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打钉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96414发布日期:2021-06-18 16:05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打钉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打钉枪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自动打钉枪。



背景技术:

打钉枪是一种常用的工具,打钉枪通常包括枪体、撞针和钉槽。打钉枪的工作原理为撞针撞击钉槽中的钉子,将钉子打入所需钉入的位置,在使用中打钉枪常常会出现卡钉等情况,在这种情下如果没有预警难以发现打钉枪的具体问题,会影响打钉枪的正常使用。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人们做出各式各样的改进,有的还申请了专利,例如中国专利文献资料公开了一种打钉枪的检测装置[专利号:201520950595.7;授权公告号:cn205363784u],打钉枪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能够往复移动的撞针,壳体内还设有能够放置排钉的钉槽,检测装置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能够检测撞针是否异常卡止的传感器一和能够检测钉槽内是否空载的传感器二,壳体上固设有能够分别显示传感器一感应状态和传感器二感应状态的指示结构。

该种结构的打钉枪,通过检测装置能够检测到撞针是否异常,当撞针异常时,说明撞针没有移动到设定的位置,而撞针没有移动到位,撞针与钉子卡住的可能性很大,需要操作者对卡钉进行去除。但该种结构的打钉枪,去除卡钉时,需要打开面盖,卡钉时撞针一直是顶在卡钉上的,卡钉很紧,去除麻烦。同时,在打开面盖时,也存在撞针突然移动将卡钉弹起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自动打钉枪,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使打钉枪卡钉后取钉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自动打钉枪,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中的第一缸体和设置在第一缸体中的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上固连有撞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塞的后端与第一缸体之间具有密闭的动力空腔,所述壳体中还设有第一驱动器,所述第一驱动器的输出轴上连接有推动结构,所述推动结构能推动第一活塞移动压缩动力空腔的容积,所述壳体上还设有能对撞针进行定位的定位结构。

打钉枪中设置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器和定位结构配合联动工作。动力空腔中充满氮气,工作时,定位结构与撞针脱落,动力空腔中氮气的压强大于外界空气的压强,提供动力,带动第一活塞和撞针移动,撞针撞击实现射钉,在该过程中,第一活塞带动推动结构复位;复位时,第一驱动器工作,使推动结构推动第一活塞向后移动,使动力空腔的容积变小,动力空腔空间变小即动力空腔中氮气的压强增大,第一活塞向后会带动撞针后移,直到定位结构定位撞针,说明撞针、第一活塞复位到位;周而复始,实现多次自动射钉。在射钉过程中,存在卡钉问题,卡钉时,本打钉枪只需要启动第一驱动器,使推动结构推动第一活塞向后移动一小段距离,使撞针不再压住钉子,再打开面盖,取出卡钉即可,卡钉取出方便,也不存在打开面盖时,撞针移动导致卡钉弹出的问题。

在上述的一种自动打钉枪中,所述推动结构包括固连在第一驱动器输出轴上的齿轮以及一根沿第一缸体轴向设置的齿条,所述齿条与齿轮相啮合,所述齿条的一端嵌入固定在第一活塞中,所述第一驱动器通过齿轮能带动齿条移动,所述齿条能推动第一活塞移动压缩动力空腔。第一驱动器驱动齿轮旋转,齿轮旋转带动齿条沿着第一缸体的轴向移动,齿条推动第一活塞朝第一缸体的后端移动压缩动力空腔,使动力空腔中氮气的压强增大,方便射钉;齿轮和齿条的配合,作用力较大,保证第一活塞能够移动到位,保证动力空腔具有足够的压强。

在上述的一种自动打钉枪中,所述打钉枪还包括钉闸,所述壳体上具有凸出设置的呈长条状的安装通道,所述安装通道供齿条穿设,所述安装通道位于钉闸的侧部。安装通道的设置提供安装空间,使齿条能够安装到壳体中,同时保证齿条按设定的位置移动,提高齿条的移动精度,从而保证第一活塞能够移动到位。

作为另一种情况,在上述的一种自动打钉枪中,所述推动结构包括齿轮组和一对沿第一缸体轴向设置的齿条,一对所述齿条均与齿轮组相连,一对所述齿条的一端均嵌入固定在第一活塞中,所述第一驱动器通过齿轮组能带动一对齿条同向移动,所述齿条能推动第一活塞移动压缩动力空腔。第一驱动器驱动齿轮组旋转,齿轮组旋转带动齿条沿着第一缸体的轴向移动,齿条推动第一活塞朝第一缸体的后端移动压缩动力空腔,使动力空腔中氮气的压强增大,方便射钉;齿轮组和齿条的配合,作用力较大,保证第一活塞能够移动到位,证动力空腔具有足够的压强。

在上述的一种自动打钉枪中,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固连在壳体侧部的电磁铁和铰接在壳体上的定位条,所述定位条上具有凸出设置的定位部,所述撞针的侧部具有凹入设置的定位槽,所述电磁铁能带动定位条绕所述定位条与壳体的铰接点转动,所述定位部能嵌入到定位槽上使撞针定位。电磁铁的铁芯伸出带动定位条朝向撞针转动,使定位部嵌入到定位槽中,从而使撞针定位,电磁铁的铁芯缩回时,定位部离开定位槽,不再卡住撞针,撞针朝前移动,实现射钉。

作为另一种情况,在上述的一种自动打钉枪中,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固连在壳体顶部的电磁铁,所述撞针上具有定位孔,所述电磁铁的铁芯能嵌入到定位孔中使撞针定位。

在上述的一种自动打钉枪中,所述第一活塞的后端面为平整的平面,所述第一活塞的前端面具有凹入设置的减重槽,所述减重槽中设有加强网格。第一活塞的后端面为平整的平面,使动力空腔作用在第一活塞上的力平稳,减重槽的设置降低第一活塞的重量,使第一活塞移动顺畅,加强网格的设置使第一活塞具有足够的强度。

在上述的一种自动打钉枪中,所述第一缸体的后端固连有可拆卸的堵盖,所述堵盖封堵动力空腔。拆卸堵盖,也可以在第一缸体的后端直接安装氮气罐。

在上述的一种自动打钉枪中,所述壳体中设有能检测第一活塞位置的检测器,所述检测器包括第一转换元件、第二转换元件和敏感元件,所述第一转换元件和第二转换元件均固定在壳体和第一缸体之间,所述第一转换元件位于第一缸体的前端,所述第二转换元件位于第一缸体的中间处,所述敏感元件固连在第一活塞上。该种结构,可以检测到第一活塞是否在设定的位置,当第一活塞不在设定位置时,就说明打钉枪存在卡钉的问题,需要去除卡钉;检测器也与控制器相连,检测器传递该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器工作,使卡钉取出方便。

在上述的一种自动打钉枪中,所述第一缸体的后端还固连有第二缸体,所述第二缸体内部的空腔与动力空腔相连通,所述第二缸体中设有第二活塞,所述壳体中还设有第二驱动器,所述第二驱动器能驱动第二活塞移动改变动力空腔的容积。该种结构,可以控制动力空腔中氮气的压强,即可以控制撞针的撞击力;同时,卡钉时,也可以通过移动第二活塞,使动力空腔的容积增大,使动力空腔中氮气的压强小于外界空气的压强,使第一活塞和撞针朝后移动一小段距离,使撞针不再压紧钉子,方便卡钉去除。

在上述的一种自动打钉枪中,所述第二活塞中铰接有铰接臂,所述第二驱动器的输出轴上固连有转动臂,所述铰接臂与转动臂相铰接,所述第二驱动器驱动转动臂旋转能通过铰接臂带动第二活塞往复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动打钉枪具有以下优点:

1、本打钉枪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器、定位结构、检测器和第二驱动器等零部件,使其配合联动工作,实现打钉枪的自动打钉,同时也方便卡钉时取钉方便。

2、本打钉枪通过检测器判断第一活塞的位置,可以通过推动结构推动第一活塞实现卡钉取钉,也可以通过第二驱动器推动第二活塞实现卡钉取钉,取钉方便,且提高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自动打钉枪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自动打钉枪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3是本自动打钉枪定位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第一缸体;3、第一活塞;31、减重槽;32、加强网格;4、撞针;5、动力空腔;6、第一驱动器;7、推动结构;71、齿轮;72、齿条;73、安装通道;8、定位结构;81、电磁铁;82、定位条;821、定位部;83、定位槽;9、钉闸;10、堵盖;11、检测器;111、第一转换元件;112、第二转换元件;113、敏感元件;12、第二缸体;13、第二活塞;14、第二驱动器;15、铰接臂;16、转动臂;17、面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所示,本自动打钉枪包括壳体1、第一缸体2、第一活塞3、撞针4、第一驱动器6、推动结构7、定位结构8、钉闸9、堵盖10、检测器11、第二缸体12、第二活塞13和第二驱动器14。第一缸体2、第一驱动器6、推动结构7、第二缸体12和第二驱动器14均设置在壳体1中,第一活塞3设置在第一缸体2中,第二活塞13设置在第二缸体12中。

第一活塞3的后端面为平整的平面,第一活塞3的前端面具有凹入设置的减重槽31,减重槽31中设置有加强网格32,第一活塞3的前端固连有撞针4,第一活塞3的后端与第一缸体2之间具有密闭的动力空腔5,第一缸体2的后端固连有可拆卸的堵盖10,堵盖10封堵动力空腔5。

第一驱动器6即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推动结构7,具体来说,推动结构7包括固连在第一驱动器6输出轴上的齿轮71以及一根沿第一缸体2轴向设置的齿条72,齿条72与齿轮71相啮合,壳体1上具有凸出设置的呈长条状的安装通道73,安装通道73供齿条72穿设,安装通道73位于钉闸9的侧部,齿条72的一端嵌入固定在第一活塞3中,第一驱动器6通过齿轮71能带动齿条72移动,齿条72推动第一活塞3移动压缩动力空腔5。

如图3所示,壳体1上还设有能对撞针4进行定位的定位结构8,具体来说,定位结构8包括固连在壳体1侧部的电磁铁81和铰接在壳体1上的定位条82,定位条82上具有凸出设置的定位部821,撞针4的侧部具有凹入设置的定位槽83,电磁铁81能带动定位条82绕定位条82与壳体1的铰接点转动,定位部821能嵌入到定位槽83上使撞针4定位。

壳体1中设有能检测第一活塞3位置的检测器11,检测器11包括第一转换元件111、第二转换元件112和敏感元件113,第一转换元件111和第二转换元件112均固定在壳体1和第一缸体2之间,第一转换元件111位于第一缸体2的前端,第二转换元件112位于第一缸体2的中间处,敏感元件113固连在第一活塞3上。

第二缸体12内部的空腔与动力空腔5相连通,第二缸体12中设有第二活塞13,第二活塞13中铰接有铰接臂15,第二驱动器14的输出轴上固连有转动臂16,铰接臂15与转动臂16相铰接,第二驱动器14驱动转动臂16旋转能通过铰接臂15带动第二活塞13往复移动,第二驱动器14能驱动第二活塞13移动改变动力空腔5的容积。

工作时,定位结构8与撞针4脱落,动力空腔5中氮气的压强大,提供动力,带动第一活塞3和撞针4移动,撞针4撞击实现射钉,在该过程中,第一活塞3带动推动结构7复位;射钉完成后复位时,第一驱动器6工作,使推动结构7推动第一活塞3向后移动,使动力空腔5的容积变小,第一活塞3向后会带动撞针4后移,直到定位结构8定位撞针4,说明第一活塞3复位到位;周而复始,实现多次自动射钉。

当卡钉时,根据检测器11检测第一活塞3处于的位置,可以驱动第一驱动器6工作,通过推动结构7带动第一活塞3朝后移动一小段距离,使撞针4不再压紧卡钉,打开面盖17取钉;也可以驱动第二驱动器14工作,使第二活塞13向下移动,增大动力空腔5的容积,使动力空腔5内氮气的压强小于外界空气的压强,第一活塞3自动朝后移动一小段距离,使撞针4不再压紧卡钉,打开面盖17取钉。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和原理基本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中,推动结构7包括齿轮71组和一对沿第一缸体2轴向设置的齿条72,一对齿条72均与齿轮71组相连,一对齿条72的一端均嵌入固定在第一活塞3中,第一驱动器6通过齿轮71组能带动一对齿条72同向移动,齿条72推动第一活塞3移动压缩动力空腔5。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和原理基本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中,定位结构8包括固连在壳体1顶部的电磁铁81,撞针4上具有定位孔,电磁铁81的铁芯能嵌入到定位孔中使撞针4定位。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壳体1、第一缸体2、第一活塞3、减重槽31、加强网格32、撞针4、动力空腔5、第一驱动器6、推动结构7、齿轮71、齿条72、安装通道73、定位结构8、电磁铁81、定位条82、定位部821、定位槽83、钉闸9、堵盖10、检测器11、第一转换元件111、第二转换元件112、敏感元件113、第二缸体12、第二活塞13、第二驱动器14、铰接臂15、转动臂16、面盖17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