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触式防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13604发布日期:2021-01-23 22:25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接触式防夹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防夹部件领域,涉及一种接触式防夹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许多国家和企业正在大力开发和推广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越来越多的汽车门系统(侧门和后备厢门)具有电动开闭功能,但是,许多电动车门并没有配备防夹保护装置,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比如,在车门关闭过程中,人们将手指手臂、头部或其他物品等不小心放在车门缝隙中,由于车门关闭时的夹持力很大,极有可能对人身造成伤害,甚至带来生命危险,在此背景下,亟需一种反应灵敏、制造可行、安装方便、适用范围广的防夹保护装置,实现车门系统的开闭更加安全可靠,消除上述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而提供一种防夹角度大,反应敏度高,适用更小的空间布置的接触式防夹装置。
[0004]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接触式防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绝缘包材体、上导电橡胶和下导电橡胶,所述的绝缘包材体内具有接触变形空腔,上导电橡胶位于接触变形空腔上端,下导电橡胶位于接触变形空腔的下端,上导电橡胶和下导电橡胶各穿一根导电线并与外部控制器连通,包材体受到挤压时上导电橡胶和下导电橡胶相互挤压接触时会形成有接触电阻并通过导电线电连接到外部控制器上。
[0005]
作为第一种方式,在上述的一种接触式防夹装置中,接触变形空腔呈哑铃型,在接触变形空腔的两侧具有弯曲变形弧角,所述的弯曲变形弧角的上下距离大于上导电橡胶和下导电橡胶之间的中间接触距离。
[0006]
在上述的一种接触式防夹装置中,所述的上导电橡胶整体嵌入包材体,上导电橡胶的下部向下凸出形成上接触面,下导电橡胶整体嵌入包材体,下导电橡胶的上部向上凸出形成下接触面,上接触面和下接触面的接触面为平面、弧面或者波浪型。
[0007]
在上述的一种接触式防夹装置中,弯曲变形弧角的上端与上导电橡胶的上连接点高于上导电橡胶的上接触面,弯曲变形弧角的下端与下导电橡胶的下连接点低于下导电橡胶的下接触面。
[0008]
作为第二种方式,在上述的一种接触式防夹装置中,在接触变形空腔的两侧具有弯曲变形弧角,弯曲变形弧角的上端与上导电橡胶的连接处具有上凸头,弯曲变形弧角的下端与下导电橡胶的连接处具有下凸头,上接触面的长度大于两侧上凸头之间的长度,下接触面的长度大于两侧下凸头之间的长度。
[0009]
作为第三种方式,在上述的一种接触式防夹装置中,所述的上导电橡胶呈半圆形并具有圆弧面,在上导电橡胶的中部位置下端具有接触凸起,所述的下导电橡胶的下部嵌入绝缘包材体,下导电橡胶的上端具有与接触凸起相配合的内凹弧面部,下导电橡胶的两侧具有与上导电橡胶的圆弧面相接触的圆侧面接触部。
[0010]
作为第四种方式,在上述的一种接触式防夹装置中,所述的上导电橡胶呈半圆形并具有圆弧面,在上导电橡胶的中部位置下端具有接触凸起,所述的下导电橡胶的下部嵌入绝缘包材体,下导电橡胶的上端具有与接触凸起相配合的内凹弧面部,下导电橡胶的两侧具有与上导电橡胶的圆弧面相接触的圆侧面接触部,下导电橡胶的两侧的圆侧面接触部与圆弧面之间的空间处具有向下延伸的变形槽,在上导电橡胶的两侧底部贴靠有增高台阶。
[0011]
作为第五种方式,在上述的一种接触式防夹装置中,所述的上导电橡胶和下导电橡胶呈三角形状,下导电橡胶横向延伸并与绝缘包材体两侧连接,所述的上导电橡胶的下端具有上三角弧面,下导电橡胶具有下三角弧面,上三角弧面和下三角弧面相互接触。
[0012]
作为第六种方式,在上述的一种接触式防夹装置中,所述的上导电橡胶和下导电橡胶呈三角形状,所述的上导电橡胶的下端具有上三角弧面,下导电橡胶具有下三角弧面,上三角弧面和下三角弧面相互接触,所述的绝缘包材体侧部与下导电橡胶之间具有扩口空间。
[0013]
在上述的一种接触式防夹装置中,该装置还包括有护套线、导电连接头、前端头以及末端头,所述的导电连接头连接在绝缘包材体的一侧,护套线包覆在导电连接头外侧,前端头位于的绝缘包材体前端,末端头位于绝缘包材体后端。
[001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接触接触面大,从而使接触电阻更小,防夹角度大,防夹更灵敏,适用更小的空间布置,如汽车侧门钣金,回路初始电阻可选择范围广,接触后的电阻≤400ω;开发成本低,便于加工,与车门匹配更加美观。
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本接触式防夹装置平面接触断面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是图1的弧面接触断面结构示意图;
[0017]
图3为图2的波浪型接触断面结构示意图;
[0018]
图4是本接触式防夹装置第二种断面结构示意图;
[0019]
图5是本接触式防夹装置第三种断面结构示意图;
[0020]
图6是本接触式防夹装置第四种断面结构示意图;
[0021]
图7是本接触式防夹装置第五种断面结构示意图;
[0022]
图8是本接触式防夹装置第六种断面结构示意图;
[0023]
图9是本接触式防夹装置安装有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
图10是前端头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6]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纵向”、“前”、“后”、“左”、“右”、“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
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0027]
图中,绝缘包材体100;弯曲变形弧角1001;上凸头1002;下凸头1003;变形槽1004;增高台阶1005;扩口空间1006;上导电橡胶200;上接触面2001;圆弧面2002;接触凸起2003;上三角弧面2004;下导电橡胶300;下接触面3001;内凹弧面部3002;圆侧面接触部3003;下三角弧面3004;护套线400;导电连接头500;前端头600;绝缘片6001;型槽6001a;连接片6002;末端头700;导电线800;接触变形空腔900;上连接点s;下连接点d;
[0028]
实施例1
[0029]
如图1和图9所示,本接触式防夹装置主要包括有绝缘包材体100、上导电橡胶200、下导电橡胶300、护套线400、导电连接头500、前端头600以及末端头700,导电连接头500连接在绝缘包材体100的一侧,护套线400包覆在导电连接头500外侧,前端头600位于的绝缘包材体100前端,末端头700位于绝缘包材体100后端,上导电橡胶200和下导电橡胶300各穿一根导电线800并与外部控制器连通,为了方便进行安装,前端头600和末端头700的端头形状为蘑菇钉状,这里一方面通过端头进行连接并结合胶带可以牢靠的将整个防夹条安装到电动门上,一绝缘片6001以及连接片6002位于末端头700内,为了防止连接片6002在末端头700和前端头600注塑时窜动,如图10所示,绝缘片6001上具有呈h形的型槽6001a,这里通过呈h形的型槽6001a更能方便连接片6002的连接,一固定电阻固定绝缘片6001上,并与导电线800铆接或焊接后的连接片6002固定在绝缘片6001上的型槽6001a内,绝缘包材体100内具有接触变形空腔900,上导电橡胶200位于接触变形空腔900上端,下导电橡胶300位于接触变形空腔900的下端,包材体受到挤压时上导电橡胶200和下导电橡胶300相互挤压接触时会形成有接触电阻并通过导电线800电连接到外部控制器上,上导电橡胶200和下导电橡胶300相互挤压接触时会形成有接触电阻,当电阻值小于某固定值时,门控制器ecu判定为防夹,控制电机电源被立刻切断,门也因此停止了动作,防夹装置也就起到了防夹作用。
[0030]
作为进一步优化,在本实施例中,接触变形空腔900呈哑铃型,在接触变形空腔900的两侧具有弯曲变形弧角1001,弯曲变形弧角1001的上下距离大于上导电橡胶200和下导电橡胶300之间的中间接触距离,这里弯曲变形弧角1001的存在就使得,接触面积大,防夹更灵敏,防夹效果更好,哑铃型结构,使得相同压力时,导电层压缩更紧,电阻更稳定,为了保证牢固性,上导电橡胶200整体嵌入包材体,上导电橡胶200的下部向下凸出形成上接触面2001,下导电橡胶300整体嵌入包材体,下导电橡胶300的上部向上凸出形成下接触面3001,如图2、图3所示,上接触面2001和下接触面3001的接触面为平面、弧面或者波浪型,这样为了可以适应不同门的安装位置,弯曲变形弧角1001的上端与上导电橡胶200的上连接点s高于上导电橡胶200的上接触面2001,弯曲变形弧角1001的下端与下导电橡胶300的下连接点d低于下导电橡胶300的下接触面3001,这样可以使得上接触面2001和下接触面3001接触更加充分,适合大面积的接触,弯曲变形弧角1001有更好的适应性,使得车门设计自由度大大提升。
[0031]
实施例2
[0032]
本实施例大部分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作为优化,如图4所示,该弯曲变形弧角1001的上端与上导电橡胶200的连接处具有上凸头1002,弯曲变形弧角1001的下端与下导电橡
胶300的连接处具有下凸头1003,上接触面2001的长度大于两侧上凸头1002之间的长度,下接触面3001的长度大于两侧下凸头1003之间的长度,这里采用上凸头1002和下凸头1003可以方便固定连接住上导电橡胶200和下导电橡胶300,可以显著增长上接触面2001和下接触面3001相互之间的接触长度位置,从而使得整个防夹效果更加稳定可靠。
[0033]
实施例3
[0034]
作为改进优化,如图5所示,这里上导电橡胶200呈半圆形并具有圆弧面2002,在上导电橡胶200的中部位置下端具有接触凸起2003,下导电橡胶300的下部嵌入绝缘包材体100,下导电橡胶300的上端具有与接触凸起2003相配合的内凹弧面部3002,下导电橡胶300的两侧具有与上导电橡胶200的圆弧面2002相接触的圆侧面接触部3003,这里由于整个上导电橡胶200的圆弧面2002是布满接触变形空腔900的两侧,内凹弧面部3002、接触凸起2003、圆侧面接触部3003和圆弧面2002可以保证从多个角度进行接触,就可以显著增大防夹角度,可以接近180
°
,防夹效果明显。
[0035]
实施例4
[0036]
作为优化,如图6所示,上导电橡胶200呈半圆形并具有圆弧面2002,在上导电橡胶200的中部位置下端具有接触凸起2003,下导电橡胶300的下部嵌入绝缘包材体100,下导电橡胶300的上端具有与接触凸起2003相配合的内凹弧面部3002,下导电橡胶300的两侧具有与上导电橡胶200的圆弧面2002相接触的圆侧面接触部3003,本实施例大部分结构与实施例4相同,区别在于,下导电橡胶300的两侧的圆侧面接触部3003与圆弧面2002之间的空间处具有向下延伸的变形槽1004,在上导电橡胶200的两侧底部贴靠有增高台阶1005,这里通过变形槽1004可以保证圆弧面2002和圆侧面接触部3003接触时更加容易变形,同时又可以保证从多个角度进行接触,就可以显著增大防夹角度。
[0037]
实施例5
[0038]
作为优化,如图7所示,上导电橡胶200和下导电橡胶300呈三角形状,下导电橡胶300横向延伸并与绝缘包材体100两侧连接,上导电橡胶200的下端具有上三角弧面2004,下导电橡胶300具有下三角弧面3004,上三角弧面2004和下三角弧面3004相互接触,这里通过上三角弧面2004和下三角弧面3004可以保证实现侧挤形的接触稳定性,适用更小的空间布置。
[0039]
实施例6
[0040]
本实施例大部分结构与实施例5相同,如图8所示,上导电橡胶200和下导电橡胶300呈三角形状,上导电橡胶200的下端具有上三角弧面2004,下导电橡胶300具有下三角弧面3004,上三角弧面2004和下三角弧面3004相互接触,不同的是,绝缘包材体100侧部与下导电橡胶300之间具有扩口空间1006,这里可以保证实现侧挤形的接触稳定性,利用扩口空间1006可以显著增大上三角弧面2004的变形弹性,适用更小的空间布置。
[0041]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