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94657发布日期:2022-07-01 20:25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手工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手工具。


背景技术:

2.为了能够因应不同的工作环境,相关业者发展了一种手工具,在两端设置有不同的驱动件,例如双头的棘轮开口扳手,借以避免使用者替换不同的手工具,增加使用的便利性。然而,在较极端的工作环境,例如工作环境中设有高压电或者高电流的设备,因目前双头的手工具皆是一体成型的结构,当用户操作手工具其中一端时,手工具的另一端可能因操作不慎而误触高压电或者高电流的设备,导致设备短路,更甚者造成使用者生命上的危害。
3.有鉴于此,一种能够提升在极端工作环境安全性的手工具,仍是目前相关业者共同努力的目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工具,通过绝缘材料制成的连接组件连接第一错合部及第二错合部,可避免当手工具的另一端误触裸露的电缆或具有高电压或高电流的对象时,导致电流导通至使用者操作或握持的一端,而产生危险。借此,可提升在极端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并同时维持手工具的使用强度。
5.实用新型提供一手工具,其包含一第一驱动组件、一第二驱动组件及至少一连接组件。第一驱动组件包含第一驱动部及第一错合部。第一驱动部与第一错合部一体连接。第二驱动组件不与第一驱动组件接触且包含一第二驱动部及一第二错合部。第二驱动部与第二错合部一体连接。连接组件连接第一错合部及第二错合部,且连接组件为绝缘材料制成。
6.进一步地,手工具包含一套件。第一错合部及第二错合部设置于套件中。
7.进一步地,其中套件可具有一穿孔,且第一错合部及第二错合部可分别具有一开孔。第一错合部及第二错合部的各开孔与穿孔彼此对应。
8.进一步地,其中第一错合部可平行于第二错合部,且第一错合部与第二错合部之间具有一间隔。
9.进一步地,其中第一错合部可具有至少一第一连接孔,第二错合部可具有至少一第二连接孔。连接组件穿设于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以连接第一错合部及第二错合部。
10.进一步地,其中连接组件可具有一区段。前述区段外露于第一错合部与第二错合部,且区段的厚度大于第一连接孔的孔径及第二连接孔的孔径。
11.进一步地,其中第一错合部可包含一第一错合面,第一连接孔穿过第一错合面。第二错合部包含一第二错合面,第二错合面对应于第一错合面,且第二连接孔穿过第二错合面。连接组件连接第一错合面与第二错合面。
12.进一步地,其中连接组件、第一连接孔及第二连接孔的数量可皆为复数。第一错合部包含一第一阶面及一第二阶面,一第一连接孔穿过第一阶面,另一第一连接孔穿过第二
阶面。第二错合部包含一第三阶面及一第四阶面,第一阶面及第二阶面分别对应于第三阶面及第四阶面。一第二连接孔穿过第三阶面,另一第二连接孔穿过第四阶面。一连接组件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及所述第二连接孔以连接第一阶面及第三阶面,另一连接组件穿设于所述另一第一连接孔及所述另一第二连接孔以连接第二阶面及第四阶面。
13.进一步地,其中第一驱动部及第二驱动部可分别为一棘轮扳手、一开口扳手、一套筒扳手及一套筒其中之一。
14.进一步地,其中连接组件为一套件,第一错合部连接于套件的一端,第二错合部连接于套件的另一端。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手工具的示意图;
16.图2是图1第一实施例的手工具的剖面示意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手工具的局部剖视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手工具的局部剖视图;
19.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手工具的局部剖视图;
20.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手工具的局部剖视图;
21.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手工具的示意图;
22.图8是图7第六实施例的手工具的剖面示意图。
23.100,200,300,400,500,600:手工具
24.110,610:第一驱动组件
25.111,211,311,411,511,611:第一驱动部
26.112,212,312,412,512,612:第一错合部
27.1121,1221:开孔
28.120,620:第二驱动组件
29.121,621:第二驱动部
30.122,222,322,422,522,622:第二错合部
31.130,230,330,430,530:连接组件
32.431:区段
33.140,630:套件
34.141,631:穿孔
35.213,413:第一错合面
36.2131,3131,3141,4131,5131,5141:第一连接孔
37.223,423:第二错合面
38.2231,3231,3241,4231,5231,5241:第二连接孔
39.313,513:第一阶面
40.314,514:第二阶面
41.323,523:第三阶面
42.324,524:第四阶面
43.d:距离
44.x:驱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45.请参照图1及图2,其中图1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手工具100的示意图,图2绘示依照图1第一实施例的手工具100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及图2所示,手工具100包含一第一驱动组件110、一第二驱动组件120及至少一连接组件130。第一驱动组件110包含一第一驱动部111及一第一错合部112,其中第一驱动部111与第一错合部112一体连接。第二驱动组件120不与第一驱动组件110接触且包含一第二驱动部121及一第二错合部122,其中第二驱动部121与第二错合部122一体连接。连接组件130连接第一错合部112及第二错合部122,其中连接组件130为绝缘材料制成。
46.通过绝缘材料制成的连接组件130连接第一驱动组件110及第二驱动组件120,可避免电流在第一驱动组件110与第二驱动组件120之间导通并同时提供第一驱动组件110与第二驱动组件120之间的连接强度。当使用者在高压电或高电流等危险的工作环境操作手工具100的一端(即第一驱动组件110或第二驱动组件120)进行作业时,连接组件130绝缘的设计可避免当手工具100的另一端误触裸露的电缆或具有高电压或高电流的对象时,导致用户操作或握持的一端导通电流,进而造成作业上意外地通电短路甚至造成使用者的生命危险。借此,可提升在极端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并同时维持手工具100的使用强度。
47.具体而言,手工具100可更包含一套件140。第一错合部112及第二错合部122设置于套件140中。仔细而言,第一驱动部111及第二驱动部121皆外露于套件140。通过套件140包覆第一错合部112及第二错合部122,可进一步增加第一驱动组件110与第二驱动组件120之间的连接强度,借以减少手工具100因外力而造成第一驱动组件110与第二驱动组件120分离的可能。
48.如图1及图2所示,套件140可具有一穿孔141,且第一错合部112及第二错合部122分别具有开孔1121、1221,第一错合部112及第二错合部122的各开孔1121、1221与穿孔141彼此对应。当使用者不须操作手工具100时,可通过穿孔141及各开孔1121、1221挂置于一挂钩上,并在需要使用手工具100时直接从挂钩上取下,增加使用时的便利性。
49.如图2所示,第一错合部112可平行于第二错合部122,且第一错合部112与第二错合部122之间具有一间隔。详细来说,第一驱动组件110与第二驱动组件120在套件140内的各剖面可概呈彼此对应的l型。再者,第一错合部112及第二错合部122可分别具有至少一第一连接孔及至少一第二连接孔,且第一连接孔及第二连接孔彼此对应。连接组件130穿设于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且用以第一错合部112及第二错合部122。第一实施例中,连接组件130、第一连接孔及第二连接孔的数量分别为六,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第一连接孔及第二连接孔分别平均位于第一错合部112与第二错合部122上,使连接组件130平均地连接第一错合部112与第二错合部122,有助于稳固地连接第一驱动组件110与第二驱动组件120,避免因操作时所施力道过大而分离。再者,通过间隔具有距离d,使得第一错合部112与第二错合部122之间有足够的间隙,可避免因绝缘破坏(electrical breakdown)而导致第一驱动组件110与第二驱动组件120导通电流,并且维持第一错合部112与第二错合部122之间的连结强度。
50.进一步来说,连接组件130可为任何可绝缘的材料制成且概呈圆柱形,并以点胶的
方式黏合于第一错合部112及第二错合部122,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
51.再者,第一驱动部111及第二驱动部121可分别为一棘轮扳手、开口扳手、套筒扳手及套筒其中一者。第一实施例中,第一驱动部111为开口扳手,第二驱动部121为套筒扳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借此,使用者可依据使用需求调整第一驱动部111及第二驱动部121以利作业进行。
52.请参照图3,其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手工具200的局部剖视图。第二实施例的手工具200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手工具100的结构类似,在此不赘述细节。特别的是,第二实施例中,第一错合部212可包含一第一错合面213,且第一连接孔2131穿过第一错合面213。第二错合部222可包含一第二错合面223,第二错合面223对应于第一错合面213,且第二连接孔2231穿过第二错合面223。连接组件230连接第一错合面213及第二错合面223。进一步来说,连接组件230的部分分别埋设于第一错合部212的第一连接孔2131及第二错合部222的第二连接孔2231,并且穿过第一错合面213及第二错合面223。详细来说,第一错合部212及第二错合部222分别概呈彼此对应的l型结构。通过将连接组件230穿设于第一连接孔2131及第二连接孔2231,第一错合面213与第二错合面223可以不接触的方式连接并借由l型结构的设计,增加第一错合部212及第二错合部222承受力道的强度。借此,当使用者握持手工具200并使用第一驱动部211或第二驱动部(图未绘示)作业时,可有效施力于外部工件,提升作业的流畅度。
53.必须说明的是,连接组件230、第一连接孔2131及第二连接孔2231的数量可以是三、四、五、六或六以上,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
54.如图3所示,第一错合部212与第二错合部222之间具有一间隔。详细来说,间隔的距离d为第一错合面213与第二错合面223之间的距离。
55.请参照图4,其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手工具300的局部剖视图。第三实施例的手工具300的结构与第二实施例的手工具200的结构类似,在此不赘述细节。特别的是,第三实施例中,连接组件330、第一连接孔3131、3141及第二连接孔3231、3241的数量为复数。第一错合部312可包含一第一阶面313及一第二阶面314。第一连接孔3131穿过第一阶面313,另一第一连接孔3141穿过第二阶面314。第二错合部322包含一第三阶面323及一第四阶面324,第一阶面313及第二阶面314分别对应于第三阶面323及第四阶面324。第二连接孔3231穿过第三阶面323,另一第二连接孔3241穿过第四阶面324。一连接组件330穿设于第一连接孔3131及第二连接孔3231以连接第一阶面313及第三阶面323,另一连接组件330穿设于第一连接孔3141及第二连接孔3241以连接第二阶面314及第四阶面324。借此,连接组件330可以不接触的方式连接第一阶面313及第三阶面323与第二阶面314及第四阶面324。通过在同一方向上设置两个连接组件330,可进一步提升第一错合部312及第二错合部322的连结强度。
56.进一步来说,连接组件330的形状为一圆柱形,但亦可配合第一连接孔3131、3141及第二连接孔3231、3241的形状而配置其他形状,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由于连接组件330连接第一错合部312与第二错合部322的方向与第一驱动部311驱动轴x的径向平行,当用户操作第一驱动部311时,连接组件330沿长边方向受力,借以增加连接组件330的负荷强度,减少连接组件330因受力而破损的可能。
57.如图4所示,第一错合部312与第二错合部322之间具有一间隔。详细来说,第一阶
面313与第三阶面323之间及第二阶面314与第四阶面324之间分别具有间隔,且第一阶面313与第三阶面323之间及第二阶面314与第四阶面324之间的间隔的距离d皆相同。
58.请参照图5,其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手工具400的局部剖视图。如图5所示,手工具400包含一第一驱动组件(图未标示)、一第二驱动组件(图未标示)及至少一连接组件430。第一驱动组件包含一第一驱动部411及一第一错合部412。第一驱动部411与第一错合部412一体连接。第二驱动组件不与第一驱动组件接触且包含一第二驱动部(图未绘示)及一第二错合部422。第二驱动部与第二错合部422一体连接。连接组件430连接第一错合部412及第二错合部422,且连接组件430为绝缘材料制成。
59.具体而言,第一驱动部411及第二驱动部分别为一套筒。进一步来说,第一错合部412与第二错合部422连接后,手工具400概呈一圆柱形,使得手工具400可作为一完整的套筒使用,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再者,第一错合部412及第二错合部422分别具有一第一连接孔4131及一第二连接孔4231。连接组件430穿设于第一连接孔4131及第二连接孔4231,以连接第一错合部412及第二错合部422。第一错合部412包含一第一错合面413,且第一连接孔4131穿过第一错合面413。第二错合部422包含一第二错合面423,且第二连接孔4231穿过第二错合面423。借此,第一驱动组件可与第二驱动组件保持绝缘。
60.如图5所示,第一错合部412与第二错合部422之间具有一间隔。详细来说,间隔的距离d为第一错合面413与第二错合面423之间的距离。
61.再者,连接组件430可具有一区段431,外露于第一错合部412及第二错合部422(即位于前述间隔中),并且区段431的厚度大于第一连接孔4131及第二连接孔4231的孔径。换句话说,连接组件430位于第一错合部412与第二错合部422之间的区段,比起连接组件430位于第一错合部412或第二错合部422的部分更厚,使得连接组件430可同时抵顶第一错合面413及第二错合面423,借以进一步增加连接组件430连接第一错合部412及第二错合部422的连结强度。
62.请参照图6,其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手工具500的局部剖视图。第五实施例的手工具300的结构与第四实施例的手工具400的结构类似,在此不赘述细节。不同的是,第五实施例中,连接组件530、第一连接孔5131、5141及第二连接孔5231、5241的数量为复数。第一错合部512可包含一第一阶面513及一第二阶面514。第一连接孔5131穿过第一阶面513,另一第一连接孔5141穿过第二阶面514。第二错合部522可包含一第三阶面523及一第四阶面524,且第一阶面513及第二阶面514分别对应第三阶面523及第四阶面524。第二连接孔5231穿过第三阶面523,另一第二连接孔5241穿过第四阶面524。一连接组件530穿设于第一连接孔5131及第二连接孔5231以连接第一阶面513及第三阶面523,另一连接组件530穿设于第一连接孔5141及第二连接孔5241以连接第二阶面514及第四阶面524。通过在同一方向上设置二连接组件530,可进一步提升第一错合部512与第二错合部522的连结强度,借以避免操作第一驱动部511或第二驱动部(图未标示)时因施力过大而脱落的可能。
63.如图6所示,第一错合部512与第二错合部522之间具有一间隔。详细来说,第一阶面513与第三阶面523之间及第二阶面514与第四阶面524之间分别具有间隔,且第一阶面513与第三阶面523之间及第二阶面514与第四阶面524之间的间隔的距离d相同。
64.请参照图7及图8,其中图7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手工具600的示意图,图8绘示依照图7第六实施例的手工具600的剖面示意图。如图7及图8所示,手工具600包
含一第一驱动组件610、一第二驱动组件620及至少一连接组件630。第一驱动组件610包含一第一驱动部611及一第一错合部612,其中第一驱动部611与第一错合部612一体连接。第二驱动组件620不与第一驱动组件610接触且包含一第二驱动部621及一第二错合部622,其中第二驱动部621与第二错合部622一体连接。连接组件630连接第一错合部612及第二错合部622,其中连接组件630为绝缘材料制成。
65.第六实施例中,连接组件为一套件630。第一错合部612连接于套件630的一端,第二错合部622连接于套件630的另一端。换句话说,第一驱动组件610及第二驱动组件620分别套设于套件630的两端。通过直接将套件作为绝缘材料隔绝第一驱动组件610及第二驱动组件620,借此,可简化制造流程,有利于工业大量生产。
66.再者,套件630可具有一穿孔631,且第一错合部612及第二错合部622分别具有一开孔(图未绘示),第一错合部612及第二错合部622的各开孔与穿孔631彼此对应。当使用者不须操作手工具600时,可通过穿孔631及开孔挂置于一挂钩上,并在需要使用手工具600时直接从挂钩上取下,增加使用时的便利性。
6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工具,其具有下列优点:其一,通过绝缘材料制成的连接组件连接第一驱动组件及第二驱动组件,可提供极端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并同时维持手工具的使用强度;其二,通过阶面的配置并设置连接组件,可进一步提升链接强度以及作业时的流畅度;以及,其三,通过增厚外位于间隔的连接组件,可进一步提升连结强度。
68.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