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集装箱门铰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54360发布日期:2021-07-13 15:42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强度集装箱门铰链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装箱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强度集装箱门铰链。



背景技术:

集装箱是能装载包装或无包装货进行运输,并便于用机械设备进行装卸搬运的一种成组工具,集装箱标准化,不仅能提高集装箱作为共同运输单元在海、陆、空运输中的通用性和互换性,而且能够提高集装箱运输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促进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发展。

集装箱与箱门之间采用铰链进行连接,但是现如今的集装箱与箱门之间的连接铰链大多为扁平状,从而强度较为一般,发生形变的可能性较大,且现如今的集装箱与箱门之间的连接铰链易安装,但是不易拆卸,不便于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度集装箱门铰链,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如今的集装箱与箱门之间的连接铰链大多为扁平状,从而强度较为一般,发生形变的可能性较大,且现如今的集装箱与箱门之间的连接铰链易安装,但是不易拆卸,不便于使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强度集装箱门铰链,包括左合页和右合页,所述左合页靠近右合页的一侧设置有连接部一,所述右合页靠近左合页的一侧设置有连接部二,所述左合页的正面开设有两个上下对称且前后贯穿的固定孔一,所述右合页的正面开设有两个上下对称且前后贯穿的固定孔二,所述连接部一和连接部二之间可拆卸式连接有芯轴。

优选的,所述连接部一上开设有上下贯穿的连接孔,所述右合页的左侧设置有两个上下对称设置的连接部二,所述右合页左侧上部的连接部二上开设有上下贯穿的穿孔,所述右合页左侧下部的连接部二上开设有安装孔。

优选的,所述安装孔为上开口结构,所述安装孔内部的底部开设有通孔。

优选的,所述芯轴穿过穿孔、连接孔,且芯轴的下端延伸至安装孔的内部,所述穿孔、连接孔和安装孔的内径与芯轴的直径相同。

优选的,所述芯轴的下端一体化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下端一体化连接有卡条,所述卡条靠近连接柱的一面与右合页左侧下部的连接部二的底部贴合连接,所述连接柱的长度与通孔的深度相同。

优选的,所述连接部一和连接部二均为圆形结构,且连接部二与右合页为一体化结构,左合页与连接部一为一体化结构。

优选的,所述左合页和右合页的后侧均开设有凹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高强度集装箱门铰链,在使用时,将芯轴从上依次穿过穿孔、连接孔,使芯轴下部的卡条穿过通孔,然后用户手捏住卡条并旋转一定角度,使得卡条与通孔错开分布即可,需要对整体进行拆卸时,用户只需手捏卡条并旋转一定角度,使卡条与通孔上下对齐,并向上顶动卡条,使得芯轴向上移动即可,然后再将芯轴抽出即可拆卸,整体连接稳定,且拆装简单,便于使用;

2、该高强度集装箱门铰链,连接部一和连接部二均为圆形结构,且连接部二与右合页为一体化结构,左合页与连接部一为一体化结构,整体结构稳定,且连接部位强度极高,不易变形,使用寿命长,左合页和右合页的后侧均开设有凹槽,减少材料成本,且降低整体的重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后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左合页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右合页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芯轴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左合页;2、连接部一;3、右合页;4、连接部二;5、固定孔一;6、固定孔二;7、芯轴;8、连接孔;9、穿孔;10、安装孔;11、通孔;12、连接柱;13、卡条;14、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强度集装箱门铰链,包括左合页1、连接部一2、右合页3、连接部二4、固定孔一5、固定孔二6、芯轴7、连接孔8、穿孔9、安装孔10、通孔11、连接柱12、卡条13、凹槽14,左合页1靠近右合页3的一侧设置有连接部一2,右合页3靠近左合页1的一侧设置有连接部二4,左合页1的正面开设有两个上下对称且前后贯穿的固定孔一5,右合页3的正面开设有两个上下对称且前后贯穿的固定孔二6,连接部一2和连接部二4之间可拆卸式连接有芯轴7。

进一步的,连接部一2上开设有上下贯穿的连接孔8,右合页3的左侧设置有两个上下对称设置的连接部二4,右合页3左侧上部的连接部二4上开设有上下贯穿的穿孔9,右合页3左侧下部的连接部二4上开设有安装孔10,通过设置的穿孔9和安装孔10便于对芯轴7进行安装。

进一步的,安装孔10为上开口结构,安装孔10内部的底部开设有通孔11,便于芯轴7底部的卡条13穿过通孔11。

进一步的,芯轴7穿过穿孔9、连接孔8,且芯轴7的下端延伸至安装孔10的内部,穿孔9、连接孔8和安装孔10的内径与芯轴7的直径相同,使得整体结构稳定。

进一步的,芯轴7的下端一体化连接有连接柱12,连接柱12的下端一体化连接有卡条13,卡条13靠近连接柱12的一面与右合页3左侧下部的连接部二4的底部贴合连接,连接柱12的长度与通孔11的深度相同,在使用过程中,将芯轴7从上依次穿过穿孔9、连接孔8,使芯轴7下部的卡条13穿过通孔11,然后用户手捏住卡条13并旋转一定角度,使得卡条13与通孔11错开分布即可,防止芯轴7滑出,对芯轴7进行稳定安装,同时,需要对整体进行拆卸时,用户只需手捏卡条13并旋转一定角度,使卡条13与通孔11上下对齐,并向上顶动卡条13,使得芯轴7向上移动即可,然后再将芯轴7抽出即可拆卸,整体连接稳定,且拆装简单,便于使用。

进一步的,连接部一2和连接部二4均为圆形结构,且连接部二4与右合页3为一体化结构,左合页1与连接部一2为一体化结构,整体结构稳定,且连接部位强度极高,不易变形,使用寿命长。

进一步的,左合页1和右合页3的后侧均开设有凹槽14,减少材料成本,且降低整体的重量。

工作原理:首先对整体进行安装,用户将芯轴7从上依次穿过穿孔9、连接孔8,使芯轴7下部的卡条13穿过通孔11,然后用户手捏住卡条13并旋转一定角度,使得卡条13与通孔11错开分布即可,防止芯轴7滑出,对芯轴7进行稳定安装,同时,需要对整体进行拆卸时,用户只需手捏卡条13并旋转一定角度,使卡条13与通孔11上下对齐,并向上顶动卡条13,使得芯轴7向上移动即可,然后再将芯轴7抽出即可拆卸,整体连接稳定,且拆装简单,便于使用,其中,连接部一2和连接部二4均为圆形结构,且连接部二4与右合页3为一体化结构,左合页1与连接部一2为一体化结构,整体结构稳定,且连接部位强度极高,不易变形,使用寿命长,左合页1和右合页3的后侧均开设有凹槽14,减少材料成本,且降低整体的重量。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