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维工具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28044发布日期:2021-05-28 14:33阅读:56来源:国知局
一种运维工具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输变电系统运维作业配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运维工具车。



背景技术:

在通常的输变电系统内,都会需要对相关设备和设施实施运维作业。以变电站为例,变电站运维工作主要是为了保证变电站正常运行,当遇到突发断电等异常事故的时候,运维人员穿戴安全服装鞋帽到现场实施拉闸、验电、接地、安装护网等工作。运维工作需要有多种专用工具,在事故及异常处理时需要把上述多种专用工具搬运到现场,以便随时取放使用,同时运维作业过程中也需要使用到人字梯等攀爬支撑装置,以便工作人员能够接触安装于较高位置的电子器件,从而进行相关检测、维修和更换操作。

目前的运维工作过程中,涉及到的多种工具的取放和使用较为不便,且工作人员实施高空作业也存在诸多不便,操作空间较小,工作效率和安全性较差。

因此,如何使运维作业过程中工具取用更加便捷,并使工作人员的操作空间更加充裕,作业过程更加安全高效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运维工具车,该运维工具车能够使运维作业过程中工具取用更加便捷,并使工作人员的操作空间更加充裕,作业过程更加安全高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运维工具车,包括可移动的车体,所述车体上设置有用以将车体固定于地面的工位固定装置,所述车体上可沿竖直方向伸缩地设置有升降架,所述升降架的顶部沿水平方向布置有供工作人员作业的操作台,所述操作台的顶部设置有工具柜,所述工具柜的中部具有供工具放置的主腔,所述工具柜位于靠近所述操作台的边缘处,且该工具柜朝向工作人员所在侧具有与所述主腔连通以供工作人员取放工具的主取放口。

优选地,所述工具柜上所述主取放口所在的侧壁的两侧边沿处分别沿竖直方向布置有铰轴,两所述铰轴上分别一一对应地铰接有延展柜,所述延展柜通过曲臂铰接于铰轴上,所述延展柜的中部具有供工具放置的延展腔,所述延展柜的一侧具有与所述延展腔连通以供工作人员取放工具的延展取放口;

两所述延展柜可开合地相对设置,两所述延展柜闭合时能够将所述主取放口封闭,此时两所述延展取放口均与所述主取放口对位布置;两所述延展柜展开时分别位于所述工具柜的两侧,此时两所述延展取放口均朝向工作人员所在一侧,且所述延展取放口的开口方向与所述主取放口的开口方向平行。

优选地,所述工具柜上与所述主取放口所在的侧壁相邻的两个侧壁上分别布置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滑道,所述滑道内滑动设置有导轮,以所述车体长度方向的轴线为基准,位于同侧的所述导轮与所述延展柜之间通过连接杆联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导轮上,另一端铰接于所述延展柜展开时朝向所述滑道所在方向的外壁上。

优选地,所述铰轴的两端部均连接有阻尼器。

优选地,所述延展腔内沿竖直方向自上而下布置有若干抽屉。

优选地,所述主腔的中部沿水平方向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上方形成线缆腔,所述隔板的下方形成能够放置保险绳的绳索腔;

所述线缆腔内可定轴转动地设置有能够缠绕线缆的线缆轴,所述线缆轴的轴线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线缆轴的端部与所述线缆腔的内壁间连接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同轴对位扣合适配的两个瓣体,两所述瓣体均具有铰接端和锁紧端,两所述瓣体的铰接端相铰接,其中一个瓣体的锁紧端可定轴转动地设置有半圆卡块,所述半圆卡块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瓣体的轴线平行,两所述瓣体的锁紧端均具有能够容纳所述半圆卡块的半圆槽,且两所述半圆槽对位扣合形成锁紧圆槽,所述线缆腔的侧壁设置有与线缆配合的切刀组件。

优选地,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与所述半圆卡块旋转联动的手轮。

优选地,所述隔板的底面阵列均布有若干与保险绳适配的挂钩。

优选地,所述工位固定装置为布置于所述车体各顶角处可沿竖直方向伸缩的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下自由端底部设置有与底面接触配合的缓冲垫。

优选地,所述缓冲垫的底面阵列均布有若干呈圆锥形的凸块。

相对上述背景技术,本发明所提供的运维工具车,其操作使用时,车体将携带有运维所需的工具的工具柜运送至作业工位处,之后可利用工位固定装置将车体的位置可靠固定,避免后续作业过程中车体发生移动和松动;然后待工作人员移动至操作台上后,升降架逐步伸展,以带动承载有工作人员的操作台逐步提升至需进行高空作业的对应工位处,操作台提升到位后,升降架停止伸展并锁止,此时工作人员可以方便地经由主取放口随时取用作业过程中所需的工具,操作台顶部未被工具柜占据的空间较为充裕,能够为工作人员提供充足的操作和移动空间,并为工作人员提供可靠的结构支撑,相较于人字梯等传统高空作业工具所需的攀爬作业而言更加安全稳定,工作人员操作效率更高;操作完毕后,工作人员经由主取放口将工具重新放回主腔内,同时升降架逐步回缩,以带动承载有工作人员的操作台逐步下降至初始位置,以便工作人员能够由操作台上安全回到车体或地面,然后工位固定装置解除工作状态,使车体恢复自由移动能力,以便所述运维工具车能够继续移动至下一工位处。

在本申请的另一优选方案中,所述工具柜上所述主取放口所在的侧壁的两侧边沿处分别沿竖直方向布置有铰轴,两所述铰轴上分别一一对应地铰接有延展柜,所述延展柜通过曲臂铰接于铰轴上,所述延展柜的中部具有供工具放置的延展腔,所述延展柜的一侧具有与所述延展腔连通以供工作人员取放工具的延展取放口;两所述延展柜可开合地相对设置,两所述延展柜闭合时能够将所述主取放口封闭,此时两所述延展取放口均与所述主取放口对位布置;两所述延展柜展开时分别位于所述工具柜的两侧,此时两所述延展取放口均朝向工作人员所在一侧,且所述延展取放口的开口方向与所述主取放口的开口方向平行。两延展柜能够进一步扩展所述运维工具车的工具运载能力,对工具柜的工具放置空间形成补充,以使工作人员实施运维作业时更加便捷高效。闭合状态的延展柜能够与工具柜主体结构高度集成,充分利用操作台顶部空间,并通过延展取放口与主取放口间的对位布置结构实现对各取放口的封闭,避免运维工具车移动或其他非工作状态下工具由各取放口出脱出;两延展柜展开后位于工具柜的两侧,不会占用操作台顶部空间,操作台顶部除工具柜主体结构所占用的空间外,其余空间均可作为工作人员的移动和操作空间,从而有效保证了工作人员的操作安全性和操作效率,并大幅提高了操作台顶部的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运维工具车在高空运维作业状态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运维工具车在非高空作业状态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工具柜与其中一个延展柜间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固定组件部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

10-车体;

11-液压缸;

12-缓冲垫;

121-凸块;

21-升降架;

22-操作台;

30-工具柜;

301-主腔;

302-主取放口;

303-隔板;

304-线缆腔;

305-绳索腔;

31-铰轴;

311-阻尼器;

312-曲臂;

32-延展柜;

321-延展腔;

322-延展取放口;

323-抽屉;

33-滑道;

331-导轮;

332-连接杆;

34-线缆轴;

35-固定组件;

351-瓣体;

3511-铰接端;

3512-锁紧端;

352-半圆卡块;

353-半圆槽;

354-手轮;

36-切刀组件;

37-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运维工具车,该运维工具车能够使运维作业过程中工具取用更加便捷,并使工作人员的操作空间更加充裕,作业过程更加安全高效。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4,图1为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运维工具车在高空运维作业状态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运维工具车在非高空作业状态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工具柜与其中一个延展柜间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固定组件部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提供的运维工具车,包括可移动的车体10,车体10上设置有用以将车体10固定于地面的工位固定装置,车体10上可沿竖直方向伸缩地设置有升降架21,升降架21的顶部沿水平方向布置有供工作人员作业的操作台22,操作台22的顶部设置有工具柜30,工具柜30的中部具有供工具放置的主腔301,工具柜30位于靠近操作台22的边缘处,且该工具柜30朝向工作人员所在侧具有与主腔301连通以供工作人员取放工具的主取放口302。

安装使用时,操作使用时,车体10将携带有运维所需的工具的工具柜30运送至作业工位处,之后可利用工位固定装置将车体10的位置可靠固定,避免后续作业过程中车体10发生移动和松动;然后待工作人员移动至操作台22上后,升降架21逐步伸展,以带动承载有工作人员的操作台22逐步提升至需进行高空作业的对应工位处,操作台22提升到位后,升降架21停止伸展并锁止,此时工作人员可以方便地经由主取放口302随时取用作业过程中所需的工具,操作台22顶部未被工具柜30占据的空间较为充裕,能够为工作人员提供充足的操作和移动空间,并为工作人员提供可靠的结构支撑,相较于人字梯等传统高空作业工具所需的攀爬作业而言更加安全稳定,工作人员操作效率更高;操作完毕后,工作人员经由主取放口302将工具重新放回主腔301内,同时升降架21逐步回缩,以带动承载有工作人员的操作台22逐步下降至初始位置,以便工作人员能够由操作台22上安全回到车体10或地面,然后工位固定装置解除工作状态,使车体10恢复自由移动能力,以便所述运维工具车能够继续移动至下一工位处。

应当说明的是,实际应用中,升降架21通常选用液压升降架,以保证升降架21的载重能力及控制精度。当然,该升降架21的类型并不局限于次,依据实际工况需求的不同和具体成本考量,工作人员还可以选择电动升降架等其他类型的升降架21设备,原则上,只要是能够满足所述运维工具车的实际工作运行需求均可。

进一步地,工具柜30上主取放口302所在的侧壁的两侧边沿处分别沿竖直方向布置有铰轴31,两铰轴31上分别一一对应地铰接有延展柜32,延展柜32通过曲臂312铰接于铰轴31上,延展柜32的中部具有供工具放置的延展腔321,延展柜32的一侧具有与延展腔321连通以供工作人员取放工具的延展取放口322;两延展柜32可开合地相对设置,两延展柜32闭合时能够将主取放口302封闭,此时两延展取放口322均与主取放口302对位布置;两延展柜32展开时分别位于工具柜30的两侧,此时两延展取放口322均朝向工作人员所在一侧,且延展取放口322的开口方向与主取放口302的开口方向平行。两延展柜32能够进一步扩展运维工具车的工具运载能力,对工具柜30的工具放置空间形成补充,以使工作人员实施运维作业时更加便捷高效。闭合状态的延展柜32能够与工具柜30主体结构高度集成,充分利用操作台22顶部空间,并通过延展取放口322与主取放口302间的对位布置结构实现对各取放口的封闭,避免运维工具车移动或其他非工作状态下工具由各取放口出脱出;两延展柜32展开后位于工具柜30的两侧,不会占用操作台22顶部空间,操作台22顶部除工具柜30主体结构所占用的空间外,其余空间均可作为工作人员的移动和操作空间,从而有效保证了工作人员的操作安全性和操作效率,并大幅提高了操作台22顶部的空间利用率。

需要说明的是,通常情况下,工具柜30优选为沿车体10的前进方向布置于操作台22顶部的前端,相应地,延展柜32闭合时沿车体10的前进方向位于工具柜30的后部并紧密扣合,延展柜32展开时沿车辆的前进方向位于工具柜30的左右两侧,即,延展柜32展开状态下,工具柜30沿车体10的宽度方向位于两延展柜32之间,此处所言车体10的宽度方向是指沿水平方向与车体10的前进方向相垂直的方向。本文其余部分涉及上述工具柜30、延展柜32以及车体10的方位描述均可参照此处理解,不再赘述。

当然,实际应用中,工具柜30也可以沿车体10前进方向布置于操作台22顶部的后端或两侧,无论工具柜30如何布置,延展柜32的展开状态下的布置结构均应遵循不侵占操作台22顶部空间的原则,以保证运维作业时,延展柜32处于展开状态时不会使工作人员的操作空间受到影响而减小,保证工作人员具备充足的操作空间和安全的操作环境。

具体地,工具柜30上与主取放口302所在的侧壁相邻的两个侧壁上分别布置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滑道33,滑道33内滑动设置有导轮331,以车体10长度方向的轴线为基准,位于同侧的导轮331与延展柜32之间通过连接杆332联动连接,连接杆332的一端铰接于导轮331上,另一端铰接于延展柜32展开时朝向滑道33所在方向的外壁上。通过连接杆332将导轮331与延展柜32联动连接,能够在延展柜32展开或闭合过程中,利用导轮331与滑道33间的滑动配合机构,对延展柜32的运动轨迹形成适度导向和速率控制,避免开闭速率过快导致延展柜32与相关配合件间产生结构冲击或损伤,保证延展柜32的展开和闭合操作效率和安全性。

为了进一步保证延展柜32开合过程中的结构稳定性,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同一延展柜32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布置一套滑道33和导轮331适配机构,具体布置形式可以参考图2所示,如此,可以进一步优化延展柜32开合过程中的组件结构应力分布。

更具体地,铰轴31的两端部均连接有阻尼器311。在延展柜32开合转动过程中,该阻尼器311能够将延展柜32的转动速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免转动过快而导致结构冲击或损伤,同时避免转动过慢对设备整体操作效率造成不利影响。

此外,延展腔321内沿竖直方向自上而下布置有若干抽屉323。一些体积较小或比较零散的工具和零件,可以分别放置于各个抽屉323内,以免零件或工具散落遗失,且利用各个抽屉323可以对工具和零件进行分类整理、集中存放,从而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操作过程中对工具的取用和存放效率。

另一方面,主腔301的中部沿水平方向设置有隔板303,隔板303上方形成线缆腔304,隔板303的下方形成能够放置保险绳的绳索腔305;线缆腔304内可定轴转动地设置有能够缠绕线缆的线缆轴34,线缆轴34的轴线沿竖直方向延伸,线缆轴34的端部与线缆腔304的内壁间连接有固定组件35,固定组件35包括同轴对位扣合适配的两个瓣体351,两瓣体351均具有铰接端3511和锁紧端3512,两瓣体351的铰接端3511相铰接,其中一个瓣体351的锁紧端3512可定轴转动地设置有半圆卡块352,半圆卡块352的转动轴线与瓣体351的轴线平行,两瓣体351的锁紧端3512均具有能够容纳半圆卡块352的半圆槽353,且两半圆槽353对位扣合形成锁紧圆槽,线缆腔304的侧壁设置有与线缆配合的切刀组件36。将运维作业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线缆有序缠绕到线缆轴34上,能够使线缆放置更加规整,节约工具柜30内部空间,实际操作时,可以通过切刀组件36将延展至所需长度规格的线缆由线缆轴34上切下,以便灵活取用。

安装线缆轴34时,将线缆轴34对位置于线缆腔304相应位置处,之后控制半圆卡块352由其初始所在的瓣体351的锁紧端3512的半圆槽353内定轴转动至另一瓣体351的锁紧端3512的半圆槽353内,由此通过半圆卡块352及其转轴的一体连接结构实现对两个瓣体351的锁紧端3512的可靠锁紧连接;需要将线缆轴34卸下时,仅需控制半圆卡块352由当前所在的半圆槽353内定轴转动至其初始所在的半圆槽353内即可解除两瓣体351的锁紧端3512间的装配连接关系,之后即可利用两瓣体351的铰接端3511的铰接结构,将两个瓣体351展开,从而能够使线缆轴34与固定组件35间脱离装配,以便将线缆轴34取下。

进一步地,固定组件35还包括与半圆卡块352旋转联动的手轮354。实际操作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旋拧该手轮354,利用手轮354与半圆卡块352间的联动结构控制半圆卡块352的定轴转动,从而进一步提高固定组件35操作效率和便利性。

更进一步地,隔板303的底面阵列均布有若干与保险绳适配的挂钩37。可以将保险绳逐一悬挂于各挂钩37处,以便保险绳存放更加规整,便于工作人员快速取用,提高作业效率。

另外,工位固定装置为布置于车体10各顶角处可沿竖直方向伸缩的液压缸11,液压缸11的下自由端底部设置有与底面接触配合的缓冲垫12。各液压缸11的控制精度较高,且承重能力较好,能够充分保证车体10的固定效果,各缓冲垫12能够适度缓解液压缸11伸出端与底面间的结构冲击,避免液压缸11结构损伤。

此外,缓冲垫12的底面阵列均布有若干呈圆锥形的凸块121。这些凸块121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缓冲垫12的结构缓冲效果,还能够显著提高缓冲垫12与地面间的摩擦力,进一步避免缓冲垫12与地面间发生松动或错位,保证所述运维工具车的工位保持稳定性和结构可靠性。

综上可知,本发明中提供的运维工具车,其操作使用时,车体将携带有运维所需的工具的工具柜运送至作业工位处,之后可利用工位固定装置将车体的位置可靠固定,避免后续作业过程中车体发生移动和松动;然后待工作人员移动至操作台上后,升降架逐步伸展,以带动承载有工作人员的操作台逐步提升至需进行高空作业的对应工位处,操作台提升到位后,升降架停止伸展并锁止,此时工作人员可以方便地经由主取放口随时取用作业过程中所需的工具,操作台顶部未被工具柜占据的空间较为充裕,能够为工作人员提供充足的操作和移动空间,并为工作人员提供可靠的结构支撑,相较于人字梯等传统高空作业工具所需的攀爬作业而言更加安全稳定,工作人员操作效率更高;操作完毕后,工作人员经由主取放口将工具重新放回主腔内,同时升降架逐步回缩,以带动承载有工作人员的操作台逐步下降至初始位置,以便工作人员能够由操作台上安全回到车体或地面,然后工位固定装置解除工作状态,使车体恢复自由移动能力,以便所述运维工具车能够继续移动至下一工位处。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运维工具车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