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93794发布日期:2022-05-18 10:06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电动工具的制作方法
电动工具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工具,特别涉及一种装修、建筑等场合所用的电动工具。


背景技术:

2.钻孔类电动工具应用于装修、建筑等场合,以在混凝土、楼板、砖墙和石材上进行钻孔、打洞等作业,在工作过程中经常需要对电机进行正反转的切换,特别是发生堵钻或卡死的情况下,需要电机反转以进行脱困。现有电机正反转的切换是通过转动刷架,使刷架带动刷握分别与刷架底座上不同的换向弹片相联接,从而实现电动工具的正转或反转;然而,现有钻孔类电动工具的换向标识是固定在机壳上的,并通过拨扭上的指针进行指示,其显示效果差且由于机身震动等原因容易导致指针指示不精确,严重影响用户对于正反转的判断;另外,由于工艺的原因,换向标识在机壳上的加工也较为困难。
3.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电动工具,以克服先前技术存在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工简单且显示效果好的电动工具。
5.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问题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动工具,包括机壳、收容于所述机壳内的电机组件、所述电机组件驱动的转轴及位于所述电机组件后端的换向机构,所述转轴突出于所述电机组件的前端,所述换向机构包括与所述机壳固定的刷架底座及连接于所述刷架底座的刷架,所述刷架设有径向向外突伸的换向拨扭,且所述刷架具有第一切换档位和第二切换档位,所述换向拨扭处于所述第一切换档位时,所述转轴顺时针旋转;所述换向拨扭处于所述第二切换档位时,所述转轴逆时针旋转;所述机壳设有贯穿后端侧壁的第一标识孔和第二标识孔,所述刷架设有分布于所述刷架外周面的标识条,所述换向拨扭处于所述第一切换档位时,所述标识条突显于所述第一标识孔内,所述换向拨扭处于所述第二切换档位时,所述标识条突显于所述第二标识孔内。
6.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标识条分布在所述换向拨扭的周向两侧,且所述标识条与所述机壳的颜色相异。
7.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换向拨扭处于所述第一切换档位时,所述换向拨扭邻近所述第一标识孔,所述转轴顺时针旋转;所述换向拨扭处于所述第二切换档位时,所述换向拨扭邻近所述第二标识孔,所述转轴逆时针旋转。
8.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刷架底座包括朝向所述刷架布置的一对铜片,所述铜片的端部具有沿周向分布的铜片触点,直线距离最远的两个所述铜片触点构成为第一对铜片触点和第二对铜片触点,所述换向拨扭处于所述第一切换档位时,所述刷架与所述第一对铜片触点接触,所述转轴顺时针旋转;所述换向拨扭处于所述第二切换档位时,所述刷架与所述第二对铜片触点接触,所述转轴逆时针旋转。
9.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刷架包括与所述铜片邻接的刷握,所述刷握接触所述铜
片触点中的一对。
10.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换向机构包括与所述铜片连接的电线,所述刷架底座设有位于后端的支柱及自所述支柱向内凹陷形成的容纳槽,所述电线固持于所述容纳槽内。
11.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刷架底座的周向设有朝向所述刷架突伸的弹片,所述刷架设有容置所述弹片的凹口,所述弹片卡合于所述凹口内。
12.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弹片呈v型设置,所述弹片设有卡合于所述凹口内的活动部及连接于所述活动部两侧的固持部,所述刷架底座设有固定所述固持部的卡槽,所述活动部在周向上突出于所述卡槽。
13.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刷架底座设有自内表面径向向内突伸的支脚及设置于所述支脚端部的钩状部,所述刷架的内壁设有供所述支脚和所述钩状部穿过的凹槽,所述刷架与所述刷架底座可枢转连接。
14.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刷架底座设有位于在前端的连接脚及固定在所述连接脚中的插脚,所述电机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电机组件后端的定子端板,所述定子端板设有自外端面向内凹陷的插槽,所述插脚插设至所述插槽内。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所述机壳上开设贯穿后端侧壁的第一标识孔和第二标识孔,所述刷架上丝印标识条,通过让标识条突显于任意一个标识孔内,来指示电机处于正转或反转,加工工艺简单且显示效果优良;同时,在刷架和刷架底座之间设置弹片,并将弹片卡持在刷架的凹口内,保证了转向切换的稳定性,有效的避免作业过程中因电动工具的震动而导致弹片移动的情况;另外,调节的过程中弹片撞击凹口有“哒哒”的声音传出,使得用户切换档位时有明显的声音提示,且操作手感更好。
【附图说明】
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动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图1所示电动工具的剖视图;
19.图3是图1所示电动工具中换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图3所示电动工具中换向机构去除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是图3所示电动工具中换向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22.图6是图5所示电动工具中换向机构的分解示意图的主视图;
23.图7是图1所示电动工具中的机壳和刷架底座的分解示意图;
24.图8是图1所示电动工具中的刷架的结构示意图。
25.200、电锤10、机壳111、第一标识孔112、第二标识孔20、电机组件21、转轴22、定子端板221、插槽30、换向机构31、刷架底座311、铜片312、弹片3121、活动部3122、固持部313、卡槽314、支脚3141、钩状部315、连接脚316、插脚317、支柱3171、容纳槽32、刷架321、换向拨扭322、标识条323、刷握324、凹口325、凹槽326、侧壁槽33、电线201、中间轴202、气缸203、传动齿轮204、摆杆轴承205、活塞206、冲击块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7.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具有指示正反转切换功能的钻孔类电动工具,以电锤200作为本实施方式的代表图,其广泛应用于建筑、施工等领域。所述电锤200包括机壳10、位于所述机壳10内的电机组件20、由所述电机组件20驱动的转轴21和中间轴201、位于所述电机组件20前端的气缸202、由所述气缸202驱动的工作头部及设置于所述机壳10后端的换向机构30,所述电机组件20与所述中间轴201沿轴向设置且均由两个轴承支撑于所述机壳10内。所述转轴21突出于所述电机组件20的前端,且所述转轴21的前端啮合于所述中间轴201的后端,是以所述电机组件20旋转时带动所述中间轴201旋转。
28.上述中间轴201的前端啮合于套设在所述气缸202上的传动齿轮203,当所述电锤200工作时,所述电机组件20通过所述中间轴201驱动所述传动齿轮203旋转,并带动所述气缸202共同旋转。所述电锤200还包括安装于所述中间轴201上的摆杆轴承204、位于所述气缸202内的活塞205及冲击块206,所述摆杆轴承204连接于所述活塞205的后端,所述中间轴201通过所述摆杆轴承204驱动所述活塞205在所述气缸202内作轴向的往复运动,以驱动所述冲击块206作轴向的冲击运动。
29.请参阅图4至图5所示,所述换向机构30用于对所述电锤200旋转方向进行切换,所述换向机构30包括与所述机壳10固定的刷架底座31及连接于所述刷架底座31的刷架32,所述刷架32设有径向向外凸伸的换向拨扭321。所述刷架32具有第一切换档位和第二切换档位,所述换向拨扭321处于所述第一切换档位时,所述转轴21顺时针旋转。所述换向拨扭321处于所述第二切换档位时,所述转轴21逆时针旋转;启动所述电机组件20后,驱动所述转轴21带动刀具转动,以对工件表面进行钻孔作业;所述电锤200可通过拨动所述换向拨扭321的角度以切换档位,改变驱动所述电机组件20电流的流向,来调整所述电机组件20的转向,实现所述电锤200换向,以满足不同的工作需求。
30.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刷架底座31包括朝向所述刷架32布置的一对铜片311,所述换向机构30包括与所述铜片311连接的电线33,所述刷架底座31设有位于后端的支柱317及自所述支柱317向内凹陷形成的容纳槽3171,所述电线33固持于所述容纳槽3171内,防止电线窜动,便于整机装配。
31.请参阅图6至图8所示,所述刷架底座31的周向设有朝向所述刷架32突伸的弹片312,所述刷架32设有容置所述弹片312的凹口324,所述弹片312卡合于所述凹口324内,保证档位切换的稳定性,有效避免作业过程中因电锤200的振动而导致弹片312的移动。另外,调节的过程中弹片312撞击凹口324有“哒哒”的声音传出,用户切换转向时有声音提示,且手感更好。
32.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弹片312呈v型设置,所述弹片312设有卡合于所述凹口内的活动部3121及连接于所述活动部3121两侧的固持部3122,所述刷架底座31设有固定所述固持部3122的卡槽313,所述活动部3121在周向上突出于所述卡槽313,所述固持部3122在所述凹口324之间切换时,结构更为稳定。
33.所述刷架底座31设有自内表面径向向内突伸的支脚314及设置于所述支脚314端部的钩状部3141,所述钩状部3141朝向所述刷架32设置,所述刷架32的内壁设有供所述支脚314和所述钩状部3141穿过的凹槽325,所述刷架32与所述刷架底座31连接后可实现相对转动,所述钩状部3141抵靠于所述刷架32的侧壁槽326,能够防止所述刷架底座31从所述刷
架32上脱离。
34.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刷架底座31设有位于在前端的连接脚315及固定在所述连接脚315中的插脚316,所述电机组件20包括固定于所述电机组件20后端的定子端板22,所述定子端板22设有自外端面向内凹陷的插槽221,所述插脚316插设至所述插槽221内。
35.请参阅图4至图8所示,所述铜片311的端部具有沿周向分布的铜片触点a,b,c,d,直线距离最远的两个所述铜片触点a,b,c,d构成为第一对铜片触点ad和第二对铜片触点cb,所述刷架32包括与所述铜片311邻接的刷握323,所述刷握323接触所述铜片触点ad,cb中的一对。所述换向拨扭321处于所述第一切换档位时,所述刷架32与所述第一对铜片触点ad接触,所述转轴21顺时针旋转;所述换向拨扭321处于所述第二切换档位时,所述刷架32与所述第二对铜片触点cb接触,所述转轴21逆时针旋转。
36.请参阅图1和图5所示,所述机壳设有贯穿后端侧壁的第一标识孔111和第二标识孔112,所述刷架32设有分布于所述刷架32外周面的标识条322,所述标识条322丝印在所述刷架32上,具有工艺简单且成本低的优点。
37.上述标识条322分布在所述换向拨扭321的周向两侧,且所述标识条322与所述机壳10的颜色设置为不同且色差明显,以使得标识条322的指示效果更为清晰。所述换向拨扭321处于所述第一切换档位时,所述标识条322突显于所述第一标识孔111内,所述换向拨扭321处于所述第二切换档位时,所述标识条322突显于所述第二标识孔112内,电锤的两种旋向提示明显。
38.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换向拨扭321处于所述第一切换档位时,所述换向拨扭321邻近所述第一标识孔111,所述转轴21顺时针旋转;所述换向拨扭321处于所述第二切换档位时,所述换向拨扭321邻近所述第二标识孔112,所述转轴21逆时针旋转。
39.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述刷架32上丝印所述标识条322,标识条指示转向,清晰明了;在所述刷架32和所述刷架底座31之间设置弹片312,并将所述弹片312卡持在所述刷架32的所述凹口324内,保证了转向切换的稳定性,有效的避免作业过程中因电锤的震动而导致所述弹片312移动的情况。同时,调节过程中所述弹片312撞击所述凹口324有“哒哒”的声音传出,使得用户切换档位时有明显的声音提示,且操作手感更好。另外,所述机壳10上设置贯穿侧壁的标识孔111/112,所述标识条322突显于所述标识孔111/112,便于用户观察当前的旋向。
40.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范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工具还有其他很多的替代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的内容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