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锁防撬装置、报警器和智能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53019发布日期:2022-07-06 00:22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智能锁防撬装置、报警器和智能锁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大致涉及智能门锁领域,尤其涉及智能锁防撬装置、报警器和智能锁。


背景技术:

2.随着智能门锁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智能门锁被消费者青睐,为了规范智能门锁的发展,智能门的标准也出了一系列的规定,其中有一条就是智能门锁的防撬开关的要求,标准要求智能门锁必须要有物理防撬开关,才能获得认证并上市。智能门锁目前最常用的开关是无自锁的按键,这种按键目前的弊端是按键行程短且容易损坏,目前很多消费者经常会被防撬开关的误触,误报所困扰,所以必须要一种灵敏度高且能防误触防误报的防撬系统。
3.背景技术部分的内容仅仅是发明人所知晓的技术,并不当然代表本领域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锁防撬装置,包括:
5.外壳;
6.主电路板,所述主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外壳内;
7.防撬电路板,所述防撬电路板固定设置于所述外壳内,且与所述主电路板上下平行设置;和
8.探针,所述探针位于所述主电路板与所述防撬电路板之间,探针具有一第一端和与所述第一端对应的第二端,所述探针的第一端与所述主电路板经第一弹簧连接,所述探针的第二端配置成能够控制所述防撬电路板通断,当智能锁被撬动时,所述探针与所述防撬电路板分离。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智能锁防撬装置还包括导向柱和第二弹簧,所述主电路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导向柱的一端具有限位块,导向柱的另一端由所述通孔处垂直穿过所述主电路板,且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套设于所述导向柱外侧,且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主电路板和所述外壳抵接。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智能锁防撬装置还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固定设于所述主电路板上,所述第一弹簧以及所述探针的第一端设于所述安装座内。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其中所述主电路板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座,每个安装座内均设置有一个探针和一个第一弹簧。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主电路板的周向上均匀地开设有多个所述通孔,所述导向柱和所述第二弹簧的数量与所述通孔的数量相同,每个通孔内均具有一个导向柱。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探针相对于所述主电路板的行程范围为3-5毫
米;所述主电路板相对于所述外壳的行程范围为3-5毫米。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弹簧的弹性系数小于所述第二弹簧的弹性系数。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主电路板与所述探针电连接,所述防撬电路板中与所述探针接触的位置处设有镀金触点,且镀金触点与防撬电路板电连接。
1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报警器,所述报警器与如上所述的智能锁防撬装置信号连接,当所述智能锁防撬装置中的探针与防撬电路板分离时,所述报警器发出警报。
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报警器包括:
18.罩壳,所述罩壳由不透光的材料制成,并在所述罩壳内部限定一封闭空间;
19.发光器,所述发光器设于所述封闭空间内,并与所述智能锁防撬装置电连接,当所述防撬电路板与探针分离时,所述发光器启动,当所述防撬电路板与探针连通时,所述发光器关闭;和
20.光敏传感器,所述光敏传感器设于所述封闭空间内,当所述发光器启动时,所述光敏传感器发出警报信号,当所述发光器关闭时,所述光敏传感器不发出信号。
2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罩壳的内壁上还具有反光膜。
2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智能锁,包括如上所述的智能锁防撬装置和如上所述的报警器。
2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门锁防撬系统,其具有大行程、防误触的功能,且寿命较长,即使损坏也很方便进行维修。
附图说明
2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25.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一种智能锁防撬装置;
26.图2a示出了在正常状态下的智能锁防撬装置,图2b、图2c和图2d分别示出了在受到外力撬动时智能锁防撬装置的变化状态;和
27.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报警器。
具体实施方式
28.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
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1.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2.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3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4.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一种智能锁防撬装置10,下面参考图1详细描述。
35.如图1所示,智能锁防撬装置10包括外壳11、主电路板12和防撬电路板13。外壳11用于容纳智能锁防撬装置10的其他部件,并且可与其他装置相连接,如图1所示,外壳11包括上半部壳体和下半部壳体,二者共同构成封闭式的壳体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构思,外壳11仅包括图1中所示的上半部壳体,而图1中所示的下半部壳体则可以是安装有所述智能锁防撬装置10的智能门或者防盗门的壳体或者基板。这些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36.主电路板12和防撬电路板13均设置于所述外壳11内,二者可以上下平行设置。主电路板12和/或防撬电路板13可以与其他报警装置电连接,例如声、光、电报警器,当检测到发生外力撬动时,触发报警装置发出报警。
37.所述智能锁防撬装置10还包括探针14,探针14位于所述主电路板12与所述防撬电路板13之间。探针14具有第一端(图中的下端)和与所述第一端对应的第二端(图中的上端),所述探针14的第一端与所述主电路板12经第一弹簧15连接,所述探针14的第二端配置成能够控制所述防撬电路板13通断,当智能锁被撬动时,所述探针14与所述防撬电路板13分离。所述第一弹簧15安装在探针14与主电路板12之间,从而向探针14施加偏压力(沿着图中向上的方向)。
38.图1中示意性地示出了智能锁防撬装置10包括两个探针14,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智能锁防撬装置10可包括一个探针14,也可以包括三个以上的探针14,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3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防撬电路板13上设置有电路回路,所述探针14可构成所述电路回路的一部分。在正常情况下,所述探针14与所述防撬电路板13相接触,此时该电路回路闭合;当发生撬动时,外壳11连同防撬电路板13在外力的撬动下向上移动,使得探针14与所述防撬电路板13脱离,此时该电路回路断开。
40.上面描述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锁防撬装置10,该智能锁防撬装置10采用探针和电路板接触的方案,能够保证导通性,延长使用寿命;另外采用弹簧偏压的方式,能够增加防撬系统的运动行程,防止因为行程较小而导致的误触和误报。
4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智能锁防撬装置10还包括导向柱16和第二弹簧17。所述主电路板12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导向柱16穿设在所述通孔中,从而引导所述主电路板12沿着所述导向柱16上下运动。为了避免所述主电路板12脱离所述导向柱16,在所述导向柱16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块(图中导向柱16上端的部分),限位块的尺寸或者直径可大于所述导向柱16的直径,从而使得所述主电路板12无法脱离所述导向柱16。导向柱16的另一端(图1中的下端)由所述通孔处垂直穿过所述主电路板12,且与所述外壳1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17套设于所述导向柱16的外侧,且第二弹簧17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主电路板12和所述外壳11抵接。第二弹簧17可以将所述主电路板12向上偏压。图1中示意性地示出了智能锁防撬装置10包括两个导向柱16和两个第二弹簧17,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也可以设置一个导向柱16和一个弹簧17,也可以设置三个以上的导向柱和三个以上的弹簧17,优选使得导向柱和弹簧的分布尽可能对称或者均匀排布,从而稳定地引导所述主电路板12上下运动。主电路板12上通孔的数量与所述导向柱16和第二弹簧17的数量相对应。优选的,在所述主电路板12的周向上均匀地开设有多个所述通孔,每个通孔内均穿设有一个导向柱16。
4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智能锁防撬装置10还包括安装座18,所述安装座18固定设于所述主电路板12上,所述第一弹簧15以及所述探针14的第一端设于所述安装座18内。所述安装座18优选具有安装孔,其孔径大致与所述探针14的外径相同,第一弹簧15位于所述安装孔内,并且位于所述探针14下方,从而探针14可以在安装孔中上下滑动。优选的,所述主电路板12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座18,每个安装座18上均设置有一个探针14和一个第一弹簧15。
43.通过设置适当的第一弹簧15和/或所述安装座18上的安装孔的深度,可以设定所述探针14相对于所述主电路板12的行程范围。优选的,探针14相对于所述主电路板12的行程范围在3-5毫米之间。通过设置适当的第二弹簧17,可以设定所述主电路板12相对于所述外壳11的行程范围。优选的,所述主电路板12相对于所述外壳11的行程范围在3-5毫米之间。
44.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弹簧15的弹性系数小于所述第二弹簧17的弹性系数。从而当防撬电路板13下压并向所述探针14施加压力时,所述第一弹簧15的压缩程度大于所述第二弹簧17的压缩程度,并且所述主电路板12受到较强的向上的挤压力,促进防撬电路板13与所述探针14之间的电连接,有利于增加智能锁防撬装置10的运动行程。所述第二弹簧17的弹性系数优选是所述第一弹簧15的弹性系数的两倍。
4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主电路板12与所述探针14电连接,所述
防撬电路板13中与所述探针14接触的位置处设有镀金触点,且镀金触点与防撬电路板(例如其上的电路回路)形成电连接。本实施例中,采用探针和镀金电路板接触的方案能够保证导通性,延长使用寿命;采用弹簧,能够增加防撬系统的运动行程,防止因为行程较小而导致的误触和误报。
46.以上参考图1详细描述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智能锁防撬装置10,下面将参考图2a、图2b、图2c和图2d详细描述智能锁防撬装置10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其中图2a示出了在正常状态下的智能锁防撬装置10,图2b、图2c和图2d分别示出了在受到外力撬动时智能锁防撬装置10的变化状态。
47.如图2a所示,在正常状态下,外壳11的上半部壳体和下半部壳体处于最接近的状态,防撬电路板13处于最靠下的位置,与探针14接触并建立电连接,防撬电路板13向探针14施加向下的挤压力,从而使得第一弹簧15被极大地压缩,同时向主电路板12施加向下的挤压力,使得第二弹簧17向下压缩。此时,防撬电路板13与探针14电连接,因此防撬电路板13上的电路回路闭合,外部连接的报警器不会发出报警。
48.如图2b所示,当智能锁防撬装置10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撬动时,外壳11的上半部壳体向上略微移动,防撬电路板13同样向上移动,探针14在第一弹簧15的作用下向上伸出,同时主电路板12在第二弹簧17的作用下同样沿着导向柱16向上移动。相比于图2a的正常状态,图2b中第一弹簧15和第二弹簧17的压缩量均得到了一定释放。在图2b的状态中,由于防撬电路板13向上移动的量并不大(例如3-5mm),防撬电路板13与探针14仍然保持电连接,因此防撬电路板13上的电路回路闭合,外部连接的报警器不会发出报警。
49.如图2c所示,当智能锁防撬装置10受到了进一步撬动时,外壳11的上半部壳体进一步向上移动,防撬电路板13同样向上移动,探针14在第一弹簧15的作用下继续向上伸出,同时主电路板12在第二弹簧17的作用下同样沿着导向柱16向上移动。相比于图2b的正常状态,图2c中第一弹簧15和第二弹簧17的压缩量进一步得到了释放。在图2c的状态中,由于防撬电路板13向上移动的量并不大(例如相比于图2b的状态进一步向上移动3-5mm),防撬电路板13与探针14仍然保持电连接,因此防撬电路板13上的电路回路闭合,外部连接的报警器不会发出报警。此时,第一弹簧15和第二弹簧17均完全释放了其压缩量,探针14将无法进一步向上移动,智能锁防撬装置10处于临界状态,当外壳11的上半部壳体进一步向上移动时,防撬电路板13将脱离探针14。
50.如图2d所示,当智能锁防撬装置10被进一步撬动时,外壳11的上半部壳体进一步向上移动,防撬电路板13同样向上移动,由于第一弹簧15和第二弹簧17已经完全释放了其压缩量而无法继续回弹,探针14无法继续向上伸出,因此防撬电路板13与探针14脱离电连接,防撬电路板13上的电路回路断开,外部连接的报警器将会发出报警。
51.以上描述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智能锁防撬装置10的结构及其工作方式。智能锁防撬装置10可以与外接的报警器进行组合使用,报警器与上述智能锁防撬装置10信号连接,并且可根据智能锁防撬装置10中的探针14与防撬电路板13分离而出发警报。
5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报警器中可设置电路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智能锁防撬装置10中防撬电路板上的电路回路的断开和闭合,当电路回路断开时(如图2d所示的状态),触发报警器发出声、光、电报警;当电路回路闭合时(如图2a、图2b或图2c所示的状态),阻止报警器发出报警。
53.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报警器20,下面参考图3详细描述。
54.如图3所示,报警器20包括罩壳21、发光器22和光敏传感器23。其中罩壳21例如为封闭式的壳体,由不透光的材料制成,并在所述罩壳21内部限定一封闭空间。罩壳21可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二者在中间部位处卡合在一起。发光器22设置于所述封闭空间内,并与所述智能锁防撬装置10电连接,当所述防撬电路板13与探针14分离时,所述发光器22启动并发出光束l,当所述防撬电路板13与探针14连通时,所述发光器22关闭。光敏传感器23设置于所述封闭空间内,当所述发光器22启动时,光敏传感器23发出警报信号,当所述发光器22关闭时,光敏传感器23不发出信号。具体的,如图3所示,当所述防撬电路板13与探针14分离时,所述发光器22启动并发出光束l,光束l在罩壳21的内壁上发生反射,部分反射光束l’入射到光敏传感器23上。光敏传感器23包括光电传感器,可以将所述反射光束l’转换为电信号(即报警信号),该电信号经过进一步的放大后,可用于触发或者驱动发光或发声单元以发出警报。
5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发光器22和光敏传感器23设置在电路板24上,所述发光器22与所述智能锁防撬装置10中的防撬电路板13电连接。电路板24上的迹线或者芯片为所述发光器22提供驱动信号,以及将所述光敏传感器23设置在探测状态,以及对所述光敏传感器23输出的电信号进行进一步处理。
5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为了增强反射效果,所述罩壳21的内壁上还具有反光膜25。
57.本实施例中,通过光敏检测能够实现整个系统的集成化,且极大的降低误报,具体的工作效果较好。
5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智能锁,包括如上所述的智能锁防撬装置10和如上所述的报警器20。当智能锁防撬装置10由于受到撬动而导致防撬电路板13与探针14分离时,报警器20的发光器22启动并发出光束,触发光敏传感器23发出警报信号。另外,所述智能锁还包括锁体和锁芯,可选的还包括指纹识别装置、图像处理装置等。
5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