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11971发布日期:2021-08-17 13:50阅读:81来源:国知局
夹持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夹持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搬运工件时,尤其是当工件的长宽尺寸超出操作员单手抓取范围时,经常需要操作员同时用双手进行搬运。现有技术中的搬运夹具多用于和机器配合,这些搬运夹具不仅结构复杂。成本也较高,而且不适合直接应用于需操作人员手动操作的场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手动操作的夹持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夹持器,包括:支架,其包括立柱部和设置于所述立柱部的第一端的横梁部,所述立柱部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一夹爪,所述横梁部设置有铰接座,所述铰接座与所述立柱部间隔开;枢转臂,所述枢转臂的中部与所述铰接座铰接,所述枢转臂的第一端朝向所述立柱部延伸,所述枢转臂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夹爪;锁止件,其与所述支架铰接,所述锁止件上设置有限位台,所述限位台适于与所述枢转臂的第一端卡接以限制所述第二夹爪往打开方向移动,从而使所述第一夹爪与所述第二夹爪保持在协同地夹持工件的夹持位置;第一弹性回复机构,其连接在所述支架和所述锁止件之间,用于使所述锁止件的限位台保持与所述枢转臂的第一端的卡接;其中,所述锁止件在受到外力时能够克服所述第一弹性回复机构的作用力而发生旋转,从而使其限位台脱离与所述枢转臂的第一端的卡接。

进一步地,该夹持器还包括第二弹性回复机构,所述第二弹性回复机构连接在所述横梁部和所述枢转臂之间,用于驱使所述枢转臂带动所述第二夹爪往打开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立柱部的背对所述枢转臂的侧壁上设置有容纳部,所述容纳部中安装有第一销轴,所述锁止件的中部与所述第一销轴铰接;所述限位台设置在所述锁止件的靠近所述第一夹爪的第一端;所述容纳部的壁体上设置供所述限位台穿过以与所述枢转臂的第一端卡接的通过孔。

进一步地,所述容纳部的端部贯穿所述横梁部,所述锁止件的第二端具有凸出于所述横梁部的拨动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弹性回复机构包括连接在所述横梁部和所述枢转臂之间的第二弹性体,所述第二弹性体位于所述铰接座和所述立柱部之间,所述第二弹性回复机构还包括套设在所述第二弹性体中的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的第一端与所述横梁部连接,所述导向柱的第二端能够伸入到枢转臂上的限位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立柱部的第二端还设置有定位盘,所述定位盘上设置有与所述工件相配合的定位特征。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特征包括开孔。

进一步地,所述枢转臂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楔形面,所述限位台设置有第二楔形面,其中,所述枢转臂受到外力转动以使所述第二夹爪往夹持所述工件的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一楔形面适于推动所述第二楔形面,以使所述锁止件能够克服所述第一弹性回复机构的作用力而发生旋转。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爪的夹持面和所述第二夹爪的夹持面上均设置有保护垫。

进一步地,所述铰接座设置在所述横梁部的自由端并向着所述工件的方向延伸;所述枢转臂包括第一臂段和相对于所述第一臂段折弯的第二臂段,所述第一臂段的自由端形成所述枢转臂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臂段的自由端形成所述枢转臂的第二端;所述横梁部与所述第一臂段之间形成有间隙。

利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夹持器,操作员可以方便地单手搬运工件,有利于减轻搬运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夹持器的立体图;

图2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夹持器的剖视图;

图3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夹持器的分解图;

图4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夹持器用于夹持工件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夹持器的结构。由图中可以看出,该夹持器至少包括支架1、第一夹爪21、第二夹爪22、枢转臂3、锁止件4和第一弹性回复机构5。

支架1可以包括立柱部11和设置于立柱部11的第一端的横梁部12。立柱部1的横截面例如可以大体呈矩形。第一夹爪21设置在立柱部11的第二端,第一夹爪21例如可以是和立柱部11一体地制成,或者如在本实施例中所示的,第一夹爪21可以由分别与立柱部11可拆卸地连接的两个单独的夹爪部分组成。在一些实施例中,横梁部12可以是自支架1的端部伸出的悬臂梁。横梁部12可以是直梁,也可以具有一定的弧度。横梁部12设置有铰接座121,铰接座121与立柱部11间隔开。例如,铰接座121可以设置在横梁部12的自由端的端部。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和图4,该铰接座121可以是自横梁部12突出的单耳座,该单耳座的突出方向与立柱部11相对于横梁部12突出的方向一致,即,该单耳座向着工件9的方向延伸。

枢转臂3的中部与铰接座121铰接。例如,参见图1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枢转臂3的中部可以设置有双耳座33,枢转臂3通过双耳座33与铰接座121铰接。例如,铰接座121位于双耳座33之间,销轴122穿设过双耳座33和铰接座121,使得枢转臂3与铰接座121铰接。在一些实施例中,销轴122上可以套设有用于和双耳座33的销轴孔配合的轴套。另外,参见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单耳座上设置有螺纹孔(图中未标号),在该螺纹孔中螺接有螺钉123,螺钉123可以顶紧在销轴122的中部,从而避免销轴122从销轴孔中滑脱。

枢转臂3的第一端3a朝向立柱部11延伸,枢转臂3的第二端3b设置有第二夹爪22。可以理解,第二夹爪22用于和第一夹爪21相配合地夹持工件9,通过往第一方向(图1中为顺时针方向)转动枢转臂3,可以使第二夹爪22向着远离第一夹爪21的方向做打开移动,以释放工件9或者做夹持工件9的准备,以及通过往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图1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枢转臂3,可以使第二夹爪22向着靠着第一夹爪21的方向移动(也即,往夹持工件9的方向移动),以夹紧工件9,从而使第二夹爪22与第一夹爪21处于协同地夹持工件9的夹持位置。

参见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枢转臂3可以包括第一臂段31和相对于第一臂段31折弯的第二臂段32,第一臂段31可以是弧形臂,第二臂段32可以为直臂。第一臂段31的自由端形成枢转臂3的第一端3a,第二臂段32的自由端形成枢转臂3的第二端3b。当然,枢转臂3的结构并不限于此,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臂段31可以为直臂。另外,横梁部12与第一臂段31之间可以形成有间隙100,操作员通过该间隙100可以容易地握持横梁部12。

锁止件4与支架1铰接,锁止件4上设置有限位台41,该限位台41例如可以是自锁止件4突出的凸台形成。参见图4,当限位台41与枢转臂3的第一端3a卡接时,可以阻止第二夹爪22往打开方向做移动,从而使第一夹爪21与第二夹爪22保持在协同地夹持工件9的夹持位置。

第一弹性回复机构5连接在支架1和锁止件4之间,用于使锁止件4的限位台41保持在与枢转臂3的第一端3a卡接的状态,从而使得第一夹爪21和第二夹爪22保持在夹持工件9的夹持位置。这样,操作员通过抓握支架1即可以轻松地单手搬运工件9。当工件9搬运到位后,可以对锁止件4施加外力,锁止件4受到外力即能够克服第一弹性回复机构5的作用力而发生旋转,以使其限位台41脱离与枢转臂3的第一端的卡接。此时,枢转臂3往第一方向的旋转不再受到限位台41的限制,即可以通过转动枢转臂3以使第二夹爪22张开,从而释放工件9。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使夹持器的结构更加紧凑,可以在立柱部11的背对枢转臂3的侧壁上设置容纳部110,容纳部110中安装有第一销轴111,锁止件4的中部与第一销轴111铰接。也即,锁止件4能够在容纳部110中绕第一销轴111转动,容纳部110的壁体可以用于限制第一销轴111的最大转动角度范围。限位台41设置在锁止件4的靠近第一夹爪21的第一端,容纳部110的壁体上设置供限位台41穿过以与枢转臂3的第一端3a卡接的通过孔1100。在一些实施例中,容纳部110的远离所述限位台41的一端贯穿横梁部12。锁止件4的第二端具有从该容纳部110伸出并凸出于横梁部12的拨动部42。这样,操作员通过拨动该拨动部42,即可以方便地对限位件4施加外力,以使限位件4克服第一弹性回复机构5的作用力而发生旋转。另外,参见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锁止件4上设置螺纹孔(图中未标号),该螺纹孔中螺接有螺钉113,螺钉113可以顶紧在销轴111的中部,从而避免销轴111的滑脱。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弹性回复机构5包括第一弹性体,第一弹性体位于容纳部110中并可以布置在锁止件4的第二端的拨动部42和第一销轴111之间。参见图2,例如,可以在容纳部110的壁体上设置凹孔(图中未标号),在锁止件4的壁体上也设置凹孔(图中未标号),使第一弹性体的两端分别容纳在容纳部110中的凹孔和锁止件4中的凹孔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体可以选择成本低的弹簧。第一弹性体常态下将锁止件4保持在其限位台41适于与枢转臂3的第一端3a相卡接的位置。锁止件4受到外力时,可以压缩第一弹性体,从而使限位台41回退并脱离与枢转臂3的第一端3a的卡接。可以理解,第一弹性回复机构5的实施方式不限于上述描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夹持器还可以包括第二弹性回复机构6,第二弹性回复机构6可以连接在横梁部12和枢转臂3之间,用于驱使枢转臂3带动第二夹爪22往打开方向移动。这样,当枢转臂3的第一端31脱离与限位台41的卡接时,在第二弹性回复机构6的作用下,枢转臂3被驱动,进而带动第二夹爪22自动往打开方向移动,从而可以进一步节省人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弹性回复机构6可以包括连接在横梁部12和枢转臂3的第一臂段31之间的第二弹性体6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体61可以是弹簧或者其他合适的弹性体,并且可以位于铰接座121和立柱部11之间。参见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弹性回复机构6还可以包括套设在第二弹性体61中的导向柱62,导向柱62的第一端与横梁部12连接,导向柱62的第二端能够伸入到枢转臂3上的限位槽30中。导向柱62的第二端适于与限位槽30的槽底抵持,用于限制枢转臂3沿第二方向转动的角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枢转臂3与限位台41相卡接时,导向柱62的第二端与限位槽30的槽底相抵持。可以理解,限位槽30的直径大于第二弹性体61的外径,以避免导向柱62对枢转臂3的转动产生干涉。

在一些实施例中,立柱部11的第二端还可以设置有定位盘7,定位盘7上可以设置有与工件9相配合的定位特征70。参见图4,该定位特征70例如可以是配合工件9上表面方形凸块的开孔和/或其他合适的结构。定位特征70与工件9上的对应结构相接触并配合,可以提高第一夹爪21和第二夹爪22的夹取精度。结合参考图3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盘7可以与立柱部11的第二端可拆卸地连接,这样,在抓取不同类型的工件9时,可以更换不同的定位盘7。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结构的进一步紧凑,可以将第一夹爪21可拆卸地安装在定位盘7上,使第一夹爪21与立柱部11间接连接。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盘7不仅起到定位工件9的作用,在第一夹爪21和第二夹爪22夹持工件9时,定位盘7可以压在工件9上,进一步保证工件9被稳定地夹持。

再来参见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枢转臂3的第一端3a可以设置有第一楔形面311,限位台41可以设置有第二楔形面411。其中,枢转臂3受到外力转动以使第二夹爪22往夹持工件9的方向移动时,第一楔形面311可以容易地推动第二楔形面411,使得锁止件4能够克服第一弹性回复机构5的作用力而发生旋转。当第二夹爪22移动到位后,第一楔形面311脱离第二楔形面411,锁止件4在第一弹性回复机构5的作用力下反向旋转,使得限位台41与枢转臂3的第一端卡接,避免第二夹爪22往打开方向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第一夹爪21的夹持面210和第二夹爪22的夹持面220上均可以设置有保护垫,保护垫例如可以是胶垫,这样可以保证各夹爪与工件9的柔性接触,避免对工件9造成磨损。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上述实施例中,夹持器以操作员手动操作的情况进行说明,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夹持器也可以和其他的自动化机械一起使用,用于实现自动抓取工件9。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