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罐电磁阀安装用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47230发布日期:2021-06-22 15:06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一种碳罐电磁阀安装用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碳罐电磁阀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碳罐电磁阀安装用工装。



背景技术:

碳罐电磁阀是一个安装在汽车或摩托车上用来减少因燃油蒸发排放造成空气污染并同时增加燃油效率的装置。当引擎关闭时,车用活性碳罐开始吸收从油箱挥发出的油蒸汽,并牢牢锁定在碳罐内的活性炭微孔中,防止油蒸汽散发到大气中。引擎启动时又将吸附在碳罐内的油蒸汽作为燃料输送到发动机。

参照图1,碳罐电磁阀包括磁轭11、线圈12、壳体13和头部14,线圈12固定连接于磁轭11上端面,头部14位于线圈12上端面,头部14、线圈12和磁轭11在竖直方向上从上到下依次连接。

参照图1和图2,壳体13包括底板131,底板131上端面竖直固定连接有两个长方形侧板132,两侧板132平行设置,侧板132长度方向与底板131垂直,底板131上端面竖直固定连接有挡板133,挡板133与侧板132垂直设置且位于侧板132宽度方向一端。挡板133、侧板132和底板131组成容纳磁轭11的容纳槽134。

参照图1,底板131背离侧板132一侧水平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条136,侧板132背离另一侧板132一侧竖直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条137,第一限位条136两端分别于两条第二限位条137固定连接。侧板132朝向挡板133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35。

参照图1和图2,线圈12平行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耳15,连接耳15上均开设有两个安装孔152,连接耳15位于两相邻安装孔152之间的区域为连接部151。两块侧板132上端面均固定连接有两组安装组件16,安装组件16与四个安装孔152对应设置,当磁轭11滑入容纳槽134内后,每组安装组件16均滑入对应的安装孔152内。安装组件16包括竖直固定连接于壳体13上端面的金属卡爪161和金属卡杆162,卡杆162位于卡爪161背离相邻安装组件16的卡爪161一侧。头部14开设有卡接槽141,卡杆162上端在竖直方向上长度大于卡接槽141底壁距壳体13上端面距离。

工人对碳罐电磁阀进行安装时,先将磁轭11放置于容纳槽134内,线圈12位于磁轭11上端面,安装组件16滑入对应安装孔152内,工人使用钢丝钳掰动卡爪161使同一侧板132上的卡爪161互相靠近,两卡爪161倾斜靠近将连接部151卡紧,从而将线圈12、磁轭11和壳体13连接。

再将头部14放置于线圈12上端面,工人使用钢丝钳掰动卡杆162上端向靠近另一侧板132方向移动,卡杆162上端抵接于卡接槽141底壁,卡杆162将头部14、线圈12、磁轭11和壳体13卡紧。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在对线圈进行安装时,为使线圈、磁轭和壳体三者卡紧,工人使用钢丝钳掰动卡爪,操作极为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方便对线圈、磁轭和壳体进行安装,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本申请提供一种碳罐电磁阀安装用工装。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碳罐电磁阀安装用工装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碳罐电磁阀安装用工装,包括长方体形底座,所述底座上水平滑动连接有放置壳体的下夹具,所述底座上竖直滑动连接有上夹具,所述上夹具位于下夹具上方,所述上夹具包括竖直滑动连接于底座上的第二支撑块,线圈和安装组件竖直滑动连接于第二支撑块内,所述第二支撑块内固定连接有四组折弯组件,每组折弯组件均滑动连接于一组安装组件内,所述折弯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第二支撑块的第三导向杆,所述第三导向杆竖直滑动连接于同一组安装组件的卡杆和卡爪之间,所述第三导向杆抵接于卡杆,所述第三导向杆背离卡杆一侧固定连接有折弯杆,所述折弯杆背离卡杆一侧开设有楔形面,所述折弯杆背离卡杆一侧且朝向连接耳的一端向靠近卡杆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第三导向杆和折弯杆在卡杆和卡爪之间滑移时,所述折弯杆楔形面始终抵接于卡爪朝向折弯杆一侧,所述第三导向杆始终与卡杆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支撑块下降,线圈和安装组件滑入第二支撑块内,第三导向杆和折弯杆滑入同一组安装组件的卡杆和卡爪之间,卡爪在折弯杆挤压下向靠近连接部方向转动,从而将连接部卡紧,操作简单方便,有效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可选的,所述下夹具包括水平滑动连接于底座内的第一支撑块,所述第一支撑块内开设有容纳壳体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一支撑块滑移方向平行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位于挡板朝向侧板一侧且抵接于连接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磁轭和线圈安装在壳体上,壳体滑入第一凹槽内,第一限位块限制壳体在水平方向上的滑移,从而使壳体在下夹具内更稳定,减少壳体滑移对安装质量的影响。

可选的,所述底座上端面竖直固定连接有两根支撑杆,两根支撑杆分别位于底座上端面长度方向两端,所述支撑杆上竖直滑动连接有挤压块,所述第二支撑块卡接于挤压块朝向下夹具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按压挤压块,挤压块带动第二支撑块下降,支撑杆对第二支撑块滑移起导向作用,从而使第二支撑块滑移更稳定,提高安装质量。

可选的,所述支撑杆上套设有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一复位弹簧一端抵接于底座上端面,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另一端抵接于挤压块朝向底座一侧,所述支撑杆穿过挤压块螺纹连接有螺母,所述螺母位于挤压块背离底座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支撑块下降从而使折弯杆对卡爪进行折弯,此时第一复位弹簧被压缩,折弯完成后第一复位弹簧为恢复原状推动挤压块向靠近螺母方向滑移,方便挤压块复位。

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块上表面为长方形,所述第一支撑块上表面长度方向与底座长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一支撑块上端面设置有两组限制线圈在竖直方向滑移上滑移的限位机构,两组限位机构分别位于第一支撑块上端面长度方向两端,所述限位机构抵接于连接耳背离第一支撑块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折弯杆将卡爪折弯后,第三导向杆和折弯杆抵紧于卡杆和卡爪之间,限位机构抵接于连接耳背离第一支撑块一侧,当挤压块带动第二支撑块复位上升时,受限位机构限制,第三导向杆和折弯杆从卡杆和卡爪之间滑出,不需要工人将壳体从第二支撑块上拔出,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可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撑块上端面的第二导向杆,所述第二导向杆长度方向与第一支撑块上端面长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二导向杆内沿长度方向滑动连接有第一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杆朝向线圈一端抵接于线圈,所述第一限位杆朝向第一支撑块一侧抵接于连接部背离侧壁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限位杆从第二导向杆内滑出,第一限位杆一端抵接于线圈后,此时第一限位杆朝向第一支撑块一侧与连接耳抵接,从而在竖直方向上限制线圈滑移,方便将安装组价和折弯机构分离开。

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水平滑动连接于第一支撑块内的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位于第二导向杆下方,在竖直方向上第二导向杆和驱动杆之间转动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轴线与驱动杆滑移方向垂直,所述第一限位杆朝向驱动杆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与齿轮啮合,所述驱动杆朝向第二导向杆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与齿轮啮合,所述驱动杆背离壳体一端穿过第一支撑块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所述驱动杆上套设有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第二复位弹簧一端抵接于第一支撑块朝向第二限位块一侧,所述第二复位弹簧另一端抵接于第二限位块朝向第一支撑块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按压第二限位块从而推动驱动杆向第一支撑块内滑移,从而通过第二齿条、齿轮和第一齿条驱动第一限位杆反向滑移,此时第二复位弹簧被压缩;将安装有磁轭和线圈的壳体放入第一支撑块内,松开第二限位块,第二复位弹簧复位推动驱动杆从第一支撑块内滑出,第一限位杆反向滑移从而抵接于连接耳上端面,将连接耳在竖直方向上进行限位,操作简单方便。

可选的,所述挤压块朝向第一支撑块一侧竖直开设有第七滑槽,所述第二支撑块滑动连接于第七滑槽内,所述挤压块内螺纹连接有第二限位杆,所述第二限位杆穿过第七滑槽和第二支撑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支撑块通过第二限位杆卡接于第七滑槽内,方便将第二支撑块拆卸安装,操作简单方便。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第二支撑块下降,线圈和安装组件滑入第二支撑块内,第三导向杆和折弯杆滑入同一组安装组件的卡杆和卡爪之间,卡爪在折弯杆挤压下向靠近连接部方向转动,从而将连接部卡紧,操作简单方便,有效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2.折弯杆将卡爪折弯后,第三导向杆和折弯杆抵紧于卡杆和卡爪之间,限位机构抵接于连接耳背离第一支撑块一侧,当挤压块带动第二支撑块复位上升时,受限位机构限制,第三导向杆和折弯杆从卡杆和卡爪之间滑出,不需要工人将壳体从第二支撑块上拔出,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3.按压第二限位块从而推动驱动杆向第一支撑块内滑移,从而通过第二齿条、齿轮和第一齿条驱动第一限位杆反向滑移,此时第二复位弹簧被压缩;将安装有磁轭和线圈的壳体放入第一支撑块内,松开第二限位块,第二复位弹簧复位推动驱动杆从第一支撑块内滑出,第一限位杆反向滑移从而抵接于连接耳上端面,将连接耳在竖直方向上进行限位,操作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相关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相关技术整体结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部分结构剖视示意图,主要用于展示下夹具;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部分结构剖视示意图,主要用于展示上夹具;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部分结构剖视示意图,主要用于展示限位机构;

图7是图6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

附图标记说明:11、磁轭;12、线圈;13、壳体;131、底板;132、侧板;133、挡板;134、容纳槽;135、连接块;136、第一限位条;137、第二限位条;14、头部;141、卡接槽;15、连接耳;151、连接部;152、安装孔;16、安装组件;161、卡爪;162、卡杆;2、支撑架;21、底座;211、第一滑槽;212、第二滑槽;22、支撑杆;23、挤压块;231、第一通孔;232、第七滑槽;233、第二限位杆;24、螺母;25、第一复位弹簧;3、下夹具;31、第一支撑块;311、第一导向杆;312、第一凹槽;313、第二凹槽;314、第四滑槽;32、第一限位块;321、第三滑槽;4、上夹具;41、第二支撑块;411、第五滑槽;412、让位槽;413、第二通孔;414、第六滑槽;42、折弯组件;421、第三导向杆;422、折弯杆;5、限位机构;51、第二导向杆;52、第一限位杆;53、驱动组件;531、驱动杆;532、第一齿条;533、齿轮;534、第二齿条;54、第二限位块;55、第二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3-7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碳罐电磁阀安装用工装。参照图3,一种碳罐电磁阀安装用工装包括支撑架2,支撑架2底部设置有放置壳体13的下夹具3,支撑架2顶部竖直滑动连接有用于折弯卡爪161的上夹具4。

将放置有磁轭11的壳体13放置于下夹具3内,卡爪161朝向上夹具4,上夹具4下降将卡爪161折弯。

参照图3,支撑架2包括长方体形的底座21,底座21上端面竖直固定连接有两根圆柱形支撑杆22,两根支撑杆22分别位于底座21上端面长度方向两端,支撑杆22上竖直滑动连接有挤压块23。挤压块23上竖直开设有两个第一通孔231,支撑杆22穿过第一通孔231螺纹连接有螺母24,螺母24位于挤压块23背离底座21一侧。支撑杆22上套设有第一复位弹簧25,第一复位弹簧25一端抵接于底座21上端面,另一端抵接于挤压块23朝向底座21一侧。

参照图4,底座21上水平开设有第一滑槽211,第一滑槽211长度方向与底座21宽度方向平行。下夹具3包括滑动连接于第一滑槽211内的第一支撑块31,第一支撑块31上端面设置有两组限位机构5,两组限位机构5分别位于第一支撑块31上端面长度方向两端,限位机构5抵接于连接耳15背离第一支撑块31一侧。

参照图4,第一支撑块31上表面为长方形,第一支撑块31上表面长度方向与底座21长度方向平行。第一支撑块31内沿第一支撑块31滑移方向两侧水平固定连接有第一导向杆311,第一滑槽211侧壁沿第一滑槽211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二滑槽212,第一导向杆311滑动连接于第二滑槽212内。

参照图4,第一支撑块31内开设有容纳壳体13的第一凹槽312,第一凹槽312与第一支撑块31滑移方向平行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32,第一限位块32位于挡板133朝向侧板132一侧且抵接于连接块135。第一限位块32朝向另一第一限位块32一侧竖直开设有第三滑槽321,第二限位条137滑动连接于第三滑槽321内,第一凹槽312底壁开设有第二凹槽313,第一限位条136抵接于第二凹槽313侧壁,壳体13下表面抵接于第一凹槽312底壁。当壳体13放置于第一凹槽312内时,侧板132竖直放置且侧板132上端面与第一支撑块31上端面处于同一水平面,连接耳15朝向侧板132一侧抵接于第一限位块32上端面。

参照图5,上夹具4包括卡接于挤压块23朝向底座21一侧的第二支撑块41,第二支撑块41内竖直开设有第五滑槽411,线圈12和安装组件16竖直滑动连接于第五滑槽411内。第五滑槽411侧壁抵接于安装组件16背离线圈12一侧,第五滑槽411与安装组件16背离线圈12一侧互相抵接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两组折弯组件42。

参照图5,折弯组件42包括固定连接于第五滑槽411侧壁的第三导向杆421,第三导向杆421竖直滑动连接于同一组安装组件16的卡杆162和卡爪161之间,第三导向杆421抵接于卡杆162,第三导向杆421与第五滑槽411朝向卡杆162背离卡爪161一侧的侧壁组成第六滑槽414,卡杆162滑动连接于第六滑槽414内。第三导向杆421背离卡杆162一侧固定连接有折弯杆422,折弯杆422背离卡杆162一侧开设有楔形面,折弯杆422背离卡杆162一侧且朝向连接耳15的一端向靠近卡杆162方向倾斜设置。第三导向杆421和折弯杆422在卡杆162和卡爪161之间滑移时,折弯杆422楔形面始终抵接于卡爪161朝向折弯杆422一侧,第三导向杆421始终与卡杆162抵接。

参照图5,折弯杆422朝向连接耳15一端开设有圆角。

参照图6和图7,限位机构5包括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撑块31上端面的第二导向杆51,第二导向杆51长度方向与第一支撑块31上端面长度方向平行,第二导向杆51内沿长度方向滑动连接有第一限位杆52,第一限位杆52朝向连接耳15一端抵接于线圈12,第一限位杆52朝向第一支撑块31一侧抵接于连接部151背离侧壁一侧,第一支撑块31内设置有驱动第一限位杆52滑移的驱动组件53。

参照图6和图7,第一支撑块31内沿第二导向杆51长度方向开设有第四滑槽314,驱动组件53包括滑动连接于第四滑槽314内的方形驱动杆531,驱动杆531位于第二导向杆51下方,在竖直方向上第二导向杆51和驱动杆531之间转动连接有齿轮533,齿轮533轴线与驱动杆531滑移方向垂直,第一限位杆52朝向驱动杆531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条532,第一齿条532与齿轮533啮合,驱动杆531朝向第二导向杆51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齿条534,第二齿条534与齿轮533啮合。

参照图7,驱动杆531背离壳体13一端穿过第一支撑块31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54,驱动杆531上套设有第二复位弹簧55,第二复位弹簧55一端抵接于第一支撑块31朝向第二限位块54一侧,另一端抵接于第二限位块54朝向第一支撑块31一侧。

参照图4和图5,第二支撑块41朝向第一支撑块31一侧开设有让位槽412,当第二支撑块41与连接耳15抵接时,第一限位杆52滑入让位槽412内。

参照图4,挤压块23朝向第一支撑块31一侧竖直开设有第七滑槽232,第二支撑块41滑动连接于第七滑槽232内。挤压块23内螺纹连接有第二限位杆233,第二限位杆233轴线与支撑杆22轴线垂直,第二支撑块41上水平开设有第二通孔413,第二限位杆233转动滑移连接于第二通孔413内。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用于安装碳罐电磁阀的工装的实施原理为:推动驱动杆531向第一支撑块31内滑移,第二复位弹簧55被压缩,驱动杆531通过第二齿条534带动齿轮533转动,齿轮533驱动第一齿条532滑移,第一齿条532带动第一限位杆52滑移,第一限位杆52滑移方向与驱动杆531滑移方向相反。

将壳体13放入第一凹槽312内,第二限位条137滑入第三滑槽321内,第一限位条136滑入第二凹槽313内。松开驱动杆531,第二复位弹簧55推动驱动杆531向远离壳体13方向滑移,第一限位杆52向靠近线圈12方向滑移,第一限位杆52抵接于连接耳15上端面。

按压挤压块23,挤压块23带动第二支撑块41向靠近第一支撑块31方向滑移,卡杆162滑入第六滑槽414内,折弯杆422下滑从而推动卡爪161向靠近连接部151方向弯折,从而使两相邻卡爪161将连接部151卡紧。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