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塑自动裁切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64505发布日期:2022-01-26 20:53阅读:76来源:国知局
模塑自动裁切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塑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塑自动裁切系统。


背景技术:

2.餐盒制造业中,餐盒一般为批量的成型制造,单次制造出来的多个餐盒为一组,需要使用裁切机对餐盒进行切边,切边的具体过程为:将一组餐盒放置在裁切机的工位上,工位带动一组餐盒进入裁切机,裁切机切割完毕后推出,通过机械手对成品餐盒进行抓取移送至下一工位,剩下的废料(切边)则需要人手拿出扔在旁边的废料箱内。
3.以上过程在操作的时候需要人工参与,并且需要近距离接触裁切机,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增加了劳动强度以及用人成本,并且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模塑自动裁切系统,旨在实现对模塑裁切过程的全自动化控制,提高安全性的同时,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模塑自动裁切系统,包括:
6.上料台,包括位于台面的上料工位;
7.切边机,设于所述上料台的一侧,所述切边机上设有可在所述切边机的切刀内外滑动的送料板,所述送料板在所述切刀外的时候与所述上料工位对齐;
8.产品输送带,设于所述切边机远离所述上料台的一侧,用于承托并输送模塑的产品部分;
9.废料箱,设于所述产品输送带远离所述切边机的一侧;以及
10.送料装置,包括沿所述上料台、所述切边机以及所述产品输送带的分布路径设置的运行导轨,还包括设于所述运行导轨上的第一机械手和第二机械手,所述第一机械手用于在所述上料工位和所述送料板之间往复移动,所述第二机械手用于在所述送料板、所述产品输送带以及所述废料箱之间往复移动,所述第二机械手包括用于吸附或吹出模塑的产品部分的第一吸盘组,以及用于吸附和吹出模塑的切边部分的第二吸盘组。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吸盘组包括多个第一吸盘,所述第二吸盘组包括多个第二吸盘,所述第一吸盘和所述第二吸盘呈矩形阵列分布,所述第一吸盘和所述第二吸盘在所述矩形阵列的行方向上交替设置。
12.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机械手的前端沿所述矩形阵列的列方向设有多个安装杆,所述安装杆平行于所述矩形阵列的行方向;
13.所述安装杆的中部设有平行于所述矩形阵列行方向上的穿槽,所述第一吸盘和所述第二吸盘的顶部均分别设有气杆,所述气杆可沿所述安装杆的长轴滑动,并通过与所述穿槽配合的连接件实现固定。
14.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杆的外周套设有套环,所述气杆与所述套环螺纹配合,并可
通过旋转实现上下调节;
15.所述套环上凸出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通过与所述穿槽配合的连接件实现固定。
16.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吸盘和所述第二吸盘的吸嘴处均分别设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呈锥形,且中部具有折痕使得所述橡胶垫可收缩和伸展。
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送料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运行导轨和所述第一机械手之间,以及所述运行导轨和所述第二机械手之间的运行支架,所述第一机械手沿上下方向滑动连接于其中一个所述运行支架,所述第二机械手沿上下方向滑动连接于另一个所述运行支架。
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产品输送带包括:
19.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具有沿第一预设路径设置的转轴,所述第一预设路径平行于所述上料台和所述切边机的分布路径;
20.驱动电机,固设于所述支撑架,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转轴固接;
21.传送带,套设于所述转轴外周;以及
22.计数器,设于所述支撑架上,并与所述电机通讯连接,所述计数器用于感应所述第二机械手的下降次数实现计数,并在计数达到预设值时启动所述电机。
23.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的一侧设有存料台,所述存料台位于所述传送带的出料侧,并与所述传送带的出料侧之间通过导料板对接。
2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送料板上设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对应于模塑的产品部分设置。
2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废料箱的顶部边缘设有外扩的集料板。
26.本技术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提供的模塑自动裁切系统根据待裁切模塑、切边工序、产品部分、废料部分四个分类将整体工序分为四步,并且沿运行导轨移动的第一机械手和第二机械手实现分工移送,从而在不同的部分实现传送,提高生产效率;第二机械手在使用的时候,可以同时实现对产品部分和切边部分的抓取,并且还能实现产品部分和切边部分的分别释放,实现对裁切后的产品部分和切边部分分别收集并整理,不需要操作人员徒手将切边部分拿出,避免人员过于接近工作时的机器,安全性较高,也方便了人员的分类装箱及整理。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模塑自动裁切系统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模塑自动裁切系统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9.图3为图2中c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0.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第二机械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31.图5为图4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32.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第二机械手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局剖);
33.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上料台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34.图8为沿图7中b-b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35.附图标记说明:
36.10-上料台;11-台座;111-定位槽;12-支撑台;121-卡块;13-限位部;131-围框;
14-定位块;15-凸块;
37.20-切边机;21-送料板;22-定位部;23-切刀;
38.30-产品输送带;31-支撑架;32-驱动电机;33-传送带;34-计数器;35-存料台;36-导料板;
39.40-废料箱;41-集料板;
40.50-送料装置;51-运行轨道;52-第一机械手;53-第二机械手;531-第一吸盘;532-第二吸盘;533-气杆;534-橡胶垫;535-滑块;54-安装杆;55-穿槽;56-套环;57-连接片;58-运行支架;581-滑道;582-外壳;583-滚轮;584-制动器;585-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4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42.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8,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塑自动裁切系统进行说明。所述模塑自动裁切系统,包括上料台10、切边机20、产品输送带30、废料箱40以及送料装置50,上料台10包括位于台面的上料工位;切边机20设于上料工位的一侧,切边机20上设有可在切边机20的切刀23内外滑动的送料板21,送料板21在切刀23外的时候与上料工位对齐;产品输送带30设于切边机20远离上料台10的一侧,用于承托并输送模塑的产品部分;废料箱40设于产品输送带30远离切边机20的一侧;送料装置50包括沿上料台10、切边机20以及产品输送带30的分布路径设置的运行导轨,还包括设于运行导轨上的第一机械手52和第二机械手53,第一机械手52用于在上料工位和送料板21之间往复移动,第二机械手53用于在送料板21、产品输送带30以及废料箱40之间往复移动,第二机械手53包括用于吸附和吹出模塑的产品部分的第一吸盘组,以及用于吸附和吹出模塑的切边部分的第二吸盘组。
43.本实用新型模塑自动裁切系统上料台10、切边机20、产品输送带30、废料箱40依次设置,运行导轨设于上方,第一机械手52和第二机械手53在运行导轨上滑动,使用的时候,初始状态第一机械手52处于上料台10的正上方,第二机械手53处于产品输送带30的正上方,第一机械手52拿取上料台10上的模塑运送至送料板21上,送料板21将模塑送至切边机20的切刀23下方,此时第一机械手52回至上料台10的上方,第二机械手53同时向切边机20位置移动,当切边机20裁切完毕后,送料板21将裁切后的模塑运至切刀23外,第二机械手53上的第一吸盘组吸附产品部分,第二吸盘组吸附切边部分,当第二机械手53到达产品输送带30的时候,第一吸盘组将产品部分吹出掉落在产品输送带30上,第二机械手53继续至废料箱40位置,第二吸盘组将切边部分吹出掉落在废料箱40。
4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模塑自动裁切系统根据待裁切模塑、切边工序、产品部分、废料部分四个分类将整体工序分为四步,并且沿运行导轨移动的第一机械手52和第二机械手53实现分工移送,从而在不同的部分实现传送,提高生产效率;第二机械手53在使用的时候,可以同时实现对产品部分和切边部分的抓取,并且还能实现产品部分和切边部分的分别释放,实现对裁切后的产品部分和切边部分分别收集并整理,不需要操作人员徒手将切边部分拿出,避免人员过于接近工作时的机器,安全性较高,也方便了人员的分类装箱及整理。
45.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吸盘组和第二吸盘组可以采用如图2至图6所示结构。参见图2至图6,第一吸盘组包括多个第一吸盘531,第二吸盘组包括多个第二吸盘532,第一吸盘531和第二吸盘532呈矩形阵列分布,第一吸盘531和第二吸盘532在矩形阵列的行方向上交替设置。由于成型后的模塑上的产品部分均是呈矩形阵列分布的,则第一吸盘531与模塑上的矩形阵列相同,且一个第一吸盘531对应一个产品部分,相邻两个产品之间的部分则为切边部分,第二吸盘532则对应该位置,因此第一吸盘531和第二吸盘532是交替设置的,从而对应模塑上不同的位置;第一吸盘531和第二吸盘532呈矩形阵列分布,便于稳定的吸取产品部分和切边部分,防止产品部分单独下落的时候,切边部分影响部分产品部分的掉落,防止产品部分混入废料部分造成返工,保证生产效率。
46.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吸盘531和第二吸盘532的一种安装实施方式,可以采用如图3至图6所示结构。参见图3至图6,第二机械手53的前端沿矩形阵列的列方向设有多个安装杆54,安装杆54平行于矩形阵列的行方向;安装杆54的中部设有平行于矩形阵列行方向上的穿槽55,第一吸盘531和第二吸盘532的顶部均分别设有气杆533,气杆533可沿安装杆54的长轴滑动,并通过穿槽55配合的连接件实现固定。针对不同的模塑生产的时候(如餐盒和餐盘),模塑上两个产品部分之间的切边宽度不一定相等,因此可通过调节气杆533的位置,从而改变第一吸盘531和第二吸盘532之间的间距,从而保证第一吸盘531对应产品部分,第二吸盘532对应切边部分,调节完毕后通过连接件进行固定,使得适用范围更广。
47.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当矩形阵列中的矩形为长方形时,“行方向”则对应的是长方形的长边,“宽方向”则对应的是长方形的短边;当矩形阵列中的矩形为正方形的时候,“行方向”则对应的是正方形的任一边,“宽方向”则对应的是“行方向”相邻的一边。
48.基于上述安装杆54实现第一吸盘531和第二吸盘532的安装,作为一种改进实施方式,可以采用如图3至图6所示结构。参见图3至图6,气杆533的外周套设于有套环56,气杆533与套环56螺纹配合,并可通过旋转实现上下调节;套环56上凸出有连接片57,连接片57通过与穿槽55配合的连接件实现固定。基于本实施例,第一机械手52也可采用与第二机械手53相同的结构,第一机械手52在使用的时候,可以单独吸取模塑上的产品部分,先通过拧动气杆533在套环56上的位置,使得第二吸盘组的高度高于第一吸盘组,从而可单独使用第一吸盘组,并且防止第二吸盘组干涉第一吸盘组的使用,第一机械手52和第二机械手53可相互替换使用,方便安装的同时降低了成本。
49.可选的,连接件可选用螺栓和螺母,连接片57上设有与通槽对应的通孔,当连接片57移动至合适的位置后,螺栓穿过连接片57上的通孔以及通槽,并将螺母在螺栓上拧紧,从而实现夹紧连接片57以及安装杆54,完成对第一吸盘531或第二吸盘532的固定。
50.上述第一机械手52或第二机械手53中,第一吸盘531和第二吸盘532的实现方式,可以采用如图4至图6所示结构。参见图4至图6,第一吸盘531和第二吸盘532的吸嘴处均分别设有橡胶垫534,橡胶垫534呈锥形,且中部具有折痕使得橡胶垫534可收缩和伸展。第一吸盘531和第二吸盘532可采用硬质塑料,也可以同样采用橡胶材质,不设置橡胶垫534的情况下,因为模塑普遍较软,第一吸盘531和第二吸盘532在吸附的瞬间,可能会在模塑的外表面形成印记;通过设置了橡胶垫534,第一吸盘531和第二吸盘532吸附的瞬间,由于吸力,橡胶垫534上折痕折叠从而使得橡胶垫534收缩,该过程起到一个缓冲作用,从而防止在模塑上产生印记,提高产品质量。
51.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运行导轨和第一机械手52或第二机械手53之间的连接形式,可以采用如图1至图6所示结构。参见图1至图6,送料装置50还包括设于运行导轨和第一机械手52之间,以及运行导轨和第二机械手53之间的运行支架58,第一机械手52沿上下方向滑动连接于其中一个运行支架58,第二机械手53沿上下方向滑动连接于另一个运行支架58。第一机械手52和第二机械手53在运行导轨上的移动主要通过运行支架58在运行导轨上的移动实现,当第一机械手52或第二机械手53到达特定的位置后,需要有一个下行

吸附

上行的过程,从而保证第一机械手52和第二机械手53在移动的时候可以在较高的位置移动,并且防止与下方的送料板21、产品输送带30等产生干涉。
52.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运行支架58与第一机械手52或第二机械手53之间的配合方式,可以采用如图6所示结构。参见图6,运行支架58上设有沿上下方向设置的滑道581,第一机械手52和第二机械手53上均分别设有与滑道581配合的滑块535;运行支架58的顶部设有与第一机械手52或第二机械手53固接的气缸585,用于控制第一机械手52或第二机械手53在滑道581内的滑动。
53.在第一机械手52或第二机械手53上下移动的时候,是通过气缸585中活塞杆的伸缩实现的,气缸585的活塞杆伸出的时候第一机械手52或第二机械手53下行,气缸585的活塞杆收缩的时候第一机械手52或第二机械手53上行,通过气缸585的驱动以及滑道581与滑块535之间的滑动配合,提高了第一机械手52或第二机械手53上下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从而保证对产品部分或切边部分的精准吸附,也防止了由于晃动损坏产品部分。
54.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运行支架58的一种实现方式可以采用如图6所示结构。参见图6,运行支架58包括外壳582、滚轮583以及制动器584,外壳582设于运行导轨上,滑道581设于外壳582;滚轮583设于外壳582的底部,并滚动连接于运行导轨,外壳582内还设有用于驱动滚轮583转动的电机;制动器584设于外壳582内,制动器584启动时使得外壳582固定于运行导轨上的预设位置。运行支架58需要移动的时候,电机启动,通过控制电机的启动时长从而达到对运行支架58的移动距离进行限定,并在到达指定位置后,电机关闭,制动器584立即启动,从而使得运行支架58固定在指定位置,随后可供第一机械手52或第二机械手53的升降运动。
55.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上料台10的一种实施方式可以采用如图2、图7至图8所示结构。参见图2、图7至图8,上料台10包括台座11、支撑台12以及限位部13,支撑台12通过驱动轴与台座11转动连接,驱动轴平行于上下方向设置,支撑台12的顶面设有组成上料工位的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驱动轴带动支撑台12旋转用于切换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限位部13分别设于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限位部13用于围设于模塑的外周。
56.需要说明的是,起始情况下,第一工位处于第一机械手52的正下方因此作为上料工位,第二工位为备用工位;但是在进行切换后,第二工位处于第一机械手52下方变为此时的上料工位,第一工位变为此时的备用工位。可见,第一工位作为上料工位和第二工位作为备用工位不是绝对的,主要根据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所处的位置决定。
57.上料台10在使用的时候,将两叠模塑分别放置在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上,初始情况下,第一工位处于第一机械手52的正下方,而第二工位则在旁边作为备用,在第一机械手52将第一工位上的最后一个模塑抓取运行至切边机20的时候,此时旋转支撑台12,支撑台12旋转带动第一工位从第一机械手52的底部离开,并同时将第二工位送至第一机械手52的
正下方,第一机械手52移动回支撑台12顶部后继续进行抓取操作。同样,在第二工位处于第一机械手52的正下方的时候,将新的一叠模塑放置在第一工位上,从而方便在第二工位上的模塑抓取完毕后,进行下一次切换。
58.第一工位或第二工位作为备用工位的时候,操作人员可在备用工位上放置模塑,不需要考虑第一机械手52的行程时间,消除操作人员的紧张感,相比于现有没有模塑后需要立刻放置,可操作的时间也比较长,有助于操作人员调整模塑的位置,从而保证第一机械手52的抓取准确性。
59.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限位部13的一种实现方式可以采用如图2、图7至图8所示结构。参见图2、图7至图8,支撑台12的顶部设有围框131,围框131形成限位部13;或,支撑台12的顶部凹陷形成用于放置模塑的容置槽,容置槽的内壁形成限位部13。不论是在支撑台12上设置围框131还是开设容置槽,均可以对模塑起到良好的限位效果,且制造过程简单;但是当限位部13为围框131时,围框131可以与支撑台12之间采用可拆卸连接的形式,方便围框131的拆卸以及对支撑台12的清理。
60.容易理解的是,为了实现对模塑的限位,并且不影响第一机械手52的上下运动,限位部13的高度不宜过高。
61.在一些实施例中,再设置限位部13的基础上,一种改进实施方式如图7至图8所示,限位部13围合形成的空间内还设有定位块14,定位块14对于模塑上的产品部分设置。一个模塑上对应多个产品部分,且多个产品部分一般呈阵列分布,则定位块14也是呈阵列分布的。仅通过限位部13进行限位的话,由于模塑较软,可能会在限位部13围成的空间内卷曲或折叠,通过设置定位块14,每个产品部分对应套设在定位块14上,从而进一步优化了对模塑的固定效果,保证第一机械手52的准确抓取,从而也保证了第一机械手52放置在切边机20上位置的准确性,保证切边机20的准确切边,减少次品率。
62.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定位块14的安装可以采用如图7至图8所示结构。参见图7至图8,定位块14可拆卸连接于支撑台12。作为举例:定位块14可以是与支撑台12螺纹配合、卡接、或通过连接件实现连接;当定位块14与支撑台12通过螺纹配合或卡接的时候,支撑台12上则对应有与定位块14配合的孔,孔内设有内螺纹(对应螺纹配合方式)或没有设置内螺纹(对应卡接方式),当定位块14与支撑台12通过连接件实现连接,则定位块14和支撑台12上都设有相互对应的内螺纹孔,然后通过螺栓(连接件)实现连接。
63.本实施例中,定位块14的可拆卸可以方便更改定位块14的安装数量、形状、以及定位块14的安装位置,从而适用于不同的模塑。
64.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定位块14可以采用如图7至图8所示结构。参见图7至图8,定位块14的顶部向外凸出形成有凸块15。模塑放置在定位块14上时,模塑上的产品部分套设在定位块14的外周,通过设置凸块15,可以使得产品部分与定位块14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隔,从而防止产品部分吸附在定位块14上影响第一机械手52的抓取。
65.具体地,当定位块14与支撑台12通过连接件实现连接的时候,连接件安装后可以适当凸出于定位块14,从而形成凸块15。产品的切边部分也可以设置与凸块15相同的结构,从而使得同一摞中的相邻模塑之间形成间隔。
66.在一些实施例中,作为上述支撑台12的一种改进实施方式,可以采用如图7至图8所示结构。参见图7至图8,支撑台12的底部设有可伸出和回缩的卡块121,台座11上设有与
卡块121对应的定位槽111,当支撑台12旋转至预设状态时,卡块121置于定位槽111内。例如,只有当支撑台12旋转180
°
时卡块121与定位槽111配合,卡块121伸出进入定位槽111,限制支撑台12的进一步旋转,当支撑台12旋转90
°
或45
°
的时候卡块121与定位槽111不对应,自然不会卡接。在旋转支撑台12的时候,为了方便判断支撑台12的旋转状态是否到位,设置了卡块121,通过卡块121是否卡入定位槽111,从而判断支撑台12的旋转角度是否到位,保证第一工位或第二工位正对于第一机械手52的正下方;通过设置卡块121,还可以在支撑台12旋转的时候,在支撑台12的底部起到支撑作用,保证支撑台12的稳定性。
67.需要说明的是,当支撑台12旋转一次后,需要再一次旋转的时候,可在支撑台12的顶部穿设连接卡块121的提绳,通过向上拉动提绳,从而将卡块121从定位槽111中带出,支撑台12可旋转操作。
68.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产品输送带30的一种实施方式可以采用如图1至图2所示结构。参见图1至图2,产品输送带30包括支撑架31、驱动电机32、传送带33以及计数器34,支撑架31上具有沿第一预设路径设置的转轴,第一预设路径平行于上料台10和切边机20的分布路径;驱动电机32固设于支撑架31,驱动电机32与转轴固接;传送带33套设于转轴外周;计数器34设于支撑架31上,并与驱动电机32通讯连接,计数器34用于感应第二机械手53的下降次数实现计数,并在计数达到预设值时启动电机。第二机械手53将产品部分放置在产品输送带30的时候,由于产品部分达到一定的数量为一摞进行装箱,因此第二机械手53在预设次数内,一直是将每组产品部分放置在同一位置,单次放置的产品数量固定,因此累计到一定的次数后,则达到符合装箱数量,电机启动,转轴带动传送带33转动,把待装箱的一摞运送至方便装箱的位置,同时运送带处于运行轨道51正下方的位置空出来,可继续供第二机械手53放料。
69.本实施例通过计数器34自动计数,从而根据产品部分的数量实现传送带33的固定时间间隔开启与关闭,不需要人员监测。
70.例如:计数器34可以采用激光计数器34,从而在第二机械手53下降至一定高度时感应一次,并计数5,感应5次后,产品部分达到25个,可实现装箱。
71.在一些实施例中,作为上述产品输送带30的一种改进实施方式,可以采用如图1至图2所示结构。参见图1至图2,支撑架31的一侧设有存料台35,存料台35位于传送带33的出料侧,并与传送带33的出料侧之间通过导料板36对接。传送带33上每放置好一摞产品部分,则传送带33移动一定距离,直至最靠近传送带33出料侧的一摞产品部分通过导料板36进入存料台35,操作人员可在存料台35对产品部分进行装箱运输,不需要考虑传送带33随时需要移动的影响,避免在传送带33上直接包装传送带33突然移动造成失误。
72.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送料板21的一种改进实施方式可以采用如图2所示结构。参见图2,送料板21上设有定位部22,定位部22对应于模塑的产品部分设置。送料板21需要滑动送料,模塑的材质又比较轻,因此不设置定位部22可能会导致送料板21移动的时候模塑移位与切刀23位置不对应,通过设置定位部22可保证送料板21移动的时候模塑的稳定性,并且防止切割失败。
73.具体地,定位部22可采用与定位块14相同的结构。
74.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废料箱40的一种实施方式可以采用如图1至图2所示结构。参见图1至图2,废料箱40的顶部外缘设有外扩的集料板41。集料板41可加大废料箱40的开
口程度,从而使得第二机械手53上的第二吸盘532吹出切边部分的时候更容易掉落在废料箱40中;同样,通过设置集料板41,第二机械手53到达废料箱40的最顶部时,可以不下降直接释放切边部分,切边部分也可以通过集料板41而导滑至废料箱40中,节省了动作步骤,提高了生产效率。
7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