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可隐藏式门把手的家用电器门体结构及烹饪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07331发布日期:2022-04-16 16:06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可隐藏式门把手的家用电器门体结构及烹饪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可隐藏式门把手的家用电器门体结构及烹饪设备。


背景技术:

2.现有的烹饪设备(如蒸箱、烤箱、微波炉等)的门把手一般凸设在门体的正面上,易磕碰到用户,造成安全隐患,同时重物磕碰把手也是门体玻璃碎裂的主要原因。为此专利号为zl201920177760.8(授权公告号为cn 209808066 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蒸汽烤箱门,该专利中把手设置在门框的顶部而成为隐藏式把手,门体的正面仅留有开门必须操作的扣手位,这样虽然能避免外突的把手磕碰用户,但是握持把手的操作不方便,尤其在烹饪刚结束,门体表面的温度较高时。
3.此外,蒸箱、蒸烤一体机等具有蒸制功能的烹饪设备在烹饪结束时,内胆中仍然充满大量的高温蒸汽,此时若直接打开门体,高温蒸汽会大量逸出,直喷用户,存在着烫伤用户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能避免把手磕碰且方便操作的具有可隐藏式门把手的家用电器门体结构。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把手安装稳固的具有隐藏式门把手的家用电器门体结构。
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家用电器门体结构的烹饪设备。
7.本实用新型解决至少一个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隐藏式门把手的家用电器门体结构,包括门体和安装在该门体的正面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的后端设置有前后延伸的连接块,上述门体的正面朝后凹陷而分别形成用于容置上述把手的收纳腔和前后延伸的连接槽,上述连接块前后滑配连接在上述连接槽中,且该连接块的后端与上述连接槽的后槽壁之间限位设置有前后延伸的弹簧,且该弹簧使上述连接块具有沿连接槽朝前伸出的趋势,且当连接块朝前伸出连接槽时,上述把手从收纳腔中同步移出并前移至该收纳腔之前,还包括用于锁定该连接块的限位机构。
8.进一步,还包括沿门体的左右方向设置在上述门体内表面上部的蒸汽挡板,且该蒸汽挡板的下端与门体的内表面前后转动连接,上述把手隐藏在收纳腔中及连接块容置在上述连接槽中的状态下,该蒸汽挡板处于竖直状态并与门体的内表面贴合,上述把手前移至收纳腔之前及连接块伸出上述连接槽的过程中,上述蒸汽挡板的前表面与上述门体的内表面形成夹角α,且0<α≤90
°
。这样开门瞬间,蒸汽挡板相对于门体内表面转动而与门体内表面形成上述夹角α,此时蒸汽挡板能对内胆中逸出的蒸汽进行导向,避免高温蒸汽直喷用户。
9.进一步,所述蒸汽挡板的下端通过连接结构与门体转动连接,且该连接结构包括沿门体左右方向设置的转轴和沿左右方向贯穿设置在上述蒸汽挡板下端的轴孔,上述转轴穿设在该轴孔中,且该转轴上套连有扭簧,该扭簧使上述蒸汽挡板的上端具有朝前翻转而与上述门体的内表面贴合的趋势,而蒸汽挡板的下端缘朝上凹陷而形成缺口,该缺口的顶壁沿蒸汽挡板的宽度方向朝下延伸而形成延伸块,且该延伸块与缺口的左右侧壁之间均留有间隙,上述连接槽暴露并悬空设置在上述门体的内表面上,且该连接槽的顶面的前端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有第一铰接块和第二铰接块,且各铰接块上分别开设有供上述转轴穿设的铰接孔,且第一铰接块和第二铰接块之间的连接槽的顶壁上上下贯穿设置有供上述延伸块伸入上述连接槽的通孔,而第一铰接块和第二铰接块能分别卡入上述延伸块两侧的间隙中,上述连接块顶面的后端上朝上凸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凸台,连接块沿连接槽朝前伸出过程中,该凸台的顶面能与上述延伸块的后表面相抵而驱动上述蒸汽挡板的上端朝后翻转。这样连接块相对于连接槽前移过程中能通过凸台驱动蒸汽挡板翻转,实现把手朝前移出、连接块朝前伸出以及蒸汽挡板翻转的同步,从而能使蒸汽挡板更好地在开门瞬间对蒸汽进行导向。
10.进一步,所述延伸块的前表面朝后凹陷而形成安装槽,上述扭簧安装在该安装槽中。从而能使扭簧的弹性力能更好地作用于上述蒸汽挡板,使该蒸汽挡板具有与门体内表面贴合的趋势。
11.进一步,所述连接块伸出到位且把手未受力状态下,上述蒸汽挡板处于竖直状态,该蒸汽挡板的前表面与上述门体的内表面贴合,而后表面的下端与上述凸台的前端相抵。这样在门体开启状态下(此时内胆中的高温蒸汽已大部分外排),蒸汽挡板与门体的内表面贴合并通过凸台进行限位。
12.进一步,所述连接槽的顶面朝下凹陷形成前后延伸的滑槽,上述凸台构成该滑槽的后槽壁,上述蒸汽挡板的下端缘能沿该滑槽前后滑动,且上述把手隐藏至收纳腔中及连接块移入连接槽到位状态下,上述蒸汽挡板的下端缘与上述滑槽的前槽壁沿长度方向相抵,从而能将蒸汽挡板稳定地限位在竖直状态。
13.进一步,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导杆和开设在上述连接块上并呈闭环状的导向槽,上述导杆的一端与上述连接槽连接,而另一端能沿上述导向槽周向移动,且该导向槽沿周向依次包括第一锁定位、第二锁定位、第一导向通道以及第二导向通道,其中,第一导向通道和第二导向通道分别用于导向连通上述第一锁定位和第二锁定位,初始状态下,上述把手隐藏在收纳腔中及把手连接块容置在上述收纳腔连接槽中,上述导杆的自由端被限位在上述第一锁定位,按压把手,导杆的自由端滑入上述第一导向通道中,而当把手前移到位而连接块移出到位后,上述导杆的自由端被限位在上述第二锁定位中,再次按压把手,导杆的自由端滑入上述第二导向通道中,把手隐藏至收纳腔中且连接块移入到位后,导杆的自由端被重新限位在第一锁定位中。这样把手隐藏状态下,通过第一锁定位与导杆的配合作用能将连接块稳定锁定,从而保证把手隐藏状态的稳定性,而在把手外突状态下,通过第二锁定位与导杆的配合作用能将连接块稳定锁定,从而保证把手外突状态的稳定性。而通过第一导向通道和第二导向通道,能实现对连接块在各状态下的解锁以及两种状态之间的相互转换,从而方便用户使用或隐藏把手。
14.进一步,所述第一锁定位于上述第二锁定位之前,各锁定位均呈朝后凹陷的夹角
状,上述第一导向通道和第二导向通道均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滑移段和相对于前后方向倾斜的导向段,上述第一锁定位的两侧均为对应导向通道的导向段,从而能将导杆的自由端稳定地锁定在该第一锁定位,保证把手隐藏状态的稳定性,而上述第二锁定位的一侧为第一导向通道的滑移段而另一端为第二导向通道的导向段,一方面能将导杆的自由端稳定地锁定在第二锁定位,保证把手外突状态的稳定性,同时便于导杆的自由端在第一锁定位与第二锁定位之间移动,保证把手隐藏和外突操作的便捷性。
15.进一步,所述第一锁定位所成的夹角为直角,而第二锁定位所成的夹角为锐角。进一步保证导杆的自由端在第一锁定位和第二锁定位的稳定限位,同时保证把手由隐藏至外突状态转换的便捷性。
16.进一步,所述第一导向通道包括相应端连通的第一导向段和第一滑移段,而第二导向通道包括第二导向段、第三导向段以及第二滑移段,其中,第二滑移段的两端分别与上述第二导向段和第三导向段相连通,而第二导向段的另一端与上述第一导向段的另一端相连通,而第三导向段的另一端与上述第一滑移段的另一端相连通。
17.进一步,所述第二滑移段与第三导向段所成的夹角为钝角,从而便于导杆的自由端由第二锁定位滑向第二锁定位。
18.进一步,所述导向槽开设在上述连接块的底面上,且该导向槽的顶面沿上述第一导向段、第一滑移段、第三导向段、第二滑移段以及第二导向段方向呈高度依次递增的台阶状,且第一锁定位处的高度最低。从而实现导杆的自由端在导向槽中的定向移动,同时能进一步保证导杆的自由端在第一锁定位处的稳固限位。
19.进一步,所述导杆设置在上述连接槽的底部,该导杆沿前后方向设置,且该导杆的前端竖向朝上延伸而形成用于插入上述导向槽的滑移头,从而使导杆的前端(自由端) 能更好地沿导向槽移动,而该导杆的后端通过预紧弹簧和预紧螺钉固定在上述连接槽的后端并使上述滑移头具有与上述导向槽的顶面相抵的趋势,从而进一步保证滑移头沿导向槽的顶部的定向移动。
20.进一步,所述把手隐藏至上述收纳腔中的状态下,该把手的前端面与门体的外表面齐平,从而能使家用电器的外观更加美观,并且能完全避免把手磕碰的问题。
21.进一步,所述把手沿门体的左右方向延伸,其两端的后端面上分别设置有上述连接块,上述连接槽为与各连接块一一对应的两个,且两个连接槽的槽口分别开设在上述收纳腔的两端。一方面实现把手在门体正面的稳固安装,另一方面能使把手更加平稳的前后移动,从而更好地实现把手的隐藏和外突。
22.为进一步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烹饪设备,具有如上所述的具有隐藏式门把手的家用电器门体结构。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中把手可隐藏至收纳腔中,这样无需使用把手时,通过连接块相对于连接槽的移入可将把手隐藏至收纳腔中,避免现有的外突把手带来的磕碰的安全隐患,避免重物磕碰把手而造成门玻璃碎裂的安全隐患,同时能有效提升厨房空间的利用率,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而使用把手时,通过连接块相对于连接槽的移出可使把手前移至收纳腔之前,从而方便用户握持把手,进而方便用户的开门操作。此外,通过限位机构能将连接块锁定,进而保证把手在隐藏以及外突状态下安装结构的稳固性。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烹饪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家用电器门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图2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图2的再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28.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家用电器门体结构的俯视图;
29.图6为图5沿a-a方向的剖视图;
30.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家用电器门体结构的局部结构分解图;
31.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蒸汽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32.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33.图10为图9中b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35.如图1~10所示,一种烹饪设备(例如蒸箱、烤箱、蒸烤一体机等)包括具有隐藏式门把手的家用电器门体结构和内胆11,该家用电器门体结构包括门体1和安装在该门体1的正面的把手2,其中,门体1能盖合在上述内胆11的前侧开口上。本实施例中,上述把手2沿门体1的左右方向延伸,其两端的后端面上分别设置有前后延伸的连接块 3,且门体1的的正面朝后凹陷而分别形成用于容置上述把手2的收纳腔5和前后延伸的连接槽4,本实施例中,连接槽4为两个并分别与上述连接块3一一对应,两个连接槽4的槽口分别开设在上述收纳腔5的两端。
36.各连接块3分别前后滑配连接在对应的连接槽4中,且各连接块3的后端与对应连接槽4的后槽壁之间限位分别设置有前后延伸的弹簧6,且各弹簧6分别使各连接块3 具有沿对应的连接槽4朝前伸出的趋势,且当连接块3朝前伸出连接槽4时,上述把手 2从收纳腔5中同步移出并前移至该收纳腔5之前,还包括用于锁定各连接块3的限位机构。
37.由上可见,本实用新型中把手2可隐藏至收纳腔5中,这样无需使用把手2时,通过连接块3相对于连接槽4的移入可将把手2隐藏至收纳腔5中,避免现有的外突把手 2带来的磕碰的安全隐患,避免重物磕碰把手2而造成门玻璃碎裂的安全隐患,同时能有效提升厨房空间的利用率,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而使用把手2时,通过连接块3相对于连接槽4的移出可使把手2前移至收纳腔5之前,从而方便用户握持把手2,进而方便用户的开门操作。此外,通过限位机构能将连接块3锁定,进而保证把手2在隐藏以及外突状态下安装结构的稳固性。优选地,上述把手2隐藏至上述收纳腔5中的状态下,该把手2的前端面与门体1的外表面齐平,从而能使家用电器的外观更加美观,并且能完全避免把手2的磕碰问题。
38.进一步,还包括沿门体1的左右方向设置在上述门体1内表面上部的蒸汽挡板7,且该蒸汽挡板7的下端与门体1的内表面前后转动连接,上述把手2隐藏在收纳腔5中及连接块3容置在上述连接槽4中的状态下,该蒸汽挡板7处于竖直状态并与门体1的内表面贴合,上述把手2前移至收纳腔5之前及连接块3伸出上述连接槽4的过程中,上述蒸汽挡板7的前表面与上述门体1的内表面形成夹角α,且0<α≤90
°
。这样开门瞬间,蒸汽挡板7相对于门体1内表面转动而与门体1内表面形成上述夹角α,此时蒸汽挡板7能对内胆11中逸出的蒸汽进
行导向,避免高温蒸汽直喷用户。本实施例中,当上述把手2及连接块3前移到位且把手2受力状态下,上述夹角α优选为60
°
,从而能更好地对蒸汽进行导向,更好地避免开门瞬间内胆11中逸出的高温蒸汽直喷用户。
39.进一步,上述蒸汽挡板7的下端通过连接结构8与门体1转动连接,且该连接结构 8包括沿门体1左右方向设置的转轴81和沿左右方向贯穿设置在上述蒸汽挡板7下端的轴孔71,上述转轴81穿设在该轴孔71中,且该转轴81上套连有扭簧84,该扭簧84 使上述蒸汽挡板7的上端具有朝前翻转而与上述门体1的内表面贴合的趋势。而蒸汽挡板7的下端缘的左右两侧分别朝上凹陷而形成缺口72,各缺口72的顶壁分别沿蒸汽挡板7的宽度方向朝下延伸而形成延伸块73,且各延伸块73与对应缺口72的左右侧壁之间均留有间隙。各连接槽4分别暴露并悬空设置在上述门体1的内表面上(安装状态下位于烹饪设备的内胆11的左右两侧),且各连接槽4的顶面的前端分别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有第一铰接块82和第二铰接块83,且各铰接块上分别开设有供上述转轴81穿设的铰接孔(未示出),且第一铰接块82和第二铰接块83之间的连接槽4的顶壁上上下贯穿设置有供对应的延伸块73伸入至对应连接槽4的通孔41,而各第一铰接块82和第二铰接块83能分别卡入对应延伸块73两侧的间隙中。且各连接块3顶面的后端上分别朝上凸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凸台321,各连接块3沿对应连接槽4朝前伸出过程中,各凸台321的顶面能与对应延伸块73的后表面相抵而驱动上述蒸汽挡板7的上端朝后翻转。这样各连接块3相对于对应连接槽4前移过程中能通过各凸台321驱动蒸汽挡板7 翻转,实现把手2朝前移出、连接块3朝前伸出以及蒸汽挡板7翻转的同步,从而能使蒸汽挡板7更好地在开门瞬间对蒸汽进行导向。
40.优选地,各延伸块73的前表面朝后凹陷而分别形成安装槽731,各安装槽731中分别安装有上述扭簧84,从而能使扭簧84的弹性力能更好地作用于上述蒸汽挡板7,使该蒸汽挡板7具有与门体1内表面贴合的趋势。此外,各连接块3伸出到位且把手2 未受力状态下,上述蒸汽挡板7处于竖直状态,该蒸汽挡板7的前表面与上述门体1的内表面贴合,而后表面的下端与各凸台321的前端相抵。这样在门体1开启状态下(此时内胆11中的高温蒸汽已大部分外排),蒸汽挡板7与门体1的内表面贴合并通过各凸台321进行限位。另外,各连接槽4的顶面分别朝下凹陷形成前后延伸的滑槽32,各凸台321分别构成对应滑槽32的后槽壁,上述蒸汽挡板7的下端缘能沿该滑槽32前后滑动,且上述把手2隐藏至收纳腔5中及连接块3移入连接槽4到位状态下,上述蒸汽挡板7的下端缘与上述滑槽32的前槽壁沿长度方向相抵,从而能将蒸汽挡板7稳定地限位在竖直状态。
41.本实施例中,上述限位机构分别设置在各连接块3及对应的连接槽4上,各限位机构均包括导杆9和开设在上述连接块3上并呈闭环状的导向槽31,上述导杆9的一端与上述连接槽4连接,而另一端能沿上述导向槽31周向移动,且该导向槽31沿周向依次包括第一锁定位311、第二锁定位312、第一导向通道313以及第二导向通道314,其中,第一导向通道313和第二导向通道314分别用于导向连通上述第一锁定位311和第二锁定位312,初始状态下,上述把手2隐藏在收纳腔5中及把手2连接块3容置在上述收纳腔5连接槽4中,上述导杆9的自由端被限位在上述第一锁定位311,按压把手2,导杆9的自由端滑入上述第一导向通道313中,而当把手2前移到位而连接块3移出到位后,上述导杆9的自由端被限位在上述第二锁定位312中,再次按压把手2,导杆9 的自由端滑入上述第二导向通道314中,把手2隐藏至收纳腔5中且连接块3移入到位后,导杆9的自由端被重新限位在第一锁定位中。这样把手2
隐藏状态下,通过第一锁定位311与导杆9的配合作用能将连接块3稳定锁定,从而保证把手2隐藏状态的稳定性,而在把手2外突状态下,通过第二锁定位312与导杆9的配合作用能将连接块3稳定锁定,从而保证把手2外突状态的稳定性。而通过第一导向通道313和第二导向通道 314,能实现对连接块3在各状态下的解锁以及两种状态之间的相互转换,从而方便用户使用或隐藏把手2。
42.优选地,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锁定位311于上述第二锁定位312之前,各锁定位均呈朝后凹陷的夹角状,上述第一导向通道313和第二导向通道314均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滑移段和相对于前后方向倾斜的导向段,上述第一锁定位311的两侧均为对应导向通道的导向段,从而能将导杆9的自由端稳定地锁定在该第一锁定位311,保证把手 2隐藏状态的稳定性,而上述第二锁定位312的一侧为第一导向通道313的滑移段而另一端为第二导向通道314的导向段,一方面能将导杆9的自由端稳定地锁定在第二锁定位312,保证把手2外突状态的稳定性,同时便于导杆9的自由端在第一锁定位311与第二锁定位312之间移动,保证把手2隐藏和外突操作的便捷性。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第一锁定位311所成的夹角为直角,而第二锁定位312所成的夹角为锐角。进一步保证导杆9的自由端在第一锁定位311和第二锁定位312的稳定限位,同时保证把手2由隐藏至外突状态转换的便捷性。
43.进一步,上述第一导向通道313包括相应端连通的第一导向段3131和第一滑移段 3132,而第二导向通道314包括第二导向段3141、第三导向段3142以及第二滑移段3143,其中,第二滑移段3143的两端分别与上述第二导向段3141和第三导向段3142相连通,而第二导向段3141的另一端与上述第一导向段3131的另一端相连通,而第三导向段 3142的另一端与上述第一滑移段3132的另一端相连通。优选地,上述第二滑移段3143 与第三导向段3142所成的夹角为钝角,从而便于导杆9的自由端由第二锁定位312滑向第二锁定位312。此外,本实施例中,上述导向槽31开设在上述连接块3的底面上,且该导向槽31的顶面沿上述第一导向段3131、第一滑移段3132、第三导向段3142、第二滑移段3143以及第二导向段3141方向呈高度依次递增的台阶状,且第一锁定位311 处的高度最低,从而实现导杆9的自由端在导向槽31中的定向移动,同时能进一步保证导杆9的自由端在第一锁定位311处的稳固限位。
44.具体地,本实施例中,上述导杆9设置在上述连接槽4的底部,该导杆9沿前后方向设置,且该导杆9的前端竖向朝上延伸而形成用于插入上述导向槽31的滑移头91,从而使导杆9的前端(自由端)能更好地沿导向槽31移动,而该导杆9的后端通过预紧弹簧92和预紧螺钉10固定在上述连接槽4的后端并使上述滑移头91具有与上述导向槽31的顶面相抵的趋势,从而进一步保证滑移头91沿导向槽31的顶部的定向移动。
4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状态如下:
46.初始状态下,上述把手2隐藏在收纳腔5中,而把手2两端的连接块3分别容纳在对应的连接槽4中,且各导杆9的滑移头91分别被限位锁定在对应的第一锁定位311 中,此外,蒸汽挡板7呈竖直状态并与门体1的内表面相贴。
47.朝后按压把手2,各弹簧6分别释放弹性力而驱动对应的连接块3相对于对应的连接槽4前移,导杆9的滑移头91沿第一导向通道313移动,同时凸台321的顶面与蒸汽挡板7的下端缘相抵而驱动蒸汽挡板7的上端朝后翻转,当把手2前移到位后,导杆 9的滑移头91被限位在第二锁定位312中,向把手2施加朝前的拉开,门体1打开。此时作用于门体1的拉力消
失,蒸汽挡板7在扭簧84的作用下恢复初始状态。
48.关闭门体1后,再次按压把手2,则各连接块3相对于对应的连接槽4朝后移动,导杆9的滑移头91沿东二导向通道移动,当各连接块3移入到位后,把手2重新被隐藏在收纳腔5中,同时各滑移头91被重新限位在对应的第一锁定位311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