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缸体毛坯上料机械手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56006发布日期:2021-04-13 21:03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缸体毛坯上料机械手夹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缸体上料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缸体毛坯上料机械手夹具。


背景技术:

2.发动机缸体毛坯1需要从料车的托盘上搬运到自动辊道后,才能进行后续的加工。目前发动机缸体毛坯料车有3层,每层摆放6个工件,自动上料机械手夹具2采用前后端面夹持(如图1所示),或者曲轴孔与顶面夹持方式(如图2所示)进行上料。
3.当前使用的夹具存在以下问题:
4.(1)图1所示的夹持方式,要求缸体毛坯1在托盘上摆放时,每个缸体毛坯1之间需要留出机械手夹具的位置,导致包装浪费,也增加了物流拉动和人工转运的次数;
5.(2)图2所示的夹持方式,只能单侧从外由内的顺序逐步搬运缸体毛坯1,堆垛和上料效率低,且因顺序必须固定,在问题调查需要排查零件时,增加操作时间和人力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6.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缸体毛坯上料机械手夹具。
7.本实用新型包括安装板、驱动装置、连接杆和卡接件,其中,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臂与所述连接杆的一端相连,驱动所述连接杆水平运动,所述卡接件设置在所述连接杆底部,并与所述连接杆联动。
8.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杆包括转接杆和导向杆,所述连接杆和驱动装置均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表面,所述安装板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杆的一端通过所述导向孔与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卡接件固定连接。
9.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向杆外围设有导向套筒,所述导向套筒上设有过孔,所述卡接件在驱动装置驱动下,能够穿过所述过孔,并突出所述导向套筒设置。
10.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改进,所述卡接件为插销,所述插销通过安装销固定。
11.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杆和卡接件为两套,分别并列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驱动装置和卡接件相反方向设置。
12.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改进,两个连接杆的间距与所述缸体毛坯上表面的1号、4号缸孔之间的间距相等,两个卡接件从两个相反方向配合承托所述缸体毛坯。
13.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改进,两个连接杆的间距与所述缸体毛坯上表面的2号、3号缸孔之间的间距相等,两个卡接件从两个相反方向配合承托所述缸体毛坯。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仅采用缸孔作为吊装位置,不需从缸体前后端面伸入夹具,优化了包装空间,单层托盘可摆放的缸体数量由6台增加到8台,物流拉动次数和人工转运次数减少了25%;缸孔在缸体顶部,用缸孔作为吊装位置,夹具从顶部伸入,可以不受顺序限制,提高了灵活性。
附图说明
15.图1和图2为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导向套筒内部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信息与缸体毛坯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20.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缸体毛坯上料机械手夹具仅采用缸体毛坯7上表面的缸孔作为吊装位置,缸孔在缸体顶部,夹具可从顶部直接伸入;所述缸体毛坯7共4个缸孔,并在上表面均匀设置,本例采用#1、#4号缸孔吊装,当然,与可以采用#2、#3号缸孔吊装或者单个缸孔吊装。采用两个缸孔,使上料时,受力更均匀,运行更平稳。
21.如图3和图4所示,本例的缸体毛坯上料机械手夹具包括安装板3、安装板3上安装2个气缸1,气缸1的驱动轴上安装了连接杆2,所述安装板3上设有导向孔,所述连接杆2设置在安装板3上方,在安装板下方还设有与连接杆2固定连接的导向杆5,所述导向杆5伸入导向套筒4内部,导向套筒4固定在安装板3上。所述气缸1和插销6均相反方向设置。两个插销6从两个相反方向配合承托所述缸体毛坯7。本例的插销6也可以采用伸缩卡爪等其他卡接结构或承托件。
22.所述导向套筒4上设有过孔,所述插销6在驱动装置驱动下,能够穿过所述过孔,并突出所述导向套筒4设置。
23.本实用新型夹具在机器人的带动下,2个定位导向套筒4分别伸入#1和#4缸孔,伸入到位后,通过气缸1的驱动,插销6伸出,托住缸体,此时机器人便可向上提起缸体,进行搬运。
24.缸体毛坯上料机械手夹具带动缸体毛坯7到达目标位置后,插销6在气缸1的驱动下缩回,解除对缸体的限制,带动夹具向上动作,使得导向套筒4完全移出缸孔。至此完成一个缸体的上下料周期。
25.本实用新型仅采用缸孔作为吊装位置,不需从缸体前后端面伸入夹具,优化了包装空间,单层托盘可摆放的缸体数量由6台增加到8台,物流拉动次数和人工转运次数减少了25%。
26.此外,缸孔在缸体顶部,用缸孔作为吊装位置,夹具从顶部伸入,同一层物料的搬运顺序不受约束,提高了灵活性。
27.以上所述之具体实施方式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范围,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包括并不限于本具体实施方式,凡依照本实用新型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