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板夹具及加工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72126发布日期:2022-07-16 00:47阅读:70来源:国知局
软板夹具及加工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软板加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软板夹具及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2.在进行电路板生产加工时,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加工,如打孔、检测、点胶等,在上述工序生产过程中,需要对电路板进行夹持定位,现有的夹持装置通常是通用夹具,通用夹具都是夹持软板4边,每个边集成x/y方向及z方向运动轴,至少需要8个轴,运动结构复杂。且在夹持工序中,其夹持方法为:将夹具升起、夹具移动到放板区域外、放板、台面真空吸附、夹具移动到软板边缘、夹具下降对软板夹紧,夹持工序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中:针对现有的软板夹具运动结构及夹持方法复杂的问题,提供一种软板夹具及加工设备。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软板夹具,包括承载台、夹持装置及用于临时固定软板的吸附组件;
5.所述承载台的放置区上开设有多个通气孔,所述吸附组件与多个所述通气孔连通,以吸附所述承载台上的软板;
6.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多个夹持件和多个升降驱动件,多个所述夹持件一一对应地与多个所述升降驱动件连接,多个所述夹持件分别设置于所述放置区边缘,且所述夹持件具有朝向所述放置区方向外延的外延部,所述外延部与所述放置区之间形成有供软板边缘伸入的夹持空间;
7.所述升降驱动件用于带动所述夹持件沿靠近或远离所述放置区的竖直方向移动,以夹持或松开所述软板的边缘。
8.可选地,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多个基座组件,每一所述基座组件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和多个支撑柱,所述夹持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上,所述第二安装板与所述升降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通过设置所述支撑柱连接,所述支撑柱穿过所述承载台。
9.可选地,以所述承载台所在空间设置xyz轴坐标系,所述承载台位于xy平面上;
10.所述软板夹具还包括第一调节组件,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承载台上的多个第一条形孔,多个所述第一条形孔沿x轴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放置区一侧,所述第一条形孔自所述承载台一侧沿y轴方向延伸,靠近所述第一条形孔的所述基座组件的支撑柱可位移调整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条形孔内。
11.可选地,所述软板夹具还包括第二调节组件,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承载台上的多个第二条形孔,多个所述第二条形孔沿y轴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放置区一端,所述第二条形孔自所述承载台一端沿x轴方向延伸;靠近所述第二条形孔的所述基座组件的支撑柱可位移调整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条形孔内。
12.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设置有连接件和限位件,至少一个所述支撑柱穿过所述连接件;所述限位件包括限位杆和限位圈,所述限位杆设置于所述连接件上,所述限位杆一端延伸入所述第一条形孔和/或所述第二条形孔中;所述限位圈套设在所述限位杆外周,所述限位圈与所述第一条形孔和/或所述第二条形孔的外壁抵接。
13.可选地,所述第一调节组件还包括x轴驱动件,所述x轴驱动件包括第一电机、第一丝杆和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电机设置于所述承载台背离所述夹持件的一面,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一丝杆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设置于所述第一丝杆上,所述第一连接块与对应的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连接块上的连接件移动,以带动所述第一条形孔内的支撑柱沿y轴方向移动。
14.可选地,所述第二调节组件还包括y轴驱动件,所述y轴驱动件包括第二电机、第二丝杆和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电机设置于所述承载台背离所述夹持件的一面,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二丝杆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设置于所述第二丝杆上,所述第二连接块与对应的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连接块上的连接件移动,以带动所述第二条形孔内的支撑柱沿x轴方向移动。
15.可选地,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条形孔之间设置有第一导向件,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二条形孔之间设置有第二导向件,所述第一导向件和所述第二导向件均设置于所述承载台背离所述夹持件的一面,所述第一导向件和所述第二导向件均包括导轨和设置于所述导轨上的滑块,所述连接件通过所述滑块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导轨上。
16.可选地,所述吸附组件包括吸风通道和吸风机,所述吸风通道一端与多个所述通气孔连通,所述吸风机与所述吸风通道的另一端连通。
17.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加工设备,上述加工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软板夹具。
18.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软板边缘设置夹持件,每一夹持件连接一个升降驱动件,使得升降驱动件带动夹持件沿竖直方向移动。吸附组件与通气孔连通,当软板放置在承载台上时,吸附组件通过通气孔将软板吸附在承载台上,升降驱动件驱动夹持件上升,夹持件上的软板边缘因其自身的柔性及由于吸附组件的吸力,如此可使得夹持件上升时软板边缘自外延部滑落至夹持空间内,进一步通过升降驱动件驱动夹持件下降并与软板边缘抵触,从而实现对软板进行吸附及夹持。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软板夹具只需在竖直方向设置运动机构即可实现对软板的夹持,该种方式配置的运动结构简单,以及节省成本。且通过使用该软板夹具对软板夹持,其夹持工序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夹持工序步骤减少,如此不仅使得夹持过程简单,而且还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软板夹具的正面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软板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软板夹具的第一调节组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5.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6.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7.实际应用场景中,发明人发现,现有在进行电路板生产加工时,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加工,如打孔、检测、点胶等,在上述工序生产过程中,需要对电路板进行夹持定位,现有的夹持装置通常是通用夹具,通用夹具都是夹持软板4边,每个边集成x/y方向及z方向运动轴,至少需要8个轴,运动结构复杂。且在夹持工序中,其夹持方法为:将夹具升起、夹具移动到放板区域外、放板、台面真空吸附、夹具移动到软板边缘、夹具下降对软板夹紧,如此的夹持工序较为复杂。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于是有了本技术的实用新型构思,具体将通过下面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28.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软板夹具,包括承载台10、夹持装置及用于临时固定软板的吸附组件,所述承载台10的放置区上开设有多个通气孔11,所述吸附组件与多个所述通气孔11连通,以吸附所述承载台10上的软板。
29.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多个夹持件2和多个升降驱动件,多个所述夹持件2一一对应地与多个所述升降驱动件连接,多个所述夹持件2分别设置于所述放置区边缘,且所述夹持件2具有朝向所述放置区方向外延的外延部21,所述外延部21与所述放置区之间形成有供软板边缘伸入的夹持空间。具体地,夹持件2为夹持板,外延部21与软板抵接,从而实现对软板的夹持。
30.所述升降驱动件用于带动所述夹持件2沿靠近或远离所述放置区的方向移动,以夹持或松开所述软板的边缘。
31.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软板具体可以为印刷线路板(pcb:printed circuit board)的软板,实际应用场景中,该软板夹具可以应用对印刷线路板软板的固定。
32.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软板边缘设置夹持件2,每一夹持件2连接一个升降驱动件,使得升降驱动件带动夹持件2沿竖直方向移动。吸附组件与通气孔11连通,当软板放置在承载台10上时,吸附组件通过通气孔11将软板吸附在承载台10上,升降驱动件驱动夹持件2上升,夹持件2上的软板边缘因其自身的柔性及由于吸附组件的吸力,如此可使得夹持件2上升时软板边缘自外延部21滑落至夹持空间内,进一步通过升降驱动件驱动夹持件2下降并
与软板边缘抵触,从而对软板进行夹持。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的软板夹具只需在竖直方向设置运动机构即可实现对软板的夹持,该种方式配置的运动结构简单,以及节省成本。且通过使用该软板夹具对软板夹持,其夹持工序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夹持工序步骤减少,如此不仅使得夹持过程简单,而且还提高了工作效率。
33.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承载台10用于放置两个软板,两个软板之间设置夹持件2,夹持件2两侧的外延部21分别与两个软板的边缘抵接。
34.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多个基座组件,每一所述基座组件包括第一安装板31、第二安装板32和多个支撑柱33,所述夹持件2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31上,所述第二安装板32与所述升降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31和所述第二安装板32之间通过设置所述支撑柱33连接,所述支撑柱33穿过所述承载台10,第一安装板31和第二安装板32分别位于承载台10两侧,便于升降驱动件与夹持件2连接。
35.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以所述承载台10所在空间设置xyz轴坐标系,所述承载台10位于xy平面上。
36.所述软板夹具还包括第一调节组件,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承载台10上的多个第一条形孔41,多个所述第一条形孔41沿x轴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放置区一侧,所述第一条形孔41自所述承载台10一侧沿y轴方向延伸,靠近所述第一条形孔41的所述基座组件的支撑柱33可位移调整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条形孔41内。通过设置第一条形孔41,根据软板的大小,手动或自动调节第一条形孔41内支撑柱33的位置,从而调节第一安装板31上夹持件2的位置,对软板进行夹持。
37.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软板夹具还包括第二调节组件,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承载台10上的多个第二条形孔51,多个所述第二条形孔51沿y轴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放置区一端,所述第二条形孔51自所述承载台10一端沿x轴方向延伸。靠近所述第二条形孔51的所述基座组件的所述支撑柱33可位移调整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条形孔51内。通过设置第二条形孔51,根据软板的大小,手动或自动调节第二条形孔51内支撑柱33的位置,从而调节第一安装板31上夹持件2的位置,对软板进行夹持。
38.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板31和所述第二安装板32之间设置有连接件34和限位件,至少一个所述支撑柱33穿过所述连接件34。所述限位件包括限位杆61和限位圈62,所述限位杆61设置于所述连接件34上,所述限位杆61一端延伸入所述第一条形孔41和/或所述第二条形孔51中。所述限位圈62套设在所述限位杆61外周,所述限位圈62与所述第一条形孔41和/或所述第二条形孔51的外壁抵接,避免支撑柱33移动。通过设置连接件34,且至少一个支撑柱33穿过连接件34,使得移动时保证支撑柱33同步运动。
39.如图2-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节组件还包括x轴驱动件,所述x轴驱动件包括第一电机42、第一丝杆43和第一连接块44,所述第一电机42设置于所述承载台10背离所述夹持件2的一面,所述第一电机42与所述第一丝杆43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44设置于所述第一丝杆43上,所述第一连接块44与对应的所述连接件34连接,所述第一电机42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连接块44上的连接件34移动,以带动所述第一条形孔41内的支撑柱33沿y轴方向移动。通过设置第一电机42和第一丝杆43实现电动调节夹持件2的位
置。
40.如图2-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调节组件还包括y轴驱动件,所述y轴驱动件包括第二电机52、第二丝杆53和第二连接块54,所述第二电机52设置于所述承载台10背离所述夹持件2的一面,所述第二电机52与所述第二丝杆53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54设置于所述第二丝杆53上,所述第二连接块54与对应的所述连接件34连接,所述第二电机52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连接块54上的连接件34移动,以带动所述第二条形孔51内的支撑柱33沿x轴方向移动。通过设置第二电机52和第二丝杆53实现电动调节夹持件2的位置。
41.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条形孔41之间设置有第一导向件45,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二条形孔51之间设置有第二导向件55,所述第一导向件45和所述第二导向件55均设置于所述承载台10背离所述夹持件2的一面,所述第一导向件45和所述第二导向件55均包括导轨451和设置于所述导轨451上的滑块452,所述连接件34通过所述滑块452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导轨451上。通过设置第一导向件45使得第一条形孔41内的支撑柱33沿y轴方向平稳移动,通过设置第二导向件55,使得第二条形孔51内的支撑柱33沿x轴方向平稳移动。
42.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附组件包括吸风通道7和吸风机,所述吸风通道7一端与多个所述通气孔11连通,所述吸风机与所述吸风通道7的另一端连通。
43.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加工设备,该加工设备可以为例如基于软板的线路板加工设备,可以为激光切割或者激光成像设备等,该加工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软板夹具。可以理解,基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软板夹具具有运动结构简单,以及节省成本等诸多优点,本实施例中的加工设备也具有制造成本简单等诸多优点,为避免累赘,此处便不展开描述。
44.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