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32935发布日期:2022-01-05 09:38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电动工具的制作方法
电动工具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工具技术领域。
[

背景技术:
]
[0002]
现有技术中,电动起子机包括马达、传动机构及输出轴,马达通过传动机构将动力传递至输出轴,以输出旋转运动。电动起子机通常采用卡簧对输出轴进行轴向限位,从而避免输出轴反向传递力矩。但电动起子机在高强度和长时间使用后,卡簧与输出轴之间的磨损加大,此时卡簧极易崩坏而跳出卡簧槽,由此导致输出轴的反向窜动,加重传动机构对马达的抵压,致使电动起子机的输出的扭力变弱,工作能力下降。
[0003]
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电动工具,以克服先前技术存在的缺陷。
[

技术实现要素:
]
[0004]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工具,能够克服电动工具动力不足的缺陷。
[0005]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
一种电动工具,包括壳体及沿一纵向轴线排布于所述壳体内的马达、传动机构、轴锁件与输出轴,所述传动机构设置于所述马达和所述输出轴之间,所述马达通过所述传动机构将动力传递至所述输出轴以输出旋转运动;所述输出轴包括轴肩;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壳体内的齿轮箱壳体及容纳于所述齿轮箱壳体的行星齿轮结构与内齿圈,所述齿轮箱壳体设有邻近所述马达的后端壁,所述内齿圈啮合所述行星齿轮结构的外周且位于所述后端壁的前方;所述轴锁件设置于所述输出轴和所述传动机构之间,用于限制所述输出轴的轴向自转;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包括位于所述轴锁件前方的轴肩,在垂直于所述纵向轴线的径向方向上,所述轴肩的外径大于所述轴锁件的内径,所述轴锁件的外径大于所述内齿圈的内径;在工作状态下,所述轴肩抵接所述轴锁件的前端面,所述轴锁件的后端面抵接所述内齿圈的前端面,所述内齿圈的后端面抵接所述齿轮箱壳体的后端壁。
[0007]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轴锁件包括位于纵向轴线中心的锁块、与所述锁块的外缘相互咬合的锁架、围绕所述锁块并间隔设置的多个滚柱及套设于所述滚柱和所述锁架外周的锁圈,所述锁块固定连接于所述输出轴的后端,所述锁圈抵接所述内齿圈的前端面。
[0008]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马达设有沿所述纵向轴线延伸穿过所述后端壁的马达轴,所述行星齿轮结构包括由所述马达轴驱动的多组行星轮及支撑所述多组行星轮的多个行星架,所述锁架设于邻近所述输出轴的行星架上并由所述行星架向所述输出轴延伸,在所述纵向轴线方向上,所述锁块、滚柱与所述锁架之间具有间隙。
[0009]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轴锁件和所述内齿圈之间设有第一垫圈,所述内齿圈和所述后端壁之间设有第二垫圈。
[0010]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轴肩和所述轴锁件之间设有减震件。
[0011]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减震件为第三垫圈或轴承。
[0012]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马达设有位于前端的肩部,所述肩部抵靠于所述后端壁的后端面。
[0013]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电动工具还包括容纳于所述壳体内的电芯,所述电芯位于所述马达的后方且具有中心轴线,所述中心轴线与所述纵向轴线平行。
[0014]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电动工具为电动起子机。
[001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所述电动工具由于采用了结构上的空间布局,使得输出轴通过各个结构的配合直接将反向力传递到齿轮箱壳体上的后端壁上进而传递至电动工具的壳体上,避免了向马达轴施压的可能,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中输出轴反向向马达轴施加压力而导致电动工具机能下降的缺陷。
[附图说明]
[0016]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7]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电动工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是图1所示的电动工具在第一实施方式下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0019]
图3是图2所示的电动工具的局部结构的剖视图;
[0020]
图4是图1所示的电动工具在第二实施方式下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0021]
图5是图4所示的电动工具的局部结构的剖视图。
[0022]
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
[0023]
100、电动工具(起子机)
ꢀꢀꢀ
1、壳体
ꢀꢀꢀꢀꢀꢀꢀꢀꢀꢀꢀꢀꢀꢀꢀꢀꢀ
2、电芯
[0024]
3、马达
ꢀꢀꢀꢀꢀꢀꢀꢀꢀꢀꢀꢀꢀꢀꢀꢀꢀ
31、马达轴
ꢀꢀꢀꢀꢀꢀꢀꢀꢀꢀꢀꢀꢀꢀ
32、马达的肩部
[0025]
4、齿轮箱壳体
ꢀꢀꢀꢀꢀꢀꢀꢀꢀꢀꢀ
41、后端壁
ꢀꢀꢀꢀꢀꢀꢀꢀꢀꢀꢀꢀꢀꢀ
5、传动机构
[0026]
51、内齿圈
ꢀꢀꢀꢀꢀꢀꢀꢀꢀꢀꢀꢀꢀꢀ
52、行星架
ꢀꢀꢀꢀꢀꢀꢀꢀꢀꢀꢀꢀꢀꢀ
6、轴锁件
[0027]
61、锁块
ꢀꢀꢀꢀꢀꢀꢀꢀꢀꢀꢀꢀꢀꢀꢀꢀ
62、滚柱
ꢀꢀꢀꢀꢀꢀꢀꢀꢀꢀꢀꢀꢀꢀꢀꢀ
63、锁架
[0028]
64、锁圈
ꢀꢀꢀꢀꢀꢀꢀꢀꢀꢀꢀꢀꢀꢀꢀꢀ
7、输出轴
ꢀꢀꢀꢀꢀꢀꢀꢀꢀꢀꢀꢀꢀꢀꢀ
71、轴肩
[0029]
81、第一垫圈
ꢀꢀꢀꢀꢀꢀꢀꢀꢀꢀꢀꢀ
82、第二垫圈
ꢀꢀꢀꢀꢀꢀꢀꢀꢀꢀꢀꢀ
83、第三垫圈
[0030]
9、推力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在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例如下述的“上”、“下”、“前”、“后”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词语仅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32]
请参阅图1所示为一种电动工具100,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优选实施例中,该电动工具100为起子机,当然,本技术提出的内部结构也可以用于电钻、扳手等其他的电动工具100中。
[0033]
结合图1

图3所示,电动工具100包括壳体1,壳体1内设有沿同一纵向轴线排布的马达3、传动机构5、轴锁件6以及输出轴7,其中,马达3具有马达轴31;输出轴7输出旋转运动,输出轴7包括轴肩71;传动机构5设于马达3和输出轴7之间,用于将马达3的动力传递至
输出轴7,传动机构5包括固定于壳体1内的齿轮箱壳体4及容纳于齿轮箱壳体4的行星齿轮结构与内齿圈51,齿轮箱壳体4设有邻近马达3的后端壁41,内齿圈51啮合行星齿轮结构的外周且位于后端壁41的前方;该轴锁件6设于输出轴7和传动机构5之间,用于限制输出轴7的轴向自转。
[0034]
其中,输出轴7包括位于轴锁件6前方的轴肩71,在沿垂直于纵向轴线的方向,轴肩71的外径大于轴锁件6的内径,轴锁件6的外径大于内齿圈51的内径;在工作状态下,轴肩71抵接轴锁件6的前端面,轴锁件6的后端面抵接内齿圈51的前端面,内齿圈51的后端面抵接齿轮箱壳体4的后端壁41。
[0035]
轴肩71抵接轴锁件6的前端面,轴锁件6的后端面抵接内齿圈51的前端面,内齿圈51的后端面抵接齿轮箱壳体4的后端壁41,并且沿垂直于纵向轴线的方向有如此的尺寸设置,使得当操作人员手握起子机向输出轴7施加作用力而输出轴7受到工件的反向作用力时,反向作用力通过输出轴7依次传递给轴锁件6、内齿圈51,直至传递到后端壁41上,而避免了对马达轴31的施压。采用如上的空间布局,使得输出轴7通过各个结构的配合直接将反向力传递到齿轮箱壳体4上的后端壁41,避免向马达轴31施压,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中输出轴7反向向马达轴31施加压力导致工具机能下降的缺陷。
[0036]
结合图2

图5所示,轴锁件6包括位于纵向轴线中心的锁块61、与锁块61的外缘相互咬合的锁架63、围绕锁块61并间隔锁架63设置的多个滚柱62,以及套设于滚柱62和锁架63外周的锁圈64,锁块61固定连接于输出轴7的后端,锁圈64抵接内齿圈51。轴锁件6设于传动机构5和输出轴7之间,不影响传动机构5向输出轴7输出旋转动力,但阻断输出轴7向传动机构5反向传递旋转动力,这样使得该起子机在没有电源的情况下仍可以作为普通的手动起子对螺丝进行拧紧或拧松的操作。
[0037]
马达3设有沿纵向轴线延伸穿过后端壁的马达轴31,行星齿轮结构包括由马达轴31驱动的多组行星轮及支撑多组行星轮的多个行星架,多组行星轮中邻近马达3的一组由马达轴31驱动,多个行星架中邻近输出轴7的一个(标号52)设有沿纵向轴线朝向输出轴7延伸的上述锁架63,换言之,锁架63设于邻近输出轴7的行星架52上并由该行星架52向输出轴7延伸。在纵向轴线方向上,锁块61、滚柱62与锁架63之间具有间隙。在本实施例中,轴锁件6中的锁架63和传动机构5中最后一级的行星架集合成一体,即第一行星架52通过锁架63与锁块61配合而将由马达3传递过来的旋转动力传递至输出轴7,但同时对由输出轴7反向传递出的旋转动力进行阻断。另外,由于轴向间隙的设置,由输出轴7朝向马达3传递的反作用力不便传递到传动机构5,因而也无法作用到马达轴31上,避免了马达轴31因承受反作用力而降低输出动力的情况。
[0038]
参见图2

图5,为避免震动和磨损,轴锁件6和内齿圈51之间设有第一垫圈81,内齿圈51和后端壁41之间设有第二垫圈82。
[0039]
轴肩71和轴锁件6之间也设有减震件。进一步地,减震件为第三垫圈83或轴承。
[0040]
本技术提供了两种实施例,其中,图2、图3展示的是第一实施例,在第一实施例中,轴肩71和轴锁件6之间设有第三垫圈83,第三垫圈83在轴向上占据的尺寸较小,有利于使结构小巧、紧凑。
[0041]
另外,如图4、图5所示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轴肩71和轴锁件6之间设有推力轴承9。推力轴承9的设置便于有效地传递力矩,优化了本技术的技术效果。
[0042]
在两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中,为了满足起子机外部造型的需要,以及适应不同的减震件,输出轴7的轴肩71和锁圈64采用了不同的结构和配合方式,但反作用力的传递方式是相同的。
[0043]
参见图3、图5,马达3设有位于前端的肩部32,肩部32抵靠于后端壁41的后端面。如此,后端壁41承受的反作用力传递至马达的肩部32,而避免了直接施压于马达轴31,从而避免对马达轴31的动力输出产生影响。
[0044]
在本技术提供的两种实施方式中,起子机为直流电动工具100,电动工具100还包括容纳于壳体1内的电芯2,电芯2位于马达3的后方且具有中心轴线,中心轴线与纵向轴线平行。
[0045]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工具100,因轴肩71、轴锁件6、内齿圈51和齿轮箱壳体4的布局和尺寸的设置,使得反向作用力的传递路线与动力输出的路线不同,从而避免对马达轴31的影响,保证动力的高效输出。
[0046]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范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工具还有很多的替代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的内容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