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可调合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84954发布日期:2021-09-18 01:15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三维可调合页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五金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维可调合页。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人们对家居产品的要求逐步提高,对五金配件的安装精度和使用便利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作为连接门框和门扇并允许两者之间做相对转动的合页,其在安装调试后需要能够实现门扇和门缝之间的严密配合,对安装精度的要求比较高。但现有的合页调节结构通常比较复杂,导致安装人员在工作时常常需要反复调试,以使门扇和门框能够尽可能平齐地处于同一平面、使门扇和门框之间的缝隙达到最小、使门扇安装后离地距离得到精确控制,这些调试过程常常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调试效率低且安装精度不易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方便调节的三维可调合页。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三维可调合页,包括第一底座、第二底座、设于所述第一底座与第二底座之间的铰接机构,还包括第一调节座、第二调节座、锁紧结构及调节结构,所述第一调节座设于所述第一底座内并可相对所述第一底座上下左右移动,所述第二调节座设于所述第二底座内并可相对所述第二底座前后移动,所述锁紧结构用于将所述第一调节座相对所述第一底座锁紧固定,所述调节结构用于调节所述第二调节座相对所述第二底座前后距离,所述铰接机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调节座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调节座铰接。
6.优选地,所述锁紧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调节座上的纵向调节孔、设于所述第一底座上的横向调节孔,以及锁紧螺栓和固定块,所述纵向调节孔沿所述第一底座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横向调节孔沿所述第一底座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固定块设于所述第一底座背对所述第一调节座的一面并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锁紧螺栓依次穿过所述纵向调节孔、横向调节孔后旋紧于所述第一螺纹孔内。
7.更优地,所述第一底座背对第一调节座的一面设有收容槽,所述固定块嵌设于所述收容槽内;沿所述纵向调节孔的长度方向,所述收容槽的长度等于固定块的长度;沿所述横向调节孔的长度方向,所述收容槽的长度大于固定块的长度。
8.优选地,所述第一调节座抵接所述第一底座的一面和/或所述第一底座抵接所述第一调节座的一面上设有防滑纹路。
9.优选地,所述调节结构包括调节螺栓和开设于所述第二底座上的第二螺纹孔,所述调节螺栓的操作头相对所述第二调节座轴向固定并可相对所述第二调节座转动,所述调节螺栓远离所述操作头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
10.优选地,所述第二调节座包括腔体,所述腔体开设有收容腔,所述调节螺栓的操作头嵌设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腔体靠近所述第二底座的一面开设有供所述调节螺栓穿出所
述收容腔的避让孔、远离所述第二底座的一面开设有供调节工具穿入所述收容腔内驱动所述操作头转动的调节孔。
11.优选地,沿垂直于所述调节螺栓的轴线的方向,所述腔体设有供所述调节螺栓的操作头卡入所述收容腔内的开口,所述避让孔延伸至所述开口处。
12.更优地,所述腔体于所述调节孔的边缘处设有调节方向指示标志。
13.优选地,所述第二底座开设有沿所述第二调节座的调节方向延伸的限位槽,所述第二调节座包括嵌设于所述限位槽内的并可沿所述限位槽前后滑动的座体,所述铰接机构与所述座体铰接。
14.优选地,所述三维可调合页还包括盖设于所述第一底座上并遮挡所述锁紧结构的第一防尘盖和/或盖设于所述第二底座上并遮挡所述调节结构的第二防尘盖。
15.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16.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三维可调合页中,通过将第一调节座相对第一底座上下和左右移动可调节门扇相对门框的上下和前后位置,再通过将第二调节座相对第二底座前后移动便可调节门扇相对门框的左右位置,其结构方便调节及锁紧固定,能够精确调整门扇的安装位置,调试效率高、安装精度高。
17.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三维可调合页中,锁紧结构包括相互垂直的纵向调节孔和横向调节孔,通过拧松锁紧螺栓后便可同时调整第一调节座相对第一底座上下和左右位置,即同时调整门扇相对门框的上下和前后位置,结构简单并可有效提高调试效率。
18.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三维可调合页中,调节结构包括设于第二调节座上的调节螺栓和开设于第二底座上并与调节螺栓螺纹连接的第二螺纹孔,通过驱动调节螺栓转动可带动第二调节座相对第二底座前后移动,从而高精度地调节门扇相对门框的左右位置,结构简单,调节精度高。
19.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0.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三维可调合页的立体图;
22.图2为图1所示的三维可调合页的分解图;
23.图3为图2所示的第一底座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24.图4为图2所示的第二调节座与调节螺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6.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
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零/部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零/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零/部件被“连接”到另一零/部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到其他零/部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零/部件。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2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三维可调合页,其可在前后、左右、上下三个方向上调整门扇相对门框的位置,由于结构简单且调节方便,能够使得门扇和门框之间的缝隙达到最小,使门扇安装后离地距离得到精确控制,有效提升门扇的调试效率和安装精度。
28.请结合图1和图2,所述三维可调合页1包括第一底座11、第一调节座12、第二底座13、第二调节座14和铰接机构15,所述第一调节座12设于所述第一底座11内并可相对所述第一底座11上下左右移动,所述第二调节座14设于所述第二底座13内并可相对所述第二底座13前后移动。所述铰接机构15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调节座12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调节座14铰接。
29.所述第一底座11和第二底座13分别用于嵌设在门扇及门框预设的安装槽内,通过所述铰接机构15的导向转动可实现所述第一底座11和所述第二底座13相对展开状态和相对折叠状态之间的转换,并且所述第一调节座12和第二调节座14内均设有避让槽(未标号,下同),当所述第一底座11和所述第二底座13相对折叠闭合时,即所述门扇处于关门状态时,所述铰接机构15可被收纳至所述第一调节座12和第二调节座14的避让槽内,达到隐藏所述三维可调合页1的效果。
30.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以所述第一底座11和第二底座13在闭合状态下,两者的相对面作为基准面,并且限定垂直于该相对面的方向为前后方向,限定在该相对面上沿所述第一底座11或第二底座13的宽度方向并垂直于前后方向的方向为左右方向,限定在该相对面上沿所述第一底座11或第二底座13的长度方向并垂直前后方向的方向为上下方向,以便说明所述三维可调合页1的具体结构。
31.应当理解的是,由于所述相对面与门扇的表面垂直,沿所述上下方向调节所述第一调节座12的位置时相当于调节门扇相对门框的上下位置,沿所述左右方向调节所述第一调节座12的位置时相当于调节门扇相对门框的前后位置,沿所述前后方向调节所述第二调节座14的位置时相当于调节门扇相对门框的左右位置。
32.优选地,所述三维可调合页1还包括锁紧结构100和调节结构200,所述锁紧结构100用于将所述第一调节座12相对所述第一底座11锁紧固定,所述调节结构200用于调节所述第二调节座14相对所述第二底座13的前后距离。在使用时,可先放松所述锁紧结构100,然后将第一调节座12相对第一底座11上下和/或左右移动,并在移动调节完成后通过所述锁紧结构100将所述第一调节座12相对所述第一底座11锁紧固定,从而可实现同时调节门扇相对门框的上下和/或前后位置。其次,通过所述调节结构200可驱动所述第二调节座14相对第二底座13前后移动,进而实现高精度地调节门扇相对门框的左右位置。因此,由于所述三维可调合页1整体结构简单,方便调节和锁紧固定,能够精确调整门扇的安装位置,调试效率高、安装精度高。
33.如图2所示,具体地,所述锁紧结构100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调节座12上并沿所述第一底座11的长度方向(即所述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纵向调节孔101、设于所述第一底座11
上并沿所述第一底座11的宽度方向(即所述左右方向)延伸设置的横向调节孔102,以及锁紧螺栓103和固定块104。所述纵向调节孔101与所述横向调节孔102均为腰型孔,所述横向调节孔102相对所述纵向调节孔101垂直,所述固定块104设于所述第一底座11背对所述第一调节座12的一面,并且所述固定块104开设有适配所述锁紧螺栓103的第一螺纹孔1041,所述锁紧螺栓103从所述第一调节座12背对所述第一底座11的一面依次穿过所述纵向调节孔101、横向调节孔102后旋紧于所述第一螺纹孔1041内。当所述锁紧螺栓103处于未拧紧状态时,其可相对所述纵向调节孔101的长度方向移动和相对所述横向调节孔102的长度方向移动,实现上下和/或左右方向上的调节,通过将所述锁紧螺栓103相对所述固定块104拧紧,可将所述第一调节座12和第一底座11夹紧固定,从而锁紧所述第一调节座12。
34.优选地,所述第一底座11抵接所述第一调节座12的一面上设有防滑纹路111,通过所述防滑纹路111提升所述第一调节座12相对第一底座11的摩擦力,从而提升所述锁紧结构100的锁紧效果,避免在锁紧后因门扇的转动、振动导致所述第一调节座12相对所述第一底座11移动,确保门扇的安装位置可长期保持不变。
35.进一步地,第一调节座12抵接所述第一底座11的一面也可设有防滑纹路(图未示,下同),以进一步增强所述第一调节座12相对第一底座11的摩擦力。
36.请结合图3,所述第一底座11背对第一调节座12的一面设有收容槽112,所述横向调节孔102贯穿所述收容槽112。沿所述纵向调节孔101的长度方向,所述收容槽112的长度等于固定块104的长度;沿所述横向调节孔102的长度方向,所述收容槽112的长度大于固定块104的长度。所述固定块104嵌设于所述收容槽112内并通过所述收容槽112的限位作用使所述固定块104只能沿所述横向调节孔102的长度方向移动,提升所述固定块104的稳定性,确保调节精度。
37.在图2中示出,所述调节结构200包括调节螺栓201和开设于所述第二底座13上的第二螺纹孔202,所述调节螺栓201的操作头2011相对所述第二调节座14轴向固定并可相对所述第二调节座14转动,所述调节螺栓201远离所述操作头201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螺纹孔202螺纹连接。通过驱动所述调节螺栓201转动可带动所述第二调节座14相对所述第二底座13前后移动,从而高精度地调节门扇相对门框的左右位置,结构简单,调节精度高。
38.优选地,所述第二底座13开设有沿所述第二调节座14的调节方向延伸的限位槽131,所述第二调节座14包括嵌设于所述限位槽131内的并可沿所述限位槽131前后滑动的座体141,所述铰接机构15与所述座体141铰接,通过所述座体141与所述限位槽131的配合对所述第二调节座14的移动调节方向进行限位,确保调节精度。
39.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调节座14还包括与所述座体141连接的腔体142,所述腔体142开设有收容腔1421,所述调节螺栓201的操作头嵌设于所述收容腔1421内,所述腔体142靠近所述第二底座13的一面开设有供所述调节螺栓201穿出所述收容腔1421的避让孔1422、远离所述第二底座13的一面开设有供调节工具穿入所述收容腔1421内驱动所述操作头2011转动的调节孔1423,所述调节工具可为螺丝刀或者扳手,并且与所述操作头2011相匹配。
40.更优地,沿垂直于所述调节螺栓201的轴线的方向,所述腔体142设有供所述调节螺栓201的操作头2011卡入所述收容腔1421内的开口1424,所述避让孔1422延伸至所述开口1421处。该结构可较为方便地将所述调节螺栓201的操作头2011相对所述第二调节座14
轴向固定,并且不会限制所述调节螺栓201相对所述第二调节座14转动,提升所述调节螺栓201与所述第二调节座14的装配效率,并确保调节效果。
41.优选地,所述腔体142于所述调节孔1423的边缘处设有调节方向指示标志1425,以便调试人员进行门扇位置的调节。
42.在图1和图2中示出,所述三维可调合页1还包括盖设于所述第一底座11上并遮挡所述锁紧结构100的第一防尘盖16、盖设于所述第二底座13上并遮挡所述调节结构200的第二防尘盖17,以避免灰尘、杂物等进入所述三维可调合页1的内部影响产品的调节功能,并起到一定的装饰效果,提升所述三维可调合页1外形的整洁度和美观度。
43.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