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组装治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5]
一种背光模组组装治具,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用于容纳胶框和导光板的容置凹槽,所述容置凹槽的槽底形状与胶框顶面外边缘围成的形状相适配,所述容置凹槽的槽底设置有限位环槽,所述限位环槽的槽底形状与胶框顶面的形状相适配。
[000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将胶框先放入容置凹槽中,通过推动胶框的内侧壁,使得胶框嵌入限位环槽之中,此时限位环槽的侧壁对胶框发生限位作用,阻止胶框受到外力发生内凹或者外凸。由于胶框未发生变形,能够轻易地将导光板放入容置凹槽中的胶框中,此时容置凹槽的底面与导光板相互抵接,最后再将反射片与胶框底面的双面胶对位贴合即可。
[0007]
优选的,所述限位环槽的槽底到底板顶面的距离大于胶框的框深。
[00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胶框放入限位环槽中时,胶框能够完全陷入限位环槽且顶面低于底板的顶面,相比于胶框高出底板的顶面的设计,限位环槽的侧壁能够对反射片进行限位,人们可以方便地利用限位环槽的侧壁将反射片与胶框进行对位,从而使得反射片边缘与胶框底面的双面胶准确贴合。
[0009]
优选的,所述容置凹槽的槽底设置有供手指通过的通孔。
[0010]
优选的,所述通孔为圆孔。
[0011]
由于限位环槽的侧壁与胶框的外侧壁相贴合,气密性质较好,当底板翻转时,大气压力将会将反射片和导光板压紧在容置凹槽的槽底,导致胶框和容置凹槽的槽底难以脱离。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孔将容置凹槽的内部与外界相连通,从而平衡两者的气压,以方便翻转底板时反射片和导光板跟随胶框落下。同时,还可以通过手指伸入通孔以辅助脱离。
[0012]
优选的,所述容置凹槽在相邻槽壁的连接处设置有供胶框角部伸入的避让凹槽。
[001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胶框从限位环槽脱离时,一般是胶框的一框条开始向外脱离,并以相对的一框条为转动轴,相邻的两框条围绕转动轴发生转动。在转动到一定程度,使得相邻两框条大部分从限位环槽中脱出时,进行侧向转动,此时原本作为转动轴的框条以自身的一端为转动中心进行转动,由于胶框被夹持在胶框中将会发生变形外翻,避让凹槽的设置,能够让变形的胶框和与之连接的胶框部分向避让凹槽内挤压,从而降低胶框与限位环槽之间的应力,方便胶框从限位环槽中脱出且不容易变形损坏。
[0014]
优选的,所述避让凹槽的开口方向背离限位环槽的槽底,且在底板顶面的投影的边缘为优弧。
[001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比于劣弧,优弧对应的避让凹槽能够提供更大的避让空间。
[0016]
优选的,所述底板底面的四角处设置有支脚。
[001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治具放置在工作台上时,支脚的设计使得底板与工作台之间产生缝隙。人们在反射片贴合于胶框上后,能够通过该缝隙抓住底板的底部以使的底板翻转,从而使得胶框和导光板落出容置凹槽。
[0018]
优选的,所述支脚为硫化橡胶块。
[001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硫化橡胶具有较强的摩擦力,能够防止操作底板时治具发生移动。
附图说明
[0020]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背光模组组装治具的整体示意图;
[0021]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背光模组组装治具和背光模组的爆炸图。
[0022]
附图标记说明:
[0023]
1、底板;2、容置凹槽;3、限位环槽;4、通孔;5、避让凹槽;6、支脚;7、胶框;8、导光板;9、反射片;10、双面胶。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以下结合附图1和附图2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5]
胶框7细长且质地较软,容易发生内凹或者外凸,如果直接将反射片9贴合在胶框7的底面时,胶框7容易因为变形而无法对准反射片9的边缘。如果选择先将硬质的导光板8放入胶框7中以对胶框7进行支撑,人们则需要徒手调整胶框7的位置以使其形状与导光板8相适配,而胶框7上贴合有双面胶10,则容易使得胶框7粘附在手上而影响装配效率。因此,为了在胶框7贴合反射片9时对胶框7进行限位以使反射片9边缘与胶框7对准,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背光模组组装治具。
[0026]
参照图1和图2,背光模组组装治具包括底板1,在本实施例中,底板1为方板,且底板1的各个相邻侧面之间光滑过度。底板1的底面四角处设置有支脚6,支脚6呈圆柱状,在本实施例中,支脚6为硫化橡胶块。硫化橡胶具有较强的摩擦力,能够防止操作底板1时治具发生移动。
[0027]
底板1上设置有用于容纳胶框7和导光板8的容置凹槽2,容置凹槽2的槽底形状与
胶框7顶面外边缘围成的形状相适配,在本实施例中,容置凹槽2的槽底形状和胶框7顶面外边缘围成的形状为相同的方形。容置凹槽2的槽底设置有限位环槽3,限位环槽3沿容置凹槽2的槽底外边缘开设,且垂直于容置凹槽2槽底外边缘的截面为方形。为了能够供胶框7嵌入且使得胶框7嵌入后受力不发生形变,限位环槽3的槽底形状与胶框7顶面的形状相适配,以使得限位环槽3的两侧壁分别与胶框7的内外侧壁相抵接。
[0028]
进一步的,限位环槽3的槽底到底板1顶面的距离大于胶框7的框深,当胶框7放入限位环槽3中时,胶框7能够完全陷入限位环槽3且顶面低于底板1的顶面,人们可以方便地利用限位环槽3的侧壁将反射片9与胶框7进行对位,从而使得反射片9边缘与胶框7底面的双面胶10准确贴合。
[0029]
容置凹槽2的槽底设置有供手指通过的通孔4,在本实施例中,通孔4为圆孔。由于限位环槽3的侧壁与胶框7的外侧壁相贴合,气密性质较好,当底板1翻转时,大气压力将会将反射片9和导光板8压紧在容置凹槽2的槽底,导致胶框7和容置凹槽2的槽底难以脱离。而通孔4能够将容置凹槽2的内部与外界相连通,从而平衡两者的气压,以方便翻转底板1时反射片9和导光板8跟随胶框7落下。同时,还可以通过手指伸入通孔4以辅助脱离。
[0030]
为了方便胶框7与限位环槽3脱离,容置凹槽2在相邻槽壁的连接处设置有供胶框7角部伸入的避让凹槽5。避让凹槽5的开口方向背离限位环槽3的槽底,且在底板1顶面的投影的边缘为优弧。由于在胶框7从限位环槽3脱离时,一般是胶框7的一框条开始向外脱离,并以相对的一框条为转动轴,相邻的两框条围绕转动轴发生转动。在转动到一定程度,使得相邻两框条大部分从限位环槽3中脱出时,进行侧向转动,此时原本作为转动轴的框条以自身的一端为转动中心进行转动,由于胶框7被夹持在胶框7中将会发生变形外翻,避让凹槽5的设置,能够让变形的胶框7和与之连接的胶框7部分向避让凹槽5内挤压,从而降低胶框7与限位环槽3之间的应力,方便胶框7从限位环槽3中脱出且不容易变形损坏。
[0031]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